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漳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22:40:50 来源:漳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39次

漳州市统计局

2004年,我市各级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确定的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造“三个基地”、构建生态工贸港口城市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省统计局评估,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702.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11.6%%,增幅为1999年以来最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33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93.53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266.16亿元,增长8.4%%。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3年的21.0:39.4:39.6调整优化为20.3:41.8:37.9,同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总水平涨幅较大。在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3%%。其中,非食品类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消费品价格上涨4.7%%,食品类价格上涨9.0%%。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27万人,5544名下岗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60.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9%%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9.49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增长的速度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经济总体质量不高;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公共财力薄弱,财政紧张状况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项目工作同发展态势不相适应,尤其缺乏骨干支撑项目、大型生产性项目,投资增长后劲较弱;民间投资自主动力不足,产品、品牌、产业缺乏整体性竞争力,市场体系建设的推进机制不够有力,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效应不够明显;农业基础薄弱,抵御灾害能力不强,农民增收缓慢;一些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社会治安仍有突出问题,投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6.31亿元,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115.64亿元,增长3.5%%。粮食播种面积扭转了多年来的下降局面,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全市播种面积245.92万亩,比上年增长1.3%%;粮食产量96.21万吨,增长3.4%%。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稳定增长。蔬菜产量244.70万吨,增长3.7%%;茶叶总产量2.14万吨,增长20.9%%,水果总产量202.13万吨,增长3.5%%。食用菌总产量15.03万吨,增长4.3%%。花卉业继续发展,全年产值11.46亿元,增长7.2%%。农业发展水平有新的提升,全市1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达90家,有各种农业产业化组织1474个;全年共有25个产品及6个续报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其中11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和AA级食品双认证。外向型农业持续发展,全年新批办农业“三资”企业72家,总投资1.72亿美元。农业综合开发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总投资1.32亿元,新增灌溉面积8.58万亩。

林业生产较快增长。林业产值5.88亿元,增长11.1%%。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6.01万亩,其中:用材林面积2.3万亩,经济林面积0.72万亩,防护林面积2.1万亩;新启封山育林5.54万亩;完成幼林抚育实际面积31.08万亩。

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肉类价格继续上扬,全年牧业产值39.05亿元,增长4.2%%,肉蛋奶总产量30.5万吨,增长5.9%%。

渔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渔业产值84.3亿元,增长7.3%%。全年水产品总量141.9万吨,增长4.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23.9万吨,增长3.8%%,淡水产品产量18万吨,增长6.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61.6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1%%,其中,种植业机械动力32.86万千瓦,渔业机械动力56.40万千瓦,运输机械动力38.99万千瓦,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动力8.98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7.7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6.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3.12万亩,机电排灌面积37.81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2004年,我市工业总产值达817.34亿元,同比增长23.9%%;实现工业增加值249.40亿元,增长22.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4%%,拉动GDP增长7.2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势强劲,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的经济发展。2004年规模工业实现了三大突破———规模工业产值、累计出****货值、产品销售率等三项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幅均超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第一;规模工业企业数首次突破1000家;规模工业增幅连续12个月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一。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达到1001家,比年初新增91家,完成产值464.9亿元,增长44.1%%,实现增加值127.98亿元,增长38.1%%。在规模工业中,国有企业产值13.95亿元,增长1.6%%;集体企业产值9.73亿元,增长24.6%%;股份合作企业产值5.3亿元,增长16.6%%;股份制企业产值97.25亿元,增长32.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330.32亿元,增长52.0%%;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产值8.36亿元,增长29.3%%。规模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食用植物油17.44万吨,增长93.9%%;罐头36.88万吨,增长16.6%%;家具3252.39万件,增长65.9%%;发电量190.49亿千瓦时,增长31.8%%。规模以下(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52.44亿元,增长4.9%%。

规模工业运行质量提高。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5.72,实现利税41.73亿元,增长18.9%%。

建筑业生产持续好转。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4.13亿元,增长1.0%%。建筑业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企业完成产值31.91亿元,增长14.7%%;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97.19万平方米,增长14.1%%,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359.65万平方米,增长3.4%%,投标承包面积占全部施工面积的比重为72.7%%;全年新签合同价款50.40亿元,增长77.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3.88亿元,增长15.5%%,其中,城镇以上投资136.02亿元,增长17.8%%(不含高速公路、移动通信的投资124.78亿元,增长24.1%%);农村投资27.86亿元,增长5.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点项目建设超额完成任务。全市6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4.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6%%。漳龙高速公路漳州段、海峡两岸花博园扩建项目、漳州污水管网接户工程、郭坑大桥等一批重点项目如期竣工。13个列入省在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7.6亿元,占年计划的101%%。漳州铁路建设项目、招银港区7#、8#、9#通用泊位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五、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3.13万人,在校生7.57万人,高校招生录取人数1.79万人;普通初中招生8.26万人,在校生26.23万人,初中升入普通高中的升学率38.1%%;普通小学招生5.58万人,入学率99.9%%,在校生35.13万人,升学率100.5%%;幼儿园在园幼儿12.0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0.08万人,在校生0.45万人。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2.29万人,在校生4.09万人。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发展瓶颈,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当年入学率达到60.6%%。全市新增省级重点职校2所,重点专业20个。地方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市属高校招生0.39万人,在校生1.08万人。

科学技术发展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有23家企业获得“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70家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120亿元,产值位居全省第三,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企业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8家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7个项目被列入2004年度国家“火炬计划”,其中,获优秀火炬项目2个;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全年产值80亿元,位居全省第三。

科技管理取得新成果。全市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4项,落实省下达项目34项,争取经费700.8万元。组织科技项目评审鉴定29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国内领先水平11项,国内先进水平15项,省内领先1项,省内先进1项。有9项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芗城区、龙海市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稳定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8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全市公路运输货运量3037万吨,水路运输货运量121万吨;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197906万吨公里,水路运输货运周转量97565万吨公里。全市公路客运量5540万人,水路客运量65万人;公路运输旅客周转量完成338454万人公里,水路运输旅客周转量1866万人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较大,全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21万吨,增长40.2%%,集装箱吞吐量12.04万标箱,增长166.1%%。2004年4月10日招银港区首次实现对金门客运直航。邮电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41.84万户,增长6.9%。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迅速增加。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36亿元,增长10.8%%。分商品销售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9.69亿元,增长20.4%%;县的零售额48.45亿元,增长9.9%%;县以下零售额71.22亿元,增长2.3%%。分行业的情况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8.96亿元,增长11.8%%;餐饮业零售额23.71亿元,增长16.5%%;其他行业零售额6.68亿元,下降20.7%%。主要消费热点逐步显现,以汽车、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为代表的新型消费迅速增长,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零售额5.85亿元,增长20.4%%;通讯器材类零售额0.13亿元,增长95.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33亿元,增长73.5%%;家具类零售额1.21亿元,增长1.97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0.55亿元,增长36.4%%。

八、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继续加强。精心组织参与“6•18”全省项目成果交易会、“9•8”国际投资洽谈会,成功举办“4•9”漳台经贸恳谈会和“11•28”海峡两岸花博会。全市新批办三资企业269家,增长0.4%%;合同外资额5.63亿美元,增长10.9%%;实际利用外资5.31亿美元,增长15.3%%。

进出口大幅度增长。全市海关进口总值10.88亿美元,增长27.4%%;海关出口总值21.56亿美元,增长76.3%%;出口增幅远高于全省(39.1%%)、全国(35.4%%)平均水平。其中,三资企业出口18.07亿美元,增长85.6%%,出口量占全市的83.8%%,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出口产品结构不断调优,在万利达、灿坤、招商局集装箱等机电出口企业的带动下,机电产品比重不断上升。

旅游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我市积极开展与厦门、泉州、龙岩的区域协作,建设无障碍旅游经济区。整合滨海旅游资源,举办“首届福建漂流旅游节”、“关帝文化旅游节”、“赵家堡四百周年庆典”、第二届旅游商品交易会。漳州中旅、漳州国旅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出国组团社;火山地质公园开园,进入全省十大旅游品牌之一;天福茶博物院———石雕园被评为国家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东南花都成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6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57亿元。

九、财政税收和金融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市财政总收入37.99亿元,增长22.7%%(同口径增长29.6%%),财政收入的增幅远高于GDP的增长。其中,上划中央“三税”收入17.88亿元,增长30.4%%;地方级财政收入20.11亿元,增长16.6%%(同口径增长29.0%%)。在地方级收入中,工商税收收入13.16亿元,增长7.7%%(同口径增长25.2%%)。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同口径增幅为全省第一。全年财政支出30.94亿元,增长17.2%%。

税收收入增长加快。全市地税系统组织各项税收入库17.93亿元,增长18.0%%;国税部门组织各项税收入库21.74亿元,增长34.4%%。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69.86亿元,比年初增长17.3%%。其中,企业存款86.23亿元,增长16.0%;储蓄存款余额240.66亿元,增长18.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8.22亿元,比年初增长9.0%%。其中,短期贷款146.88亿元,增长2.0%%;中长期贷款98.68亿元,增长20.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10个,图书馆10个,专业艺术团体11个,电影公司11家,影剧院35家,文化艺术从业人员2056人。文化基础设施新增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其中:村级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增加2500多平方米。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总数达4600家,文化艺术经营单位年产值超过3亿元。固定资产上千万元的文化产业单位2家。《闽南日报》年发行2065万份,增长15.3%%。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座,调频发射机32部,调频发射机功率1.57万千瓦,电视发射机20部,电视发射机功率0.57万千瓦,调频转播发射台16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1座,微波实验站60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63个,实有床位数8082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9314人,卫生技术人员7795人。漳州市卫生局荣获全国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卫生行政部门。漳州卫生学校顺利升格为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漳州东南医院“介入支气管镜诊疗技术临床系列研究”、市医院《EB病毒BNLF—1基因在恶性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对恶性淋巴瘤发病机理的探讨》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市体育中心建设进度加快,顺利完成了占地80多亩的市少体校校园建设。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完成66条全民健身点,举办49次规模较大的比赛活动。我市运动员吴燕聪夺得第12届雅典残奥会F46级跳高冠军。漳籍教练陈忠和带领中国女排在第28届奥运会上重新夺回阔别20年的金牌。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强化九龙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城镇垃圾无害化和城镇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市河流主要控制断面水质、大气环境质量、环境噪声等达标率有明显提高,区域环境综合质量得到提升。坚持实施“一控双达标”再提高工程,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0.67万吨,烟尘排放量0.40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0.06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27万吨,氨氮排放量0.2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0万吨。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据抽样调查,2004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8‰,死亡率为5.8‰,自然增长率6.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455.84万人,常住总人口468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17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4320元,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427元,增长11.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58元,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3.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14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力度,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全市共为7.47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41327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1788万元,月均发放5458人次,确保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100%%按时足额领取失业保险金。有16.35万名企业职工和8.50万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纳入工伤保险13.18万人,0.10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女工生育保险参保9.79万人,0.10万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19.55万人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19.6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基金到位率85.7%%。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951户25151人,保障人数占全市非农业人口的2.0%%,共发放保障金1364.57万元,人均月补助45.5元;纳入农村低保对象41417户84345人,保障人数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6%%,共发放保障金3912.58万元,人均月补助39元。巩固提高扶贫成果,认真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重点帮扶37个省、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完成“造福工程”搬迁1190人,顺利接收三峡移民306人,切实做好移民的帮扶工作,维护移民的安定和稳定。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漳州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按照国家要求,从2004年1月起,全国各地GDP的中文名称统一更改为“某某(省、市、县、区)生产总值”。如我市的GDP中文名称改为“漳州市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