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马鞍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3-01 23:36:36 来源:马鞍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148次

马鞍山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马鞍山调查队

(2010年2月24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马鞍山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和冲击,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为动力,非常之举促增长,化危为机调结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呈现主要经济指标超年初预期目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经济总量指标继续位居全省前列、人均指标稳居全省首位、赶超长三角步伐进一步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持续攀升的良好局面。

一、综  合

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下同)66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443.0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197.2亿元,增长10.8%。

图1:全市生产总值与增幅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2009年,我市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和洗牌效应,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扶持与推进新兴产业,新能源、新光源、节能环保和软件动漫等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服务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9.6%,比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扎实推进。全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94.2%,比上年增加2.9个百分点。四大领域呈“三升一平”态势,其中,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90.6%,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生活水平实现程度为92.5%,比上年增加6.6个百分点;社会发展实现程度为97.1%,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实现程度为99.8%,与上年持平。42项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中,有22项指标已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值,比上年增加2项;有13项指标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超过90%。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实施新的土地征迁补偿安置办法,实行国有建设用地净地出让制度。市政府机构改革稳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实施招标采购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15所市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2所幼儿园移交区级管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跻身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行列,在当涂县、花山区开展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物价指数平稳。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8.3%,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分类别来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呈现“四升四降”格局。其中,食品类100.3%;烟酒及用品类100.5%;衣着类101.6%;家庭设备用品类97.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01.2%;交通和通讯类97.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99.3%;居住类88.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81.4%,比上年回落18.6个百分点。

企业景气和企业家信心指数逐步回升。2009年,全市企业景气状况不断改善,对宏观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的企业家增多,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9.11,比一季度提升21.85个百分点;企业家信心指数逐季回升,四季度为109.14,比一季度提升17.31个百分点。企业家对经济回暖的信心增强,四季度全市企业家判断经济形势好转,持“乐观”和“持平”的认同度达89.77%,比第三季度提升3.11个百分点。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9.17亿元,比上年下降0.6%。县区工业生产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4.35亿元,增长18.4%。

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92%。适应市场需求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见下表)。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单位产量 比上年增长(%)

生铁 万吨 1406.77 3.0

粗钢 万吨 1472.07 0.4

钢材 万吨 1461.89 2.9

水泥 万吨 349.38 -4.7

专用汽车 辆 6997 46.9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87.55 30.5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57.97 44.4

啤酒 千升 77438 -4.3

纱 吨 8494 -11.1

服装 万件 2637.75 62.7

乳制品 万吨 20.11 11.2

工业经济效益逐步得到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57.95亿元,比上年下降16.4%;实现利润为2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2.37,比上年减少27.48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0.7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75.41万平方米。

三、农  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2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68.2:31.8。50亩以上粮食规模种植户为561户。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65.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5%。当涂县被列入“中国1000亿斤粮食增产计划项目县”。全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46.4万吨,比上年增长4%;棉花总产量0.47万吨,比上年增长6.8%;油料因种植面积减少,总产量有所下降,油料产量为4.7万吨,比上年下降2.1%。

养殖业规模持续扩张。当涂县成为“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发展规模畜禽养殖526.3万头(只),规模养殖比重达50%,比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推广水产生态养殖面积26万亩,占总养殖面积的76%,比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为3.08万吨;奶牛存栏达0.87万头。

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效。启动建设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市农业产业化超亿元龙头企业达10家,超10亿元企业2家;“三资”农业加快发展,全年到位资金4.9亿元。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抓住省委省政府确定我市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契机,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花山区张庄中心村一期工程基本完工,霍里镇镇改街工作全面完成。新农村“四条示范线”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试点镇村示范作用明显,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14.1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46.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见图2),投资额居全省第5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62.76亿元,比上年下降3.7%。

图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增幅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26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8.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8.21亿元,比上年增长62.8%(见图3),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03.07亿元,增长24.9%。

图3:三次产业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12.7亿元,占投资总量的38.9%。省“861”计划完成投资156.2亿元。科达机电、达利食品等52个项目建成投产;华菱3万辆重卡等90个项目开工建设;天成纺织搬迁扩建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7%(见图4)。分地区看,城乡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全年城市和农村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96.45亿元和29.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3%和20.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8.28亿元,比上年增长20.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图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增幅

消费需求保持旺盛势头。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可喜变化,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12739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娱乐文教服务和衣着消费支出快速增长。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26.9%,医疗保健消费增长26.2%,娱乐文教服务类消费增长15.7%,衣着消费支出增长15.3%。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962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人均食品支出2184元;人均衣着支出和人均居住支出分别增长12.2%和10.6%;人均家庭设备支出和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92.6%和76%。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额下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市外贸进出口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7.3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8.5%;出口总额4.5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8.9%。中小企业进出口保持增长,全年中小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5.4亿美元,增长7.6%。

利用内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外向型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4%;实际利用内资26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业稳定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增加值21.6亿元,比上年增长0.3%。铁路旅客发送量117万人,铁路货运发送量488.9万吨。大力完善港口设施建设。小黄洲锚地一期工程两艘趸船建成下水,进一步强化港口水运功能。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191.1万吨,比上年增长10.8%。交通东向联动工作稳步展开,与南京交通部门通力合作,完成两市边界205国道收费站的合并工作,开通两市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促进两市经济、贸易、人员、文化的交流。提升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完成东环路部分路段、314局部路段的维修养护和新黄路安保工程,对丹阳东桥实施加固,提升了公路桥梁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公路养护工作已跻身全省前列。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37.4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5.4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为90.17万户,比上年增加15.97万户。年末宽带用户为11.11万户。

旅游环境和服务水平继续提升。积极开展旅游主题活动,发挥旅游产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全年旅游业总收入28.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91.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4%。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29124人次,比上年增长17.7%。年末星级饭店为23家。其中,四星级5家,三星级8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收入达12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见图5),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为18.4%,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8.5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3.73亿元。三个区财政收入增幅均超过30%。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全市累计财政支出80.07亿元,比上年增长42.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全年实施50项民生工程,资金总投入达9.9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惠及全市城乡居民。

图5:财政收入总量与增幅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我市金融业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和部署,不断加大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05.88亿元,比年初增加155.0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53.1亿元,比年初增加125亿元。全年货币投放663.5亿元,比上年增加49.16亿元;货币回笼582.34亿元,比上年增加1.52亿元。

保险业务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保险机构17家。全年保费总收入1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人身险保费收入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8.3%。

九、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的有利时机,全面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5.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65.7%。强力推进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功能。积极推进湖南路等三条路“白加黑”改造工程。深入开展水环境整治工程,完成了王百滩、永丰河、碧溪河等清淤工程和雨山河长沟水系整治工程。

生态建设全力推进。以全国园林城市复查为契机,进一步巩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成果。全年新增绿地面积108公顷,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26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2.57%。完成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工作。着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及其外部管网配套工程建设,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开发区南区污水处理厂和东部污水处理厂外部管网配套工程。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9%。专利申请量685件,比上年增长38.9%。中冶华天“一种合金化微调方法”发明专利在美国取得专利权,填补了我市海外专利申请的空白。全市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196项,技术合同交易额1.23亿元。我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被省科技厅推荐申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当涂县、金家庄区和花山区被推荐申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10项科技成果入围200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其中被推荐为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高新技术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360亿元。共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4个,其中,华菱公司成功申报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成为我市首个获得省国际合作立项支持的企业。惊天液压、海狮织造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83家,高新技术产品155个,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至228家,其中,当年新认定26家。技工贸总收入达48亿元。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为8.97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全市共有各类学校398所,其中,高等院校6所、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392所。在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中,幼儿园155所,小学158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普通中学57所。全市省一类幼儿园6所,省示范高中6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特色小学2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4所。全市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共有在校学生24.45万人、教职工1.68万人。全市高中阶段在校学生5.1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6.8%。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力实施“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保护、文化精品、文化展示、文化人才培养和文化产业”六大工程。成功举办“2009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新建市博物馆和图书馆正式开馆运营。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5个,藏书56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5个。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年末综合档案馆5个,档案资料31.89万卷、4.15万件,总建筑面积10890平方米。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制定《马鞍山市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实施方案》,完善医疗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不断健全疫情信息反应机制、预警预测机制。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率100%,网络直报率100%。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治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推进卫生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农村居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市64.19万农民,乡村覆盖率100%,参合农民实现“持卡就医”;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57%,其中,当涂县农民参合率达99.63%,市辖区农民参合率达99.3%。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6个;共有病床4068张,卫生技术人员7182人。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四苗和五苗接种率达97.85%,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达98%。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围绕喜庆新中国60华诞等节假日开展大型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马鞍山市第35届“安利杯”迎新年万人环湖长跑活动和第四届社区运动会。组织全省全民健身日暨第二届彩民运动会和全国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活动,举办“扬奥运精神,展校园风采”为主题的全市中小学篮球赛、中小学乒乓球赛、“天翼”杯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组队参加省常规比赛取得好成绩,获得53金48银64铜的良好成绩。参加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共夺得3项冠军、4项亚军、1个第4、1个第5、1个第6。其中,李臻获得男子双人皮艇500米和1000米2项冠军以及四人皮艇1000米亚军,何艳获得武术散打女子小团体冠军。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36种矿种。其中,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25种,水汽矿产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4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18种。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加强污染减排工作力度,将总量控制指标和污染减排任务分解到相关企业,纳入年度环保工作目标考核。全年列入省政府减排计划的项目13个,有10个已经形成减排能力。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慈湖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9%,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4%。全市万元GDP能耗为2.21吨标煤,比上年下降5.5%。

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强化。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0.189,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128.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52万人,非农业人口64.09万人。据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为10.2‰,死亡率为5‰,自然增长率为5.2‰。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90元,比上年增长11.2%(见图6),居全省首位;人均消费性支出12739元,比上年增长11.8%。

图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幅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省首位,达7947元,比上年增长9.8%(见图7)。

图7: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增幅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据抽样调查,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空调156台,冰箱102台,移动电话168部,家用电脑60台,热水淋浴器99台。

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305.83亿元,比年初增加46.24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206.16亿元,比年初增加21.72亿元;活期储蓄存款余额99.67亿元,比年初增加24.52亿元。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年累计新增就业3.96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3万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50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完成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2.24万人,创业培训1200人。建立城乡居民生育保险制度,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完善新农保、城乡一体化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2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66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4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5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3.54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55万人。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180元,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5.7万人。完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福利事业进展加快。困难群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成效凸显。市区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大幅提高城乡医疗救助年度封顶线标准。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55.92万人次,全年共支出低保金9392.55万元。全市社会收养性福利床位数4548张;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769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接受社会捐赠382万元;全市福利彩票销售8426万元,比上年增长25.6%,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2820万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市本级1058万元,比上年增长26.1%。

说明: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马鞍山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及各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为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