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南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23:12:39 来源:南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48次

南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南平调查队

(2008年3月15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海西历史机遇,加快绿色腹地建设,全市经济跃升发展态势显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水平持续提高,和谐社会加快构建,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73.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增幅为1995年以来最高(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22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76.42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177.72亿元,增长15.7%。人均GDP达到16436元,比上年增长15.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三产业有所调减,第二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8:35.3:38.9调整为25.2:37.3:37.5。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5.1%(见表1),涨幅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6.4%;消费品价格上涨6.1%,服务价格上涨1.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4%,涨幅比上年低2个百分点。表1: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比变动情况

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3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5万人。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85万人,劳务派遣从业人数达5.2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68%,比上年下降1.42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23.89亿元,增长29.7%;财政支出41.42亿元,增长31.8%。地方级税性收入19.7亿元,增长33.8%。税性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82.47%,比上年提高了2.55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部分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尚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大项目特别是生产性大项目不多,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工业突出了但未突破;基础薄弱,加快发展受到制约;财力有限,统筹能力不强,特别是社会事业发展欠账较多,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够完善,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压力增大等。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94.1亿元,比上年增长6.63%,其中农业产值85.74亿元、林业产值36.16亿元、牧业产值52.36亿元、渔业产值17.5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3亿元,分别增长6.4%、7.0%、6.8%、6.4%和5.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0.6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05.95万亩,比上年减少2258亩;油料种植面积24.85万亩,增加2755亩;烟叶种植面积22.87万亩,减少1431亩;蔬菜种植面积140.66万亩,增加1.22万亩。粮食产量147.71万吨,比上年增产3.2%;油料产量2.73万吨,增产4.5%;烟叶产量3.45万吨,增产3.3%;茶叶产量3.98万吨,增产8.6%;蔬菜产量160.02万吨,增产4.0%,水果产量63.21万吨,增产7.4%(见表2)。

全年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41.74万亩,比上年增长9.84%,人工造林更新面积34.70万亩,比上年增长4.46%。其中人工迹地更新面积28.67万亩,增长2.65%;荒山造林6.03万亩,增长14.0%。商品材采伐量259.46万立方米,增长6.39%;毛竹产量6449万根,增长22.58%;篙竹产量2577万根,增长18.43%。

畜牧业生产稳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肉蛋奶总产量40.58万吨,比上年增长3.5%。肉类总产量25.69万吨,增长8.1%。禽蛋产量5.92万吨,增长3.3%;奶产量9万吨,下降7.5%。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1.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1.19万吨,分别增长1.57%和5.28%,其中鳗鱼养殖面积1.72万亩,同比减少12.1%,产量2.22万吨,增长8.8%。表2: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31.74万千瓦,增长6.3%。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3.35万台,增长8.4%,农用运输车0.87万辆,增长7.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4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09亿元,增长22.6%。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489.3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增幅为近年来的最高点(见图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18.5亿元,增长26.7%。其中,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完成产值36.85亿元、162.07亿元、266.68亿元和92.05亿元,分别增长8.7%、51.4%、30.3%和20.9%。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0.8亿元,增长9.6%。

竹木加工、纸及纸制品、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电线电缆、汽车配件和纺织服装等七大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52.78亿元,增长29.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4%,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竹木加工产业完成产值73.01亿元,增长45.5%;纸及纸制品完成产值20.90亿元,增长1.6%;食品加工产业完成产值43.03亿元,增长33.8%;精细化工产业完成产值47.48亿元,增长18.8%;电线电缆产业完成产值26.59亿元,增长36.2%;汽车配件产业完成产值12.55亿元,增长42.8%;纺织服装产业完成产值29.22亿元,增长20.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发电量39.93亿千瓦时,下降7.2%;原煤产量30万吨,增长21.3%。主要工业原材料产品中,钢材产量30万吨,增长90%;铝材13.16万吨,增长17.8%;水泥364.03万吨,增长9.4%;烧碱6.7万吨,增长8.8%(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表3)。

表3: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8.67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实现利润20.46亿元,税金14.00亿元,分别增长58.1%和20.0%。反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161.8,比上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1.71亿元,增长21.1%。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121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5.6亿元,增长25.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8.58万平方米,增长25.8%;房屋竣工面积105.58万平方米,增长4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48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其中:城镇投资189.39亿元,增长39.2%;房地产开发投资41.88亿元,增长52.1%,农村投资68.21亿元,增长30.5%。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3%,比上年回落27.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4.9%,回落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6.3%,提高1.4个百分点。住宅建设投资27.96亿元,增长46.5%;商品房销售面积175.11万平方米,增长41.8%,其中现房销售面积占19.3%,期房销售面积占80.7%;商品房销售额47.74亿元,增长86.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项目投资继续保持强劲的增势。全市在建工业项目达1429个,比上年多79个,共完成投资126.99亿元,增长40.5%,增幅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若剔除高速公路投资的因素,工业项目投资完成额占全市项目投资总额的59.5%,比重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在工业项目投资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制造业投资,累计完成投资额99.45亿元,增长52.1%,占工业项目投资比重为78.3%。

项目建设资金融资渠道呈现多样化。全市建设领域筹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民间筹资能力有所提升。全年全市项目建设筹措资金(不含高速公路)达216.67亿元,增长43.4%,其中:国有融资36.20亿元,增长29.3%;民间融资174.18亿元,增长45.1%;利用外资6.29亿元,增长37.4%。非公有投入资金已成为项目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所占比重达76.5%,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全市实施“四个一百”项目842个,共完成投资195.8亿元,占年计划的128.0%。全市79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2亿元,占年计划的113.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6.8%。其中,在建工业项目投资比重为35.9%,比上年高16.7个百分点。2007年,一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浦南高速公路进展顺利,武邵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宁武高速2008年将全线开工;顺昌洋口电站3台机组并网发电,500千伏南平变电站工程开工,220、110千伏变电站7座竣工投产、10座正在施工。一批产业项目积极推进,南纺、南铝、圣农等改扩建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南纸、南缆、南电、邵武中竹等技改项目扎实推进,武夷山废弃烟叶提纯等项目在建。一批产业组团基础项目有效推进,闽北产业集中区童游机械电子组团和林产工贸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17亿元;整合组建南平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68亿元;荣华山产业组团完成总体规划并开工建设。首批26个南平中心城市城建重点项目开始实施。沿江快速通道和景观带项目建设全面展开,黄墩大桥、剑州大桥、西城大桥加快建设,江南公园一、二期工程顺利竣工,八仙小区开发初具规模,市区第二水源工程全面开工,昼锦、延福排涝站投入运行。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2.95亿元,增长19.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61.45亿元,增长9.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0.02亿元,增长15.0%,其中,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零售额28.34亿元,增长22.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1.76亿元,增长19.4%。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67.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3.6%,金银珠宝类增长1.75倍,五金、电料类增长28.1%,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6.7%,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39.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5%,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14.3%,汽车类增长16.7%。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6.26亿美元,增长20.30%,其中,出口5.03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23亿美元,增长34.0%。全年出口百万美元以上的企业71家,出口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13家,出口企业自主增长能力进一步增强。

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0家,按可比口径,合同利用外资6.64亿美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4.19亿美元,增长10.3%;按验资口径,实际到资0.48亿美元,增长18.4%。

山海协作引进市外境内项目975个,新上项目643个,续资项目332个。协作方实际到资99.16亿元,比上年增长62.3%;注册资金46.09亿元,增长98.4%,其中工业项目34.55亿元,增长110.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2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131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公里,二级公路994公里。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55亿元,增长0.8%;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2.34亿元,增长8.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8.98万户,下降2.3%;移动电话用户136.14万户(含小灵通用户),增长17.9%;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2.17万户,增长38.4%。

全市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035.63万人次,增长17.2%,其中接待入境旅游22.73万人次,增长19.7%;实现旅游总收入30.42亿元,增长21.9%,其中旅游直接创汇3784.45万美元,增长21.3%。

八、金融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3.3亿元,比年初增加16.84亿元,增长4.1%;各项贷款余额330.46亿元,比年初增加62.97亿元,增长23.5%。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重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等。从贷款流向分析,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居主导地位,贷款额分别占贷款总量的54.2%和45.0%。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19.36亿元,比年初增加18.37亿元,增长4.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48.69亿元,比年初减少5.2亿元,下降2.0%;各项贷款余额328.64亿元,比年初增加61.41亿元,增长23.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普通高校4所,在校生1.2万人,招生人数4704人。普通高中49所,在校生5.9万人。普通初中128所,在校生11.2万人,净入学率96.34%,每万人口初中在校生367人。小学745所,在校生20.4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幼儿园602所,在园幼儿7.87万人,幼儿入园率86.68%。中等职业学校27所,在校生3.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生2162人,残疾儿童入学率95.28%。

全市列入省以上项目35项,其中2项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南纸、南铝等8家重点企业列入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新批13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1家。发展民营科技企业58家,其中:市本级11家,县(市、区)47家。全市共推广科技成果234项,开发新产品224项。建立科技特派员综合性扶贫示范基地15个,扶贫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3个、示范户20户,专业技术协会扶贫示范点5个、龙头企业5个、专业大户15个,精选30-40名科技特派员前往开展科技扶贫。成立产销合作组织2个,组建完善专业技术协会5个。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引导企业进行订单生产,建立“龙头企业+协会+农户”标准化生产模式。

十、文化和卫生

全市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艺术表演场馆9个,群众艺术文化馆11个,博物馆10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602场,观众18.8万人次,艺术表演场馆演出1043场次。公共图书馆10所,藏书总量121.8万册,群众文化团体140个。2007年末全市广播电台10座,广播节目11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86%;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2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77%。全市有线电视用户49.98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16135.8公里。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215个,其中医院46个,卫生院122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973人,其中医院4890人,卫生院1882人;卫生机构床位共8359张,其中医院5888张,卫生院2060张。全市已有7县(市、区)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6个,覆盖城区人口30.74万人。10个县(市、区)全部建立新农合制度,参合农民总计203.85万人,参合率达92.5%,全年共有35万参合农民获得总额6500多万元的新农合补偿款。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8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6.1%。出生人口3.5万人,出生率12.2‰;死亡人口1.8万人,死亡率6.2‰;自然增长率6.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61元,增长16.6%,增幅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8695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5059元,增长14.7%,增幅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3576元,增长13.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1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95%。

全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23.78万人,失业保险24.18万人,城镇医疗保险34.1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2.05万人),工伤保险14.38万人,生育保险10.9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4.17万人,农村养老保险23.83万人,失业保险24.18万人。

全年共有1.2万户2.65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低保金支出2524.45万元,比上年增加了579.57万元;农村低保保障人口4.06万户8.71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6004.01万元,比上年增加了2276.09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

继续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和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不断改善和优化自然环境。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544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已开展污染治理290家,其中禁建区143家已全面开展污染治理。南平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管网等设施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率达6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武夷山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邵武、建阳、建瓯污水处理厂动工建设。闽江南平段建溪、富屯溪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全区城市饮用水源地表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