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莆田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7:09:00 来源:莆田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57次

莆田市统计局 2008-2-20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谋发展”实践主题、“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四个关键”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513.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89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288.18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158.74亿元,增长1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188元,比上年增长16.2%。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有所调减,第二产业继续保持增势。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3.4:55.3:31.3调整为13.0:56.1:30.9。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4%(见表1),其中服务价格上涨2.4%。消费品价格上涨7.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4%,涨幅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表1: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比变动情况

指        标 全市(%)    

 城市(%) 农村(%)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06.4 107.0 106.0

食品 113.9 112.6 114.7

其中:粮食 105.7 105.8 105.6

烟酒及用品 100.6 101.2 100.4

衣着 104.2 111.1 98.8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1 101.2 102.6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2.6 103.9 101.8

交通和通信 100.0 100.5 99.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2 100.5 100.1

居住 103.0 104.4 102.1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7万人,比预期目标多0.17万人。全年有0.22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9%,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控制在预期目标3%以内。

财政总收入4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3.82亿元,增长28.8%;财政支出32.51亿元,增长26.6%。全市国税税收收入(含海关)29.82亿元,增长18.5%;全市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21.67亿元,增长21.2%,其中税收收入17.44亿元,增长21.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实力仍然不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集群不够发达,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服务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比重下降;土地、资源、人才等要素制约仍然趋紧;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物价上涨的压力加大;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拉大,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机关行政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就医、就学、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比较多等等。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11.51亿元,比上年增长6.5%,增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粮食种植面积116.53万亩,比上年减少2.44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4.58万亩,减少1.0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47.78万亩,减少1.54万亩。全年粮食产量44.28万吨,比上年减少0.73万吨,减产1.6%;油料产量4.10万吨,增产2.7%;蔬菜产量99.01 万吨,减产2.7%;水果产量15.50万吨,增产11.3%(见表2)。

表2: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绝对数(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44.28 -1.6

春粮 2.05 -0.7

夏粮 17.09 1.5

秋粮 25.15 -3.7

油料 4.10 2.7

花生 3.88 2.7

油菜籽 0.23 1.7

糖料 10.48 4.5

甘蔗 10.48 4.5

茶叶 0.26 -15.0

水果 15.50 11.3

蔬菜 99.01 -2.7

完成人工造林总面积1.49万亩,比上年增长69.9%。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造林面积0.99万亩,占人工造林总面积的66.9%,比上年下降7.5个百分点。人工迹地更新面积3.94万亩,增长71.4%。全市森林覆盖率56.1%。商品材产量9.64万立方米,增长13.7%。

肉蛋奶总产量22.82万吨,比上年增长5.2%。肉类总产量15.14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牛、羊肉分别增长10.8%和1.6%;蛋产量5.70万吨,增长12.4%;奶产量1.83万吨,增长1.4%。

水产品产量72.33万吨,增长3.0%。其中,淡水产品产量3.96万吨,增长2.5%;海洋捕捞13.19万吨,增长1.9%;海水养殖55.18万吨,增长3.3%。

除险加固水库9座、海堤2公里;新增蓄水能力38万立方米;整治河道10.65公里,节水改造灌区渠道20公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1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9万亩,除涝面积0.8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30万亩,新增围垦面积2.70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增加值253.11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2.77亿元,增长23.6%。工业总产值727.51亿元,增长25.1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27.17亿元,增长27.9%(见表3)。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67%,比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

表3: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主要分类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工业产值 627.17 27.9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7.08 11.9

其中:集体企业 16.32 36.8

股份制企业 232.21 52.1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339.95 18.7

其中:非公有工业 588.52 30.2

其中:轻工业 458.56 31.1

重工业 168.61 26.6

工业用电量20.80亿千瓦小时,增长13.3%。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非金属矿物制品工业增长0.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5.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7.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2.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18.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7.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9.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长12.4%。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中,钢材0.77万吨,增长6.1%,水泥7.79万吨,增长26.9%(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表4)。

表4: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盐 万吨 13.61 -3.9


印染布 万米 3049.00 2.3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自来水 万立方米 3936.00 8.9

成品糖 吨 7633 52.1

配混合饲料 万吨 21.52 7.1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5.38 77.8

纸制品 万吨 8.91 -0.4

罐头 万吨 9.14 68.0

饮料酒 亿升 9.06 13.7

服装 万件 2506.80 8.5

发电量 亿千瓦时 40.72 -11.7

皮鞋 万双 11379.53 -5.7

家具 万件 47.49 5.5

子午线轮胎外胎 万条 1206.90 22.6

水泥 万吨 7.79 26.9

橡胶靴鞋(胶鞋) 万双 2929.10 9.4

日用玻璃制品 万吨 11.26 2.9

模具 万套 1.38 8.6

光学仪器 万台 6.04 -15.0

表 万只 526.50 -39.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54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6.82亿元,增长126.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5.46亿元,下降30.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0.69亿元,下降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0.90%,比上年提高17.36个百分点。

新增中国名牌产品3个(不含复评2个),目前共9个,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居全省第四位;新增国家驰名商标2个,目前共7个,国家驰名商标数量居全省第三位。新增福建名牌产品26个,福建著名商标17个。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商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3.37亿元(按注册地口径),增长17.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83.55万平方米,增长41.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81.00万平方米,下降8.5%;实现利润1.80亿元,增长12.5%;税金总额1.90亿元,增长1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93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其中,城镇投资增长52.4%,农村投资增长22.6%(见表5)。

表5: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40.93 45.9

城镇 196.23 52.4

国有及国有控股 93.58 53.6

农村 44.69 22.6

在全社会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5.5%,比上年提高29.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1.1%,回落1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9.3%,提高6.5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49.61亿元,比上年增长90.4%;商品房销售面积126.42万平方米,其中,现房销售面积占13.1%,期房销售面积占86.9%;商品房销售额37.48亿元。

全市共安排重点项目217个,总投资23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1亿元。其中在建重点项目105个,总投资5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0.40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22.43亿元。在建重点项目中城建环保、能源、交通和产业类项目拉动较强,分别完成投资40.24亿元、33.03亿元、18.48亿元和16.91亿元,占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的88.8%。一批重大项目的进展较为顺利。城港、荔港、仙港、沁峤路等通港大道基本贯通;福建LNG项目秀屿接收站、莆田燃气电厂、福厦铁路(莆田段)、涵港大道、莆秀高速公路、莆田鞋服城、金钟水利枢纽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向莆铁路(莆田段)、金莆供水、木兰溪霞林段防洪工程等项目顺利开工;云顶集团投资10亿美元的太阳能薄膜电池、金鹰集团投资8.7亿美元的差别化化学纤维和高档文化纸、福建国远湄洲湾修造船有限公司投资59亿元的国航修造船基地、省交通控股公司投资25亿元的东吴5个大型深水泊位、国电集团投资25亿元的煤炭中转基地、省煤炭集团投资10亿元的石城和石井风电等项目顺利签约。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1.19亿元,增长19.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1.67亿元,增长9.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49.97亿元,增长18.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8.95亿元,增长17.2%;其他行业零售额3.94亿元,增长14.2%。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金属材料类比上年增长53.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7.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8.1%,通讯器材类增长3.7%,金银珠宝类增长52.1%,汽车类增长28.8%,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6.6%。

六、对外经济

全市进出口总额21.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出口15.55亿美元,增长21.5%;进口6.00亿美元,增长39.9%(见表6)。进出口相抵,顺差15.5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01亿美元。

表6:2007年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进出口总额 21.56 26.1

出口额 15.55 21.5

其中:一般贸易 6.43 29.0

加工贸易 9.12 16.7

其中:机电产品 1.91 11.5

进口额 6.00 39.9

其中:一般贸易 1.98 103.3

加工贸易 3.80 17.6

其中:机电产品 1.40 65.6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 0.10 -67.6

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保持较快增长(见表7)。

表7:2007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情况

国家 和地区 出口额 (亿美元) 比上年 增长(%) 进口额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香港地区 0.70 -9.3 0.10 -0.5

台湾地区     1.17 -3.3

日本 0.93 13.5 0.82 157.2

韩国     0.25 40.5

东盟 0.65 29.2 1.18 66.2

欧盟 1.71 23.6 0.62 50.4

俄罗斯     0.16 -22.4

美国 7.04 17.2 0.59 46.1

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3个(不含增资项目),比上年下降47.0%。按历史可比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2.55亿美元,下降57.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14亿美元,增长27.4%;按验资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1.40亿美元(含增资项目),下降59.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0亿美元,增长27.3%(见表8)。

表8: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分行业情况(验资口径)

行业名称 合同项目(个) 合同金额 (万美元) 实际利用金额(万美元)

总计 43 11997 12036

农、林、牧、渔业 2 50 349

采矿业      

制造业 38 8267 1053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 1500 50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191

金融业      

房地产业 2 2180 37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5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

共计新批境外投资企业4家,协议投资总额2057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5.2%。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7.7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8%。其中公路29.40亿吨公里,增长5.2%;水运18.31亿吨公里,增长15.1%。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32.1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3%。其中公路32.05亿人公里,增长6.3%;水运0.07亿人公里,增长13.5%。

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13万吨,比上年增长24.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04.51万吨,增长1.4%。集装箱吞吐量9025标箱,增长1.9%。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4亿元,增长19.0%;电信业务总量17.44亿元,增长19.0%。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5.20亿元,增长15.4%;实现利润3.16亿元,增长33.2%。全年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21.38万门;移动电话总容量180万户,移动分组数据网容量180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0.9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7.65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08.5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0.43万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28.60部/百人、45.11部/百人。具有保密强、辐射低、信号好、上网快等优点的CDMA移动通信日益显示出其领先魅力。数据及多媒体用户12.29万户,新增2.13万户,数据及多媒体用户普及率0.8%;发送短消息83.13亿条。全市宽带接入端口10.96万个,比上年底增加2.37万个。

全年旅游、商务、探亲等人数共479.90万人次(不含一日游),比上年增长6.9%。入境旅游人数12.74万人次,下降3.2%,其中,外国人0.68万人次,下降15.3%,港、澳、台同胞12.06万人次,下降2.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41亿美元,增长4.3%。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67.16万人次,增长7.2%;国内旅游总收入40.23亿元,增长22.4%。

八、金融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6.7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9.48亿元,增长28.9%(见表9)。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98.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4.41亿元,增长28.8%。

表9:2007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406.78 4.5

#企事业单位存款 63.72 4.2

储蓄存款 284.68 1.2

#定期储蓄 166.35 -9.0

各项贷款余额 299.48 28.9

#短期贷款 173.81 23.5

中长期贷款 122.63 37.6

票据融资 0.52 -38.6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总收入为1843.70亿元,比上年多收121.10亿元;现金总支出为1819.63亿元,比上年多支115.19亿元。全年现金收支对轧累计净回笼24.07亿元,比上年多回笼5.91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899人,在校生13723人,毕业生4442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9116人,在校生45105人,毕业生8822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26174人,在校生77819人,毕业生24492人。全市初中招生48801人,在校生138971人,毕业生51569人。小学788所,小学招生37641人,在校生249125人,毕业生5038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教育在校生262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8275人。2007-2008学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制度受益学生31.20万人,其中小学20.80万人、初中10.30万人、特教学校380人,共免除学杂费7074.10万元。落实省补助资金173.10万元,对1.35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和特教学校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

全市继续实施5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新启动3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全市经认定高新企业38家,择优支持15家企业技术中心进行创新能力建设。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7项。受理专利申请292件,授权专利188件,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23.0%。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2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8.5%。

年末共有国家级质量技术检测中心1个,产品质量认证代理机构2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个。

年末共有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全市共有专业地震台站5个,前兆测项4个;地震遥测台网5个,子台5个;GPS观测基准站1个。全市共有1个海洋观测站。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年末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剧场、影剧院3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2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1298场, 观众216万人次;剧场、影剧院演(映)出650场次。《千里送》、《杀贡鹤》等莆仙戏演出获得成功,第二届《莆田市志》编撰工作顺利推进。年末全市共有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0%;电视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1座,电视节目2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1%。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9.10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930公里。全年报纸7种,总印数0.20亿份;期刊5种,总印数6万册。

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参合人数222.08万人,参合率87.3%。人均最低筹资水平由上年的50元提高到60元,其中政府补助由40元提高到50元,农民个人缴费不低于10元的标准不变。加强围产保健工作,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75.7%,孕产妇死亡率为21.5/10万,婴儿死亡率为9.8‰。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共选派106名医师帮扶山区乡镇卫生院,接受对口卫生院进修人员13名。促进农村改水改厕,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213.19万人,农村自来水受益率78.5%,累计农村改厕49.02万户,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79.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在世界重大体育比赛中,取得1项1人次世界亚军,2项2人次亚洲冠军;在全国重大体育比赛中,取得6项6人次冠军,4项4人次亚军,3项5人次季军;在全省重大体育比赛中,取得53枚金牌,45枚银牌,74枚铜牌。全市共部署“农民健身工程”点99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83万人(见表10),全年净增人口1万人。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2.6‰,死亡率6.2‰;自然增长率6.4‰。

表10:2007年常住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市常住人口 283.00 100.0

其中:城镇 130.46 46.1

农村 152.54 53.9

其中:男性 137.80 48.7

女性 145.20 51.3

其中:0-14岁 59.15 20.9

15-64岁 197.82 69.9

65岁及以上 26.03 9.2

农民人均纯收入5628元,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1元,增长1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80元,增长15.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002元,增长6.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6.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3.50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65平方米。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33万人,比上年增加2.33万人,其中参保的离退休人员2.65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3.75万人,增加0.93万人。全市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9.06万人,增加2.41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5.25万人,退休人员3.81万人。年末全市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2.65万人,全部实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59万人,增加0.10万人;全市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3079人,比上年增加285人;全市享受低保的农村居民86792人,比上年增加2130人。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002张。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8395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69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015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405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170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8个,投资518万元。全市有652家企业办理了水污染物排污申报登记,629家企业办理了大气污染物排污申报登记,274家企业办理了固体废物污染排污申报登记;全年关停并转迁14家生产工艺陈旧、能耗物耗大、污染环境严重而在限期内整治不能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5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3.5%;城市污水处理率65.0%。

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在监测的城市道路路段中,噪声超过70分贝的路段占14%。

主要水系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求的占80.6%。全市3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68亿元,比上年下降31.0%。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22.33千公顷,下降26.0%,其中,绝收0.85千公顷,下降21.0%。全年发生森林火灾面积66公顷,上升46.0%。

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707起,比上年下降10.3%;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06人,比上年下降3.3%;受伤人数1742人,下降2.5%;直接经济损失786.83万元,增长4.6%。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4人,下降17.6%;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人数为11.46人,下降3.3%。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384起,造成189人死亡、173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5.00万元,下降12.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6.14人。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