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福建

福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6:41:38 来源:福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35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目标,深入开展经济工作“六赛六比”活动,坚持改革开放,扩大内需,努力克服“非典”和持续高温干旱等不利影响,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综合

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增强。据初步统计,2003年,实现福州市生产总值1347.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6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81.88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520.71亿元,增长9.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05万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1.6∶48∶40.4调整为10.7∶50.6∶38.7。2003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3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财政总收入占福州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5%,比上年提高0.2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66亿元,增长23.8%,较好地保证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难点是: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利用外资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等。

农业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我市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农业生产克服了持续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保持平稳增长,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200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4.6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4.84亿元,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69.49亿元,增长0.3%;林业产值5.58亿元,增长2.9%;牧业产值41.74亿元,增长0.4%;渔业产值118.02亿元,增长7.5%。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8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12万公顷,粮经比例从去年的62∶38调整到59.12∶40.88,粮食比例下调了2.88个百分点。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粮食、油料比上年减产外,食用菌、蔬菜、茶叶、甘蔗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108.62万吨,比上年下降11.2%;油料产量3.44万吨,下降3.3%;食用菌产量5.32万吨,比上年增长12.8%;茶叶产量9074吨,增长6.5%;甘蔗产量4.30万吨,增长9.5%。

蔬菜优质品种增多,生猪、蛋禽基地生产形成规模。年末全市共有蔬菜基地面积2.2万公顷,生猪基地22个,蛋禽基地6个。2003年,全市蔬菜总产量249.38万吨,比上年增长1.8%;肉类总产量26.68万吨,增长0.4%。水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重点发展水产品加工和优高养殖,全市水产品产量161.77万吨,比上年增长7.3%,海水养殖增长8.9%,淡水产品下降0.7%。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2003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206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实现纯利润68.20亿元,增长25.1%;实交税金39.72亿元,增长8.8%;乡镇企业出****货总值314.57亿元,增长7.9%。表一:主要农产品产量(吨)

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加速工业集中区和工业小区建设,工业生产、效益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6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全部工业总产值1916.12亿元,增长21.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85.59亿元,增长31.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288.98亿元,增长19.2%;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251亿元,增长3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893.31亿元,增长32.9%。

工业支柱行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9.58亿元,比上年增长28.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1.63亿元,增长63.4%。全市汽车产量达8.67万辆,增长82.4%。医药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均保持较快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0.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9%,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9%;实现利润总额56.5亿元,增长13%。

建筑业持续发展。招投标管理、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2003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6.62亿元,比上年增长34.2%。表二: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贸易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连锁经营、大卖场、专业批发市场等现代物流业态迅速发展,商贸流通业形成新格局,2003年,全市共完成20家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会展业稳步发展,全年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64场,其中全国性会展5场。市场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宽,住房、汽车、教育消费逐步成为消费热点。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9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分城乡看,市的消费品零售额338.56亿元,增长19.9%;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52.42亿元,增长8.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04.33亿元,增长16.1%。餐饮业经受“非典”沉重打击后恢复正常增长态势,零售额增幅逐月提高,全年餐饮业零售额60.87亿元,增长14.4%。

市场物价有所回升,200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8%,其中城市上涨0.4%,农村上涨1.1%。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1.6%,服务价格上涨4.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45%。表三:2003年各类价格指数(上年为100)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东扩南进西拓”战略大力推进,新区建设粗具规模,旧屋区改造取得新进展,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25.72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额128.38亿元,增长39.9%;更新改造投资额37.54亿元,增长30.3%;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67.04亿元,增长67.1%。

商品住宅产销两旺。全年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13.89亿元,比上年增长63.7%;施工面积1936.79万平方米,增长20%;竣工面积492.02万平方米,增长5.6%。商品房销售面积411.53万平方米,增长14.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70.04万平方米,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89.9%,增长16.6%,全年住宅空置面积50.18万平方米,下降6.3%。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新建、改建了冶山路东段、乌山西路、琴湖路等30条道路。2003年末,城市道路总长983.13公里,新增道路面积180.5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82平方米。全年新增公交车202辆,年末拥有公交车1615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9.41标辆;新辟、延伸线路20条,年末公交车营运线路达97条;日客运量达89万人次。2003年,城市供水能力达153.40万吨/日;液化气供气总量9.15万吨,其中家庭用气5.47万吨,城市气化率达96.5%。全年全社会用电量达101.3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7%,其中生活用电22.03亿千瓦时,增长13.2%;工业用电55.09亿千瓦时,增长54.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对外经贸旅游

招商方式不断创新,招商领域逐步拓宽,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市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359项;协议金额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实际利用外资额13.02亿美元,增长8.3%。截至2003年末,全市已开业投产的外商投资企业达2308家。

对外贸易规模继续扩大。200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82.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2%。出口总额46.43亿美元,增长33.8%,其中外资企业出口37.12亿美元,增长29.9%;内资企业出口9.30亿美元,增长51.9%。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持续发展。2003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5256万美元,完成营业额7921万美元,期末在外人员5844人。

“非典”过后,我市旅游市场逐步复苏,不断推出“健康游”、“周边游”、首届中国福州(海坛)国际沙雕节等旅游产品,激活市场人气。2003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721.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境外游客人数28.18万人次,下降5.1%。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2003年,全市完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2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货物发送量:铁路286.90万吨,比上年增长11.7%;公路4845万吨,下降1.2%;水运3111.77万吨,增长36.5%;民航3.61万吨,下降0.6%。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旅客发送量:铁路472.6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7%;公路8946万人次,下降4.2%;水运6.64万人次,下降34.1%;民航128.09万人次,增长5%。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4753万吨,比上年增长21.7%,其中集装箱吞吐量59.76万标箱,增长24.1%;旅客吞吐量0.92万人次,下降2.1%。全年对台直航809航次,其中“两马交流”客运188航次,旅客吞吐量7175人次。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49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0.86公里。

邮政电信业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新增程控交换机48万门,年末程控交换机总容量291万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年末电话用户235.8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0.4%;移动电话用户235.5万户,增长23.9%;全市共有IC卡电话3.12万部,其中市区1.61万部;全市电话普及率40.07部/百人,市区达72.89部/百人。2003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达54.66万户,宽带网用户达10.5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65.9%。

金融证券保险

金融形势稳定,存款增加,贷款投放力度加大。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96.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6.22亿元,增长23.3%。各项贷款余额1367.21亿元,增长18.1%,中长期贷款589.47亿元,增长29.4%。个人消费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年末个人消费贷款137.63亿元,增长31.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120.57亿元,增长31.1%;个人汽车贷款6.16亿元,增长69.9%。全年现金净投放6.19亿元,比上年少投放1.62亿元。

证券市场在发展中规范。2003年末,我市辖区内共有上市公司15家,共有法人券商3家,证券经营部45个;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量1006亿元,比上年增长9.5%。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2003年,全市财产险保费收入7.44亿元,比上年增长2.7%;人身险保费收入25.12亿元,增长30.8%,其中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2.63亿元,增长93.4%。全年财产险赔款支出3.85亿元,赔付率51.72%;人身险年金给付0.80亿元,满期给付0.37亿元,死伤医疗给付0.28亿元。

科学技术教育

科技研究开发取得新进展,高新技术产业粗具规模。2003年,全市共实施星火计划130项,其中国家级星火计划3项;火炬计划及各类高新研发项目123项。共有44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2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294项专利申请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告。2003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4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年末福州科技园区共有企业389家,软件园共有企业222家。科技园区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8亿元,利税11.2亿元,出口创汇7.8亿美元。民营科技迅速发展,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671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8家。民营科技企业成为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各类教育全面发展。2003年,全市拥有高等学校31所,招生5.09万人,在校生12.87万人,研究生5297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15所,在校生11.99万人;初中251所,在校生30.35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9%;小学2081所,在校生53.86万人。全市共有省标准幼儿园27所,省一级达标中学9所,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4所。2003年,全市拥有民办小学22所,民办初中24所,民办高中17所。

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活动健康活跃。群众性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全市社区建立统一的“社区文化长廊”,举办近30场“走进美的小区”文艺演出,我市选送的小品《第二道防线》获全国第二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银奖;摄影作品《清风》获全国社文最高奖———“群星奖”银奖。2003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14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83个;艺术表演团体22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837场,其中赴港澳台演出5场。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广播节目17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64%;电视台2座,电视节目11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15%。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99.5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0.1%。全年出版图书2445种,13483万册;报纸32种,40344万份;各类杂志138种,3839万册。全市共有博物馆、纪念馆18个;公共图书馆14个,总藏书415.91万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年末市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60个。2003年末,全市卫生机构达1582所,其中医院72所;卫生机构床位1.87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32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24万人,其中医生9855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2.01张,每千人拥有医生1.68人。2003年末,全市拥有个体诊所、卫生保健所1253个;民营医院13个。

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活跃。2003年,我市运动健儿在国际比赛中共获5项冠军,5项亚军;在国家级比赛中共获23项冠军,13项亚军。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民健身节暨首届社区健身运动会、第四届农民运动会等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市拥有体育场馆2931个,全民健身点254个,全年共举行县以上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69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人口人民生活

2003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65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24万人。全市户籍总人口604.8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66.24万人。据抽样调查,2003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1.2‰,人口自然增长率5.8‰。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03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052元,比上年增长7.2%。据抽样调查,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23元,比上年增长10.7%;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79元,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347元,增长10.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385元,增长10.7%,其中食品支出3202元,增长3.7%,食品消费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43.36%;农民人均纯收入4402元,增长5%。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居民生活区物业管理、社区服务逐渐完善。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1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住房成套率达9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增长5.3%。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03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40.55万人,比上年增长13.1%;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离退休人员16.68万人,增长4.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34.55万人,增长21.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1.51万人,增长21.2%。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75.62万人,增长10.0%;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03万人,增长8.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环境保护

通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施“蓝天、碧水、绿园、安静、洁净”五大工程,我市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633.75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9.61%;烟尘排放量0.12万吨,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工业粉尘排放量0.01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0.50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4.06%;噪声达标区覆盖率84.7%;城市污水处理率46.56%;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81%。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2003年,全市共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9个;自然保护区24个,面积1280.3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7%。

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市区绿化、美化建设步伐加快。2003年末,城市园林绿化覆盖面积5877.76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318.6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86平方米;拥有公园37座,总面积1219.01公顷;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4674.10公顷,绿地率31.5%;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298.91公顷,绿化覆盖率35.7%。

注:1、文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户籍人口数由市公安局提供;

3、福州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农业、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4、人均生产总值用常住人口数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