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厦门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6:57:36 来源:厦门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506次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齐心协力,扎实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全市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社会更加文明,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均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期目标,圆满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各项主要任务。但经济结构升级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达102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7亿元,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572.11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436.87亿元,增长15.6%。三次产业比例为2.0:55.6:42.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45758元,折合美元达5584美元。分地区看,思明区生产总值319.11亿元,湖里区生产总值301.56亿元,海沧区生产总值164.1亿元,集美区生产总值132.87亿元,同安区生产总值73.92亿元,翔安区生产总值38.0亿元;岛外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9.7%。万元生产总值(gdp)耗电873.9千瓦小时,万元生产总值(gdp)耗水20.4吨。全市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了一番,“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5.3%。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09.6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0.4%,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03.74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3.2%,上划中央“四税”收入105.92亿元,增长15.0%。全年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71.55亿元,增长23.8%;企业所得税13.55亿元,增长14.6%。全年财政支出127.72亿元,增长25.7%。在财政支出中,建设性支出47.26亿元,增长29.3%,经常性支出75.18亿元,增长21.4%。

二、农村经济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11亿元,比上年下降0.5%;其中种植业产值12.92亿元,增长0.2%;林业产值0.14亿元,增长4.8%;牧业产值9.96亿元,增长9.0%;渔业产值11.08亿元,下降8.8%。全年粮豆总产量9.44万吨,比上年下降20.1%;蔬菜总产量61.41万吨,增长11.4%;水果总产量3.64万吨,下降35.0%;肉蛋奶总产量8.59万吨,增长13.8%;水产品总产量16.78万吨,下降4.5%。全年完成订单种植面积14.6万亩;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共获得收入10.13亿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完成92个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项目,整合56所学校;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75%,有线电视入户率52%,开通了覆盖12万户农户的农村信息服务网;建立、完善了市、区、镇、村四级动物疫病防范网络;与工业区开发相配套,实施“金包银”工程,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取得新进展。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84万人。全市农村1.5万户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2005年厦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30元,增长10.3%,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74元,增长24.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93元,增长11.3%,其中食品类支出消费1897元,占消费支出的4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9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总量比2000年增长1.68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26.91亿元,增长21.4%,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5%,直接拉动gdp增长9.0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值693.04亿元,占34.2%;重工业产值1333.86亿元,占65.8%。全市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244家,共完成工业产值1678.7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2.8%;机械、电子、化工三大支柱行业共完成产值1534.9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5.7%;72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12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5.3%,比上年增长24.7%,形成了视听通讯、钨材料、半导体照明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

厦工(装载机)、古龙(罐头)、石狮(卷烟)获“中国驰名商标”,古龙罐头、三圈电池获“中国名牌产品”。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彩色电视机351.2万部,增长33.5%;微型电子计算机367.62万部,增长29.0%;移动电话机1165.96万部,增长27.1%(详见表1)。

至2005年底,全市15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72.77,比上年下降6.4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1984.03亿元,增长18.3%;实现利税总额185.44亿元,增长3.0%;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9.72万元/人。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9.18亿元,增长14.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49.60亿元,增长15.8%,安装工程产值10.76亿元,下降3.8%;当年建筑企业新签合同价款201.9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48.47万平方米,增长75.8%,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1023.9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51.21万平方米,增长29.8%;建筑企业期末从业人员12.81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43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1.62亿元,比上年净增96.97亿元,增长31.8%,增幅比上年高7.5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2.50亿元,比上年增长73.9%,对全年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5.6%。其中电力生产与供应业完成投资35.03亿元,增长4.9倍。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52.54亿元,增长2.1倍。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57.79亿元,增长16.2%,其中道路运输业完成21.39亿元,增长31.5%;水上运输业完成建设投资16.01亿元,增长28.1%;仓储业完成投资4.14亿元,增长83.2%;城市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2.43亿元,增长1.7倍。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完成投资22.16亿元,增长48.2%,其中教育行业完成投资15.70亿元,增长37.6%;卫生行业共完成投资3.66亿元,增长74.3%;文化体育行业完成投资2.67亿元,增长1.8倍。

全年全市共安排70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126.86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05.20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84.8%,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26.8%。

全年全市建设项目资金来源总额为549.28亿元,增长25.8%,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61.37亿元,增长83.4%;国内贷款161.81亿元,增长65.7%;利用外资24.32亿元,增长1.6%;自筹资金156.71亿元,增长3.2%;其他资金到位144.76亿元,增长13.8%。

全年投向岛外的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增长46.8%,高出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增幅15个百分点,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为66.1%,岛外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半达50.1%,较上年上升了5.1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全年完成96.40亿元,占全市基础设施投入的55.9%;岛外制造业投资64.15亿元,占全市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77.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0.17亿元,增长20.5%,其中岛外房地产完成投资20.48亿元。全年土地购置面积10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6万平方米,增长49.7%。商品房新开工面积达478.80万平方米,增长4.4%。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426.39万平方米,增长6.7%。商品房销售面积319.49万平方米,增长4.4%。商品房销售金额136.36亿元,增长7.5%。商品房空置面积为64.56万平方米,下降32.9%。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9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全年旅客运输量5401.46万人次,增长4.2%;旅客运输周转量108.23亿人公里,增长14.5%;货物运输量3612.45万吨,增长18.7%;货物周转量413.76亿吨公里,增长13.9%。全港货物吞吐量4770.75万吨,增长11.9%;全港集装箱吞吐量334.29万标箱,增长16.4%,继续保持全国第七位;全港旅客吞吐量366.87万人次,增长14.3%;厦金水运直航突破50万人次,达到51.8万人次,增长21.5%。

至年底,在厦门机场运营的外国(地区)航空公司达12家,已开通14个国际城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地区城市的航线。全年空港旅客吞吐量628.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117.33万人次,增长14.6%。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03亿元,增长20.0%;电信业务总量32.16亿元,增长25.3%。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12.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其中,接待海外游客94.44万人次,增长23.3%。接待过夜境外游客72.31万人次,增长22.5%;接待过夜国内游客238.77万人次,增长16.7%。国内旅游收入186.16亿元人民币,增长5.6%;旅游外汇收入5.52亿美元,增长32.7%。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7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增幅比上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28.29亿元,增长16.9%,占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4%;住宿餐饮业全年实现零售额3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占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1%。2005年,厦门市舒友、牡丹、鹭发名列中国餐饮百强,天虹商场荣获“福建省十佳超市”称号,牡丹大酒楼有限公司滨北店、佳丽海鲜大酒楼入选“福建省十佳酒楼”。

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休闲商品实现零售额1.28亿元,比上年增长81.4%;金银珠宝类、服装类、化妆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2.41亿元、11.1亿元和2.23亿元,分别增长42.1%、32.9%和22.5%;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7.15亿元,增长28%,其中汽车零售量2.11万辆,净增4819辆,增长29.7%;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24.78亿元,增长20.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3.82亿元,增长29.3%,其中数码相机零售量8874台,增长1.98倍,组合音响零售量9988台,增长1.77倍,影碟机零售量5.76万台,增长32.9%,家用洗衣机零售量5.07万台,增长33.5%,微波炉零售量3.68万台,增长35.8%,彩色电视机零售量8.15万台,增长25.4%,其中液晶等离子电视机零售量已占彩色电视机零售量的5.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0,比上年上涨1.0%(详见表2),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100.4,服务价格指数103.4;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9.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6.77。

七、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285.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出口总值172.68亿美元,增长23.9%,进口总值113.11亿美元,增长11.5%。在全市进出口总值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额为184.15亿美元,增长19.2%,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4.4%;私营企业的进出口额为44.67亿美元,增长39.1%,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5.6%。在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86.42亿美元,增长25.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0.1%;高新产品出口37.98亿美元,比增长17.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成交额887.1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44.1%,增长18.2%。台湾是厦门市第三大贸易伙伴,全年对台进出口贸易总额21.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出口4.13亿美元,增长27%,进口17.12亿美元,增长13.9%。

全年全市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64项;合同利用外资12.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7%;实际利用外资7.07亿美元,增长24.1%。其中全年新批准千万美元以上项目74个,合同利用外资9.76亿美元,增长44.5%;全球500强企业对厦投资8个项目,其中新设立项目5个,增资项目3个,合同外资4696万美元;全年255家外资企业办理了增资,其中增资在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3个,增加合同外资金额达6.4亿美元,增长55.9%,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量近一半;全年新批准设立台资项目129个,合同台资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24个,增资项目67个,比上年增长1.1倍。

全年实现对外劳务承包合同总金额0.75亿美元,下降38.5%;完成营业额0.8亿美元,增长6.4%;全年外派劳务人员4137人,增长20.5%;年末在外劳务人数8759人,比上年末增加117人。

八、金融和证券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62.64亿元,当年新增342.05亿元,比年初增长25.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3.86亿元,当年新增111.13亿元,比年初增长21.7%。本外币贷款余额1212.69亿元,当年新增193.32亿元,比年初增长19.0%,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617.44亿元,比年初增长27.9%;短期贷款余额487.77亿元,比年初增长9.1%。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712.86亿元,当年新增176.09亿元,比年初增长32.8%。中资金融机构全年人民币现金净投放45.52亿元,比上年多投放12.32亿元。外汇信贷较为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6.61亿美元,比年初减少2.03亿美元;外汇贷款余额23.75亿美元,比年初减少1.28亿美元。

至年末,全市共有15家上市公司,主要分布于机械、电子、商贸、房地产、公用事业等行业,股本总额50.25亿元,流通股本总额19.20亿元,总市值226.14亿元,通过发行新股、配股、增发等方式,累计筹集资金77.81亿元。本地法人证券公司1家,国内各证券公司在厦证券营业部23家,证券服务部7家,专业证券咨询公司3家;年末a股证券开户数43.24万户,b股证券开户数1.44万户。2005年证券交易额571.5亿元,其中,a股(含基金)成交511.41亿元,比上年减少189.07亿元,b股成交6.18亿元,减少0.52亿元。本地期货经纪公司1家,国内期货经纪公司在厦期货营业部4家,期货投资者1036户,期货合约年交易额598.68亿元,减少29.85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至年底,厦门市省一级达标校由4所增加到8所,省二、三级达标校达10所;4所一级达标学校的扩招改革继续逐步完善。厦门理工学院一期完工,2100名新生已经入驻;教育学院、职工大学、电视大学完成三校合并,正式命名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到年底,全市拥有各级学校(含成人教育)1108所,全年招收生员13.71万人,年末在校生员共计50.59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2所,年内招收生员2.34万人,年末在校生6.46万人;普通中学84所,年内招收生员4.22万人,年末在校生12.57万人;小学348所,在校生15.46万人;幼儿园466所,在园人数5.1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33所,在校生3.41万人;技工学校3所,在校生0.41万人;成人学校158所,全年招生0.63万人,年末在学人员6.22万人;各级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412人。全市初中毕业生2.70万人100%升入高中阶段就读,就读一级达标学校的学生占普高学生总数的比重达40%;高考录取率85.45%,高考成绩已连续7年名列全省第一。农村义务教育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对农民工子女就取消借读费,让由教育部门统筹进入公办初中、小学就读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享受市民子女教育的同等待遇,学校不再收取借读费。

至年底全市已有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51家,其中,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家),企业技术中心38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6家)。全市专利申请量2859件、授权量150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8件。20项优秀科技成果获福建省2005年度科学技术奖,57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厦华电子的自有技术“微晶神画”荣获“中国平板电视技术先进奖”;“e通卡”信息化项目在全省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国首个覆盖全市域的森林明火远程监控系统建成使用,林地监控面积达到90%以上。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个,艺术表演场所7个,全年艺术表演场所演(映)出场次为2055场,观众合计8.90万人次;公共图书馆8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5个,博物馆3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2个。全市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192.49万册(件),全年总流通148.60万人次。出版发行各类报纸9种,16504万份;图书505种,1144万册;期刊杂志26种,71万册。全市完成有线光缆干线改造48.1公里,新发展农村用户4.62万户。年末民营影视传媒经营机构8家,已在全市700多部公交车上安装车载移动显示屏。

到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事业机构895个,其中医院28家、疗养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家、卫生院16个,门诊部57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专科防治机构1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4298人,执业助理医师555人,注册护士3477人;卫生机构床位7372张,其中医院5730张,疗养院814张,卫生院547张。全市实行合作医疗或保险的有266个村,设置农村医疗点309个,拥有执业医师35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79人。全年有7个医学科研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

2005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成功申办了第16届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世界大会;成功举办厦门市第17届运动会。有58名运动员入围全国第十届全运会决赛,获得了2金3银1铜;在亚洲举重锦标赛中叶莺、姚岳伟分获女子48公斤级抓举和男子69公斤级抓举第一名;郭振东获北京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冠军;叶帅获第24届世界蹦床锦标赛男团金牌。厦门足球队获本年度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成功晋级中超,并获足协杯比赛获得第三名。全民健身运动更加活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总户数47.20万户,总人口153.22万人,比上年增加6.44万人。家庭户均规模3.25人,比上年上升0.02人。其中,城镇人口96.1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62.8%;岛内的思明、湖里两区户籍人口合计有68.84万人,占全市人口的44.9%,岛外人口比重为55.1%。人口出生率10.68‰,人口死亡率5.09‰;人口自然增长率5.59‰,比上年下降0.11个千分点。按性别分,男性人口总数77.47万人,女性75.75万人,各占户籍人口总数的50.6%与49.4%,性别比为102.3(女性100),与上年持平。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25万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403元,增长13.6%,其中人均工薪收入11390元,比上年增长9.5%,非工薪收入6701元,增长18.8%;人均消费性支出11849元,增长10.3%,其中食品类支出消费4382元,增长3.6%,占消费支出的37.0%。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4平方米。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39.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0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7.63万人,减少1.94万人;第二产业66.06万人,增加7.7万人;第三产业55.83万人,增加13.27万人。城镇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2577元,比上年增长9.92%。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24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0.61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0.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9%。

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78.05万人,比上年净增13.0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数84.03万人,比上年净增14.03万人;失业保险年末参保人数68.07万人,比上年净增13.07万人;工伤保险年末参保人数63.05万人,比上年净增10.05万人;生育保险年末参保人数21.19万人,比上年净增2.17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征收36.24亿元,比上年增长39.9%。全市已累计接收7.3万名退休人员进入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8.39%,并实现了100%社区管理,社区管理率居全省第一。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2.57万亩,比上年下降9.97%。当年净增耕地0.58万亩;当年净减耕地4.18万亩,其中基建占用耕地4.05万亩。

全年总用水量20979完立方米,增长6.04%,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9.68%,工业基建用水增长8.81%。年内最高日供水量60.41万立方米/日。全市人均用水量93.24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31立方米。

全市已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共74家,正在开展iso14000认证工作的企业19家。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

厦门城市环保投资指数达2.49%。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4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8.4分贝,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82.9%。全市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58,空气质量良,空气质量优级率为38.3%。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5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48%;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和汽车尾气的达标率分别为95.3%、82.46%;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0.48%;全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11.7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4295起;死亡人数303人,下降19.2%;受伤人数3206人,增长77.62%;直接经济损失2308万元,下降11.04%。亿元生产总值死亡率0.29;工矿商贸企业工伤事故10万人死亡率3.6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6.6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630起,造成247人死亡、316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88万元;火灾事故608起,造成9人死亡、2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7万元;工伤事故48起,造成44人死亡、1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14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厦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万元gdp耗电、万元gdp耗水指标gdp按现价计算,耗水、耗电以全社会口径计算。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按2004年经济普查口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