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泉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22:35:05 来源:泉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09次

泉州市统计局

2005年2月26日

2004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局之年,也是构筑泉州湾滨海城市的重要一年。我市坚决贯彻中央和省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全市经济在上年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基础上,继续在较高平台上稳健运行,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的良好势头,全面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主要指标达到近几年的最好水平。

一、综合

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02.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2%,增幅达到1999年以来最高水平,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58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857.37亿元,增长15.6%,其中工业增加值762.16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652.02亿元,增长13.9%,增幅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发展提速,第二产业增势强劲,第三产业平稳增长,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3%、61.5%和37.2%,分别拉动GDP增长0.2、8.7和5.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6.1∶53.3∶40.6调整为5.8∶53.5∶40.7。人均生产总值为2126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到2569美元,比上年增长13.5%。

价格水平小幅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0%,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5.1%,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1%。在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3%,居住类价格上涨6.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4.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9%,衣着类价格下降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4%,交通及通信类价格下降6.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7%。

企业改制和上市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全年新设立3家股份公司,累计已有35家股份有限公司。4家公司分别在境内外上市,累计境内上市公司5家,境外上市企业12家。

就业和再就业取得新成效。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不含私营个体)90.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72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44.8万人。全市27个街道和一半以上74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年新就业人数15.9万人,366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1603人。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万人,转移就业4.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19%。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467元,比上年增长10.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产业、供求、就业等结构性矛盾仍未根本改善;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用工、用地紧缺对经济的瓶颈制约凸现,多数企业技术含量偏低,中小企业融资仍然困难;水利设施、抗击自然灾害能力等较弱;一些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仍较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有待加强。

二、农业

农业发展提速。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64.13亿元,比上年增长3.1%。粮食生产扭转了6年来播种面积和产量双下降的局面,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7.28万亩,比上年减少0.59万亩,下降0.2%;粮食总产量101.52万吨,比上年增加1.36万吨,增长1.4%;水果产量45.07万吨,增长4.8%;茶叶产量2.86万吨,增长8.8%;蔬菜产量105.90万吨,增长1.0%;食用菌产量3.69万吨,增长4.9%;油料产量4.93万吨,下降1.4%。

林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造林更新总面积6.69万亩,比上年减少1.3%;其中,荒山造林2.42万亩,下降40.7%,迹地更新面积4.27万亩。全年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9.29万亩,下降12.9%。新封山育林面积10.6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8.7%。商品材产量18.42万立方米,增长19.1%。

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全年肉蛋奶总产量33.45万吨,增长2.8%,其中,肉类总产量28.08万吨,增长2.6%;禽蛋4.72万吨,增长4.6%;牛奶0.53万吨,下降2.7%;肉猪出栏数292.15万头,增长3.0%,年末生猪存栏数156.70万头,下降0.6%。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97.36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淡水产品产量2.04万吨,下降12.1%;海水产品产量95.32万吨,增长0.8%。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灌溉面积172.1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63.44万亩,年末达到节水灌溉面积76.97万亩,除涝面积33.98万亩,盐碱耕地改良面积7.6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1.23万亩。已解决农村饮水人口178.01万人。全年农村用电量65.43亿千瓦时,增长18.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保持快速增长,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6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6%,直接拉动GDP增长7.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2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154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1001.62亿元,重工业产值542.13亿元。在各经济类型中,国有工业产值142.95亿元,现价增长21.3%;集体工业产值79.62亿元,增长15.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900.12亿元,增长36.9%;股份制工业301.38亿元,增长33.3%;股份合作制工业65.20亿元,增长43.2%。

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及两大主导产业快速增长。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纺织鞋服、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等五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1004.68亿元,现价增长32.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5.1%。其中,纺织鞋服、建筑建材业、食品饮料业现价分别增长33.6%、33.2%和35.7%。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行业完成产值226.36亿元,现价增长31.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4.7%。其中石油化工业完成产值205.49亿元,现价增长30.6%;电子信息业完成产值20.88亿元,现价增长36.3%。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2.25,比上年提高7.61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5.63,提高0.96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4.13,提高6.72点;资产负债率38.56,下降0.37点;全员劳动生产率52764元/人,提高6300元/人;流动资产工业产品销售率97.2%,下降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2.88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别增长39.3%、29.8%和19.3%。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3.57亿元,增亏0.91亿元,比上年上升34.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乡镇企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29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完成2360亿元,增长14.7%;完成出****货总值608.8亿元,增长16.8%。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80.5亿元,增长9.9%。

建筑业实现较快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有330个,完成建筑总产值78.97亿元。全市建筑房屋施工面积1170.39万平方米,实行投标承包面积826.74万平方米,招投标率达70.6%。房屋竣工面积342.27万平方米;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亿元的企业14家,其中5亿元的企业4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8.79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7.80亿元,增长39.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10.99亿元,增长10.7%。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97.35亿元,比上年增长43.6%;更新改造投资57.82亿元,增长25.3%;房地产开发投资58.15亿元,增长48.6%;其他投资29.18亿元,增长42.0%;私人建房投资5.30亿元,增长14.8%。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在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及其他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91亿元,增长33.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5.61亿元,增长60.0%,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81.23亿元,增长40.6%。制造业中,石油化工及炼焦业投资增长1.19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25.3%,化纤制造业投资增长2.77倍,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81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7.83亿元,增长14.8%。

重点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全市6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4%。其中沿海大通道共完成投资13.48亿元,炼化一体化完成投资4.16亿元。

房地产产销两旺。全年住宅完成投资34.07亿元,增长29.9%;商品房施工面积875.22万平方米,增长67.0%,竣工面积167.89万平方米,增长11.0%;全年商品房屋实际销售额47.76亿元,增长47.6%;实际销售面积227.04万平方米,增长29.8%,其中住宅销售202.43万平方米,增长30.5%,个人购买面积占88.7%;年末空置房面积为52.71万平方米,下降3.4%。

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荣誉称号。项目带动战略继续实施,城市发展骨架进一步撑大,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继续得到改善。中心城市56个城建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省道307线丰泽段、市区泉山路、县道301线江南段拓改、江滨路晋江段和鲤城南环路等工程相继完工,大坪山隧道及接线道路工程、大坪山隧道与坪山路交叉口下穿工程、西湖公园中心阁、江南片区防洪排涝工程东浦排涝泵站及滞洪区、泉港区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拆迁安置工程、泉州中心汽车站等工程基本完工。截至2004年年底,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已达63.7平方公里(含泉港区6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5.5平方公里。市政基础设施继续改善。中心市区建成区新增园林绿地110.37公顷,总绿地面积达1828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989.43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68平方米;市区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为195.1公里,营运车辆491部;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552.4万平方米。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8936.3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3765万立方米,用水人口68.13万人。

村镇建设有力推进,村容村貌得到整治,全年拆除旧房96.62万平方米,新建房屋146.68万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市共有营运汽车总数27583辆,其中客运班车4423辆(含出租车1698辆),货运汽车23160辆。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949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7.91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13.1%;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5313万吨,货运周转量58.01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2.7%和12.9%。全市拥有省际运输船舶291艘,总载重56.07万吨,全年水上运输完成货运量1074.63万吨,货物周转量152.17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3%和31%。铁路运输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805.3万吨,货运周转量96604.1万吨公里,分别增长31.3%和33.6%;完成铁路旅客发送量37.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7433.6万人公里,分别增长31.3%和28.9%。晋江机场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16.10万人次、货邮量16693吨、航班起降11950架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0.0%、15.3%和26.5%。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093.82万吨,比上年增长23.2%;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4.25万标箱,增长32.3%,其中国际集装箱完成3.78万标箱,增长8.8%;内贸集装箱运输完成50.48万标箱,增长34.5%。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5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邮政收入3.77亿元,下降7.3%;电信业务收入48.91亿元,增长15.9%。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46.98万门,比上年增长14.5%;全市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98.7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95.28万户,分别比年初净增29.25万户和82.23万户,增长10.9%和38.6%。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分城乡看,市的零售额251.45亿元,增长19.2%;县的零售额34.24亿元,增长15.1%;县以下零售额184.6亿元,增长9.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75.66亿元,增长15.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4.6亿元,增长20.6%;其他行业零售额40.03亿元,增长0.7%。

消费结构升级继续推进。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5.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63.8%;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9倍;吃、穿、用基本生活用品销售稳步增长。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快速增加。据海关统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6.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出口额25.97亿美元,增长35.6%;进口额10.90亿美元,增长34.3%。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20.20亿美元,增长39.9%;加工贸易出口5.71亿美元,增长21.0%。从出口国别看,对非洲和亚洲的出口分别为1.02亿美元和11.72亿美元,分别增长45.9%和35.1%;对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出口分别为6.57亿美元、4.53亿美元和1.68亿美元,分别增长40.6%、18.9%和69.1%。全年实现全社会出****货总值58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外商直接投资较快增长。按报表口径统计,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777项,投资总额22.8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0%、2.0%;合同外资金额16.65亿美元,增长3.6%;外商实际到资10.93亿美元,增长21.0%。按验资口径,实际到资6.1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合同外资额为214万美元,比上年上升20.0%。新批外商投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由上年的49家增加到51家,在新签利用外资合同中,投向第二产业的合同金额5.1亿美元,增长11.5%。外商投资企业当年累计开业投产508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升有降。全年共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合同36项,比上年下降35.0%;合同金额538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8%;共完成营业额2566万美元,增长34.4%;全年派出劳务人员1533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共有2379人。批准境外投资企业5家,境外投资金额261万美元。

旅游业持续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六届泉州旅游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85.2万人次,增长21.0%。其中,国内游客926.2万人次,增长21.5%;接待过夜境外游客50.1万人次,增长26.8%。境外游客中,外国人及华侨5.2万人次,增长42.1%;港、澳同胞40.4万人次,增长25.5%;台湾同胞4.5万人次,增长25.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8.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5%,旅游创汇3亿美元,增长9.9%。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执行良好。全市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净入库58.65亿元,恢复出口退税地方承担25%部分4.12亿元,原口径一般预算收入62.78亿元,比上年增收12.75亿元,增长25.5%,加上上划中央“三税”收入68.39亿元,全市原口径财政总收入合计完成131.17亿元,比上年增收26.16亿元,增长24.9%。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上年的7.6%上升到8.2%,达到1992年以来的新高。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1.73亿元,比上年增加11亿元,增长18.1%,其中,教育支出19.90亿元,增长10.4%;科技支出1.07亿元,增长25.2%。基金收入2.12亿元,基金支出2.16亿元。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6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税收收入51.81亿元,增长27.5%;国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75.06亿元,增长24.97%,其中,税收收入75.01亿元,增长25.0%。

金融运行稳定,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63.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0.22亿元,增长13.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94.33亿元,增加83.05亿元,增长11.7%;企业存款219.07亿元,增加28.80亿元,增长15.1%。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49.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6.26亿元,增长18.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16.56亿元,增加83.17亿元,增长19.2%;中长期贷款余额203.47亿元,增加31.78亿元,增长18.5%。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68亿元,增长19.6%;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9.80亿元,减少3.61亿元,下降26.9%。全年现金净投放110.86亿元,比上年多投放27.13亿元。银行结汇35.61亿美元,售汇7.93亿美元,净结汇27.68亿美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3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07亿元,增长14.9%;人身险保费收入24.83亿元,增长15.9%。支付各类理赔款4.60亿元,增长13.0%,其中财产险理赔支出3.93亿元,增长13.1%;人身险各项给付支出4.49亿元,比上年增长72.5%。

九、科学技术、教育和质量监督

科技进步与创新继续推进。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注:通过职改部门办理证书)19.5万人,比上年增长8.3%。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建设步伐,孵化企业总数达110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3家,累计达145家;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累计达9家;新增12家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累计发展至45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8家,市级示范企业总数增至74家。全年共实施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0项,其中,国家级34项,省级50项,市级216项;有15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14项;有46项成果获市科学技术奖。全年专利授权1352件,累计专利授权数达9031件。技术市场稳步发展,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52项,比上年增加165项,合同金额3.4亿元,增长127%。

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全市拥有高等学校14所,其中本科高校3所,高职高专11所。普通高校在校学生5.48万人,比上年增加1.13万人,增长25.9%;招生1.95万人,比上年增加522人,增长2.8%;高校毕业生0.75万人,比上年增加978人,增长14.95%。全市中等职业学校78所,普通完全中学120所。高中阶段在校学生20.85万人,比上年增加2.14万人,增长11.5%;招生7.92万人,比上年增加0.58万人,增长7.9%。全市普通初中264所,初中在校学生37.07万人,招生13.18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6.6%,比上年上升10.22个百分点。全市小学1951所,在校学生62.03万人,招收流动人口子女1.36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8%,适龄儿童入学率99.7%。全市幼儿园604所,在园幼儿14.18万人,招生7.41万人,学前3年入园率77.1%。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09万人。当年各级各类高校录取我市高考考生3.48万人,比上年增加0.46万人,录取率76.85%,比上年上升4.19个百分点。

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全年监督抽查1781家生产企业的产品1870批次,合格率达79.3%;监督抽查1938家经销企业商品2725批次,合格率达88.4%。全市新增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137家,累计达1203家;新增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企业6家,累计24家;新增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3家;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体系认证企业4家。全市十五类食品生产企业有95家101个申证单元取得QS认证,有72家企业取得3C认证;全市强制检定计量器具68682台(件),非强检计量器具35198台(件)。全市有25家企业26项产品申报采用国际标准,其中使用采标标志的产品有19家192项。

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培育名牌产品。全年有8项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累计中国名牌产品15个。有4件产品获全国驰名商标,累计有10件产品获全国驰名商标。有12项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资格,累计有国家免检产品45项;有46项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累计有省名牌产品138项。安溪铁观音原产地域获得国家批准。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3个,影剧院9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10个,乡镇文化站150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1000场,观众181.40万人次。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9座,广播节目9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6%;电视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节目4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97%。全市有线电视用户60.92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30个,其中医院59个,卫生院139个,预防保健机构(含妇幼所、院)24个。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3851人,其中医生6160人。年末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3880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3.48%,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508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防疫事业成绩显著。2004年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例16499例,报告发病率为248.26/10万,实现无重大传染病流行目标,完善疫情报告网络建设,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直报覆盖率为89.4%,乡镇卫生院覆盖率为92.75%,儿童预防接种四苗接种率保持在90%左右;乙肝疫苗接种率90%以上,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成绩显著。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体育工作者郑宝珠同志在29届残奥会上获得铁饼、铅球两枚金牌,并分别打破残奥会及世界纪录。成功申办2008年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承办国际南少林武术大赛。举办了第八届全民健身节、第九届百队千场篮球赛、第八届老年人健身节等全民健身活动,建设了100个全民健身点。全市共有标准化体育场地4141个,占地面积835.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16万平方米、资金投入金额14.48亿元。非标准化体育场地达2187个。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两江流域“零点计划”行动成效显著,市级重点监控的238家企业按期完成治理达标任务,10个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区内245家企业走向规范化管理。全市各项主要环境质量指标保持稳定,辖区各城市、县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泉州市区空气质量一、二级优良天数345天,占总天数94.5%。市区饮用水源达标率为98.17%,晋江流域水质监测省控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为97.4%,全市环保投资指数达1.5%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8%,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60%以上,市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且市内无劣V类水体,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得到处理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40.7%。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79%。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4‰,死亡率为5.3‰,自然增长率为6.1‰。全市城镇化水平为4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99元,比上年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350元,增长10.8%。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35平方米。年末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58台、洗衣机99台、电冰箱102台、摩托车110辆、空调器166台、家用电脑57台、微波炉76台。农民人均纯收入5680元,比上年增长9.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52元,增长11.2%;农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44.55平方米。农村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08台、摩托车104辆、电冰箱52台、洗衣机37台、固定电话106部、移动电话128部。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0.0%和43.4%,分别比上年上升1.9个和1.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市年末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25.34万人,比上年新增3000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10.88万人,比上年新增3300人;有5.58万位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基本养老保险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24.2万人,当年新增2789人。失业保险制度不断健全,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8.06万人,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3200人。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底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69万人,新增2.64万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21.37万人和19.68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城镇老年福利机构42个,床位874张。全市城镇社区服务中心达232处。全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乡镇数达74个。城市有19876人、农村有81827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分别比上年增加2952人和36819人。

全年新增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乡镇(街道)36个、小康村479个;宽裕型小康乡镇(街道)累计89个、小康村累计1570个。

注:1.本公报未包括金门县。2.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3.本公报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按照国家要求,从2004年1月起,全国各省(市、县)GDP的中文名称统一更改为“地区生产总值”或“××(省、市、县)生产总值”。如我市的GDP中文名称改为“泉州市生产总值”。

2004年比上年增长%

附表一:2004年各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4.0其中:城市4.0

农村4.2其中:食品10.3

粮食28.1油脂13.8肉禽及其制品14.6蛋21.8水产品6.6菜类7.3烟酒及用品2.2衣着-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0.9交通和通讯-6.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4.3居住6.0

附表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04年比上年增长%

原煤85.72万吨26.4铁矿石原矿量138.31万吨55.3原盐12.67万吨-1.0发电量39.96亿千瓦时28.1糖果13.12万吨48.7方便面7.56万吨29.9罐头0.83万吨-7.1味精1.27万吨-5.6啤酒39.26万吨-10.8化学纤维22.86万吨63.5纱0.69万吨13.6布5.69亿米34.3服装4.57亿件36.1皮鞋2.33亿双75.6家具585.13万件-28.3机制纸14.01万吨83.8机制纸板15.53万吨11.0原油加工量390.55万吨9.4汽油108.65万吨5.0煤油5.64万吨7.6柴油168.13万吨14.1液化石油气24.27万吨11.8烧碱4.75万吨7.4化肥2.20万吨22.7塑料制品5.80万吨36.3花岗石板材248.53万平方米4.9日用陶瓷0.55亿件81.4生铁62.97万吨92.9钢材80.16万吨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