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南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1-04 11:22:11 来源:南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93次

南平市统计局

2005年2月25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坚持发展唯大、人民唯重、创新唯先、工作唯实的原则,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深入开展创业竞赛活动,继续举全市之力突出工业、突破工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做强做大中心城市,有效克服了禽流感、干旱缺电、宏观环境偏紧等困难和不利因素的影响,努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持续发展、更加协调”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南平市生产总值3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01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129.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为25.1:34.6:40.3,与上年相比,一产上升0.2个百分点,二产下降0.3个百分点,三产上升0.1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5.8%,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在控制指标范围内,全年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户籍人口304.4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1.86万人,占33.46%;农业人口202.56万人,占66.54%。根据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常住人口287万人,人口出生率11.9‰,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6‰。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33.70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农业产值60.93亿元,比上年增长5.95%;林业产值(第一产业部分)25.29亿元,比上年增长6.41%;牧业产值3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4%;渔业产值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6.9%;农林牧渔服务业1.71亿元,比上年下降2.17%。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结构为45.57:18.92:24.07:10.16:1.28,与上年相比,农业上升0.17个百分点,林业下降1.49个百分点,牧业上升1.82个百分点,渔业下降0.29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下降0.2个百分点。

种植业结构调整有新进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03.86万亩,比上年增加15.62万亩,增长4.0%,粮食总产量140.14万吨,比上年增长8.3%。蔬菜、烟叶、牧草、药材等非粮作物种植面积250.12万亩,比上年增长3.01%,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由上年的61.52:38.48调整为61.75:38.25。在非粮作物中,牧草种植面积22.14万亩,比上年增长1%;药材种植面积5.14万亩,比上年增长2.1%;烟叶产量2.38万吨,比上年上升29.3%;蔬菜产量149.46万吨,比上年增长2.9%;食用菌产量3.94万吨,比上年增长5.9%;茶叶产量3万吨,比上年上升7.9%;水果产量53.06万吨,比上年上升13.3%。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造林更新面积21.33万亩,比上年增长90.62%,成活率达96%。森林覆盖率75.7%,比全省(69.5%)高6.2个百分点;全社会竹业总产值4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3%。

畜牧生产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年肉蛋奶总产量36.92万吨,比上年增长11.4%;生猪出栏195.79万头,比上年增长8%;家禽出栏4620.6万只,比上年增长23.1%;肉类总产量19.47万吨,比上年增长11.6%;禽蛋产量5.28万吨,比上年增长5.2%;奶牛存栏4.61万头,比上年增长1.77%;奶类产量12.17万吨,比上年增长13.8%。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水产品养殖面积21.2万亩,比上年增长2.1%;水产品产量9.85万吨,比上年增长5.6%。其中,捕捞产量1.53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养殖产量8.32万吨,比上年增长5.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4.6%,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67.16亿元,比上年增长6.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5.25亿元,比上年增长55.5%;股份合作企业工业总产值3.29亿元,比上年增长4.5%;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11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工业总产值3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7.2%。

民营工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301家,比上年增加37家,完成产值47.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4.7%,比重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重点产业发展情况良好。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23.36亿元,增长5.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23.57亿元,增长27.6%;造纸及纸制品业产值20.41亿元,增长11.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15.2亿元,增长22.9%;木竹加工业产值20.43亿元,增长52.9%;农副食品制造业产值7.66亿元,增长21.6%;食品制造业产值10.98亿元,增长20.2%;纺织业产值9.21亿元,增长40.5%。一些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服装增长21倍,磷肥增长268.1%,罐头增长78.8%,铝增长58.4%,发电设备增长52.9%,蓄电池增长51.2%,硫酸增长47.1%,钢材增长43.3%,塑料制品增长41.2%,人造板增长30.8%,液体乳增长14.9%,纱增长12.5%,机制纸增长10.9%,通讯电缆增长9.3%。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8.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为96.1%,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92亿元,增长13.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9亿元,增长19.6%;实现税金总额7.9亿元,增长13%。亏损企业亏损额1.53亿元,增长61%;亏损面达20.8%,下降5.9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发展。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01家,建筑业总产值14.37亿元;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1.4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12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1%;更新改造投资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他投资17.13亿元,比上年增长87.9%;房地产开发投资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2.69亿元,比上年下降26.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6.3亿元,比上年增长39.6%。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3%,拉动GDP增长6.5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成为拉动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基建投资中,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9.37亿元,比上年增长41.1%,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达38.4%,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仍然是拉动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项目开发有效推进。在建项目1595项,比上年同期增长21%,其中当年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办项目个数为830个,比上年同期增长13.2%,投资50万元以上的新办项目投资总额为7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1%。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着。市政府确定的2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9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2.4%,比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平均完成97.8%高14.6个百分点。有14个重点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特别是一批重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业企业更新改造项目的建设,如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二期工程,京福高速公路南平城区接线路段改造工程,农村路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福建圣农集团公司第五期产业化项目,南平金月集团扩建项目,南平元禾化工技改项目,顺昌富宝氟化工生产基地和南纺技改项目等,为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大工程”建设进展比较顺利。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8.14亿元,占年计划115.6%,超额完成15.6个百分点。在八个在建的“十大工程”中,完成年度计划的工程项目有7个,分别是:高教园区建设工程(完成年计划178.1%),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程(完成年计划144%),农村饮水改善工程(完成年计划135%),农村路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完成年计划133.9%),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完成年计划112.4%),闽江上游蓄水防洪工程(完成年计划106.3%),南平新区建设工程(完成年计划101.6%)。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2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综合运输能力比较平稳。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2557万吨,比上年增长13.8%。其中,铁路552.8万吨,比上年增长27.3%;公路1930万吨,比上年增长10.3%;水运74万吨,比上年增长32.1%。客运量完成4272.8万人,比上年增长10.7%,其中铁路346.85万人,比上年增长24.8%;公路3845万人,比上年增长9.5%;水运25万人,比上年下降9.2%;航空55万人,比上年增长46.1%。

邮电事业继续快速发展。邮政业务总量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各县(市、区)全部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固定电话用户77.04万户,比上年增长12.2%,移动电话用户64.76万户,比上年增长26.96%;数据基本用户12.78万户,比上年下降21.5%。

六、消费品市场

城乡市场共同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市的消费品零售额4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餐饮业零售额1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他行业零售额3.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9%。从经济规模上看,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零售额1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5%;限额以下批零贸易企业零售额6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亿元市场零售额6.71亿元,比上年增长36.9%。

受农副产品价格提升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小幅上扬,比上年上升4.4个百分点。按城乡分,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4.6个百分点;按项目分,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5.0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升2.8个百分点。

七、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进出口总值3.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75%。其中,外贸出口总值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72%;进口总值0.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2%。

利用外资规模继续扩大。新批外商投资合同项目140项;合同外资金额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实际利用外资3.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在新批外商投资企业中,有108项工业项目,合同外资25877亿美元,占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64.7%,比上年增长4.9%。

对外劳务合作继续发展。全市10个县(市、区)都成立了劳务派遣公司,至2004年12月止,全市派遣劳务人员突破万人大关,达10293人。

山海协作引进市外资金大幅增长。全市共引进山海协作项目432项,协作方实际到资42.9亿元,比上年增长69.58%。

旅游业克服“禽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收入再创历史新高。旅游接待人数661.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实现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旅游直接创汇2275.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5%。

八、财政金融

财政总收入完成22.83亿元,比上年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市本级收入3.90亿元,比上年增长6.8%(可比增长9.7%)。全市税务部门组织的各项税收收入21.17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国税部门税收收入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8.04%;地税部门税收收入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5%。由于出口退税和免征种粮耕地农业税,税性收入占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81.18%,比上年下降2.59个百分点;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农业特产税等主税收入达8.25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2.70%,财政增收的主税基础比较扎实。

金融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7.64亿元,比上年初增长9.8%,其中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91.86亿元,比上年初增长7.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02.47亿元,比上年初增长9.7%。新增贷款主要投放在工农业生产、投资和消费等领域。

九、科技教育

科技队伍和科研开发机构继续壮大,科技转化生产力的步伐有所加快。全市现有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15个,有30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重点科技项目,推广应用科技成果253项,开发新产品223个。民营科技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新办民营科技企业57家,比上年增长58.3%,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发展到411家。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在校生54384人,比上年增加5279人;初中在校生162314人,比上年减少3173人;小学在校生228080人,比上年减少2007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4%;幼儿园在园人数65994人,比上年增加714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24979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2387人,比上年减少240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3个,剧场、影剧院9个;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总藏量110万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博物馆9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0个,文化站133个;文化教育机构1个,文艺创作机构1个,文化艺术科研机构1个。

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广播电台1座,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3座,每日播出节目10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5.92%,比上年提高0.82个百分点;电视台1座,发射台和转播台19座,每日播出节目2套,电视人口覆盖率97.28%,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18个,其中医院43个,卫生院124个,门诊部10个。年末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810人,其中医生3312人,护士2724人;卫生机构床位7961张,其中医院(包括卫生院)7689张。农村医疗点的村数1457个,占总村数的96%,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共3258人。

十一、环境保护

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84%;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82.94%;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开始启动,水葫芦治理一期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环境质量居全省前列。辖区大气环境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部份县(市)优于二级标准;延平湖等闽江水系地表水基本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河段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建瓯、建阳、武夷山的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重点旅游城市武夷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要求保持稳定达标。

十二、人民生活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长11.3%;人均消费支出7144元,比上年增长16.7%;恩格尔系数42.72%,比上年下降1.11%。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03元,比上年增长7.8%;恩格尔系数47.9%,比上年下降1.5%。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为28.35平方米和39.36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3.6%。

基本养老、失业保险继续扩大覆盖面。有22.73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失业保险,同比增长3%,征收失业保险金4678.33万元,同比增长313万元;有20.02万企业职工参加了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5%;有7.95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进入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6%。

全面建立健全城乡低保制度。至2004年12月底,全市农村入保39021户90923人,发放农村低保金3360.47万元;有12405户30540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城市低保金1691.1万元。低保人数分别占我市农业人口的4.6%和非农业人口的3%,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南平市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