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西

宜春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5-01 20:09:06 来源:宜春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871次

宜春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宜春调查队

(2010年4月16日)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三保一弘扬”的要求,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解放思想,积极作为,共克时艰,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向好态势,转变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00.24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6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0.76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3.49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比重由21.5:51.3:27.2调整到20.9:52.9:26.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按省统计局反馈的2009年平均汇率6.8310元人民币/美元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1876美元。

财政增收形势喜人。克服政策性减税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80亿元大关,达到80.61亿元,增长2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7亿元,增长30.7%。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改善。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1.5%,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9.7%。重点企业赢利能力增强。全年全市纳税超100万元企业突破500户,达到537户,比上年增加81户,共完成税收36.2亿元,增长14.8 %。其中超500万元企业136户,比上年增加31户。全市实现县县财政收入过2亿元。其中财政总收入过5亿元县市区达到7个。财政总收入过5000万元乡镇(街道)达到10个,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过亿元的有5个,比上年增加3个。

市场物价止降企稳。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市物价与全国一道经历了由高位回落到持续走低的过程。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连续7个月下降后,从2009年9月份开始回复到了正增长水平。2009年12月份,宜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月上涨1.2%,全年累计下降0.1%。

经济主体信心不断增强。据对全市100家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一到四季度,我市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2.82、124.94、133.81和129.68,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17.15、116.11、138.35和143.04,景气和信心指数持续走高,反映企业运行质量的八大指数不断转好。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还比较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二是内需持续均衡增长存在较大制约,民间投资跟进有待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消费后劲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业基础地位还不够稳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完善;四是对外经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拉动难以强劲恢复;五是民生和社会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尚待有效解决等。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政府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61.75亿元,可比增长7.1%。粮食生产连续六年喜获丰收,总产量达378.32万吨,增长3.6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呈现“三增”的良好态势。油料作物总产量17.65万吨,增长16.13%。

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年造林面积27290公顷,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超额完成任务。主要畜牧业生产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年生猪出栏558.22万头,增长12.99%;生猪存栏323.78万头,增长25.55%;肉类总产量50.84万吨,增长10.25%。全年水产品产量达29.11万吨,增长1.32%。

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40%,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44家,带动67万多农户,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1300元。全年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企业总产值达159亿元,创利税16.7亿元,实现出口创汇8420万美元。目前,初步形成了粮食生产加工、中药材加工、禽业加工、木竹加工、油茶加工等五大产业聚集区,有机农产品和有机富硒农产品逐步成为产业化新亮点。

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2009年,全市880个省定村点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一村一品”产业969个,改水入户率达99.95%,改厕入户率达99.79%,改路1343公里,建设科技文化、体育休闲、医疗卫生等五类设施3546个。农村清洁工程全面启动,5573个自然村、59个集镇及其范围内的学校、卫生院所纳入试点范围,共建垃圾焚烧炉1575座、沼气池6651个,处理垃圾14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回稳向好。全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23.03亿元,增长18.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1%,对宜春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4%。其中,79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47.93亿元,增长20.5%。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市电力能源、机电、食品、建材、医药、纺织服装鞋革业和化工等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3.8亿元,同比增长9.1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8.2%。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工业产品结构改善。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0.63亿元,增长15.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6.4%。

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提升。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39.71%,同比提高21.9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48.11亿元、同比增长26.04%,实现利税101.12亿元、同比增长25.59%,收入利润率达7.01%,同比提高近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提升。

工业园区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年末入园投产工业企业达782家,比上年增长5%;全年安置从业人数18.42万人。全年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11.88亿元,增长22.85%;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完成639.62亿元、46.56亿元和76.55亿元,分别增长23.5%、48.2%和35.2%。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7.7亿元,可比增长9.5%。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4.7亿元,增长18.8%;竣工产值45.2亿元,增长25.0%,竣工率达82.6%;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12.5万元/人,增长14.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02.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61.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为7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需求高速增长。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全市跑项争资成效显著,全年共争取国家和省资金18.62亿元,增长50%。全年全市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0亿元,同比增长43.5%。全市以改建和技术改造为主的内涵效益型投资完成58.04亿元,增长88.7%,以新建和扩建为主的外延扩张型投资完成424.2亿元,增长38.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在建的128个重点工程项目,全年到位资金92.5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9.1亿元。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明月山机场、昌奉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洪屏电站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正在抓紧准备开工;昌铜高速公路获批复立项,杭长高铁客运专线、咸宜吉铁路、丰电三期火力发电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樟树新干盐化工基地铁路专用线全面开工建设,高胡一级公路竣工通车。

房地产市场呈现回暖势头。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2.9亿元,增长7.7%。全市商品房销售走出低谷,交易活跃旺盛。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31.03万平方米,增长50.6%;商品房销售额44.7亿元,增长71.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18.55万平方米,增长55.8%;住宅房屋销售额41.24亿元,增长8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购销两旺。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1亿元,同比增长18.7%。受政策推动,农村市场呈现出繁荣活跃景象,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8.2%和18.8%。消费结构升级类商品继续畅销。体育娱乐用品、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销售额分别增长52.3%和48.8%。汽车消费成为最大的消费亮点,实现零售额5.29亿元,同比增长4.45倍。城乡消费市场结构改善。全年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1.5亿元,同比增长18.9%;农村实现零售额134.6亿元,同比增长18.6%,城乡差距由上年同期的1.2个百分点缩小为0.3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逆势上扬。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我市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确保了外贸出口的逆势上扬。全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3亿美元,同比增长8.84%,其中外贸出口3.3亿美元,同比增长15.7%。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围绕全市十大产业基地和中心城区“六大产业”,以深入开展“产业招商百日大会战”和“项目落地百日大会战”活动为依托,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促使开放型经济顶住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负重前行,逆势发展。全年共引进项目288个,其中投资超亿元、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分别达66个、12个,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宜春经济开发区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4个,丰城新高焦化、上高东新鞋业、高安罗斯福陶瓷、樟树宏宇化工等一大批外资超千万美元、内资超亿元的项目纷纷落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26亿美元,增长10.93%,其中现汇进资1.16亿美元,占进资总量的35.71%。实际引进市外资金165亿元,同比增长12.40%,其中利用省外资金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34个,居全省第一位,实际进资135.07亿元,同比增长26.06%。

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取得突破。中心城区锂电新能源、医药、建材、机电、服务业、油茶等六大产业强势推进,特别是锂电新能源产业列入全省第四个千亿元工程和省重点发展产业,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锂电产业园,并被批准为“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丰城富硒产业基地获“中国生态硒谷”称号、赣中再生金属集散市场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单位;奉新纺织基地被授予“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丰城华伍制动工业制动器、袁州飓风化工乙撑胺、济民可信金水宝系列产品等项目被列为省政府高新产业重大项目。

七、城市建设

城市创建有声有色。2009年,全市城镇化率达38.82%,同比提高1.65个百分点。宜居城市创建达到上榜城市标准,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管理暗访连续5年排名全省第一,新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5张城市名片。万载获省级卫生城称号,丰城通过省级园林城市评审,靖安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生态县。樟树、上高、丰城、高安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行,其余各县进入试运行阶段,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一期续建工程投入运行,污水处理能力达8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城市扩张战成果突出,已实施城建项目67个,总投资达40亿元。中心城区亮化改造工程开始启动。“13579”绿色工程顺利推进,完成投资1.7亿元,新增绿地面积50.76万平方米,改造绿地面积20.42万平方米。人口倍增计划成效明显,中心城区总人口达45万。通过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市民的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月亮文化节暨经贸活动周、全国第40届樟树药交会,尤其是“宜春月·中华情”央视中秋晚会获得海内外高度赞誉。万载县成功举办首届海峡两岸花炮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八、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4191.286公里,等级公路里程9412.632公里;全市通水泥(油)路的行政村达到 2443个,通畅率96.5%。具备1000吨以上货轮通航能力的樟树港成为赣江三大码头之一;正在建设的宜春明月山机场,离市区仅5公里。客货运输营运能力得到增强,全年公路汽车客运量5871万人,增长14.6%;旅客周转量30.92亿人公里,增长19.1%;公路、水路货运量10436.3万吨,增长119.3%;货物周转量272.4亿吨公里,增长503.7%。全社会汽车拥有量12.8万辆,增长28.6%。

邮电通信服务功能日臻完善。邮电通信服务质量不断改善,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32亿元,增长 7.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6亿元,增长16.1%;电信业务总量15.72亿元,增长5.6%。固定电话用户56.62万户,下降32.2%,其中住宅电话53.34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9.70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207.9万户,增长21.8%,移动电话普及率37.8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5.34万户。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全年共接待游客669万人次,同比增长28%;实现旅游总收入47.38亿元,同比增长28.8%。在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月亮文化节尤其是“宜春月·中华情”央视中秋晚会的带动下,“十一”黄金周全市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品牌创建取得新进展。2009年,我市相继获得“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和“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称号。成功举办首届明月山国际华文作家写作营, 有效提升了景区发展软实力。

九、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全市金融运行保持了稳健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80.8亿元,较年初增加157.6亿元,增长25.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6.77亿元,较年初增加36.2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45.69亿元,较年初增加97.23亿元。信贷融资力度加大。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4.6亿元,比年初增加108.4亿元,同比多增50.9亿元,比年初增长36.6%。2009年新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8家,高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成为全省首个注册资本过亿元的县级信用担保机构;赣州银行宜春分行成功进驻。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力度不断加大。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市场稳定发展。据宜春市保险行业协会统计,全市有保险公司20家,比上年增加1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1家,人寿保险公司9家。全年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9.49亿元,增长0.07%,其中财产保险6.04亿元,增长34.4%;人寿保险13.45亿元,下降9.5%。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2009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3354人,在校学生38112人;普通高中招收学生27044人,在校学生83581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47319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217428人;小学在校学生476332人;在园幼儿 150213人。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3.16%。教育“三名”工程扎实推进,新增省级重点中学6所,对全市119位名师、21位名校长、3所高中名校进行了表彰。

科技事业成绩明显。2009年末,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2332人,其中30333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全年共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部门专项资金3294.9万元,增长37.7%;争取上级科技计划项目87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9项。全年共验收鉴定科技成果67项,其中省级鉴定23项,市级鉴定44项,专利申请506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1项,成交额722.1万元。科技入园工作主要经验在全省推广。

十一、文化和卫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站)19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10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01%;一百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02%。城乡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80个,有线电视用户42.83万户。农村文化“一村一品”建设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领导的高度评价,万载得胜鼓荣获全国民间鼓乐大赛山花奖,宜春采茶歌舞剧院正式组建,大型现代采茶剧《村民小组长》在全省获奖,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维修改造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有力推进,新建农家书屋265家。《宜春市志》编纂工作顺利完成初审和复审。市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城市规划展示馆和宜春日报社新楼顺利开工。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全面启动了4所县级医疗标准化建设、16所中心卫生院加强型建设、4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卫生所达标建设474个、中心乡镇卫生院10个,完成率均达100%。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措施得力,有效控制了疫情。年末拥有各类医院40所,街道、农村卫生院181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3780张,其中医院病床1523张;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6412人,其中执业医生和助理执业医生6397人,注册护士6062人;专科疾病机构11所,人员328人;妇幼保健机构11所,人员670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所,人员447人;卫生监督机构11所,人员227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平稳下降。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69‰、自然增长率7.82‰,年末人口为548.43万人。人口计划执行良好,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利益导向全面落实,县站乡所国债项目顺利实施。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2009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0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其中人均转移性收入4240.09元,同比增长22.9%,是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动力。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076.89元,同比增长8.41 %。在收入稳步提高的同时,居民消费逐步升级、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922.54元,增长18.2%,恩格尔系数为37.4%,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4.9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30.18元,增长5.84%,恩格尔系数为46.72%,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1.82平方米。

民生工程保障全面落实。全年民生支出97.9亿元,增长34.1%,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0.7%,高出财政支出增幅1.7个百分点。民生工程 8大方面、91项指标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61项,占67.03%。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9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7.76万人。“光明·微笑”工程提前超额完成任务,为1.37万名白内障和745名唇腭裂患者成功实施手术。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7.57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6.9万平方米、990套,新建廉租住房28.15万平方米、5630套。全市28.8万人领取城乡低保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到222元和 104元,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160元和66元,为27.2万人次实施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资金 9606万元,为1138户农村困难群众新建维修住房。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2.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5.4万人,覆盖率为9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新农合参保农民达到376.3万人,参合率95.33%,万载正式启动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十三、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继续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53万吨标准煤,增长0.59%,能源消费增速低于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速24.22个百分点。其中,电力消费量47.4亿千瓦时,增长10.7%;原煤消费量1077.14万吨,下降4.12%。万元GDP综合能耗1.2199吨标煤,下降5.31%。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全市拥有环境监测站11个,环境监测人员132人。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果突出,二氧化硫减排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化学需氧量削减 2490吨。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一级优的天数为80天。饮用水源得到保护,宜春境内7条主要河流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在III类水标准以上。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