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宁德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23:21:40 来源:宁德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40次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加快推进第二层面发展”的决策部署,沉着应对“非典”疫情和持续干旱的挑战,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放手发展县域经济和优势产业,加大南联北接和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全市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经济形势明显好于预期,经济运行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得到较好统一,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71.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增幅提高1.6个百分点,大大超过9%的预期目标,是1999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51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4.22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106.17亿元,增长12.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88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0.2%。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8.0%、33.4%和38.6%调整为26.3%、34.7%和39.0%。

市场价格小幅上涨。受教育费政策性调价的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2%,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0.5%。从分项目看,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5.7%,居住上涨4.8%,食品上涨1.1%,烟酒及用品与上年持平,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等价格分别下降4.4%、2.2%、1.1%和0.7%。

各项改革继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取得成功,有效推进了电网建设。缓征部分特产税,停征屠宰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开展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创新。制定出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简政放权措施,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重组了市国有资产投资营运有限公司、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着力推进城市经营。

劳动就业状况基本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46.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5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3.63万人,减少0.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5%。全市有789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2665名。加快街道、重点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全市已有10个街道、50个乡镇和77个社区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化水平较低,产业竞争力不强;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滞后,产业聚集功能薄弱,难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农业基础仍然脆弱,农业产业化进程比较缓慢,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国有控股企业效益不理想,受干旱影响电力行业亏损严重;地方财力不足,财政仍然比较困难;公共卫生体系比较薄弱,应急能力有待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31亿元,比上年增长4.2%,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57.55万亩,比上年减少24.17万亩,下降8.6%;非粮作物种植面积135.21万亩,增加3.87万亩,增长2.9%。其中,蔬菜面积在基地化生产和龙头企业带动下扩大到97.98万亩,比上年增长3.2%。粮食与非粮作物的种植结构由上年的68.3:31.7调整为65.6:34.4。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粮食、甘蔗、烟叶比上年减产外,油料、蔬菜、茶叶、水果、食用菌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全年粮食产量76.56万吨,比上年减产13.6%。茶叶生产虽受高温干旱气候影响,全年产量仍比上年略增0.6%。水果生产继续较快发展,产量比上年增长5.6%。随着市场价格回升,食用菌产销两旺,全年产量增长8.6%。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334.07公顷,成林抚育面积1.01万公顷,年末封山育林面积7.27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65.8%。主要林产品产量除油茶籽减产外,其他产品均呈较大幅度增长。全年油桐籽产量923吨,比上年增长28.6%;油茶籽2890吨,减少18.4%;竹笋干5381吨,增长13.9%;板栗1617吨,增长24.7%。

畜牧业生产保持增长势头。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0.20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肉类产量8.02万吨,增长3.5%;禽蛋1.94万吨,增长8.9%;奶类0.25万吨,增长2.9%。

渔业生产受海洋捕捞政策调整、伏季休渔和高温干旱影响低速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74.85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淡水产品产量3.37万吨,增长7.7%;海水产品产量71.48万吨,增长2.5%。在海水产品中,海洋捕捞29.66万吨,减少0.4%;海水养殖41.82万吨,增长4.6%。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7.7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农用拖拉机1.22万台,增长3.4%;农用载重汽车1225辆,增长26.0%;全年农村用电量4.83亿千瓦小时,减少1.9%。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68万公顷,增长3.2%;节水灌溉面积2.71万公顷,增长2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6.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93.80亿元,增长37.3%,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9个百分点,达40%。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22.31亿元,增长19.4%;集体企业总产值2.10亿元,下降4.6%;股份制企业总产值48.93亿元,增长40.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总产值18.62亿元,增长41.6%。轻工业总产值28.08亿元,增长38.4%;重工业总产值65.72亿元,增长36.9%。电机电器、船舶修造、医药化工、食品、建材、汽摩配件六大优势重点产业完成工业产值62.31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4%。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再上新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3.76,比上年提高10.21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年末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6%,比上年末上升2.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9.7%,提高0.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1.8%,提高5.9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1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亏损企业亏损额2493万元,下降3.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08万元,下降32.6%;亏损企业亏损额2006万元,下降1.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1.03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工程个数993个,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个数637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64.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3.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6%;房屋竣工面积73.05万平方米,增长6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07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54.39亿元,增长2.7%;城镇集体和个体经济投资3.63亿元,下降14.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05亿元,增长18.9%。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受福宁高速公路竣工通车的影响,完成27.90亿元,比上年下降11.8%;更新改造投资12.89亿元,增长24.3%;房地产开发投资13.60亿元,增长24.3%。

投资结构不断调整,生产性投资明显加强,民间投资日益活跃。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23亿元,比上年下降44.3%;第二产业投资17.78亿元,增长50.7%,其中,冶金工业投资增长6倍,化学工业投资增长1.2倍,机械电子工业投资增长90.9%,电力工业投资增长29.7%;第三产业投资36.38亿元,下降10.8%,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下降49.4%。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27.01亿元,比上年下降25.4%;民间投资47.06亿元,增长36.3%,所占比重达63.5%,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

商品住宅产销两旺。全年商品住宅完成投资8.02亿元,比上年增长57.9%;当年住宅施工面积158.79万平方米,增长84.9%;竣工面积50.24万平方米,增长87.5%。商品房销售面积57.55万平方米,增长37.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1.74万平方米,占72.5%,增长24.9%。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38项在建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21.3亿元,占年计划的96%;共到位资金19.8亿元,占年计划的89.2%。其中9个项目实现投产或阶段投产:福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竣工投入使用,宁德“中国红”家居装饰材料批发市场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宁德长兴城商贸广场A、B区提前竣工,福安闽东电机电器批发市场主体工程竣工,周宁农业科技园区鲜茶深加工项目投产运行,屏南合成刚玉系宝石项目四个主要生产车间和二条生产线已竣工,宁德市体育中心射击馆主体工程完成,东侨路网工程站前路、天王路中段、闽东路东兰段、21号路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大唐宁德火电厂、温福铁路、汽车改装、铁基湾围垦、宁德学院等项目前期工作均取得实质性成效。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增长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市县消费品零售额57.02亿元,增长11.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9.30亿元,增长8.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2.29亿元,增长12.4%;餐饮业10.73亿元,增长3.5%;其他行业3.30亿元,增长0.1%。

消费结构明显升级。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9倍,建筑装璜材料类零售额增长1.3倍,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0.8%,吃、穿、用基本生活用品销售稳步增长。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提高。1—11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8.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企业毛利率12.3%,经营费用率3.1%;实现利润总额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持续高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进口总额0.06亿美元,下降11.7%;出口总额2.05亿美元,增长39.4%。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9847万美元,增长40.8%;加工贸易出口697万美元,增长8.2%。各类企业出口全面增长。全年国有专业外贸公司出口4908万美元,增长21.8%;生产企业出口6138万美元,增长78.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9334万美元,增长28.5%。机电产品出口增势强劲,全年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大关,达1.1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7.4%,比上年增长77.0%。出口队伍和市场不断壮大。全年新批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企业53家。2003年末全市共有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及取得经营资格的各类企业178家。按注册类型分,内资企业124家,三资企业54家;按不同领域分,外贸流通企业30家,出口生产企业148家。出口市场遍及世界六大洲,与香港、台湾、东南亚、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埃及、尼日利亚、阿根廷、南非、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伙伴关系。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成效,全年新批境外投资生产性企业5家。

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32项,与上年持平;合同外资金额9380万美元,增长9.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旧口径)7588万美元,增长10.6%。在新签利用外资合同中,投向第一产业的合同金额108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8.6%;投向第二产业的合同金额5997万美元,增长2.4倍;投向第三产业的合同金额2297万美元,下降50.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2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综合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724.8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946.72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27.2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公路7.25亿吨公里,下降6.4%;水运19.98亿吨公里,增长24.8%。旅客周转量完成25.7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1%。其中公路25.4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1%;水运0.30亿人公里,增长1.8%。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41.78万吨,比上年下降23.4%。

邮电通信业保持增长。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0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80.7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5.48万户,其中普通电话用户53.35万户。在普通电话用户中,城市电话用户21.39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1.9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56.0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1.3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45.17部。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福宁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形成了旅游高潮,“十一”黄金周的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7倍和3倍。全年接待过夜旅游人数58.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国内旅游人数58.25万人次,增长15.4%;境外游客0.21万人次,下降39.0%。全年全市出国(境)人数2.71万人次,比上年减少6.6%,其中因私出国1.44万人次,占出国(境)人数的53.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5.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9亿元,同口径增长18.2%。财政支出20.57亿元,比上年增长9.9%。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在税务部门组织的收入中,地税部门组织收入8.48亿元,增长9.5%,其中税收收入6.75亿元,增长8.4%;国税部门组织收入5.61亿元,增长11.4%,其中税收收入5.59亿元,增长11.4%。

金融机构存贷款俱增,贷款增长快于存款。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4.91亿元,比年初增加27.41亿元,增长19.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4.21亿元,增长2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36亿元,增长16.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3.79亿元,比年初增加33.48亿元,增长30.4%,贷款增幅创历史新高。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5.06亿元,增长20.0%;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2.25亿元,下降28.5%;中长期贷款余额73.50亿元,增长40.2%。贷款投向重点突出,主要支持电力项目建设、农业生产、房地产开发和个人消费。全年电力行业贷款增加11.14亿元,占新增贷款的33.4%;个人消费贷款增加10.13亿元,占新增贷款的30.3%,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8.72亿元;房地产类贷款增加4.52亿元,占新增贷款的13.5%;农业贷款增加3.50亿元,占新增贷款的10.5%。票据融资业务拓展迅猛,年末银行承兑汇票余额25.49亿元,比年初增加14.90亿元;票据贴现余额2.95亿元,增加2.47亿元。现金投放量减少,全年现金净投放10.34亿元,比上年少投放4.16亿元。外汇收支形势较好,全年外汇净结汇2.69亿美元,增长41.4%。金融效益大幅提高,金融机构当年实现利润8341万元,比上年增长72.4%;年末不良贷款余额7.76亿元,不良贷款率5.4%,分别比年初下降1.28亿元和2.8个百分点。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各项保费收入4.47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9亿元,增长15.0%;人身险保费收入3.28亿元,增长37.1%。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0.47亿元。全年财产险赔款支出0.74亿元,比上年增长8.3%,赔付率为62.0%,比上年下降3.8个百分点。人身险满期给付支出0.14亿元,比上年下降6.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88万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2万人。全年共争取到国家、省各类科技项目37项,其中“柘荣太子参GAP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周宁县1950—2001年疟疾流行与防治研究”成果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继续加强。全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抽查生产、经销企业的产(商)品223批次,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80.8%,比上年下降7.7个百分点;商品质量抽检合格率89.3%,提高1.9个百分点。全年有17家企业取得3C证书,22家企业36个产品通过QS认证,23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3项产品通过质量认证。全年实施强制检定计量标准器具17个、工作计量器具2.48万台件。创名牌工作又有新进展,全市有17个工业产品和15个农业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推进。当年有13个企业标准备案,累计126个;有9家企业9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7家企业15项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古田银耳通过了“原产地域保护”,成为继武夷岩茶之后的第二个“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全市有16个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小学在校生32.54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5%,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初中在校生15.97万人,毛入学率94.5%,辍学率1.55%,下降0.90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3.2%,提高9.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8.22万人,增长15.6%;毛入学率45%,提高6.1个百分点。7所大中专学校在校生10784人,比上年增加2780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506人,在校生439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5.18万人。成人中学招生496人,成人初等学校和乡镇成人文技学校招生4.53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稳定发展,全年3.39万人次报名,1200人取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发展,全市社会力量办学学校(含幼儿园)219所,增加26所;在校生2.76万人,增长23%。扎实开展“实验教学普及县”工作,全市9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省教育厅验收。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素质教育加快推进。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剧场、影剧院7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8个,文化站57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5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693场,观众157万人次。文艺活动十分活跃。举办了宁德市首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市首届少儿舞蹈电视比赛等活动和“6.28闽东招商节文艺晚会”、福安“三月三”畲族歌会、“清风颂”反腐倡廉文艺汇演等文艺演出;开展“文化三下乡”、“百团千场、服务万民”活动,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极大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文艺创作取得成效。在福建省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中,各有2个节目分获金奖和银奖,4个节目获铜奖,1个节目获特别奖;在福建省第四届百花文艺奖评选中,舞蹈《我的家》获二等奖,诗歌《自己的西部》、《听山》、歌曲《三沙港小夜曲》和舞蹈《手指舞》均获三等奖。年末全市有中短波广播转播台4座,调频广播发射台14座,广播节目9套,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3.3%;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6座,电视节目10套,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7.1%。全市有线电视联网用户28万户。广电事业成果显著。完成“数字宁德”横向接入网建设,组建成立宁德市广电综合信息网络公司,实现了宁德电视台所有节目在全市覆盖的目标。还与温州签定电视节目宣传协议,两地电视节目互传为促进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架起了桥梁。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58个,其中医院23个,卫生院112个,预防保健机构22个,门诊部及诊所258个。年末卫生机构病床位593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位5185张。全市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960人,其中医生3148人,护士2366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88.3%,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79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竞技体育在射击、射箭、OP帆船、帆板、跆拳道、拳击、跳水、蹦床、举重、足球等项目上都有一定的实力和特色,在省赛中具有竞争力。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我市有2项表演项目获得第一名。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环境保护

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继续控制在优良等级,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达到二级标准。宁德市区开展了交通禁鸣喇叭,减少噪声污染。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交溪各监测断面100%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霍童溪和古田溪各断面100%达到Ⅱ类标准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定目标内。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9个,面积29.82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市共有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0个,面积13万公顷,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柘荣县和霞浦县列为全国生态试点县。开展了“绿色社区”试点工作,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学校”。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据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9‰,死亡率为5.9‰,自然增长率为6.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4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人均消费支出5976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3246元,比上年增长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人均生活费支出2203元,增长5.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人均住房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30.58平方米和27.75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4.1%和50.8%,分别比上年降低2.2和0.2个百分点。全年完成造福工程和滑坡险情村搬迁1191户、5568人。

社会保障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10.63万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11.97万名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为3.37万名离退休人员发放了养老金;有13.35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有5.18万名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全年支付工伤金115万元;有4.80万名职工参加生育保险,为411名生育对象支付生育金123万元。年末全市城镇老年福利机构9个,床位372张;农村老年福利机构101个,床位1187张。全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756处。全市城镇有2.20万人、农村有1.28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