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漳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22:38:38 来源:漳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46次

2002年,在中共漳州市委、漳州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确定了“工业立市、开放强市、实干兴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做细做深“四篇文章”,以发展为主题,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据省统计局初步评估,2002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534.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24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99.59亿元,增长11.5%,其中,工业增加值162.02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215.96亿元,增长10.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24.1∶36.4∶39.5调整优化为22.3∶37.3∶40.4。

市场价格总水平略有反弹。200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99.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非食品类价格下降0.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2%,食品类价格下降1.3%。

再就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初步形成。全市共办理求职登记43118人次,用工登记9467人次,共安置城镇失业人员20023人,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276人,重点援助对象4428人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61%,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民营经济发展不快,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仍然突出,财政增收基础脆弱,收支平衡难度大,“******”违法骗赌活动尚未得到根治,社会事业的发展与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种植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01亿元,增长1.9%,其中农业101.26亿元,增长2.3%。200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减少,播种面积为254.54万亩,比上年减少13.3%,粮食产量94.22万吨,减少16.6%。主要经济作物保持稳定增长。甘蔗总产量67.02万吨,增长6.2%;蔬菜产量234.59万吨,增长7.9%;茶叶总产量1.43万吨,增长4.4%,水果总产量185.70万吨,增长2.1%。食用菌总产量14.24万吨,下降8.1%。花卉业继续呈快速发展态势,全年产值7.72亿元,同比增长12.0%。启动实施绿色行动计划,新增绿色食品基地3万亩,新增“绿标”使用权16个,成功举办第四届海峡两岸花博会,举办“茶王赛”和海峡两岸兰花迎春展销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全面完成,顺利通过国家三年总验收。

林业生产稳步增长。林业产值4.85亿元,增长21.3%。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28万亩,其中:用材林面积1.03万亩,经济林面积0.77万亩,防护林面积0.48万亩;新启封山育林22.17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10.53万亩;新增短周期工业原料林4万亩;新培育优质笋竹基地5.2万亩。

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牧业产值29.46亿元,下降2.1%。全年肉蛋奶总量27.92万吨,下降0.6%。两次出口全国最大批量的活牛3113头,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渔业生产保持发展势头。渔业产值69.44亿元,增长1.5%。全年水产品总量132.38万吨,增长2.6%,其中海洋捕捞41.13万吨,增长1.1%,海水养殖75.33万吨,增长2.4%,淡水生产15.92万吨,增长16.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面完成85座水库和海堤除险加固,有9个县(市、区)城区防洪工程通过验收,我市再次获得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设(南片)第一名。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42.6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9%,其中渔业机械动力39.36万千瓦,增长3.6%;收获机械动力0.06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农用拖拉机1.74万台,下降7.4%;农用载重汽车1962辆,增长7.4%。全年农村用电量6.3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8.2%。全年农机化投入达到539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速度加快。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6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增幅高出上年同期2.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66.42亿元,增长24.8%。全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598.60亿元,增长15.0%,增幅高于去年同期2.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33.69亿元,增长26.3%,比上年同期增幅高13.0个百分点。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15.27亿元,增长11.2%;集体企业9.22亿元,增长16.0%;股份合作企业5.03亿元,增长40.9%;股份制企业41.91亿元,增长33.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53.20亿元,增长26.1%;其他经济类型工业9.07亿元,增长27.0%。全市规模工业企业802家,比年初增加75家。规模以下(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64.88亿元,增长8.1%。

规模工业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2.01%,比上年同期提高30.3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7.22%,比上年提高0.32个百分点;全年工业品出****货值68.62亿元,增长23.2%;实现利税16.62亿元,同比增长1.2倍。

建筑业生产低迷。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7.57亿元,比上年下降1.0%。施工工程个数1096个,比上年下降10.8%,其中,实行招标投标的工程个数581个,招标投标面达53.0%;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7.2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5.86万平方米,下降19.4%,其中一次交验合格面积143.10万平方米。建筑业工程结算利润16422万元,下降6.7%;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6946万元,下降2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小幅下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69亿元,下降4.2%,其中,月报口径的投资额107.29亿元,下降6.1%(不含高速公路和移动通信的投资额为91.36亿元,下降9.7%)。在月报口径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2.69亿元,增长4.6%;更新改造投资12.56亿元,增长27.1%;房地产开发投资17.37亿元,增长1.5%;其它投资34.68亿元,下降11.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4.82亿元,比上年增长5.5%。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市50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4.24亿元,增长11.3%,有11个项目完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其中,11个计划竣工项目完成投资20.19亿元,完成计划105.1%;18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31.6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60.6%;21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2.22亿元,仅完成年度计划的66.0%。平和国家粮食储备库、城乡电网改造二期工程、漳州开发区4#、5#泊位码头、漳诏高速公路等九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漳龙高速公路(漳州段)全面动工,厦大漳州校区、灿坤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厦漳跨海大桥等一批重点前期工程进展顺利。五、教育和科学技术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2年,我市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万人,在校生4.97万人,高校招生录取人数8430人;普通初中招生9.30万人,在校生26.49万人,升学率29.34%;普通小学招生5.77万人,入学率98.63%,在校生41.96万人,升学率96.06%;幼儿园在园幼儿8.8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717人,在校生4670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全市职业高中招生0.59万人,在校生1.83万人;全市成人高校在校生数3461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数3527人。

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组织申报省高新技术企业10家,获得认定8家,至此,全市36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58亿元。发展认定重点民营科技企业10家,累计40家。产学研合作取得新突破。在漳成功举办了“中国科技大学—漳州科技成果供需洽谈会”,全市共有10项产学研项目在合作实施当中,有10多项可研意向正在跟踪落实当中。

科技管理取得新成果。全市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0多项,落实省下达项目37项,争取经费1589万元,其中,工业项目10项,经费150.5万元,农业项目27项,经费406万元。全市组织科技项目评审鉴定45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项,国际先进水平2项,国内领先水平15项,国内先进水平18项。组织申报年度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组织申报受理市科技进步奖40项。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稳定增长,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7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4147.83万吨,比上年下降11.1%。其中,公路运输货运量3911万吨,水路运输货运量97万吨,铁路货运量139.83万吨。全市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191080万吨公里,水路运输货运周转量85978万吨公里。全市客运量5813.89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公路运输5690万人,水路运输70万人,铁路运输53.89万人。公路运输旅客周转量完成325866万人公里,水路运输旅客周转量1437万人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较大,全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70.75万吨,比上年增长44.2%。

邮电业迅猛发展。城乡电话用户127.56万户,比上年增长15.8%。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迅猛增加。

七、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85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商品销售地域看,全年市的零售额6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县的零售额42.53亿元,增长7.8%;县以下零售额69.61亿元,增长6.9%。从分行业的情况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30.54亿元,比上年增长9.4%;餐饮业零售额17.59亿元,增长9.3%;其他行业29.72亿元,增长6.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经济的零售额持续下降,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流通领域所占的份额继续上升。全年国有经济的零售额16.15亿元,比上年下降6.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比上年所占份额下降1.4个百分点。集体经济的零售额13.18亿元,比上年下降23.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4%,所占份额下降3.1个百分点;个体经济的零售额110.8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2.3%,所占份额上升0.3个百分点。

八、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继续加强。全市新批办三资企业216家,合同外资10.06亿美元,增长0.4%;实际利用外资7.14亿美元,比上年略增0.2%,引进上千万美元的大项目22个,灿坤家电工业园区首期工程部分厂房交付使用。

海关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市海关进口总值4.47亿美元,增长16.0%,海关出口总值7.78亿美元,增长25.0%。在出口总值中,“三资”企业出口5.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占全市出口比重的73.3%。

旅游业继续发展。东山风动石景区荣膺国家4A级旅游区,天福茶庄通过国家4A风景区初检。全年旅游总收入65.36亿元,旅游外汇收入为9.55亿元,旅游商品收入18.82亿元。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80.62万人天数,其中,接待国内游客687.47万人天数,增长3.4%;境外游客93.16万人天数,增长5.3%。

九、财政税收和金融业

财政增收比较困难。2002年,全市认真抓好财政工作,克服各种减收的不利因素,在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努力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转和工资发放、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7.81亿元,同口径增长10.3%;地方级财政收入17.08亿元,同口径增长10.9%,在地方级收入中,工商税收9.98亿元,同口径增长12.2%;财政支出23.95亿元,同口径增长0.1%。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13.46亿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税收收入入库10.14亿元,增长1.7%;国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3.31亿元(不含海关代征收入),增长6.4%,其中税收收入13.28亿元,增长6.4%。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200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3.34亿元,比年初增加39.01亿元,增长17.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4.31亿元,比年初增长16.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7.35亿元,比年初增加14.77亿元,增长14.5%。其中短期贷款142.78亿元,增长11.1%,中长期贷款65.19亿元,增长19.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2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1个,文化馆10个,群艺馆1个,博物馆11个,公共图书馆10个。《闽南日报》年发行1779万份,《漳州广播电视报》年发行260万份;全市拥有县级广播电视台7座,乡广播电视台站120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7.8%,电视人口覆盖率97.7%,分别比上年提高0.1和0.2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61家,床位数7942张,卫生部门从业人员9203人,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834人。城镇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更加配套完善,预防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被省卫生厅等6厅委评为省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市。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已达180万人,有90%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建成了39个全民健身活动点和1个省级示范点。承办了全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并获得了3枚金牌、4枚银牌和4枚铜牌;举办了漳州市第六届老年人运动会和第四届农运会;组织参加第十二届省运会,取得了55枚金牌,67.5枚银牌和120枚铜牌,共有11人(次)打破6项省最高纪录的佳绩,以2852.5分的团体总锦标和242.5枚奖牌总数位居全省第四位;组织参加首届八闽巾帼健身大赛,获得了1枚金牌、1枚银牌和2枚铜牌;特殊人运动员赵小勇在全国第三届特殊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夺取举重比赛3个项目的第三名,残疾人运动员吴燕聪在第三届世界杯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中,以1.96米的成绩获得男子跳高F46级的银牌,在远南运动会上,又获得该项目的金牌。长泰县经国家验收评定,被命名为“中国皮划艇协会福建激流回旋训练基地”,市体育馆和漳州华奥中长跑俱乐部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芗城区、漳浦县、龙海市进入福建省体育30强县行列。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发展加快。2002年,我市继续加大巩固“一控双达标”、九龙江流域(漳州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正式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工业“三废”处理能力有所提高。已完成对九龙江流域内180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废水治理任务的验收工作,第三批126家限期治理计划任务正在实施中,促使九龙江流域(漳州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得到了落实。全市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数25个,竣工项目完成投资额277.2万元;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4%;二氧化硫排放量4160吨,去除量20274吨;烟尘排放量3039吨,去除量273496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55吨,去除量8005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7.96万吨,综合利用量48.43万吨,储存量0.55万吨,处置量29.22万吨,排放量0.05万吨。云霄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通过国家环保部门专家论证,东山国家森林公园获国家林业局批准。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据抽样调查,2002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64‰,死亡率5.54‰,自然增长率6.10‰,比上年低0.6个千分点;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为461.84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97元,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3761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890元,增长6.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98元,增长5.4%。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趋于合理,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6.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6.7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1.8和0.3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两个确保”得到巩固,“三条保障线”进一步落实,城市“低保”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全市共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3.30亿元,社会化发放达到100%;发放失业金2276万元,平均每月领取失业金7580人;2002年“两节”期间,共筹资250万元,组织对10986名下岗特困职工和特困离退休人员进行慰问和重点救助。养老、失业保险稳步推进。有14.57万名企业职工和8.06万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1.5万人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到19.09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2年,城镇居民保障对象21835人,保障面2.8%;保障人数比上年增加10219人,保障面扩大1.3%;农村保障对象6117户15752人;共发放保障金1363万元,比上年增长96.7%。全市累计资助“星光计划”项目119个,资助金额701万元,收容遣送“三无”人员4400人次,投资222万元,新建福康医院门诊大楼建成投入使用。福利彩票销售态势良好,全年共售出各类彩票近1亿元。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