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龙岩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23:16:36 来源:龙岩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76次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态型经济枢纽的奋斗目标,推进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发展态势,许多经济指标不仅比预期的要好,而且还是近年来最快最好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348.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69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53.66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20.93亿元,增长10.8%。人均GDP12781元,比上年增长10.3%。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得到加强,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1.4∶43.0∶35.7调整为21.2∶44.1∶34.7。

价格水平继续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0%,其中,城市上涨4.3%,农村上涨6.0%。食品价格上涨11.3%,消费品价格上涨5.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0%。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52.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8.65万人,增加0.76万人。据工商部门统计,年末全市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3.9万人。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年通过各种途径使1789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68.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6.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还比较滞后,经济增长中深层次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煤电油运比较紧张,原材料、农资等价格涨幅较高,给部分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污染环境问题还比较突出,生态环境总体形势较为严峻;产业集群规模小,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不强;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保障任务较重;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仍较薄弱,社会事业发展还有待加强。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含服务业)123.58亿元,比上年增长7.3%,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增速,比上年快2.2个百分点。

种植结构继续调整。粮食生产扭转了5年来下降的局面,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314.04万亩,比上年增加6.20万亩,增长2.0%,总产量达到113.29万吨,比上年增加4.21万吨,增长3.9%。粮食与非粮作物种植面积比由上年的1.56∶1调整为1.63∶1。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更新总面积15.05万亩,其中,荒山造林4.89万亩,迹地更新面积7.5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8.0%。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2945吨,比上年增长6.0%;竹笋干8252吨,增长6.3%;油茶籽2761吨,增长6.0%;松脂2.03万吨,增长7.0%;商品材产量87.04万立方米,增长4.3%。

畜牧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肉蛋奶总产量42.85万吨,比上年增加4.69万吨,增长12.3%,其中,肉类总产量38.29万吨,增长13.6%,主要是猪肉产量32.59万吨,增长14.5%。禽蛋4.30万吨,增长1.5%;牛奶2620吨,增长23.7%。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91万吨,比上年增长5.0%,其中,淡水捕捞1.05万吨,增长0.4%;淡水养殖3.86万吨,增长6.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6.6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9%;全年农村用电量8.72亿千瓦时,增长18.8%;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56万公顷,增长0.7%;全年江河治理投入资金4000万元,修复水毁工程960处,新建或加高加固堤防11公里,疏浚河道22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02%。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1.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增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13.60亿元,增长20.6%,为近6年来最高增幅。

主导产业发展加快。规模以上烟草加工、机械制造、矿产三大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2.72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4.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现价增长19.9个百分点。三大产业中,烟草加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4.19亿元,现价增长11.8%;机械制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02亿元,现价增长47.7%;矿产完成工业总产值48.51亿元,现价增长60.1%。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2.34,比上年提高10.22个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8.14%,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4.39%,提高0.3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1.59%,提高0.9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29亿元,比上年增长44.9%。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2.52亿元,比上年增亏69.0%。

建筑业继续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1.64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55.43亿元,不断拓展境外建筑市场,在境外完成产值35.56亿元;房屋施工面积477.28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招标承包的面积占77.6%,增长28.3%;房屋竣工面积达到222.41万平方米,增长73.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4.22亿元,增长22.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7.56亿元,增长21.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0.42亿元,增长23.9%;更新改造投资14.91亿元,增长8.3%;房地产开发投资14.31亿元,增长29.5%;其他投资22.3亿元,增长26.6%。全年非国有投资66.58亿元,增长54.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2.4%,比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7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投资44.26亿元,增长48.2%;第三产业投资45.76亿元,增长5.3%。

商品房产销两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31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商品住宅投资7.96亿元,增长29.5%。商品房施工面积212.08万平方米,增长62.0%。竣工面积64.11万平方米,增长14.5%。商品房销售面积70.41万平方米,增长44.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0.34万平方米,占85.7%,增长41.1%。商品房预售面积37.79万平方米,增长22.5%。年末空置商品房17.88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7.1%,其中住宅空置面积2.68万平方米,下降74.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点建设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全市38个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规模34.94亿元,全年实际完成投资36.3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3.9%。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1.61亿元,增长18.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5.96亿元,增长12.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4.83亿元,增长16.3%;餐饮业零售额8.47亿元,增长20.5%;其他行业零售额4.27亿元,下降9.4%。

消费结构继续调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60亿元,增长158.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0.99亿元,增长30.8%;石油及其制品类零售额5.97亿元,增长75.3%。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成倍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224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7.2%,其中,进口总额1371万美元,增长117.6%;出口总额21097万美元,增长117.2%。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20784万美元,增长120.0%;加工贸易出口313万美元,增长12.0%。纺织品出口快速增长。全年纺织品出口13356万美元,增长166.9%;机电产品出口1172万美元,增长7.1%。各类外贸企业出口势头强劲。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287万美元,增长44.8%;集体和私营企业出口5366万美元,增长248.2%,国有企业出口11444万美元,增长119.5%。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58项,比上年增长41.5%;合同外资金额10190万美元,增长56.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107万美元,增长96.3%。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为1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1%。在新签利用外资合同中,投向第一产业的合同金额3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9.1%;投向第二产业的合同金额9487万美元,增长90.1%;投向第三产业的合同金额132万美元,增长85.1%。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开业440家。

对外劳务合作继续扩大。全年对外劳务合作合同13项,比上年增长8.3%;合同金额1056万美元,增长57.8%;完成营业额874万美元,增长65.8%。年末在外人数1496人,比上年增长13.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完成增加值3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32.5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4%,其中,铁路6.84亿吨公里,增长20.0%;公路25.72亿吨公里,增长21.8%。全年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7.1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6%,其中,铁路1.68亿人公里,增长25.4%;公路15.44亿人公里,增长8.1%。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为98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5公里。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0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电信业务收入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5.6万门,增长5.8%。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5.2万户,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城乡固定电话用户68.2万户,增长8.0%;移动电话用户67万户,增长15.5%。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25部;移动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24.5部。年末互联网用户13.94万户。

旅游业高速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26.54亿元,比上年增长50.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6.4亿元,增长50.0%;旅游(外汇)收入171.32万美元,增长2.3倍。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27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1%。其中,国内旅游人数278万人次,增长49.0%;接待境外游客3775人次,增长47.9%。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48.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6.98亿元,增长18.48%;财政支出27.32亿元,增长11.46%。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5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7%。各项收入中,国税部门各项收入3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9%,其中税收收入35.87亿元,增长18.17%;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5.95亿元,增长19.8%,其中税收收入12.54亿元,增长23.9%。

金融运行稳定。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9.47亿元,比年初增加35.20亿元,增长15.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4.69亿元,比年初增加9.20亿元,同比少增11.8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3.60亿元,比年初增加19.40亿元,增长14.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1.73亿元,比年初增加25.33亿元,增长16.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2.58亿元,比年初增加12.85亿元,同比少增3.95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4.68亿元,比年初增加2.6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1.23亿元,比年初增加10.28亿元,同比少增2.50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9.51亿元,比年初增加2.89亿元,同比少增2.56亿元。现金回笼基本正常,全年现金净回笼30.39亿元,比上年多回笼7.47亿元。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市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83867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5394万元,增长29.8%;人身险保费收入58473万元,增长5.5%。全年财产险赔款支出10723万元,比上年增长11.9%;人身险各项业务支出10292万元,比上年下降23.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有各类高校2所,在校生9566人,比上年增长31.9%,招生3556人,增长5.3%,毕业生1269人;全市普通高中60所,招生2.45万人,增长11.1%,在校生6.48万人,增长11.9%。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74万人,增长17.4%。全市初中招生6.12万人,在校生20.03万人。小学招生2.47万人,在校生21.49万人。全市幼儿园491所,在园幼儿6.88万人。全市各级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4192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本年度取得科技成果3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获奖科技成果2项;科技成果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国内先进水平20项。全年申请专利74件,比上年减少10件;授权专利56件,比上年增加6件。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05项,合同金额10142万元,比上年减少20.1%。至2004年末,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其中,2004年新认定2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

质量技术监督得到加强。全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抽检企业产品3000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0%。全市有3项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30项产品获得"福建省名牌"称号,有4项产品获得"国家免检"称号。全年共有6家企业的8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有6家企业的8项产品使用采标标志。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家,产品质量检验机构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0763台件,安全检测特种设备51174台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9个,剧场、影剧院10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9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767场,观众155.22万人次;剧场、影剧院演(映)出场次404场。年末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7.5%。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7.57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85个,其中医院29个,卫生院127个,预防保健机构15个。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122人,其中医生3242万人,注册护士2538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床位7779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7279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1.19%,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066人。

体育事业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取得2项3人次世界冠军,2项1人2次亚洲冠军,其中,奥运会冠军1项。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展开,举办县级以上比赛38项次;全市新建健身路径73条,其中市本级彩票公益金投入27万元建设10条健身路径。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较大。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91个,投资6201万元。全市已有361家企业办理了水污染排污申报登记,317家企业办理了大气污染排污申报登记,83家企业办理了固体废物污染排污申报登记;全年关停并转迁15家生产工艺陈旧、能耗物耗大、污染环境严重而在限期内整治不能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7个,面积49.59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7个,面积28.32平方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33.64%。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有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1个市级生态示范区,5个县级生态示范区。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1867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2%。

环境质量形势总体较为严峻。长汀县、永定县、漳平市、武平县、上杭县空气质量检测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中心城市空气质量检测指标中SO2、NO2年均检测结果达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优于国家三级标准。中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及交通干线噪声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由于养殖业污染,四条水系水质均有所下降,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水质比例为68.6%,较上年下降了13.6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其中,0-14岁的人口占20.43%,15-64岁的人口占70.8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8.75%。全市人口出生率12.1‰,死亡率6.3‰,自然增长率5.8‰,计划生育率91.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744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30.4元,比上年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807.7元,增长23.9%。农民人均纯收入3769元,比上年增长1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74元,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1.9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35.6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61%和48.23%,分别比上年下降0.6个和上升5.3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4.3万人,失业保险基金当年支出5330万元;11.8万名企业职工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支出25680万元;7.58万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加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支出32692万元;有13.34万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支出25万元;20.23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当年支出14777万元;7.36万名职工参加了生育保险,生育保险基金当年支出289.7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城镇社会福利机构134个,床位2391张。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272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乡镇覆盖率达100%。全市城市有1.95万人、农村有11.58万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分别比上年增加0.01万人和10.63万人。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龙岩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按照国家要求,从2004年1月起,全国各省(市、区)GDP的中文名称统一更改为"某省(市、区)生产总值"。如我市的GDP中文名称改为"龙岩市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