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南平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5-04-02 17:58:59 来源:南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145次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2.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1.61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543.65亿元,增长11.5%(其中工业增加值403.86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417.31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2:43.5:33.3调整为22.0:44.1:33.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044元,比上年增长9.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2.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食品类上涨3.6%,居住类上涨2.5%,衣着类上涨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烟酒类下降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累计比上年下降1.0%。
 
全市公共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11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不含基金)80.99亿元,增长13.1%;公共财政支出187.68亿元,增长5.6%。全市国税税收收入44.78亿元,增长3.8%;全市地税系统累计组织征收各项收入92.57亿元,增长11.1%。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62.8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222.56亿元,增长4.3%;林业产值91.56亿元,增长3.0%;牧业产值108.28亿元,增长9.7%;渔业产值25.27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19亿元,增长5.4%。
 
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72.95万亩,比上年减少1.05万亩;其中稻谷面积274.27万亩,减少2.2万亩;烟叶种植面积30.93万亩,减少2.8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5.55万亩,增加0.3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56.00万亩,增加2.62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143.71万吨,比上年增产0.24万吨,上升0.2%。其中,稻谷产量115.86万吨,减产0.65万吨,下降0.6%。
 
全年植树造林总面积37.09万亩,完成年任务数的122.33%。其中,荒山造林17.15万亩,更新造林面积9.32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10.61万亩,非规划林地造林面积0.5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74.75%,居全省前列。商品材产量165.03万立方米,下降10.1%;毛竹产量13729万根,增长16.7%;篙竹产量3946万根,增长2.7%。
 
生猪出栏222.84万头,比上年减少17.37万头;家禽出栏29225.22万羽,比上年增加6109.21万羽;兔出栏258.14万只,比上年增加0.97万只;羊出栏19.08万只,比上年增加1.08万只。奶牛存栏2.80万头,比上年增加0.02万头,牛奶产量9.93万吨,比上年增加0.05万吨;禽蛋产量4.15万吨,比上年减少0.01万吨;肉类总产量53.15万吨,比上年增加7.17万吨。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9.14万亩,比上年增加0.37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8.34万亩,比上年增加0.38万亩;水库养殖面积8.41万亩,比上年增加0.03万亩;网箱养殖1.50万个、37.73万平方米。水产品总产量11.44万吨,比上年增长6.0%。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8.58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0.6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2.37万台,比上年减少0.48万台;农用排灌机械19.47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28万千瓦;农用运输车0.90万台,比上年增加0.11万台。
 
全市已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73家,全年实现产值491.8亿元。农业“五新”示范推广374项,新增设施农业1.2万亩,新增5个林下经济省级示范县,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4.06亿元,占计划的104.6%;完成节水灌溉面积13.7万亩,占计划的105%。新开工重点水利项目3个,水库除险加固45座,解决28.8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综合治理中小河流6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75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社会工业实现增加值40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2.67亿元,增长11.8%。工业产品销售率96.3%,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全市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65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19.66亿元,增长12.1%;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35.37亿元,增长12.8%。五大传统重点产业累计完成产值1218.9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0.2%。其中,纺织服装产业增长17.3%,食品加工产业增长13.2%,林产加工产业增长12.8%,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增长12.6%,冶金建材产业增长12.4%。
 
在规模以上工业的35个行业大类中,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有: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159.8%,家具制造业增长37.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6.8%,纺织业增长16.8%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6%等。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9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实现利润总额63.39亿元,增长6.5%;上交税金总额48.41亿元,增长9.8%;亏损企业亏损面为7.6%,亏损企业亏损总额8.69亿元,下降9.1%。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5.50亿元,增长31.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20.55万平方米,增长2.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1.75万平方米,增长24.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51.07亿元,增长22.3%;农户投资30.23亿元,增长8.5%。
 
项目投资完成130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额为79.62亿元,增长26.6%;第二产业投资额为584.58亿元,增长28.6%(其中工业投资额为546.78亿元,增长26.7%);第三产业投资额为636.85亿元,增长18.9%。
 
房地产开发投资15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商品房建筑施工面积1441.86万平方米,增长12.0%(本年新开工面积339.18万平方米,下降32.6%);商品房竣工面积214.21万平方米,增长23.7%;商品房销售面积238.21万平方米,下降9.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点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全年实施重点项目320项,其中在建重点项目234项,完成投资454.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2%,有59个重点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1.3%,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带动作用明显。同时,紧紧把握南平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成功获批的重大机遇,统筹推进武夷新区和延平新城建设。其中,新区完成投资104亿元,引进大项目30个,推进了南林核心区、将口片区、兴田片区、武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赤岸、南林统建房全部封顶,快速通道高铁武夷山东站至公馆大桥段开工建设等;延平新城完成投资57.5亿元,引进项目65个,基本完成了水东新大桥、朱熹路提升改造工程、高铁站前片区、夏道大桥、成功路和东坑岭隧道工程等建设。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分销售地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95.94亿元,增长13.6%;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5.76亿元,增长8.0%。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2.50亿元,增长20.7%;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67.95亿元,增长13.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4.22亿元,增长12.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7.03亿元,增长8.6%。按限上限下分,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162.52亿元,增长21.0%;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289.18亿元,增长8.8%。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家具类、汽车类和中西药品类等商品的零售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了41.3%、41.2%、29.8%和20.9%。
 
六、对外经济
 
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5.9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4%。其中,出口总额为14.65亿美元,下降4.3%;进口总额为1.31亿美元,下降5.4%。出口达百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136家,出口总额达14.14亿美元;重点出口商品共计26类,累计出口13.10亿美元,增长0.6%。
 
全市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6家,比上年减少4家。按验资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4.28亿美元,增长21.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0亿美元,增长14.3%。实际利用外资从引资来源看,新批项目(含增资)以港台投资项目为主。其中,来自台湾省的投资16项,合同外资2.31亿美元,占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53.9%;来自香港的投资9项,合同外资1.76亿美元,占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41.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5.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年旅客发送量(不含民航)2968万人,比上年下降11.9%;旅客周转量(不含铁路、民航)164998万人公里,下降19.2%。货物运输量(不含民航)3619万吨,下降23.4%;货运周转量(不含铁路、民航)945217万吨公里,增长6.5%。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68.70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8.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3.41万辆,增长16.9%。摩托车保有量52.12万辆,增长7.4%。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9.12亿元,比上年增长63.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09亿元,增长78.1%;电信业务收入21.30亿元,增长1.4%。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4.3万户,减少4.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239.1万户,减少11.6万户。互联网用户数193.5万户,增加9.3万户。
 
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2503.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其中接待境外旅游人数28.82万人次,下降2.5%;实现旅游总收入312.46亿元,增长20.9%,其中旅游创汇1.41亿美元,增长21.3%。
 
八、金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57.47亿元,比上年增长9.9%;各项贷款余额1012.31亿元,增长10.7%。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50.48亿元,增长9.8%;各项贷款余额1006.33亿元,增长10.5%。金融存贷比为80.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4所普通高校招生6892人,在校生23664人,毕业生6565人;18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1870人,在校生26489人,毕业生6235人;34所普通高中招生16855人,在校生51321人,毕业生17470人;130所初中招生27890人,在校生85204人,毕业生28326人;321所普通小学招生37089人,在校生192863人,毕业生27917人;654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00951人;10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2488人。
 
全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预计11.95亿元,比上年增长47.0%,占全市GDP比重为0.97%。全市新认定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新获批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总数达到36家;共有创新型(试点)企业41家,其中,省级创新型企业2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全年共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共52项,经费3367万元。成功举办第七届科技成果交易会,共对接签约科技成果73项,其中24个重点对接科技项目现场签约,签约资金11.9亿元。2014年,全市专利申请1677件,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15件,增长52.9%;实用新型专利申请808件,增长61.0%;外观设计专利申请554件,下降8.9%。全市专利授权1211件,增长44.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7件,增长42.6%;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31件,增长47.8%;外观设计专利授权493件,增长39.7%,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稳步提升。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8个,群众文化艺术馆1个、文化馆10个、文化站139个,博物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馆藏书总量205万册。全市举办群众体育活动达300余项,参与人数30万多人;成功举办2014年武夷山国际马拉松等赛事,全国青运会(南平赛区)综合馆建成,建成光泽、松溪县级体育场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化,通过省级文明城市验收。全年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近600场(项),组织送戏下乡230余场;新建5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服务点。年末共有广播电台10座,广播节目11套,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8.46%;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节目2套,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8.5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09个,其中医院46个,卫生院113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408人(其中医生4968人),其中医院9899人,卫生院2427人;卫生机构床位共15536张,其中医院11070张,卫生院3323张。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235.09万人,参合率达99.84%。全年共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投资补助的建设项目269个,争取建设类项目补助资金2.29亿元。全市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17666例,发病率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孕产妇死亡率15.08/10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52‰和6.36‰。
 
体育文化事业蓬勃开展。全市举办群众体育活动达300余项,参与人数30万多人;成功举办2014年武夷山国际马拉松等赛事,全国青运会(南平赛区)综合馆建成,建成光泽、松溪县级体育场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化,通过省级文明城市验收。全年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近600场(项),组织送戏下乡230余场;新建5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服务点;扶持浦城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心、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等3个非遗剧种剧团开展公益性演出176场;持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完成电影放映19638场次。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孙建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县级传承人刘国英获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浦城剪纸进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示名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19.19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2万人,出生率13.0‰,死亡率7.2‰,自然增长率5.8‰。城镇化水平为53.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074元,比上年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641元,增长7.7%。在城镇居民当年的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3356元,增长8.7%;人均经营净收入为3816元,增长9.9%;人均财产净收入为2901元,增长6.3%;人均转移净收入为4002元,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252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8640元,增长11.7%。在农村居民当年的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220元,增长12.8%;人均经营净收入为5579元,增长10.3%;人均财产净收入为214元,增长9.8%;人均转移净收入为1239元,增长13.1%。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2.0%,城镇为36.3%。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2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控制在4.4%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全面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全市参合农民235.09万人,参合率达99.84%,较上年参合人数增加了2.1万人;人均筹资标准从去年的340元提高到39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当年全市筹集资金9.17亿元,到位率100%。新建2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17个社区综合服务站、8所乡镇敬老院和147个农村幸福院。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298套,基本建设7924套。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全市保障城市低保对象10775户18416人,全年发放低保金5979.46万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37805户76636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2643.8万元;全市五保对象7521户7739人,全年发放五保供养金3997.85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169户次249.24万元。
 
十二、安全生产
 
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平稳态势。2014年,全市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数”全面下降。共发生各类事故836起,同比减少78起,下降8.5%;死亡152人,同比减少12人,下降7.3%;受伤889人,同比减少54人,下降5.7%;直接经济损失2063.3万元,同比减少1508.8万元,下降42.2%。全市工矿商贸、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四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77人,同比减少8人,下降9.4%,占控制指标的81.9%。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0人,占控制指标80.7%;工矿商贸事故死亡25人,占控制指标89.3%;农机事故死亡2人,占控制指标50%;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4起,占控制指标的80%,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内。
 
十三、环境保护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2014年,南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继成功争取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低碳城市、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之后,又成功获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区域性试点,为加快绿色发展增添新动力。2014年,全市共有5个县(市)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新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9个、省级生态乡镇17个。造林绿化3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89万亩,主要流域水质功能达标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9.7%以上。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整治、水源地保护,茶山整治初见成效。筛选确定第一批18个总投资102亿元的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下达国家奖励资金2.92亿元;完成52个工业减排项目、150家畜禽养殖治理项目、25个闽江流域重点整治项目治理任务;推广清洁交通工具,新增液化天然气公交车90辆,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新口径统计,数据与上年不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