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福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3-31 21:31:45 来源:福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364次

福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

2012年3月19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认真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为新契机、新动力,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发展定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协调,为民惠民,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

综合

2011年,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34.78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0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737.50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1672.19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0:44.9:46.1调整为8.7:46.5:44.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55.5%和41.7%。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144元,增长11.9%。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506.01亿元,增长25.7%;地方财政收入320.04亿元,增长29.1%;地方财政支出365.32亿元,增长39.2%。

农业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3.09亿元,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44.7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15.8亿元,增长5.2%;牧业产值74.6亿元,增长0.9%;渔业产值299.6亿元,增长4.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0.3万亩,比上年减少3.7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60.0万吨,下降1.2%。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产、果蔬、食用菌、茶叶、竹木、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全市食用菌产量11.7万吨,增长9.5%;茶叶产量1.8万吨,增长9.6%;肉、蛋、奶总产量40.5万吨,增长2.4%;蔬菜瓜果产量299.5万吨,增长3.7%;水果产量38.0万吨,增长9.0%。渔业生产在生态养殖、高优养殖上取得突破,全市水产品产量185.0万吨,增长4.5%。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向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全面推进。福州茉莉花、橄榄、福桔等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圃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福州被授予“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年末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9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22家,年产值突破400亿元。全市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4个。榕台农业合作拓展加深,全年新批准台资农业项目16项,总投资4800万美元,增长5%;榕台农业合作从单纯的生产合作,逐步向资金、品种、技术、市场、经营管理、科技人才等多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发展。

工业、科技

工业经济稳健增长,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5873.36亿元,增长15.8%,实现工业增加值1390.05亿元,增长16.1%,占全市GDP的37.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8%。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36.50亿元,增长16.1%;企业整体规模显着提升,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88家,其中:产值超过十亿元的有94家,产值超过五十亿元的有15家;企业运行质量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16.29亿元,增长23.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7.38%,内涵式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到97.13%,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加速向南北“两翼”集聚,南北“两翼”四县(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68.60亿元,增长19.1%,占全市比重51.8%,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37%;重点工业项目动建速度加快,88项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97项重大工业项目动工建设,全市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1.14亿元,增长32.8%。重工业领跑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重工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84.14亿元,增长17.7%;轻工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52.36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的35个行业大类中,34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其中19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4个行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纺织化纤、冶金等主导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纺织服装、化纤制造业完成工业产值861.95亿元,增长19.1%;冶金及冶金制品制造业完成工业产值662.09亿元,增长27.5%。

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年末全市共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共有3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全市共实施星火计划项目68项,其中国家级6项;火炬计划项目51项,其中国家级10项;全市专利申请量7402件,专利授权量4773件,其中发明838件,共登记各类技术合同196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4.38亿元,增长36.7%。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2家(含公示期间企业),增长23.4%,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1869亿元,增长18.0%。各类高新技术园区成为集聚创新资源、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年末福州软件园拥有软件及电子信息等各类企业424家;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入驻企业55家;金山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驻企业126家;福州高新区拥有各类企业21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98.7亿元,增长11.12%,利税33.2亿元,增长7.10%,出口创汇13.1亿美元,增长9.44%。

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产品检测实验室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个。全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抽查生产领域2305家企业产品,2793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4.60%。全市共有8项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83项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7项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市共有3家企业6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0.28亿元,增长23.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649.63亿元,增长23.2%。城镇项目投资完成投资额1693.19亿元,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20.21亿元,增长48.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654.27亿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1018.71亿元,增长7.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投资额956.45亿元,增长42.6%。全市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989.92万平方米,增长38.6%,其中新开工面积1630.50万平方米,增长12.3%,竣工面积588.93万平方米,增长70.3%。商品房销售面积622.18万平方米,增长4.1%,商品房销售额627.81亿元,增长24.8%。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额45.39亿元,保障性住房本年施工面积266.69万平方米,本年竣工152.56万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省、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向莆铁路(福州段)等铁路项目加快建设;福州南出口连接线工程试通车,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基本建成,甘洪路改扩建工程竣工验收;林浦大桥、淮安大桥基本建成,三环路实现主线贯通;长乐机场扩建停机坪项目完工;地铁1号线站点建设全面启动;福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长乐滨海污水处理等项目建成投产;高山风电二期、长乐午山风电场、福清泽岐风电场等项目已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福清核电站建设加快。

城乡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着。年末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32.12平方公里。新建和改扩建城市道路23条,年末城市8米以上道路总长度870.2公里,道路面积2169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面积150万平方米。公共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年末市区共有公交营运线路261条,公交营运车辆3930辆;本年新增更新公交营运车辆785辆,新辟线路40条,调整线路41条,延长服务时间线路45条,延伸公交线路85.3公里,公共交通网覆盖面不断拓宽,公交车日客运量达200.7万人次。全市共有各类出租车6002辆,本年新投入使用出租车350辆。新型CNG公交车、出租车在市区投入运营,公共便民自行车系统在鼓楼区投入使用,低碳环保成为公共出行亮点。城市供电、供水、供气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区共有自来水厂8座,日综合生产能力154.5万吨,全年供水总量39305.3万吨,其中生活用水21151.99万吨。液化气供气总量7.30万吨,其中家庭用气3.56万吨,城市气化率99.82%;天然气供气总量9794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气3117万立方米。全社会用电量294.59亿千瓦时,增长11.48%,其中:居民用电61.76亿千瓦时,增长4.67%;工业用电175.05亿千瓦时,增长11.27%。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宜居品质日益提升。改造228条城区支路街巷、31座普通公路危桥;加紧推进75条内河综合整治,重点打造12条重要景观河道,白马河、安泰河、晋安河等部分河道整治效果显现;建成了湖滨支路、乌山路、白马南路、华林西路和六一北路等5条城市林荫景观道,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步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畜禽养殖整治有序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5.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94%,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6个省级试点小城镇和7个市级示范性小城镇建设加快,13个试点镇本年在建项目204个,完成投资149.23亿元。全市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60公里,年末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8%。新建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农家书屋800个、乡镇卫生院5所,村卫生所686所,乡(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4个,农村健身路径251个,新建户用沼气池2300口,改造卫生户厕1.44万户,解决19.4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贸易、旅游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6.77亿元,增长19.9%。城乡消费市场同步增长,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24.14亿元,增长20.1%;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2.62亿元,增长15.7%。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979.38亿元,增长30.2%,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1.6%。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62.2%,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9.1%,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5%。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拉动内需,全年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量128.85万台,销售额48.03亿元,分别增长103.1%、103.2%;家电下乡销售量43.52万台,销售额10.2亿元,分别增长20.4%、31.1%。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有序推进,全市建设改造“农家店”109家,新建农家店配送中心2个,升级改造农贸市场20个,政府扶持新建便利店80家。年末共有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20个,总面积284.4万平方米;连锁经营企业101家,连锁网点3254个。“菜篮子”生产基地供应能力充足,全市共有生猪直控基地31个,年出栏量77万头;禽蛋基地22个;蔬菜基地面积8700公顷,蔬菜基地产量92万吨。共有31家企业96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使用权,72家副食品生产企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会展业快速发展。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22场,其中全国性会展17场,总展览面积211万平方米。成功举办了海峡(福州)渔业周暨渔博会、中国(福州)动漫消费电子展、第66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第1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等大型展会,带动了广告、住宿、餐饮、旅游、通讯、购物、交通、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第66届医博会吸引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多家企业参展,展会面积达11万平方米,招展5795个展位,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7万名专业代表和观众前来观展,规模创福州市之最。

旅游业发展突出区域特色。坚持文化、特色、产业联动,充分挖掘多元化旅游资源,实现温泉游、闽江游、文化游三大品牌发展新突破,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等闽都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安泰河、白马河、晋安河三大内河文化旅游休闲带初见雏形,贵安、桂湖、中心城区三大温泉旅游片区建设步伐加快,福州温泉集群初具规模,环福州温泉休憩圈初步形成,首届福州温泉旅游节、第二届海峡(福州)温泉旅游文化节引发“温泉热”,展现“中国温泉之都”独特魅力。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756.25万人次,增长17.5%,其中境外游客76.17万人次,增长9.0%。全市共有星级宾馆饭店65家,客房共计10547间。

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项目170项,合同外资金额17.70亿美元,增长5.78%;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12.77亿美元,增长7.78%。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347.25亿美元,增长41.16%,其中进口总额105.94亿美元,增长27.87%;出口总额241.31亿美元,增长47.91%。从出口主体看,外资企业出口86.13亿美元,内资企业出口155.18亿美元,分别增长5.92%和89.64%。私营企业出口增长迅猛,实现出口额117.38亿美元,增长130%。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70.88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69.20亿美元,分别增长95.19%和1.33%。从出口产品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5.92亿美元,下降9.63%,机电产品出口98.82亿美元,增长21.65%。从出口地区看,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欧盟、东盟、拉丁美洲、日本和香港等地。

继续加强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市场。境外投资发展势头良好,新批境外投资项目41项,协议投资总额2.39亿美元,增长19.4%,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2.13亿美元,增长27.0%。新签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0.46亿美元,下降23%;完成营业额0.35亿美元,增长54.9%;年末在外人员3620人,增长0.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交通、邮电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427公里,高速铁路总里程337公里,福州港生产性泊位125个,福州空港国内航线(含港澳台)66条、国际航线5条,基本形成了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海港、空港为主构架、主通道、主枢纽的综合性、立体化交通体系。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货物运量中,铁路货物发送量361.73万吨,增长7.7%;公路货物发送量9600.28万吨,增长14.37%;水路货物发送量6061.57万吨,下降1.79%;民航货邮吞吐量8.76万吨,增长10.36%,其中货邮出港量5.14万吨,增长8.68%。旅客运量中,铁路旅客发送量1524万人次,增长16.14%;公路旅客发送量17542.54万人次,增长3.81%;水路旅客发送量71.74万人次,增长28.91%;民航旅客吞吐量719.68万人次,增长11.12%,其中旅客出港量368.68万人次,增长11.08%。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8218.26万吨,增长15.3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318.75万吨,增长22.02%;集装箱吞吐量166.02万标箱,增长12.90%。两岸交流往来更加频繁,空中直航往返台湾航班3007架次,增长89.84%,客流增长势头迅猛,旅客吞吐量32.10万人次,增长51.74%,货邮吞吐量0.38万吨,增长90.72%;对台直航集装箱吞吐量31.58万标箱,“两马交流”客运直航1212航次,旅客吞吐量3.95万人次。

邮电业务平稳发展,全市邮政业务收入5.72亿元,增长13%;电信业务收入91.46亿元,增长9.9%。年末全市共有邮政局(所)227处,邮路总长度1105公里。年末全市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337.2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93.51万户;IC卡公用电话0.93万部;移动电话用户821.77万户。互联网日益普及,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7.27万户,增长23.78%,新增用户20.61万户。

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共有金融机构25家,各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1235个;共有3家外资金融机构在福州设立分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下同)6910.1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2%,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625.06亿元,增长8.98%;单位存款余额3634.48亿元,增长14.29%。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190.73亿元,增长21.98%,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019.56亿元,增长25.57%。

证券市场稳定,期货交易遇冷。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8家,总市值2703.71亿元;共有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82家,股民资金开户总数153万户,其中本年新开户数16万户,股票、基金交易额21817.77亿元,增长5.99%;共有期货公司2家,期货营业部24个,期货交易额27335.52亿元,下降4.25%。

保险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营业网点383个,外资保险机构在福州设立8家分公司和2个代表处。全市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14.91亿元,增长10.3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9.23亿元,增长18.41%;人寿险保费收入64.85亿元,增长4.85%;健康险保费收入8.14亿元,增长16.73%;意外险保费收入2.70亿元,增长21.52%。保险业务赔付支出34.43亿元,增长39.30%,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0.59亿元,增长44.05%;人寿险赔付支出8.40亿元,增长37.19%;健康险赔付支出4.62亿元,增长28.55%;意外险赔付支出0.82亿元,增长16.09%。

教育、文化

新建和改扩建23所中小学,完成522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中小学技安工程三年建设任务,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大幅提高,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全市共有高等学校31所,专任教师2.72万人,在校大学生29.27万人,研究生1.71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1所,专任教师0.48万人,在校生17.02万人;高中104所,专任教师0.84万人,在校生10.95万人;初中268所,专任教师1.55万人,在校生19.87万人;小学1013所,专任教师2.45万人,在校生43.25万人。年末共有市级示范园38所,省级达标中学59所,其中一级达标中学14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12.7%。共有民办小学19所,民办普通中学34所,民办职业中学13所,民办高等学校12所,民办高校在校生7.03万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普惠城乡百姓。海峡图书馆、海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海峡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省少年儿童图书馆落成开馆,“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成为全国首家生态(社区)博物馆。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之后,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全市共有市级、县级文化馆12个、群艺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2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3071场次;电影院19个,剧场、剧院2个;博物馆、纪念馆15个,收藏文物2.33万件;公共图书馆13个,总藏书312.58万册;乡镇综合文化站173个,农家书屋2195个。全市共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7座;自办广播节目11套,其中:市级广播节目4套、县级广播节目7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26%;自办电视节目6套,其中:福州市电视台5套、福清市广播电视台1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50%,行政村电视联网率83.71%。共有有线电视用户171.05万户,增长7.86%,有线电视入户率91.08%;数字电视用户53.70万户,增长18.60%,数字电视入户率28.59%。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坚持文化项目产业化、特色文化品牌化的理念,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集群。芍园壹号文化创意园、榕都318文化艺术创意街区、福百祥1958文化创意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发展势头正劲,海西创意谷、海西(网龙)动漫创意之都、海峡(时代华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创意产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全市共有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影视动漫实验园和1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增加值177.8亿元,增长25.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8%。

卫生、体育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建成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基层医疗环境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设社区医疗康复体系。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935家,其中医院85家;卫生机构床位2.60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07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90万人,其中医生1.54万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4.27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41人。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个,卫生技术人员1258人;社区卫生服务站128个,卫生技术人员913人;乡镇卫生院119个,卫生技术人员4136人。基本公共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35.98万人,参合率达99.2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全国徒步大会开幕式暨第七届健步行活动、全国门球公开赛、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等全国性赛事活动;海峡两岸传统龙舟和竞技龙舟邀请赛、第五届海峡两岸门球邀请赛和第五届海峡两岸登山活动等体育活动形成海峡品牌特色;“8.8”全民健身日规模宏大,阵容空前,福州成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单位。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433个,全民健身路径3035条,全年共举行县以上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115项。

民生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49.41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190.02万人。据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市常住人口720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29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32‰,城镇化率达到63.3%。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品质逐步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9505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0元,增长1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人均消费性支出17847元,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7.7%,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需求更多地投向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上,城镇居民人均购买服装支出增长27.7%,人均购买金银珠宝饰品支出增长56.3%,人均购买家用电器产品支出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107元,增长1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353元,增长2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8%,恩格尔系数达到44.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改善民生,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城乡居民,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进一步提高,对城乡低保、五保等社会弱势群体实施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全面展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年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6.3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5.20万人,其中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离退休人员28.54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8.5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1.5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9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88.0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6.92万人。帮扶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027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7536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8476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动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4444套,增长16.7%,开工率104.4%,保障性住房受益范围不断扩大。在全国率先实施蔬菜、猪肉价格协商制度,实行物价上涨与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挂钩联动,建设51家平价店,开通“菜篮子”社区平价直通车,较好平抑市场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城镇失业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再就业工作打开新局面。城镇登记失业率2.36%,城镇新增就业15.32万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6.37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223人,“4050”人员再就业3886人。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14.28万户,增长10.4%,从业人员28.72万人,增长11.0%;私营企业6.70万个,增长17.0%,从业人员62.18万人,增长9.9%,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73.79万人,增长12.9%。

园林绿化、环境保护

园林绿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完成人工造林总面积61414公顷,增长265.7%,森林覆盖率54.9%,商品材产量15.42万立方米。“四绿”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改造提升乌山北坡公园、白马河公园等一批公园以及东北三环、福飞路等一批道路沿线绿化,城区新增立体绿化400处,城市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水平大幅提高。市区共有公园52座,公园绿地面积2452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6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8604公顷,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482公顷,绿地率37%;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400公顷,绿化覆盖率40.5%。

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全市实施节能重点项目70个,减排重点项目184个,实现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全覆盖。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62家,市级挂牌督办2家,拆除闽江流域禁养区内养殖场108家,关停敖江流域石材企业334家,对所有石材加工企业和矿山征收差别电价,基本完成市、县、乡级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实现定期监测,水质总体保持良好,闽江流域(福州段)和敖江流域(福州段)水质达标率100%,龙江流域水质达标率75%,全市六个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平均达标率100%。共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9个,自然保护区1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不含海域)达1310.84平方公里。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农业部分的产业化及台资农业数据、工业科技部分的科技数据、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的保障性住房数据、城乡建设部分的农村建设数据,教育文化部分的教育数据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据、卫生体育部分、民生保障部分的城乡低保及农村五保数据不含平潭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