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统计局 2006-3-13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并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项目工作攻坚年”的总体部署,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莆田生产总值达359.9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增幅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0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7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34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94.16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115.43亿元,增长9.1%。人均生产总值达12855元,比上年增长14.3%。
产业结构继续改善。第二产业比重快速上升,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5.2%、49.9%和34.9%调整为14.0%、53.9%和32.1%。预计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2950元,比上年增长14.9%。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3%,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3%。分项目看,食品、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3.0%、1.4%、3.4%、8.0%,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价格分别下降1.5%、0.6%、1.7%、7.9%(详见附表一)。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预计全市从业人员158.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0万人。在全部从业人员中,预计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4.90万人,同比持平;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7.60万人,增长6.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5.90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全市各级劳动力市场共办理求职登记14.50万人次,介绍就业成功约7.50万人次,举办人才招聘集市38场、招聘会92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第三产业持续增长乏力,城市规模较小;产业集聚能力偏弱,企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基础有待加强,农民增收难问题仍未根本解决;能源价格上涨过快,劳动力供给仍然偏紧等等。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继续优化。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58.9:41.1调整为58.8:41.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0.29万亩,比上年增加0.88万亩,增长0.7%;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84.43万亩,增长1.4%。蔬菜种植面积为48.97万亩,增长5.9%,甘蔗面积为2.20万亩,下降18.6%,药材面积为1.17万亩,增长0.3%,油料面积为24.34万亩,下降3.9%。优质稻种植面积为26.91万亩,所占比重提高到39.4%。大部分农作物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详见附表二)。全年粮食产量44.96万吨,比上年增加1.08万吨,增产2.5%。其中,春粮2.03万吨,增产20.9%;夏粮17.51万吨,增产5.7%;秋粮25.42万吨,减产0.9%。
林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完成造林更新总面积9.02万亩,其中,迹地更新面积7.22万亩,增长1.0倍。全市完成封山育林6.10万亩,完成幼林抚育8.17万亩。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102吨,比上年增长88.9%;油茶籽614吨,增长79.0%;棕片165吨,增长31.0%;竹笋干249吨,增长1.3倍;板栗504吨,增长74.4%。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蛋奶总产量20.62万吨,增长8.7%。其中,肉类总产量13.94万吨,增长12.7%;禽蛋4.71万吨,增长2.8%;牛奶1.86万吨,下降2.1%。
渔业生产继续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7.93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4.37万吨,增长3.5%;淡水产品产量3.57万吨,下降3.1%。
农业投入明显加大,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9.4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全年农村用电量4.00亿千瓦小时,增长20.8%;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4.65万亩。全年累计投入耕整机械361台(套),收割机50台,排灌机械9586台,运输机械6296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76.37亿元,增长32.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30.67亿元,增长18.3%;集体企业产值11.80亿元,增长27.1%;股份制企业产值114.81亿元,增长54.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217.59亿元,增长28.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272.65亿元,增长37.9%;重工业产值103.72亿元,增长29.6%。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鞋革、电子信息和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0%。其中,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98亿元,增长31.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产量呈现较快增长势头(详见附表三)。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比重由上年的73.8:26.2调整为72.4:27.6。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1.52%,比上年提高10.15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333.55亿元,增长36.8%;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79%,下降0.7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8.02%,降低2.3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11.52%,提高0.7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5.88亿元,增长20.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87亿元,增长29.3%。
建筑业加快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4.94亿元,比上年增长39.0%。全市三级及三级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91家,签订的合同额51.0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72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40.9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1.46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14.83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41亿元,比上年增长47.3%。其中,城镇项目投资63.31亿元,增长44.3%;房地产开发投资21.47亿元,增长59.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9.01亿元,增长54.2%。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全年第一产业投资5.07亿元,增长92.0%;第二产业投资51.01亿元,增长58.6%;第三产业投资59.33亿元,增长36.3%。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4.4:44.2:51.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分别比上年上升1.0、3.1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47亿元,比上年增长59.4%;施工面积264.17万平方米,增长36.0%;竣工面积90.02万平方米,增长54.0%。商品房销售面积71.15万平方米,增长38.3%。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总额28.52亿元,增长43.1%,其中自筹资金10.80亿元,增长69.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点建设进展情况良好。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47.6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5%,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和完成质量均创历年来最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中重点项目的比重、重点项目中工业项目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12和18个百分点。秀屿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才子服装扩建工程、南日岛风力发电场、佳通轮胎半钢子午胎技改工程、莆田22万伏主干电网工程、合众天成运动用品生产线等19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09.45亿元,增长12.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72亿元,增长9.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9.08亿元,增长12.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6.17亿元,增长7.2%;其他行业零售额2.92亿元,增长6.1%。。
市场体系继续完善。全市拥有90个市场,年成交额达85.25亿元,增长11.0%。全市拥有连锁经营网点800个,拥有3050家专卖店、专业店。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副食品基地不断涌现。全市拥有生鲜超市21家,营业面积73240平方米,销售额达6.33亿元,其中新办生鲜超市12家,营业面积51500平方米,销售额3.62亿元。全年生猪基地饲养量42.80万头,比增9.4%,禽蛋基地产量220.80万公斤,比增10.7%,蔬菜基地上市量12.70万吨,比增11.3%,水产品基地产量4.20万吨,比增12.5%。大力治理“餐桌污染”,实施“菜篮子”工程,净化了食品消费市场,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生活。
六、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对外贸易增长平稳。全市进出口总额15.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出口11.17亿美元,增长10.9%;进口4.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7%。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3.82亿美元,增长18.8 %;加工贸易出口7.35亿美元,增长7.2 %。全市已形成鞋帽、电子、轮胎、纺织服装、烤鳗、工艺品六大出口支柱产品,其中轮胎出口增长28.3%,机电出口增长27.6%,鞋革出口增长12.9%,木制品出口增长23.4%。在出口总值中,内资企业出口3.01亿美元,下降2.1%,三资企业出口8.16亿美元,增长16.6 %,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出口1.51亿美元,增长63.3%。
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全市上下坚持“三头六臂”引资上项目,国有、外资、民资三头并进,依靠情感、诚信、服务、保护、多予、少取六项措施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利用外资呈多元化趋势,质量有所提高。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71项,比上年增长7.6%;合同外资金额4.64亿美元(历史可比口径),增长75.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6%。
外派劳务继续领先。全年新派出劳务人员3750人次,比增10.2%。年末在外劳务人数达10935人,继续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38.4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9%;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7.9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0%。其中:道路运输业完成货运周转量25.2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1%,完成客运周转量27.8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0%。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050.03万吨,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03.96万吨,增长45.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2万标箱,下降14.5%,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0.9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2.1%。
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7.97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2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7亿元,增长11.8%,其中,传统函件和汇兑业务收入分别下降17.4%、11.4%;新型业务特快专递和邮政储蓄收入分别增长31.5%、1.5%。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41.69万门;本地电话用户85.2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1.09万户,乡村电话用户54.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2.0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6.27 万户,增长29.1%。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30.3部,移动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25.7部。年末数据及多媒体用户8.80万户,比上年增长5.8%,其中互联网拨号注册用户2.32万户。具有保密性强、辐射低、语音清晰、无线上网速度快等优点的CDMA移动通信成为当代先进移动通信的新潮流。
旅游业得到继续发展。我市积极围绕“十五”计划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抓好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全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19.0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93亿元。其中境外旅游者11.07万人次,增长16.8%,旅游创汇2584.84万美元,增长41.1%。国内旅游者308.00万人次,增长18.0%,旅游收入22.81亿元,增长12.1%。
八、财税和金融业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按新口径,全市财政总收入2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4.56亿元,增长26.6%;财政支出19.51亿元,增长11.8%。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3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各项收入中,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2.63亿元,增长14.7%,其中,税收收入9.87亿元,增长11.6%;国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8.38亿元(不含海关代征收入,下同),增长14.9%,其中,税收收入18.38亿元,增长14.9%。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6.87亿元,比年初增加40.60亿元,增长15.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0.77亿元,增长19.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1.64亿元,增长14.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0.77亿元,比年初增加19.57亿元,增长12.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2.58亿元,增长17.5%;中长期贷款余额66.71亿元,增长5.4%。现金收支基本正常,全年现金净回笼22.14亿元,比上年少回笼1.56亿元。外汇信贷收支形势良好,年末外币存款余额为1.63亿美元,比年初减少1781万美元;外币贷款余额为0.44亿美元,比年初减少84万美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稳步推进。全市普通高中62所,在校生7.49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47万人;全市初中在校生15.73万人;小学在校生27.19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8%;全市幼儿园在园幼儿6.24万人;全市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2659人。
科技研究开发取得新进展。全市科技财政支出3009万元,其中科技三项费用1892万元,科学事业费支出1117万元。全市共组织实施新上的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60项(含结转项目),其中国家科技项目9项,省科技重点计划项目26项,安排市级项目76项,本年对接科技项目22个。全市组织开展科技进步评奖工作,获奖项目26个。高新园区建设情况良好,赤港园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展示出明显优势。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质量技术监督得到加强。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广建社会举报网络,加强市场巡查监控,累计组织整规打假行动达452次,先后检查生产、经营企业2965家,查处假冒伪劣案件264起,案值540多万元,出动执法人员2497人次,捣毁制售黑窝点175个,有效地整顿规范了市场秩序。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对莆仙戏《妈祖-林默娘》进行精加工,并在京津两地专场献演,获得圆满成功;我市戏剧《杀贡鹤》、《潇湘春梦》、《断案记》、《宝碗记》4个剧本,在省第23届戏剧会演获剧本奖;莆仙小戏《搭渡》在全国第三届国际小戏艺术节荣获大奖;举办为期2个月的市第四届农民电影节;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为纪念妈祖诞辰1045周年以“妈祖缘、中华情”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同时组织对外文化交流,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升格和“湄洲妈祖祖庙祭奠”、“莆仙戏”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座,县(区)广播台(站) 3个,乡镇有线广播站49个,调频广播发射台4座。广播电视线路得到升级改造。市广电中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认真落实“村村通”广播电视任务,并完成《“十一五”期间莆田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规划》编制工作。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881人,其中医生2645人,护士1909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床位4443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4040张。全市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7652例,发病率251.97/10万,重大传染病得到较好控制。继续促进农村改水改厕。全市农村自来水受益率达75.61%,新增农村改厕1.61万户,累计农村改厕48.85万户,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3.96%。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2005年全市参加省常规赛并计入13届省运会10枚金牌、6枚银牌、5枚铜牌;我市运动员宋健在亚运会取得跳远第一名;仙游县少体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莆田一中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校先进单位。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和校际田径对抗赛;组织参加第三届全国篮球城市“市长杯”篮球赛,获得第一名;在全省老体协“亿万老年人健身活动”展示暨秧歌、缴灵圈健身操汇演中,获得优胜奖;在全国老年人气排球比赛中获得冠军。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落实5个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任务,大力推进6个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西天尾镇荣获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处理率预计可达80%以上,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处理率保持在95%以上。木兰溪水质功能达标率90%,秋芦溪I-III水质达标率88.9%,东圳、外渡、古洋水库三大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二级良好水平。
环境执法和专项行动成效明显。现场检查企业835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9起,责令停止生产企业7家。完成排污许可证发放782家,重点污染源审计企业200家,在线监测监控企业25家,对237家主要污染源实施监督性监测,监测达标率有新的提高。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总量适度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81万人(户籍人口304.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0万人。0-14岁人口比重为21.05%;15- 64岁人口比重为69.8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9.15%。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5‰,死亡率为5.8‰,自然增长率为6.7‰,比上年上升0.1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6元,比上年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469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4486元,比上年增长9.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50元,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7.9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6.80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2.0%和46.5%,分别比上年降低4.3个和0.4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进一步健全。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2.59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有14.33万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13.95万人。“两个确保”继续得到落实。100%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社会福利事业平稳发展。全市已建立11个社区服务中心、2658个社区服务网点和服务设施、82个警务室(点)、84个老人活动中心、83个劳动保障工作站。全市城市有12494人、农村有84362人纳入低保对象。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计算所涉及的2004年基数已统一按2004年度经济普查结果作相应调整;
3、本公报莆田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本公报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附表一:
2005年各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1.8
#城 市 1.3
农 村 2.0
#食 品 3.0
#粮 食 0.7
肉禽及其制品 3.6
水产品 6.2
蔬菜 5.8
烟酒及用品 -1.5
衣着 1.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0.6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7
#医疗保健 -2.9
交通和通讯 -7.9
#交通 0.8
通讯 -13.4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3.4
#教育 5.1
居住 8.0
#水、电、燃料 21.5
附表二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万吨 44.96 2.5
油 料 万吨 4.02 -1.9
#花生 万吨 3.80 -1.5
甘 蔗 万吨 11.35 -17.2
蔬 菜 万吨 98.63 17.4
食用菌 万吨 6.00 8.8
茶 叶 万吨 0.23 37.1
水果(不含果用瓜) 万吨 9.79 -18.2
猪牛羊肉 万吨 9.90 15.5
#猪肉 万吨 9.60 15.5
牛 奶 万吨 1.86 -2.1
禽 蛋 万吨 4.71 2.8
水产品 万吨 67.93 3.5
#淡水 万吨 3.57 -3.1
海水 万吨 64.37 3.5
附表三: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规模以上工业)
产品名称 单位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原盐 万吨 16.34 -17.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大米 万吨 18.23 64.8
配混合饲料 万吨 22.50 28.9
家具 万件 30.68 258.0
罐头 万吨 3.16 133.4
啤酒 千升 703705 13.0
服装 万件 1925.57 4.4
皮鞋 万双 11298.86 10.6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2.57 25.1
纸制品 万吨 9.18 31.0
模具 万套 1.10 6.9
橡胶轮胎外胎 万条 918.00 1.0
印染布 万米 2739.00 -10.8
水泥 万吨 6.09 -20.3
日用玻璃制品 万吨 10.39 -4.8
铝材 万吨 0.59 128.1
光学仪器 万台 7.05 79.6
表 万只 2056.49 40.8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462867 -8.9
酱油 万吨 0.26 7.0
软饮料 万吨 0.08 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