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龙岩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23:15:57 来源:龙岩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87次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克服了非典疫情和罕见的高温干旱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290.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6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3.75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104.48亿元,增长10.0%;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7:40.9:36.4调整为21.5:42.6:35.9。

价格水平小幅上涨。200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是2001年以来的首次上涨。其中:城市上涨1.2%,农村上涨2.3%;消费品价格上涨0.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5.4%,服务项目价格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1.14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上涨4.2%,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1.58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状况基本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49.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7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7.89万人,增加3.23万人。年末全市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8.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3万人。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年通过各种途径使2239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74.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6.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未根本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城镇就业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农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一些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比较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有待加强。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5.1%,增速比上年快0.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增长5.2%,林业产值下降3.5%,牧业产值增长8.9%,渔业产值增长2.3%。农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05.79万亩,比上年增加4.4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07.84万亩,比上年减少12.35万亩,减3.9%。而经济作物及其它农作物197.95万亩,增加7.93万亩,增长4.2%。粮经比例由上年的62:38调整到61:39。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均呈增长。全市粮食产量109.09万吨,增加0.43万吨;油料产量2.76万吨,增加0.02万吨;烤烟3.67万吨,增加0.05万吨;蔬菜及瓜果产量156.50万吨,增加12.51万吨;食用菌产量20393吨,增加1981吨。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更新总面积9.5万亩,其中,荒山造林4.0万亩,迹地更新面积5.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7.9%。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0.28万吨,增长8.5%;竹笋干0.78万吨,增长12.4%;油茶籽0.26万吨,增长8.0%;松脂1.89万吨,增长8.6%。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市肉蛋奶产量38.16万吨,比上年增加3.70万吨,增长10.7%,其中肉类产量33.72万吨,增长11.6%,主要是猪肉产量28.47万吨,增长12.0%。禽蛋产量4.24万吨,增长3.9%。牛奶产量2107吨,增长34.9%。

渔业生产情况良好。全市水产品产量4.68万吨,比上年增加0.21万吨,其中养殖产量3.63万吨,占全市水产品产量的77.6%。

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2.6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4%;全年农村用电量7.34亿千瓦小时,增长10.3%;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7.29万亩,下降0.1%。全年江河治理投入资金7200万元,修复水毁工程1155处,新建或加高加固堤防12公里,疏浚河道12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0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完成工业总产值262.85亿元,增长15.2%,增幅比上年的12.9%提高2.3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2.54亿元,增长20.2%,增幅为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00.31亿元,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是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领头羊。股份制工业增长24.0%,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9.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9.9个百分点。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38.3%,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1.0%,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3个百分点。二者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0.1%,共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6.2个百分点。此外,国有企业增长6.1%,集体企业增长6.9%,股份合作企业增长63.5%,其他企业增长25.8%。出****货值大幅增长。2003年,全市工业品出口在长汀威鸿制衣有限公司、永定永侨藤器有限公司、漳平木村林产有限公司等出口企业的拉动下,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货值4.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其中服装制造业实现出****货值0.81亿元,比上年净增加0.7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出****货值净增额的50.5%。

主导产业和大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大。2003年,烟草加工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矿物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六大行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4.05亿元,增长34.9%。其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2.5%,拉动工业增长10.6个百分点。2003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19家,比上年增加2家,其工业总产值达93.45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5%,比上年增长21.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9.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8.5%。

工业经济效益再创新高。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7.63,比上年提高18.15个百分点;产销率逐季回升。2003年年初,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品产销衔接不够理想,三季度随着水泥、煤炭等工业产品销售价格的回升,产销水平进一步提升,一至三季度产销率达97.32%,全年工业品产销率达98.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4.18%,同比改善3.4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0.31%,提高1.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35亿元,比上年增长53.3%。2003年工业亏损面由上年的36.5%下降为26.1%,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5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亏26.0%。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0%。房屋施工面积390.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2.1%;房屋竣工面积187.11万平方米,增长87.5%;实现利润1.17亿元,增长77.9%;税金总额1.78亿元,增长1.59倍。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3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04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增幅比上年的9.5%高出16.6个百分点,增幅为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国有经济类型投资31.9亿元,下降4.6%;集体经济投资10.81亿元,增长57.4%;私人投资6.56亿元,增长7.5%;其他经济投资25.76亿元,增长95.5%。全年基本建设投资32.61亿元,增长23.2%。其中电力、交通邮电投资分别为8.31亿元和17.33亿元,两项合计投资25.64亿元,占基建投资的78.63%。更新改造投资13.77万元,增长1%;房地产开发投资11.05亿元,增长74.1%,其中:私营及个体投资增长66.3%。其他投资1.66亿元,增长1.24倍。农村投资14.49亿元,增长21.6%。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27亿元,比上年下降34%;第二产业投资23.05亿元,增长33.5%,其中,纺织业工业投资增长12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2.4倍,冶金工业投资增长10倍,电力工业投资增长46.6%;第三产业投资35.77亿元,增长21.2%。

商品住宅产销两旺。全年完成住宅投资6.14亿元,增长93.0%,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55.57%。全年商品房销售额8.14亿元,增长91.9%,其中个人购房7.61亿元,增长95.8%,占商品房销售额的93.5%。商品房销售面积48.83万平方米,增长82.4%,其中销售给个人46.52万平方米,占95.3%,增长88.2%。

新开工项目投资总规模扩大。2003年,全市施工项目408个,比上年下降15.0%,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47个,比上年下降14.5%,全部建成投产项目211个,比上年下降25.9%。但新开工项目的投资总规模由上年的20.46亿元扩大到127.49亿元(主要是龙长高速公路和坑口火电计划投资规模大)。

重点建设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全市41个重点在建、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30.5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0.7%,完成年度计划的98.7%,其中28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0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3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4.4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8.4%。从各个项目完成情况看: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有赣龙铁路、连城机场扩建工程、漳平南盘石水电站、新罗区民营科技园、永定莲花工业园区、武平悦洋银多金属矿、龙岩福龙水泥厂年产6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等24个项目,占全部重点项目的58.5%,未完成年度计划的有17个,占全部重点项目的41.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其中市的零售额26.70亿元,增长13.9%;县的零售额19.02亿元,增长11.6%;县以下零售额21.74亿元,增长8.0%。限额以上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1.0%,限额以下贸易业零售额增长5.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1.0%,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1.3%,其他行业零售额增长15.2%。

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0074万元,增长2.8倍;建筑装璜材料类零售额122万元,增长1.2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7552万元,增长78.2%;吃、穿、用基本生活用品销售稳步增长。

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8%;毛利率为10.1%,经营费用率3.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23亿元,比上年增长55.9%。新型零售业态发展较快。全市限额以上超级市场和专业(专卖)商店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占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收入的9.9%。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2003年,我市进出口实现高开高走的发展势头,全年进出口总值1071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4.9%。出口总值10080.8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68.0%,比上年增长100.3%。出口中:市本级5186.2万美元,增长89.5%,占51.45%。新罗区1766万美元,增长278.2%,占17.52%。长汀县845.5万美元,增长380.4%,占8.39%。三者占全市出口的77.36%;"三资"企业出口3018.1万美元,增长88.5%,占30.0%。内资企业出口7062.7万美元,增长105.8%,占70.0%。

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合同41项,比上年增加17项,合同外资6493万美元,增长103.0%,平均每个项目利用外资合同金额由上年的133.3万美元增加到158.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6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6%。

对外劳务合作扩大。全年新签劳务合作合同12项,比上年增长33.3%;合同金额669万美元,增长44.2%;完成营业额527万美元,增长5.6%。年末在外人数1316人,比上年增长25.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2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铁路完成货运量1044万吨,比上年增长71.7%;公路完成货运量2196万吨,增长14.88%,货运周转量211170万吨公里,增人,增长13.31%。铁路客运量292万长2.3%;公路客运量1984万人,增长13.82%,客运周转量142772万人公里,增长1.31%。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为9103.6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54公里。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1584万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9964万元,比上年下降12.2%;电信业务收入81620万元,比上年增长5.5%。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0.4万门,增长92.3%;固定电话用户63.21万户,增长16.2%;移动电话用户58.14万户,增长27.3%。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22部;移动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20.3部。年末互联网用户192045户,净增39749户,比上年增长26.1%。

旅游业受"非典"影响,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有所下降。全年旅游总收入18.03亿元,比上年下降9.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7.6亿元,下降10.2%;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2万美元,下降82.6%。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86.6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1.1%,其中,国内旅游人数186.4万人次,下降11.0%;接待境外游客0.26万人次,下降42.1%。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港澳同胞0.0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6.5%;台湾同胞0.08万人次,下降24.9%。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1.25亿元,比上年增收3.35亿元,增长8.8%,完成年初预算的101.71%,增收的重要原因是主体税种工商税收增收1.38亿元,拉动财政总收入增长3.64个百分点。其中:中央级收入25.61亿元,按同口径计算增长3.16%;地方财政收入15.64亿元,按同口径计算增长19.57%,完成年初预算的109.75%;财政支出2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3年,全市国税系统税收收入30.3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地税系统税收收入1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金融运行安全稳健。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58.10亿元,比年初增加30.74亿元,增长24.1%。其中短期贷款103.01亿元,比年初增加16.80亿元,增长19.5%。短期贷款中,工业、建筑业、农业、乡镇企业、个私企业、其他贷款分别比年初增长17.4%、155.9%、19.7%、9.3%、31.3%和26.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4.38亿元,比年初增加46.62亿元,增长26.2%,其中企业存款64.46亿元,比年初增加21.01亿元,增长48.3%。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74995万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561万元,增长5.4%;人身险保费收入55434万元,增长39%。全年财产险赔款支出9582万元.人身险各项业务支出13398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所,在校生7250人,招生3388人,毕业生1613人;全市普通高中55所,招生22089人,在校生5792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2所,在校生23367人。初中145所,招生73210人,在校生205364人。小学919所,招生30350人,在校生254704人。全市幼儿园492所,在园幼儿65394人。全市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4672人。

科技研究开发取得新进展。全年取得科技成果3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应用科技成果6项,市级成果29项;科技成果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国内先进水平17项。全年申请专利84项,比上年增长10.5%;授权专利50项。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1项,合同金额1268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倍。至2003年末,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其中,2003年新认定2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全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抽检企业产品1200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0%;流通领域抽检商品800批次,批次合格率为86%。全市进行产品更新换代标准登记注册的企业82家,进行标准登记注册的产品206项。全年共有4家企业的5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有4家企业的5项产品使用采标标志。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0个,剧场、影剧院1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0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200场,观众1855万人次;剧场影剧院演(映)出场次2001场。年末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5%。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8.19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87个,其中医院157个。年末全市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127人,其中医生3315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床位7763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7460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1%,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066人。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有1人次获世界锦标赛亚军,1人次获亚洲锦标赛冠军,1人次获全国锦标赛亚军。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举办县级以上比赛35项次;全市共有健身工程3个,健身活动中心3个,健身路径28条。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全市有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面积4.18万公顷,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32个,投资7183万元。全市已有81家企业办理了水污染排污申报登记,173家企业办理了大气污染排污申报登记,63家企业办理了固体废物污染排污申报登记;全年关停并转迁2家生产工艺陈旧、能耗物耗大、污染环境严重而在限期内整治不能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5个,面积39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7个,面积25平方公里。

环境质量继续提高。长汀、永定、上杭、新罗空气质量监测均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影响我市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城市噪声以交通噪声为主,在监测的新罗区城市道路路段中,噪声超过70分贝的路段占40.6%,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声环境质量均达标。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86.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72万人,占29.9%。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77人。总人口中18岁以下73.5万人,18-35岁91.06万人,35-60岁89.15万人,60岁以上33.01万人。全市出生人口28014人,出生率为9.77‰;死亡人口14080人,死亡率为4.91‰;全年自然增长率为4.8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20元,比上年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01元,增长3.2%。农民人均纯收入3374元,比上年增长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87元,增长4.1%。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7.3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35.96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1.6%和42.9%。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4.6万人,失业保险基金当年支出6900万元;有11.6万企业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达13.14万人;有18.57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福利机构134个,床位2341张。全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70处。全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乡镇覆盖率达100%。全市城市有1.94万人、农村有0.95万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全年接受社会捐赠31.3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龙岩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年末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按公安年报户藉人数

4、按照国家要求,从2004年1月起,全国各省(市、区)、各市的GDP中文名称统一更改为"某省(市、区)生产总值"、"某市生产总值"。如我市的GDP中文名称改为"龙岩市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