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南平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23:09:35 来源:南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19次

南平市统计局

2002年2月5日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营造环境,保持稳定,调整结构,夯实基础,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国民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社会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1.61亿元,比上年增长9.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78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84.46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94.37亿元,增长12.9%。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7.534.837.7调整为26.035.039.0。

市场价格基本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2%。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2.6%,服务项目价格上升7.0%。消费品价格持续下跌的幅度和服务项目价格持续上升的幅度相对减弱。

各项改革取得新成果。列入省百家重点企业名单的9家企业已全部进行了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列入省脱困考核的9家企业已有4家企业脱困。全市养老保险综合覆盖率为79.3%,基金征缴率为98.2%;失业保险综合覆盖率为78.4%,基金征缴率为94.0%;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实现100%社会化发放。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管理改革稳步推进。党政机关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劳动就业状况基本稳定,但城镇失业人数有较大幅度上升。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38.79万人,比上年增加2.26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0.6万人,减少2.4万人。年末全市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1.37万人,增加0.71万人。年末全市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22家。全年国有企业共有1.34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为65.9%。劳动部门统计的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65万人,失业率为6.4%,比上年增加3.6个百分点。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全市常住人口282.4万人,人口出生率12.15‰,死亡率5.82‰,自然增长率6.33‰。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4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5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林业产值14.03亿元,比上年增长5.9%;牧业产值19.74亿元,比上年增长4.5%;渔业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农、林、牧、渔四大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5.713.819.511.0调整为54.314.520.510.7。

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0.03万亩,比上年减少21.21万亩,下降4.8%;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14.05万亩,增长4.7%。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的种植结构由上年的68.3:31.7调整为66.2:33.8。农作物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粮食总产量143.52万吨,比上年减产4.14万吨,下降2.8%;油料产量1.95万吨,增长6.7%;甘蔗产量9.90万吨,增长10.9%;烟叶产量1.73万吨,增长11.8%;蔬菜产量127.85万吨,增长6.0%;水果产量43.65万吨,增长25.8%;食用菌产量3.01万吨,下降8.0%。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积20.59万亩,比上年减少1.0%,其中,荒山造林2.75万亩。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87.64万亩;封山育林抚育面积87.41万亩,其中,本年新封面积25.81万亩。森林防火和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7.4%。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6486吨,比上年下降2.4%;油茶籽1.66万吨,比上年下降3.0%;笋干5.95万吨,比上年增长6.2%;板栗1.38万吨,比上年增长24%。

畜牧业生产势头良好。全年肉蛋奶总产量达22.08万吨,比上年增长7.7%。其中,肉类产量14.13万吨,增长3.5%;禽蛋产量4.42万吨,下降0.8%;奶类产量3.53万吨,增长47.5%。全市乳牛存栏达1.95万头。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水产品产量7.93万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捕捞产量1.37万吨,增长3.1%;养殖产量6.56万吨,增长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2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78亿元,比上年下降38.4%;集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0%;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83亿元,比上年增长45.2%;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高新技术行业增长较快,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比上年增长30.9%、84.3%和13.8%,其主要产品硅酸钠、聚氯乙烯树酯、饲料添加剂、电池分别比上年增长71.6%、2.9%、5.2%和29.3%。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步伐,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分别比上年增长96.7%、144.0%、86.8%和52.4%,其主要产品牛奶、成品钢材、电力电缆、通讯电缆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3.9%、109.9%、75.0%和18.2%。林业税费改革初见成效,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和家具制造业分别比上年增长48.2%和12.4%。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非国有经济比重进一步上升。全年规模以上轻工业增长12.6%,重工业增长12.9%。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78.45%,比上年提高11.71个百分点。

工业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6.76%,比上年提高3.24个百分点;全年产品产销率为96.59%,比上年下降2.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亏损面为37.7%,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扣除中央、省企业后亏损额为13673万元。

建筑业生产快速发展。建筑业产值16.99亿元,比上年增长80.9%。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施工工程个数883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0.1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3.9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0%;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他投资完成6.12亿元,比上年增长3.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发展。全年农林牧渔水利业完成投资2.62亿元,比上年增长94.1%;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6.77亿元,比上年增长47.7%;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0.77亿元,比上年增长24.6%;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2.8亿元,比上年增长28.4%;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影视业完成投资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房地产开发产销两旺。全年各类商品房的销售特别是个人住宅的销售比上年有很大的增长,销售增长大大高于完成投资的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年实现各类商品房屋销售额7.9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住宅的销售额为4.61亿元,占各类商品房屋销售的比重为71.9%。

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快,成为拉动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年在建重点项目24项,完成投资16.3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0.3%。大部分在建重点项目形象进度按计划完成。特别是一批重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重点工业企业更新改造项目的建设,如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峡阳电站、闽江上游一期防洪工程、南平污水处理工程、南平内环路、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碱锰电池扩建项目、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300万米针刺非织造合成革基布扩建项目、南平嘉联化工有限公司白炭黑扩建项目等为我市今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23.19万元,比上年增长12.8%。

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2294万吨,比上年增长9.6%。其中铁路513万吨,增长34.7%;公路1719万吨,增长4.1%;水运62万吨,增长1.6%。客运量完成3836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其中铁路318万人,比上年增长9.5%;公路3473万人,比上年增长1.1%;水运28万人,比上年下降52.5%;航空17万人,比上年增长32.1%。邮电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42亿元,比上年增长60.8%。邮电业务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邮政信函、电报等传统业务下降,电信业务持续增长。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7.96亿元,比上年增长60.8%,占邮电业务总量92.5%。全部县(市、区)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46.3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37.0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4.4%和2.38倍,城乡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15.25部。数据通信业务高速发展,年末数据基本用户达6.17万户,比上年大幅增长。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市的消费品零售额37.03亿元,增长7.9%;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4.99亿元,增长5.8%;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22.45亿元,增长7.4%。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1.69亿元,增长6.4%;餐饮业零售额8.88亿元,增长7.6%;其他行业零售额13.89亿元,增长10.9%。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增长4.2%,集体经济零售额增长2.7%,私营经济零售额增长33.3%,港澳台经济零售额增长0.3%,外资经济零售额增长9.2%,个体经济零售额增长8.1%。全市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47.69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63.6%上升到64.0%,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全市进出口总值1.83亿美元,增长15.7%。其中出口总值1.16亿美元,增长2.3%;进口总值0.67亿美元,增长49.9%。

利用外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新签外商投资合同项目81项,比上年下降3.6%;合同外资金额2.06亿美元,增长10.8%;实际利用外资2.03亿美元,增长1.5%。外商直接投资新批项目平均合同外资规模为1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在新签合同中,投向第一产业合同金额925万美元,下降39%;投向第二产业合同金额8709万美元,增长60.7%;投向第三产业合同金额10964万美元,下降5.9%,其中投向房地产项目的合同外资金额9020万美元,下降20%。年末实有工商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557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新拓展。全年外派劳务人员1525人。新创办外经贸部批准的境外企业1家,新创办省外经贸委批准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3家,实现我市境外加工贸易零的突破。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中外游客3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境外游客15.76万人次,增长12.6%;旅游总收入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旅游直接创汇25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5%。

八、财税、金融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中央“两税”收入5.46亿元,比上年增长6.6%;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0.77亿元,比上年下降1.6%。全市财政支出16.2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全年全市税务部门组织各项税收收入15.05亿元,比上年增收1.86亿元,增长14.1%,其中国税部门税收收入9.02亿元,增长10.2%,地税部门税收收入6.03亿元,增长20.4%。

金融运行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96.58亿元,比年初增加18.63亿元,增长10.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7.40亿元,比年初增加12.55亿元,增长10.0%;年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135.79亿元,比年初增加10.37亿元,增长8.3%。全年全市货币净回笼6.91亿元,比上年多回笼2.56亿元。

九、科技教育

科技队伍和科研开发机构继续壮大。年末全市地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0.1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92万人。全市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5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研机构10个。

科技转化生产力的步伐有所加快。列入省科技厅成果推广计划项目2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246项,开发新产品239个。全市共上报登记科技成果36项,推荐10项成果参加省科技进步评审,获奖4项。全市共认定登记各类技术合同35项。技术监督、专利申请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完成使用采标标志6项,完成采标产品注册9项,企业产品标准备案118项,产品执行标准注册登记326家,385项产品。帮助16家企业申请质量体系认证,取得认证书13家。组织申请工业省名牌产品6项,农产品省名牌新产品4项。帮助9家企业的15种产品申报生产许可证,已获证5家企业9种产品。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819人,检查3400家企业、经销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查获假冒商品价值1300多万元,端掉制、售假窝点30个。全市检定计量器具12000多台。全市共申请专利30件。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1535人,比上年减少602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8142人,比上年增加6518人;初中在校生153040人,比上年增加3018人;小学在校生284629人,比上年减少15666人,小学入学率99.96%;幼儿园在园校人数65441人,其中在园人数46479人;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3064人。

十、文化卫生

全市年末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个,剧场、影剧院23个;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总藏量99万多册;全市有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博物馆9个;年末全市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0个,文化站132个。

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实施,使广播电视覆盖网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0座,每日播出节目10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4.56%,比上年提高0.5点;电视台1座,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其中一千瓦以上1座),每日播出节目1套,电视人口覆盖率96.4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36个,其中医院87个,卫生院128个,预防保健机构22个,药品检验机构6个,门诊部及诊所693个。年末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139人,其中,医生3421人,护师、护士2903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床位891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8193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6.36%,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087人。

十一、环境保护

一控双达标”成果得到巩固。全市污染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内。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4.4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0.75%,比上年提高9.02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为81.34%,比上年提高3.34个百分点。

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辖区大气环境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部分县(市)优于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全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基本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河段优于Ⅲ类水质;延平湖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6个断面各监测项目基本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比上年有所下降。重点旅游城市武夷山市空气环境质量、地面水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邵武、建阳、建瓯和延平区的环境质量也达到功能区划的要求,提前2年完成功能区达标任务。

十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47元,比上年增长5.6%,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人均消费支出4945元,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2897元,比上年增长5.93%,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人均生活费支出2207.2元,增长2.3%。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和农村的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13.2平方米和36.3平方米。

养老、失业保险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全市有23.78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16.74万企业职工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

福利事业稳步发展。老区和少数民族村的“五通”建设基本完成。年末优抚医院、光荣院、国有福利单位、社会办福利单位148个,共有床位数2723张。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乡镇数达108个,覆盖率达84.3%,全市所有县(市、区)的城镇及农村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社区服务工作社会化步伐。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快报数。

2、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