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泉州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22:30:54 来源:泉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52次

泉州市统计局

1999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按照“奋发有为,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市场开拓年、科教兴市年、城市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努力发展大泉州经济、弘扬大泉州文化、建设大泉州城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经济总量继续扩大,整体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4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05.41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365.96亿元,增长12.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485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上升。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9.1%、52.8%、38.1%调整为8.5%、53.1%、38.4%。

市场价格总水平继续下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6%,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6%,衣着价格下降4.6%,家庭设备及用品类商品价格下降2.9%,交通及通讯工具类商品价格下降8.4%。

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完成了国有企业改制和摆脱困境的年度目标任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纵深发展。全市已有608家国有企业实行改制,占应改制企业的97%;新设立股份有限公司3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17家;新组建乡镇企业集团13家。年末拥有各类企业集团126家,其中工业企业集团99家。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不断提高。全市年末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06家。全年共安置分流3069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100%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100%进中心,进中心的下岗职工100%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劳动部门统计的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9043元,比上年增长1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低;对外经贸形势仍较严峻,出口效益下滑;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低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环境生态建设任务比较繁重等。

二、农业

农业经济继续全面发展,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农业产业化逐步推进。

由于播种面积减少和受灾,粮食总产量略有减少。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1.63万亩,比上年减少3.51万亩,下降0.9%;粮食总产量115.87万吨,比上年减少3.52万吨,下降2.9%。其他农作物产量均有增长,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全年油料产量5.61万吨,增长0.8%;水果产量42.59万吨,增长13.1%;茶叶产量1.92万吨,增长4.9%;食用菌产量1.86万吨,增长16.4%。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蛋奶总产量达29.19万吨,增长3.3%,其中,肉类产量24.64万吨,增长1.8%,禽蛋3.95万吨,增长13.5%,奶类产量0.6万吨,增长7.7%;肉猪出栏数250.98万头,增长1.9%,年末存栏数152.16万头,增长0.18%。渔业保持发展势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84.42万吨,比上年增长4.8%,其中,海洋捕捞56.39万吨,增长2.0%;海水养殖26.11万吨,增长10.8%;淡水产品产量1.92万吨,增长13.9%;海水产品产量82.50万吨,增长4.6%。

植树造林有新的进展。全年完成造林更新总面积10.24万亩,其中,荒山造林6.73万亩。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31.88万亩,新封山育林面积46.17万亩。森林防火和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达60.52%。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2.44万千瓦,农用拖拉机达2.71万台,农用载重汽车0.39万辆;全年农村用电量22.11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7%。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山美水库灌区配套、晋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等一批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全年新增堤防12.73公里,堤防累计已绿化91.66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84万亩,达到节水灌溉面积32.5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0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4.45万亩,改良盐碱地0.38万亩,现有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62.72万亩。

乡镇企业大力拓展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676亿元,增长1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5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总产值(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359.7亿元,增长14.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87.4亿元,增长8.5%;集体工业50.5亿元,增长18.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208.2亿元,增长14.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232.5亿元,重工业产值127.2亿元,分别增长11.7%和21.0%。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钢材、水泥、汽油和柴油等基础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增长幅度分别为68.5%、54.5%、31.1%和43.4%;机制纸及纸板、啤酒和罐头等轻工业产品产量也分别增长46.1%、23.2%和11.7%。

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有所回升,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工业产销衔接较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19.3%,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在七项经济考核指标中,五项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2.6%,提高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6.2%,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87.34亿元,较上年增长19.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6.15亿元,增长34.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长68.6%;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10亿元,增加7.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亏损企业比上年减亏967万元,亏损总额下降23.2%。

建筑业生产保持平稳态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1.75亿元,比上年增长7.5%。建筑业招标投标面进一步扩大,国有建筑业企业施工工程个数为1466个,其中,实行招标的工程个数为753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6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10万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低幅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6.13亿元,下降8.9%;更新改造投资35.10亿元,下降2.6%;房地产开发投资19.15亿元,增长9.1%。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5.29亿元,比上年增长334%;运输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27.69亿元,增长14.66%;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1.06亿元,增长26.9%。全市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3公里,高等级路面1120公里;新增输变电能力18万千伏安;新增程控电话容量16万门、移动电话容量57.4万门;增加粮食储备仓容1亿公斤。

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投资用途发生较大变化。全年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5.73亿元,增长239.7%;商品住宅建设完成投资9.18亿元,下降8.6%。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大部分项目进展良好。全市36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7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71.5%,其中福泉高速公路泉州段项目、泉厦高速公路牛山互通至市区南环路连接项目、肖厝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工程、清220KV变电工程、南安至金淘公路改造工程、德化涌溪三级水电站一期工程、惠安走马埭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期工程、市区新门街道路拓宽一期工程、洛江区安吉路工程等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

城市建设进展较快。中心市区着力推进交通道路、排水排涝、环保绿化、市场设施、居住小区等23个城建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市区建成区新增园林绿地80.4公顷,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345万平方米,城市下水道总长度292公里,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7023万立方米,供水人口40.9万人。重点乡镇的规划和建设有所加快,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00个试点示范村的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全年共投入资金15.70亿元,拆除旧房267.79万平方米,盘活土地283.93万平方米,新建房屋240.29万平方米,铺设自来水管623.37公里,实现绿化96.19万平方米,建设公共设施55.08万平方米。农村电网改造也取得积极成效。

五、交通和邮电业

邮电通信和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0.46亿元,比上年增长39.5%。邮电业务竞争日益激烈,邮政信函、电报等传统业务继续下降,电信业务持续增长。全市已实现村村通电话,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35.03万门,城乡电话用户达101.8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70.62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31.3%和183.3%。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15.63部/百人(城乡电话主线普及率达15.57户/百人),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35.68部/百人(城市电话主线普及率达35.6户/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0.9部/百人。数据通信业务高速发展,年末数据基本业务用户达0.4万户,数据增值业务用户达2.34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8.1%和1.96倍,其中,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2.33万户,比上年增长1.99倍。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形成了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立体交通网络,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全社会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7473万人次,实现客运周转量523118万人公里,公路、水运完成货运量4758.63万吨,实现货运周转量1101477.19万吨公里。铁路运输发送货物318.9万吨,发送旅客50.8万人次;泉州晋江机场起降航班5382架次,运送旅客35.94万人次,运送货邮量6246.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9%、1.8%和34.2%;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52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8.1万标箱。

六、国内贸易

全市围绕“市场开拓年”活动,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种商品展销订货会,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分城乡看,市的零售额158.8亿元,增长9.1%;县的零售额19.4亿元,增长14.3%;县以下零售额137.2亿元,增长10.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4亿元,增长10.4%;餐饮业28.1亿元,增长13.0%;制造业30.3亿元,增长11.4%。分经济类型看,个体经济零售额164.5亿元,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52.1%,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在流通领域所占的份额呈逐年上升之势。

贸易餐饮网点进一步扩充,全市拥有各类批发零售贸易网点60896个,其中批发贸易7056个,零售贸易46693个,餐饮网点7147个。年末从业人员15.52万人,其中,批发贸易业2.56万人,零售贸易业4.67万人。

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有所加强。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143个,年成交额58.57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综合市场92个,专业市场50个。全市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18个,共成交44.1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75.3%。

商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企业经济效益有不同程度下降。全市大中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企业毛利率为8.7%,比去年下降0.8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5.6%,下降0.5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经贸在积极改进投资、通关环境,千方百计拓展出口市场中开拓前进,出口贸易呈恢复性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16.58亿美元(海关口径),比上年下降5.24%,其中,出口总值10.68亿美元,增长3.2%;进口总值5.9亿美元,下降17.5%。其中,一般贸易出口5.17亿美元,增长14.6%;加工贸易出口5.48亿美元,下降3.2%。分地区看,对非洲和亚洲的出口分别为0.6亿和5.18亿美元,对欧洲、北美洲的出口分别为2.18亿和1.55亿美元,对拉丁美洲的出口为0.38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保持一定规模。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359项,比上年下降18.9%,合同外资金额11.58美元,增长40.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69亿美元,下降19.6%。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规模330.14万美元,比上年提高48.4%。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拓展。全年签约合同492项,比上年增长24.6%,合同金额1653,增长19.5%,完成营业额1956万美元,增长13.1%;派出人数5724人次,比上年减少575人次,年末在外劳务人员3240人,比上年末增长83人。

旅游业有了发展。全年接待境外游客人数45.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外国人2.97万人次,增长39.4%;港、澳同胞34.81万人次,增长12.3%;台湾同胞4.55万人次,增长18.2%。全社会旅游收入49.64亿元,其中商品收入10.95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财税金融业

财税、金融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进一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财源培植,加大税收征管力度,财政收支继续增加,全市财政总收入4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64亿元,增长16.1%;财政支出32.70亿元,增长12.1%。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47.28亿元(含利息税),比上年增长11.9%。地税部门组织收入22.48亿元,增长14.5%,其中,税收收入20.97亿元,增长15.2%;国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24.80亿元(含利息税,下同),增长9.6%,其中,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收入)24.10亿元,增长9.8%。

金融形势保持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75.26亿元,比年初增加71.60亿元,增长14.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6.43亿元,增加44.90亿元,增长11.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49.70亿元,比年初增加36.95亿元,增长11.8%。现金投放加快,全年现金净投放77.65亿元,比上年多投放44.80亿元。银行结汇69536万美元,售汇38709万美元,净结汇30827万美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扎实开展“科教兴市年”活动,推动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蝉联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称号,科技队伍不断扩大。年末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667人,比上年增加7232人。全市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11个。科技经费投入增加。全年全市科技三项费用3897.5万元,比上年增长31.1%。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实施科技项目570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申请专利21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4家,有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技术市场稳步发展。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64项,比上年增加3项;合同金额5297万元,增长1.1%。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共有55家企事业的61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并经注册登记;有15家企业的18项产品使用采标标志;有52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有11家企业的72项产品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全年国家、省、市三级质量监督部门共抽查我市2947家企业的3440批次产品,产品抽样平均合格率为81.8%,监督抽查2867家经销企业的商品3372批次,商品抽样平均合格率为61.2%;实施强制检定计量器39359台(件);新建农业产业化综合标准化1项省级项目,8项市级项目;实施9类产品的“质量放心工程”活动,确定21家“质量放心示范单位”;申报并获审通过省名牌农产品3项;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新办证6620家、换证4698家、复审2777家,发展商品条码173家。

教育改革和发展事业取得新的进展。素质教育由点及面推进,“两基”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全年招收研究生121人,比上年增加27人;在校研究生(含博士生)296人,增加77人。普通高等学校(含华侨大学和仰恩大学)招收学生8534人,比上年增加2303人;在校学生24120人,增加4784人;毕业生4226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4088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38569人。义务教育和学龄前儿童教育稳步推进,年末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2.67万人,比去年增加3.14万人,小学在校学生83.05万人,减少3.87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21.06万人,减少0.43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9.8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86%。成人教学网络进一步健全,成人教育取得新成绩,全年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673人,在校学生1479人,毕、结业生1047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0101人。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实施,高等教育和师范教育院校布局结构调整逐步展开,泉州师专、师范、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申报筹建泉州师范学院已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发挥文化底蕴深厚优势,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4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9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3个;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调频广播发射台9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6.9%,无线电视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4%,有线电视台8座,有线电视入户终端33.10万户。全市100%行政村和400个百人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

创建卫生城市工作成绩显著,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市有建成区的县(市)均达到省级卫生城市、卫生县城以上标准。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事业机构228个,其中,各类医院46个,卫生院134个,预防保健机构23个,药品检验机构7个;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564人,其中医师、医士4705人、护师、护士4265人。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452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4329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97.0%,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053人。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我市运动员在第四届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和第四届省残疾人运动会上均取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并有1人2项(次)超全国残运会纪录,18人32项(次)破省残运会纪录。全民健身活动得到普及,成功承办了省第四届农民运动会和组织召开市第六届运动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得到加强。晋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建筑陶瓷业第二阶段整治和制鞋、水泥行业等污染治理任务基本完成。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噪声、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年末全市有各级环境保护机构47个,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4111顷,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3%。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777个,总投资40760万元。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284.13亿标立方米,废气处理量为173.4亿标立方米,废气处理率达61.0%。市区烟尘控制区面积达26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符合三类标准达标率为80%。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1228.71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804.71万吨,生活废水6424万吨。工业废水处理量8561.19万吨,处理率90.5%,处理回用量5315.66万吨,达标排放量3410.23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1.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5.8分贝,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均值72.4分贝。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00.96万吨,综合利用量36.34万吨,综合利用率35.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全市出生人口55074人,出生率为9.96‰;死亡人口32313人,死亡率为4.96‰;全年净增人口22761人,自然增长率为5‰。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58.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98万人,占13.8%,未落常住户口的人员3.06万人,占0.5%;平均每家庭人口4.2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80元,比上年增长7.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7%,其中,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77元,增长12.2%,扣除物价因素,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4227元,增长5.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

劳动保障改革继续深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年末,全市已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企业共有5109户,占应统筹企业的90.4%;新增失业保险投保单位421家。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持续增加。年末城市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42台、洗衣机95台、电冰箱105台、摩托车75辆、空调器65台。农村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78台、摩托车82辆、电冰箱27台、洗衣机26台、空调器2台。

注:1.本公报国内生产总值为初步统计数。

2.各项统计数据未包括金门县。

3.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