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南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23:12:12 来源:南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25次

南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南平调查队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战略决策,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9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创近十年的新高(见图1)。人均GDP达到13722元,增长11.9%。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0.8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3.5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0.9亿元,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7:34.6:38.7调整为25.5:36.3:38.2(见图2)。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2%(见表1),涨幅低于上年0.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下降0.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39%,涨幅高于上年3.5个百分点。

城乡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1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93万人,劳务派遣从业人数达3.7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06%,是近年来的最低点。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8.4亿元,增长22.1%;财政支出31.4亿元,增长26.6%。地方级税性收入14.7亿元,增长25.6%。税性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79.92%,比上年提高了2.2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62.1亿元,比上年增长6.03%,其中农业产值74.47亿元、林业产值31.13亿元、牧业产值38.26亿元、渔业产值16.1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9亿元,分别增长6.1%、3.5%、7.5%、6.8%和10.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0.52万亩,增长0.7%,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06.18万亩,比上年增加3.2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4.58万亩,增加0.43万亩;烟叶种植面积23.02万亩,增加3.8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38.95万亩,增加2.83万亩。粮食产量143.19万吨,比上年增产1.4%;油料产量2.61万吨,减产0.4%;烟叶产量3.34万吨,增产23.8%;蔬菜产量153.83万吨,增产3.1%,水果产量58.88万吨,增产8.7%(见表2)。

全年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38万亩,人工造林更新面积33.22万亩,比上年增长11.1%。其中人工迹地更新面积27.93万亩,增长17.4%;荒山造林5.29万亩,下降13.0%。木材采伐量243.88万立方米,下降6.2%;毛竹产量5261万根,增长17%;篙竹产量2176万根,下降6.2%。

畜牧业生产稳定,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以长富、大乘和天凌等企业为龙头的乳品产业,以圣农集团为龙头的肉鸡产业,以汇通公司、大禾公司和一春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生猪产业和以绿洲兔业公司为龙头的肉兔产业等四大主导畜禽养殖加工产业。全市肉蛋奶总产量39.21万吨,比上年增长0.8%。肉类总产量23.78万吨,增长9.1%,其中牛、羊肉分别增长9.7%和11.0%。禽蛋产量5.73万吨,增长3.1%;奶产量9.7万吨,下降16.0%。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1.5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0.63万吨,分别增长0.7%和3.7%,其中鳗鱼养殖面积1.76万亩,产量1.98万吨,分别增长1.0%和2.2%。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3.9万千瓦,增长9.1%。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3.09万台,增长15.8%,农用运输车0.81万辆,下降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增幅为近年来的最高点(见图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18.87亿元,增长21.0%。其中,国有控股企业117.31亿元,增长11.4%;私营企业94.03亿元,增长40.0%;股份制企业199.33亿元,增长22.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60.46亿元,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6.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8.63亿元,增长6.6%。

2006年,竹木加工、纸及纸制品、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电线电缆、汽车配件和纺织服装等七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88.43亿元,增长19.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9.1%,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其中:竹木加工产业完成产值46.36亿元,增长45.2%;纸及纸制品完成产值20.03亿元,下降10.4%;食品加工产业完成产值31.33亿元,增长18.6%;精细化工产业完成产值37.65亿元,增长13.1%;电线电缆产业完成产值18.94亿元,增长6.2%;汽车配件产业完成产值8.97亿元,增长9.8%;纺织服装产业完成产值25.15亿元,增长33.0%。

全年发电量39.74亿千瓦时,增长3.9%;原煤产量26.41万吨,增长12.7%。主要工业原材料产品中,钢材产量14.02万吨,增长22.5%;铝材11.17万吨,增长34.1%;水泥332.77万吨,增长11.3%;烧碱4.29万吨,增长2.7%(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表3)。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8.21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实现利润12.98亿元,税金11.74亿元,分别增长128.2%和22.5%。反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144.1,比上年提高了16.7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4.49亿元,增长16.3%。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11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8.05亿元,增长50.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9.4万平方米,增长19.6%;房屋竣工面积96.51万平方米,增长2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9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增幅比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136.10亿元,增长44.1%;房地产开发投资27.54亿元,增长41.5%,农村投资52.26亿元,增长28.6%。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1.8%,比上年回落25.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4.3%,提高29.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4.9%,提高39.2个百分点。商品房建设投资18.83亿元,增长88.0%;商品房销售面积123.50万平方米,其中现房销售面积占28.2%,期房销售面积占71.8%,商品房销售额25.64亿元,增长73.4%。

工业项目投资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在建工业项目达1415个,比上年多204个,共完成投资90.41亿元,增长37.3%,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若剔除高速公路投资的因素,工业项目投资完成额占全市项目投资总额的60.3%,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在工业项目投资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制造业投资,累计完成投资65.41亿元,增长50.0%,占工业项目投资比重为72.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项目建设资金融资渠道呈现多样化。全市建设领域筹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民间筹资能力有所提升。2006年全市项目建设筹措资金(不含高速公路)达151.14亿元,增长15.6%,其中:国有融资31.24亿元,下降26.9%;民间融资114.93亿元,增长34.2%;利用外资4.97亿元,增长114.2%。非公有投入资金已成为我市项目建设资金的主体,所占比重达84.9%,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四个一百”项目、重点项目和“十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四个一百”项目共完成投资128.1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9.3%,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78.3%。全市重点项目52个(在建重点项目36个,预备重点项目16个),其中列入省级重点项目27个(在建重点项目16个,预备重点项目11个)。36个在建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9.79亿元,全年共完成投资58.87亿元,占年计划118.2%,比上年提高了7.6个百分点;16个列入省重点的在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0.58亿元,全年共完成投资47.64亿元,占年计划117.4%。“十大工程”项目全年共完成投资41.47亿元,占年计划110.2%,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4.03亿元,增长13.2%;县及县以下零售额56.89亿元,增长12.3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0.42亿元,增长13.4%,其中,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零售额23.20亿元,增长37.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8.23亿元,增长9.5%。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73.0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60.71%,金银珠宝类下降46.11%,五金、电料类增长114.3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1.66%,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3.45倍,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5.0%,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2.43%,汽车类下降23.09%。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5.21亿美元,增长36.7%,其中,出口4.29亿美元,增长49.6%;进口0.92亿美元,下降2.7%。2006年外贸出口市场分布中主要贸易伙伴所占份额有所扩大(见图4)。

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0家,合同外资6.02亿美元,增长13.7%;可比口径实际到资3.8亿美元,增长12.6%;验资口径实际到资4038万美元,下降24.6%。

山海协作引进市外境内项目650项,新上项目430项,续资项目220项。协作方实际到69.33资亿元,比上年增长8.3%;注册资金24.50亿元,增长107.2%,其中工业项目17.08亿元,增长76.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2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13177公里,增长15.4%。其中,高速公路74公里,一、二级公路919公里。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53亿元,增长11.3%;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1.29亿元,增长9.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4.9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1.62万户(含小灵通用户),增长53.0%;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0.17万户,增长31.4%。

接待旅游总人数883.71万人次,增长17.6%,其中接待入境旅游18.98万人次,增长20.1%;实现旅游总收入24.96亿元,增长20.6%,其中旅游直接创汇3120.78万美元,增长20.8%。三个黄金周共接待旅游者116.56万人次,增长13.6%,实现旅游收入4.63亿元,增长20.9%。

八、金融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6.46亿元,比年初增加57.56亿元,增长16.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67.49亿元,比年初增加49.01亿元,增长22.4%。贷款增量是去年同期的2.22倍,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量占比分别为48.5%、45.5%和6.1%。从贷款流向分析,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居主导地位,贷款额分别占贷款总量的56.7%和40.5%。高速公路、铁路、中型水电站等项目建设,竹木制品、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和传统的工业骨干企业,房地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农业龙头企业、旅游开发、文教卫等,是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主要领域。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1.13万人,毕业生0.38万人。普通高中48所,在校生6.09万人,毕业生1.66万人。普通初中129所,在校生12.61万人,毕业生5.34万人。小学831所,在校生21.19万人,毕业生3.78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7.4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8所,在校生3.01万人,毕业生0.8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生2206人。普通初中入学率95.6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

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1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32.6亿元。民营科技型企业500多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其中省级科技型企业8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4家。2006年申报省级科学技术奖励13项,其中工业科技成果5项,农业科技成果6项。完成长富公司“长富万枚胚胎科技产业化示范”与南纸公司“低定量新闻纸工艺研究”成果转化项目实施与验收工作。已经建立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6个、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点26个、县(市、区)示范片360个,推广农业实用技术480项,建立利益共同体280个。

十、文化和卫生

全市年末共有业余演出团队167支,电影放映队101支。文化系统在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中,送图书下乡10万册,送戏下乡1200余场,送电影下乡2086余场,培训农村村级文化协管员1628名,辅导人员下乡500余人次。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共推出公益文化项目339项,共签约143项,签约资金1170.3万元;意向合作项目113项,意向合作资金1000万元。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215个,其中医院46个,卫生院119个,妇幼保健院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卫生监督所4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973人,其中医院5229人。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床位8359张,其中医院5888张。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8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6%。出生人口3.46万人,出生率12‰;死亡人口1.67万人,死亡率5.8‰;自然增长率6.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42元,增长12.0%,增幅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422元,增长8.6%,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5%。

全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22.6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2.5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32.5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3.8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0.3万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参保比例分别达93.5%、91.6%、70%、100%和4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共有1.2万户2.78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低保金支出1944.88万元,比上年增加了210.86万元;农村低保保障人口4.03万户8.9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3727.92万元,比上年增加了200.64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状态,局部环境继续改善。建溪、富屯溪水域功能达标率为100%,闽江南平段水域功能达标率为88%,3条水系水质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除顺昌80%(主要是氨氮超标)、浦城县90%(主要是氟化物超标)外,南平市及其它县(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状态,武夷山市大气环境质量为一级,南平市及其它县(市)大气环境质量为二级。

“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延平区杨中社区、南铝社区在获得了省级“绿色社区”之后,今年又获得了国家首批“绿色社区”称号。全市有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省级“绿色学校”8所,市级“绿色学校”72所;国家级“绿色社区”2个,省级“绿色社区”2个。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