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莆田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3-09 12:03:13 来源:莆田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372次

莆田市统计局(2012年3月1日)

2011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继续打好“五大战役”,继续实施“以港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凝心聚力抓建设,心无旁骛谋发展,努力推动莆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圆满完成了“超千争百促跨越”的年度工作目标。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5.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78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628.43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327.82亿元,增长10.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896元,比上年增长14.4%。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有所调减,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3:56.1:33.6调整为9.4:59.5:31.1。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5%(见表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1%,消费品价格上涨6.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0%。

表1: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比变动情况

指标 全市(%) 城市(%) 农村(%)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05.5 105.4 105.5

食品 110.3 110.3 110.4

其中:粮食 110.5 109.7 111.9

蛋 114.7 115.4 113.0

菜 93.0 93.9 90.7

烟酒 101.7 100.8 103.6

衣着 102.0 102.3 101.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3 102.9 100.6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6.3 106.1 106.6

交通和通信 100.2 99.7 101.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8 100.1 99.0

居住 106.9 106.9 106.7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1万人,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10.6%。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79人,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13.8%。“4050”人员再就业237人,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18.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0%,控制在预期目标2.5%以内。

财政总收入103.28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63.93亿元,增长34.2%;财政支出95.24亿元,增长20.1%。全年财政用于农林水、医疗卫生、节能环护、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33.23亿元,增长23.5%,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4.9%。全市国税总收入(含海关代征)58.09亿元,增长23.9%,其中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58.07亿元,增长23.9%;全市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63.21亿元,增长45.3%,其中税收收入42.60亿元,增长29.9%。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物价较快上涨,对中低收入群体造成影响;部分地方违法用地、违章建房现象比较突出,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尚需提升;资金供求总体偏紧,企业融资成本显着上升;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环境保护仍需持续加强;政府职能需要加快转变,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仍需提高;基层村居执行力有待加强,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64.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

粮食种植面积79.44万亩,比上年减少2.90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3.85万亩,增加0.1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1.92万亩,增加1.2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30.12万吨,比上年减少0.49万吨,减产1.6%;油料产量4.52万吨,增产2.8%;蔬菜产量108.91万吨,增产1.7%;水果产量17.11万吨,减产6.4%(见表2)。

表2: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绝对数(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0.12 -1.6

春粮 0.89 -0.4

夏粮 10.73 1.5

秋粮 18.50 -3.4

油料 4.52 2.8

花生 4.29 2.5

油菜籽 0.23 7.8

食用菌 7.49 -2.1

蘑菇 7.01 -2.2

茶叶 0.39 4.0

水果 17.11 -6.4

蔬菜 108.91 1.7

完成人工造林面积9.75万亩,比上年增长167.9%。人工迹地更新面积4.02万亩,增长102.5%。零星植树94万株,幼林抚育14.3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58.1%。商品材产量8.12万立方米,下降39.9%。

肉蛋奶总产量18.55万吨,比上年下降3.3%。肉类总产量12.34万吨,比上年下降4.4%,其中猪肉8.84万吨,下降6.2%,牛肉增长7.9%,羊肉增长1.8%;蛋产量4.63万吨,增长2.0%;奶类产量1.59万吨,下降9.0%。

水产品产量72.71万吨,增长0.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8.95万吨,增长0.1%;淡水产品产量3.76万吨,增长0.1%。

除险加固水库42处,强化加固海堤34.26公里,整治农村河道55公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5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6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2.10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53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5%。工业总产值1787.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83.65亿元,增长21.7%(见表3)。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88%,比上年回落0.30个百分点。

表3: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主要分类情况

指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1683.65 21.7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41.21 28.6

其中:集体企业 14.58 26.7

股份制企业 847.35 26.6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593.31 14.1

其中:非公有工业 1518.83 21.2

其中:轻工业 1140.70 20.0

重工业 542.95 25.5

全社会工业用电量30.86亿千瓦小时,增长8.7%。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非金属矿物制品工业增长30.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43.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6.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43.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3.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6.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长23.0%,家具制造业增长31.2%,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瓷质砖205.61万平方米,增长259.5%,家具26.18万件,增长33.6%(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表4)。

表4: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盐 万吨 28.41 41.7

印染布 万米 3712.00 1.2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4977.00 3.2

饲料 万吨 34.50 16.6

纸制品 万吨 16.09 12.9

涂料 万吨 6.27 15.1

罐头 万吨 13.15 18.5

饮料酒 亿升 10.78 11.7

服装 万件 3402.88 35.8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00.26 24.2

皮革鞋靴 万双 12261.61 15.1

家具 万件 26.18 33.6

橡胶轮胎外胎 万条 1624.04 5.0

水泥 万吨 17.09 44.8

硅酸盐水泥熟料 万吨 15.67 119.4

瓷质砖 万平方米 205.61 259.5

日用玻璃制品 万吨 13.23 10.9

模具 万套 3.39 45.0

光学仪器 万台(个) 7.13 -9.6

铝材 万吨 3.49 10.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1.36亿元,比上年增长58.6%。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47亿元,增长84.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57亿元,增长30.1%;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33亿元,增长5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3.56%,比上年提高33.98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4个,中国名牌产品9个,国家出口免验产品2个,福建省名牌产品151个,福建省着名商标157个。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6.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0%。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商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5.53亿元(按注册地口径),增长49.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97.89万平方米,增长65.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77.52万平方米,增长3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5.19亿元,比上年增长60.7%,其中,城镇投资增长57.2%,农村投资增长98.4%(见表5)。

表5: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指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725.19 60.7

#城镇 650.21 57.2

农村 74.98 98.4

在全社会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13亿元,增长193.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41.36亿元,增长49.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68.71亿元,增长64.4%。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2.83亿元,比上年增长73.8%。商品房销售面积191.26万平方米,增长16.5%。其中,现房销售面积14.91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176.3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13.59亿元,增长42.8%。商品房待售面积45.26万平方米,增长8.6%。

全市共安排在建重点项目199个,预备重点项目92个,前期重点项目49个。在建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103.1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8.98亿元,年度完成投资429.30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30.5%;预备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061.3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95亿元,年度完成投资62.3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4.5%。福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莆田段、红星美凯龙家居城等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鞍钢冷轧、赛得利差别化纤维、莆永高速公路莆田段、仙游县工艺产业园、黄石物流园配套设施建设、护城河三期改造、省道202线莆田境内永泰界至梧塘公路、妈祖文化城、秀屿国家级木材加工示范区生活配套服务区和中国国际木材电子交易平台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11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1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有8个已完成或超额完成。

五、国内贸易

全市净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47家。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716.90亿元,比上年增长26.7%。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4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8%。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8.82亿元,增长16.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7.15亿元,增长19.1%。全年“家电下乡”补贴家电55.23万件,补贴金额1.51亿元。“汽摩托下乡”补贴7118.12万元。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8.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0.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2.0%,木材及制品类增长380.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1.1%,金属材料类增长56.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7.2%,汽车类增长15.5%。

六、对外经济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6.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8%。其中,出口27.81亿美元,增长27.0%;进口18.65亿美元,增长51.5%。进出口相抵,顺差9.1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0.43亿美元。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总体快速增长(见表6)。

表6:2011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情况

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进口额(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日本 1.58 37.8 0.16 9.3

东盟 1.67 120.0 7.24 29.3

欧盟 4.54 38.4 0.62 21.8

美国 12.51 22.0 1.07 2.4

俄罗斯 0.28 61.6 0.82 13.1

加拿大 0.67 25.8 1.59 188.6

新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5个,按验资口径统计(不含增资),合同外资金额3.93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53亿美元,增长74.9%(见表7)。

表7: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分行业情况(验资口径、不含增资)

行业名称 合同项目(个) 合同外资(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总计 35 39283 25264

制造业 15 21240 15079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 245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 20

批发和零售业 9 2608 1336

住宿和餐饮业 2142

房地产业 3 9671 481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 1975 563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3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36

其它行业 5 1319 107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4.98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0.83亿吨公里,增长15.4%,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5.25亿吨公里,增长17.7%。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52.64亿人公里,增长3.1%,水路旅客运输周转量0.14亿人公里,增长17.7%。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079万吨,比上年增长18.4%。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41亿元,比上年增长8.9%。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13.61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67.8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5.79万户。互联网用户144.05万户。全年共发送短信息97656.91万条。

接待国内外游客971.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实现旅游总收入77.56亿元,增长22.0%。其中境外游客20.37万人次,增长4.9%,旅游外汇收入1.56亿美元,增长21.2%;接待国内游客950.69万人次,增长22.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7.42亿元,增长23.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金融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75.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47.35亿元,增长19.0%(见表8)。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59.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30.07亿元,增长18.4%。

表8: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875.00 19.3

#单位存款 290.69 152.6

个人存款 551.39 13.6

#储蓄存款 550.63 13.5

各项贷款余额 747.35 19.0

#境内贷款 746.74 19.1

#短期贷款 442.55 24.3

中长期贷款 303.63 16.5

票据融资 0.34 -64.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526人,在校生16756人,毕业生4203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9947人,在校生51796人,毕业生14092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24368人,在校生71087人,毕业生22496人。全市初中招生35055人,在校生121668人,毕业生47178人。小学573所,小学招生38286人,在校生212583人,毕业生3685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含中职)93.9%。特殊教育在校生169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1464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部免除学杂费,春季受益学生30.11万人,秋季受益学生29.25万人。春季享受免费教科书人数为25.80万人,秋季为24.89万人。对农村寄宿生进行生活补助,春季受益寄宿生2.61万人,秋季受益寄宿生2.18万人,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739万元。

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城市“四连冠”,城厢、涵江、荔城、秀屿、仙游均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荣誉称号。全市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5家,新增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8家。全年共获授权专利612项,其中发明25项,实用新型244项,外观设计343项。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品牌投放市场。

年末共有国家级质量技术检测中心1个,省级质量技术检测中心3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个,法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个。

年末全市共有专业地震台站17个,其中综合台1个(含前兆测项3个、测震1个、GPS基准站1个),前兆观测台4个(地下流体观测站3个、砂层应力观测站1个),测震台1个,强震台3个,烈度速报台6个,GPS观测站2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1个,艺术表演场馆3个,文化站54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2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演出5.94万场次,其中国内演出5.40万场次,国内演出观众2104万人次。年末全市共有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06%;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2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30%。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4.03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2591公里。全年报纸7种,总印数0.20亿份;期刊5种,总印数6万册。

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参合人数258.4万人,参合率99.84%。全年累计支出新农合补偿5.39亿元,人均住院补偿2893元,特殊门诊人均补偿1161元。加强围产保健工作,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8.6%,孕产妇死亡率为6.99人/10万人,婴儿死亡率为5.66‰。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共选派128名医师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促进农村改水改厕,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口250.78万人,受益率91.2%,农村自来水受益率89.7%,累计农村改厕65.73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1.0%。

成功承办福建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7项全国赛事。在国际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2块,在全国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16块、银牌8块、铜牌6块,在省内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61块、银牌8块、铜牌31块。在全市建有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6个、省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1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34个、健身路径18条。获得国家体育总局表彰的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1个、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2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79万人(见表9),全年净增常住人口1.19万人,人口出生率11.5‰,死亡率5.3‰,自然增长率6.2‰。城镇化率为50.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表9:2011年常住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市常住人口 279 100.0

其中:城镇 142 50.9

乡村 137 49.1

其中:男性 136 48.7

女性 143 51.3

其中:0-14岁 50.5 18.1

15-64岁 203.1 72.8

65岁及以上 25.4 9.1

农民人均纯收入9066元,增长1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3元,增长1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748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282元,增长13.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6.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12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89平方米。

年末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83万人,征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62600万元。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职人数3.51万人,收缴养老保险费27169万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8.43万人,征收基金45805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收入15423万元,个人账户30381万元。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51.83万人,征收基金2656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89万人,征收失业金7581万元。企业工伤保险参保职工29.96万人,征收基金3609万元。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5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36.53万人。年末全市企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离退休人员3.23万人,全部实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1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1683万元。受理工伤认定案件1950件,完成劳动能力鉴定案件413件。全市共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56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2220人(不含“五保”户6821人)。

年末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床位6778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4606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97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拥有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7个、省级有机食品基地7个、省级生态乡镇9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皆达到和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为55。大气降水酸雨频率为34.2%,降水pH均值为5.46,最低pH值为4.83,与上年比降水酸雨污染程度显着好转。木兰溪水质功能达标率为97.2%,萩芦溪水质功能达标率为100%,城市内河水质功能达标率为83.3%。饮用水源地古洋水库、东圳水库和外度水库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0%、100.0%和91.2%。近岸海域功能达标率77.8%,其中湄洲湾水域功能达标率10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0%,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1.1%,城市污水处理率87.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4%。

全年受2次台风、2场暴雨袭击或影响,60.35万人受灾,房屋倒塌2080间,直接经济损失11.86亿元;农作物洪涝受灾面积19.77千公顷,其中成灾9.80千公顷,成灾面积中绝收2.66千公顷;水产养殖受灾1.58千公顷,损失2.88万吨。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551毫米。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346起,比上年下降2.4%;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41人,比上年下降8.4%;受伤人数1239人,下降1.9%。其中,发生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6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64起,死亡127人;发生火灾事故365起,死亡6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4人/亿元,下降22.2%。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48人/10万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2.78人/万车。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

4、“4050”人员指女性4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失业人员;

5、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6、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中GDP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