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淮北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0-06-26 19:45:48 来源:淮北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2890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六稳”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和“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坚持高质量转型发展不动摇,奋力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弱项,厚植发展优势,推动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市经济呈现平稳健康的运行态势,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18.7万人,比上年增加8630人,增长0.4%;常住人口227.0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增长0.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4.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1.69‰,比上年下降0.7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47‰,比上年下降0.3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7.22‰,比上年下降0.42个千分点。
 
表一:201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及构成
 
指标
 
年末数(人)
 
比重(%)
 
全市户籍人口
 
2187249
 
——
 
其中:城镇人口
 
1200478
 
54.89
 
乡村人口
 
986771
 
45.11
 
其中:男性
 
1122523
 
51.32
 
女性
 
1064726
 
48.68
 
其中:0-17岁
 
472090
 
21.58
 
18-34岁
 
548670
 
25.08
 
35-59岁
 
814582
 
37.24
 
60岁以上
 
351907
 
16.09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7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60.6亿元,下降2.9%;第三产业增加值544.5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6.8:42.7:50.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765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按年均汇率折算为6908美元。
 
表二: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
 
指标
 
完成数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1077.9
 
3.0
 
农林牧渔业
 
74.8
 
3.3
 
工业
 
420.5
 
-4.1
 
建筑业
 
40.6
 
13.5
 
批发和零售业
 
93.0
 
5.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3.9
 
7.6
 
住宿和餐饮业
 
20.0
 
7.8
 
金融业
 
57.9
 
5.8
 
房地产业
 
86.8
 
12.1
 
其他服务业
 
210.4
 
12.6
 
营利性服务业
 
62.6
 
17.4
 
非营利性服务业
 
147.8
 
10.2
 
第一产业
 
72.8
 
3.2
 
第二产业
 
460.6
 
-2.9
 
第三产业
 
544.5
 
9.3
 
图1:2018-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中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6.9%,衣着类上涨2.2%,居住类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8%,医疗保健类上涨1.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9%,其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0.4%。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9万个,1019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6%。预计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23.1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9.4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5.1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8.6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全年新增私营企业7689户,新增注册资金418.9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1万户,新增个体从业人员4.7万人。年末全市实有个体工商户13万户,个体从业人员36万人;实有私营企业3.2万家,注册资金2102.8亿元。
 
表三:2019年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标名称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102.6
 
食品烟酒
 
106.9
 
#粮食
 
101.1
 
鲜菜
 
103.2
 
畜肉
 
135.0
 
水产品
 
99.2
 
 
105.7
 
鲜果
 
109.5
 
衣着
 
102.2
 
居住
 
100.5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1.0
 
交通和通信
 
97.5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8
 
医疗保健
 
101.7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2.4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2.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100.9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99.1
 
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指数
 
99.6
 
图2:2019全市物价月度累计上涨幅度(%)
 
??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12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其中农业总产值65.5亿元,增长4.6%;林业总产值4.1亿元,增长4.2%;牧业总产值42.6亿元,下降1.5%;渔业总产值4.9亿元,增长2.8%;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2亿元,增长10.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12.6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49.2万吨,增长3.4%,其中小麦产量100.9万吨,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单产492.3公斤;玉米产量39.5万吨,大豆产量8.5万吨。油料产量4537吨,增长24.8%;水果产量33.2万吨,增长11%;蔬菜(含食用菌)产量38.8万吨,增长5%。全市营造林累计完成3.3万亩,完成森林长廊示范段74.8公里,折合面积5924.5亩。年末林木蓄积量361.1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达到29.4%。2019年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和“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年出栏肉猪48.9万头,下降16.3%;出栏牛2.0万头,增长9.3%;出栏羊36.2万只,下降8.3%;出栏家禽1864.4万只,增长11.6%;肉类总产量8.6万吨,下降5.1%;禽蛋产量6.2万吨,增长5.1%。水产品产量2.5万吨,增长3.2%。年末全市生猪存栏29.2万头、牛存栏2.0万头、羊存栏20.6万只、家禽存栏743.9万只。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69.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5%;农用拖拉机11.6万台,下降0.7%。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214.1千公顷,机播面积274.2千公顷,机收面积264.8千公顷。全年农药使用量2444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10万吨,农村用电量4.1亿千瓦时。
 
表四:201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完成数(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491511
 
3.4
 
#夏粮
 
1009125
 
4.4
 
秋粮
 
482386
 
1.5
 
油料
 
4537
 
24.8
 
#花生
 
2535
 
41.5
 
油菜籽
 
1445
 
6.9
 
棉花
 
55
 
-53.0
 
蔬菜(含食用菌)
 
388076
 
5.0
 
水果
 
332027
 
11.0
 
肉类
 
86134
 
-5.1
 
禽蛋
 
61953
 
5.1
 
水产品
 
25463
 
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420.5亿元,下降4.1%,工业占GDP的比重(工业化率)为39%,下拉全市GDP1.9个百分点。全年“四基一高”产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3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3%;全市36个工业行业中有1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电力行业增长6.1%,煤化工行业下降0.8%,食品工业下降7.3%,纺织服装下降22.7%;建材行业增长6.9%,煤炭行业下降2.7%。非煤工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0.7%,与上年持平。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2.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下降4.8%,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3.2%,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在重点统计的11种工业产品中,产品产量“4升7降”。其中,发电量213.4亿千瓦时,下降2.5%;小麦粉116.2万吨,增长2.7%;服装5877.5万件,增长2.4%;焦炭410.9万吨,下降3.3%;白酒34712千升,下降18.5%。原煤产量3804.6万吨,下降3.9%;洗精煤产量1292.7万吨,下降4.6%;饲料76.3万吨,下降9.5%;纱5.5万吨,下降13.6%;日用玻璃制品50634吨,增长27.6%;水泥664.1万吨,增长6.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49.2亿元,比上年下降8.9%;实现利润总额119.7亿元,增长11.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8.9%,比上年提高43.3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95.5%,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
 
表五: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指标
 
比上年增长(%)
 
工业增加值
 
-4.3
 
其中:煤炭行业
 
-2.7
 
电力行业
 
6.1
 
煤化工业
 
-0.8
 
机械制造
 
-10.3
 
食品工业
 
-7.3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
 
-2.4
 
食品制造
 
-39.2
 
饮料制造业
 
-3.2
 
纺织服装
 
-22.7
 
建材行业
 
6.9
 
图3: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度累计增长速度(%)
 
表六:2019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完成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3804.6
 
-3.9
 
洗精煤
 
万吨
 
1292.7
 
-4.6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13.4
 
-2.5
 
小麦粉
 
万吨
 
1162187
 
2.7
 
饲料
 
万吨
 
763023
 
-9.5
 
饮料酒
 
千升
 
35389
 
-20.0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千升
 
34712
 
-18.5
 
 
 
54716
 
-13.6
 
服装
 
万件
 
5877.5
 
2.4
 
焦炭
 
万吨
 
410.9
 
-3.3
 
水泥
 
万吨
 
664.1
 
6.3
 
日用玻璃制品
 
 
50634
 
27.6
 
年末全市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0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8亿元,增长19.9%;竣工产值17.2亿元,下降3.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3.2万平方米,增长12.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31.6%;项目投资增长1.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下降19.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1.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1.8%。从工业投资看,全市工业完成投资增长11.4%。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7.9%;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长42.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8%。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2.6%,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8.3%,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增长31.6%,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4.1%。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229.2万平方米,增长32.4%,其中住宅销售建筑面积206.8万平方米,增长42%;房屋施工面积1227.7万平方米,下降19.4%;房屋竣工面积149.7万平方米,增长250.5%。
 
全年十大工程推进有力。淮宿蚌高铁先行配套工程、50万吨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市科创中心开工建设,平山电厂二期、完美生物主体工程基本建成,铝箔系列项目、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加快推进,陶铝新材料一期全部投产,旺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并网发电,市高新区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全部建成。
 
图4: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累计增长速度(%)
 
表七:2019年全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行业
 
比上年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10.8
 
第一产业
 
-19.3
 
第二产业
 
11.1
 
#工业投资
 
11.4
 
采矿业
 
7.9
 
制造业
 
3.8
 
电力行业
 
42.4
 
第三产业
 
11.8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4.1亿元,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5.3亿元,增长12.9%。按消费类型统计,实现商品零售341亿元,增长10.7%;餐饮收入18.4亿元,增长12.6%。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看,全市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14.2亿元,增长11.3%;饮料类商品零售额2.1亿元,增长3.3%;烟酒类商品零售额5.9亿元,增长20.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5.3亿元,增长7.5%;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4.6亿元,增长4.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4.8亿元,增长15.2%;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3.6亿元,增长14%;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17.3亿元,增长15.7%;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7.8亿元,增长2.8%。全市纳入统计的12家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1.6亿元,增长10.5%。
 
图5: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季度累计增长速度(%)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14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出口73746万美元,增长11.4%;进口7710万美元,增长36.9%。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8781万美元,增长12%。全年引进并开工规模以上项目219个,其中,5000万元-1亿元项目71个,1亿元-3亿元项目64个,3亿元-5亿元项目13个,5亿元以上项目29个。
 
全市有相山风景区、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隋唐运河古镇风景区、南湖风景区、双堆集烈士陵园、临涣文昌宫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及南山风景区15处A级景区,其中4A级景区3处,3A级景区10处,2A级景区2处;拥有口子国际大酒店等星级宾馆3家,其中五星级1家,3星级2家;旅行社35家;省级旅游农家乐18家;旅游商品定点企业13家;旅游从业人员5000多人。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23509人次,比上年增长7.1%;接待国内游客1852.2万人次,增长11.2%。旅游外汇收入1098.4万美元,增长0.3%;国内旅游收入126.1亿元,增长15.2%。成功举办葡萄采摘节、黄里杏花节、石榴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
 
图6:2019年外贸进、出口额月度累计增长速度(%)
 
七、交通、邮电
 
全年公路客运量994万人,旅客周转量9.3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5亿吨,货运周转量231.4亿吨公里。年末全市公路里程4308公里(包括村道和专用公路)。其中国道155公里,省道272.2公里,县道416.0公里,乡道604.7公里,村道2777.5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31.3万辆,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8.2万辆,增长12.7%。
 
全年邮政行业完成业务总量7.8亿元,比上年增长32%;实现业务收入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快递业务量达到2186.3万件,比上年增长27%;快递业务收入1.9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年末全市邮政营业网点56个,机要通信网点2个,村邮站13个,信箱(筒)58处;全市共有快递企业23家,其中邮政速递物流公司(EMS)1家,民营快递企业22家,快递网点265个,各类车辆795辆,从业人员2600人。
 
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2.5亿元,比上年下降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6万户,比上年增加2849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03.4万户,比上年增加8.9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7.1万户,比上年增加4.2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40.5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5.5亿元,增长7.3%;上划中央收入58.1亿元,增长5.3%;出口货物退增值税1.4亿元,下降40.8%。分级次看,市级财政收入98.7亿元,增长10.6%;濉溪县财政收入41.8亿元,增长5.4%。全市完成财政支出188.8亿元,增长13.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4亿元,增长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亿元,下降3.1%;卫生健康支出18.3亿元,增长11.6%;农林水事务支出15.5亿元,增长17.1%;教育支出33亿元,增长12%;节能环保支出3.7亿元,增长21.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8亿元,增长37.3%;交通运输支出5.1亿元,增长43.7%。表八:2019年财政收支情况
 
项目
 
完成数(万元)
 
比上年增减(%)
 
财政收入
 
1404934
 
9.0
 
上划中央收入
 
581422
 
5.3
 
#税收收入
 
574001
 
5.1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754910
 
7.3
 
#税收收入
 
547583
 
4.8
 
出口货物退增值税
 
14181
 
-40.8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54421
 
460.8
 
财政支出合计
 
1887658
 
13.2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83526
 
8.5
 
公共安全支出
 
90670
 
6.0
 
教育支出
 
330248
 
12.0
 
科学技术支出
 
8315
 
-22.1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17854
 
37.3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95800
 
-3.1
 
卫生健康支出
 
183352
 
11.6
 
节能环保支出
 
36915
 
21.9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438794
 
69.5
 
农林水事务支出
 
154937
 
17.1
 
交通运输支出
 
50537
 
43.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70.9亿元,比年初增加95.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85.2亿元,比年初增加85亿元,增长10.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79.9亿元,比年初增加136.5亿元,增长15.2%。金融存贷比68.7%,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
 
表九:201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及增长速度
 
指标
 
年末数
 
(亿元)
 
比年初增加(亿元)
 
比上年末
 
增长(%)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1570.9
 
95.2
 
6.5
 
住户存款
 
885.2
 
85.0
 
10.7
 
非金融企业存款
 
333.6
 
76.3
 
29.7
 
机关团体存款
 
293.4
 
-19.3
 
-6.2
 
财政性存款
 
20.8
 
-0.1
 
-0.5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
 
37.1
 
-47.3
 
-56.0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1079.9
 
136.5
 
15.2
 
住户贷款
 
292.8
 
48.3
 
22.9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787.1
 
88.2
 
12.6
 
短期贷款
 
345.9
 
53.6
 
18.4
 
中长期贷款
 
403.9
 
26.0
 
6.9
 
全年保费总收入40.6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25.7亿元,增长6.5%;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4.9亿元,增长6.2%。全年赔付支出12.1亿元,下降5.7%。其中,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4.0亿元,下降22.4%;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8亿元,增长5.8%。
 
全市5家证券机构证券账户(沪深合计)数量16.4万户,证券代理交易额165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0%和32.8%。全年1家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50家企业在省区域四板市场挂牌。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当年招生13106人,在校学生35785人,当年毕业学生9081人。全市共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所,其中普通中专学校6所,成人中专学校1所,职业高中1所;当年招生7908人,在校学生23646人,当年毕业学生5392人。普通中学124所,当年招生38706人,在校学生110491人。其中高中21所,当年招生13367人,在校学生39970人;初中103所,当年招生25339人,在校学生70521人。小学295所,当年招生29202人,在校学生161591人;幼儿园331所,入园儿童3029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3.6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51%。年末全市中小学共有教职工18444人,其中专任教师17200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不包括高校)校舍建筑总面积387.7万平方米;普通高中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19.3平方米,普通初中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16.8平方米,小学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5.6平方米,中职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24平方米。
 
表十:2019年全市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指标
 
学校数(所)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普通高等教育
 
2
 
13106
 
35785
 
9081
 
中等职业教育
 
8
 
7908
 
23646
 
5392
 
高中
 
21
 
13367
 
39970
 
12655
 
初中
 
103
 
25339
 
70521
 
21265
 
小学
 
295
 
29202
 
161591
 
24437
 
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深化与中科院、上海交大等大院大所合作,中科(淮北)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陶铝新材料研究院纳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与淮北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出台支持学校加快发展实施意见,市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与省发改委联合举办新材料产业“基金+基地”和陶铝新材料现场观摩对接活动,16家企业现场签约,助力“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3家。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2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3.8%。获批省级科技项目14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700项,增长27.4%,完成技术交易额12.1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3995件和161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903件和224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982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4件。
 
全年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253家企业253类101种573个批次产品和商品;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8.7万台(件、组),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
 
全市有国家级气象台站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40个;开展96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的台站1个;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2个;全市有天气预报服务网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2个。全年降水量698.4毫米,年平均气温15.9摄氏度,无霜期296天。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档案馆6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5个,专业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资料130.2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7910平方米。年末全市有广播电视台2座,广播电台3座,中波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台4座,有线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户数分别14万户和6.7万户,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5%。全市共有11家数字影院,76块影幕。全市有文艺表演团体39家(其中国有艺术院团2家),国有博物馆5家,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各5家,歌舞娱乐场所59家,网吧90家,电子游戏场所14家。全年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3场,群众性文化活动1147次,专业文艺团体演出616场,各类表演团体送文化下乡330场,创作剧(节)目25个。全年全市报纸出版发行268.2万份,销售收入859万元。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11个(含村卫生室),床位12922张,卫生技术人员12599人。其中医院82个,床位10406张,卫生技术人员8045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846人;乡镇及街道卫生院28个,床位1364张,卫生技术人员1390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671人;妇幼保健院(所、站)5所,床位330张,卫生技术人员406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80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所,卫生技术人员154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00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04个,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48人;村卫生室315所,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30人。
 
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33次,其中1000人以上活动112次,参加活动总人数35.5万人次。组织开展淮北市元旦长跑暨徒步活动、淮北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淮北市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67周年暨百城千村健身气功展示活动、省市县三级联赛淮北市系列选拔赛、淮北市庆祝第11个“全民健身日”活动、安徽省中老年广场舞大赛、安徽省第四届职工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安徽省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淮北美丽烈山站、安徽省全民健身徒步大会淮北相山站等大型群体活动。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金牌43枚、银牌44枚、铜牌50枚。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76元,比上年增加2433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27元,比上年增加2768元,增长8.7%。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458元,增长7.1%。其中食品烟酒支出5964元,增长8.8%;衣着支出1584元,下降5.1%;居住支出4154元,增长53.3%;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2067元,增长74.2%;交通通信支出2439元,下降26.5%;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079元,下降24.6%;医疗保健支出1740元,增长18.1%。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5.9部,电冰箱101.2台,洗衣机104.0台,热水器105.5台,空调143.4台,彩色电视机104.7台,计算机68.2台,移动电话253.5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2元,比上年增加1308元,增长10.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090元,增长19.0%。其中食品烟酒支出3755元,增长24.9%;衣着支出890元,增长70.8%;居住支出2511元,增长36.3%;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694元,增长5.6%;交通通信支出870元,下降10.6%;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240元,增长23.7%;医疗保健支出858元,下降27.7%。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1平方米。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1.1部,电冰箱99.8台,洗衣机102.1台,热水器85.1台,空调94.2台,彩色电视机120.7台,计算机24.9台,移动电话256.1部。
 
表十一: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全体居民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指标值(元)
 
比上年增长(%)
 
指标值(元)
 
比上年增长(%)
 
指标值
 
(元)
 
比上年增长(%)
 
可支配收入
 
26576
 
10.1
 
34727
 
8.7
 
14052
 
10.3
 
工资性收入
 
14985
 
10.7
 
21124
 
9.0
 
5551
 
10.5
 
经营净收入
 
4896
 
6.9
 
4829
 
7.9
 
5000
 
5.6
 
财产净收入
 
1461
 
11.1
 
2221
 
7.9
 
294
 
25.5
 
转移净收入
 
5234
 
11.2
 
6553
 
8.4
 
3207
 
16.6
 
消费支出
 
16765
 
10.9
 
20458
 
7.1
 
11090
 
19.0
 
食品烟酒支出
 
5093
 
13.8
 
5964
 
8.8
 
3755
 
24.9
 
衣着支出
 
1310
 
9.0
 
1584
 
-5.1
 
890
 
70.8
 
居住支出
 
3506
 
48.7
 
4154
 
53.3
 
2511
 
36.3
 
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
 
1526
 
57.1
 
2067
 
74.2
 
694
 
5.6
 
交通通信支出
 
1820
 
-23.0
 
2439
 
-26.5
 
870
 
-10.6
 
教育文化娱乐支出
 
1748
 
-14.5
 
2079
 
-24.6
 
1240
 
23.7
 
医疗保健支出
 
1392
 
2.6
 
1740
 
18.1
 
858
 
-27.7
 
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
 
369
 
4.5
 
432
 
-14.5
 
273
 
106.8
 
年末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在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在职)、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37.1万人、3.7万人、32.5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674人、和3840人;失业保险人数为25.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万人(减少原因为调整统计口径,实际增加4280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75.5万人,其中农村居民参保人数63.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比上年末增加1770人。
 
全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18892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33480人。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金15万元。年末各类收养性单位2家,床位192张,收养各类人员35人。建立各种社区服务机构1826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65个,网点166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3221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812.1万元。
 
推动棚户区改造与老旧小区整治、公共设施完善相结合,实施棚改项目1个、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100套,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项目8904套。加大县区货币化安置力度,年末开工建设棚改房100套为实物安置。开工建设率100%、基本建成率100%。
 
全年培训残疾人639人次,356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再就业。投入138.4万元,帮扶救助9956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和1313名贫困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为残疾人免费配发辅助器具1389件;2619人次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全年脱贫人口数3044人;贫困发生率为0.1%,比上年下降0.21个百分点。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稳步推进《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修编工作。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S101合相路二期、S254古毛路二期主体完工,100公里城市大外环基本形成。S202改扩建、泉山北路上跨立交、龙山南路顺延段、龙山北路建成通车,民生东路、方安路正式贯通。全年新建交通干线、城市道路36.9公里,G3京台高速淮北收费站东迁工程开工建设,城市路网不断完善。进一步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完善污水主干管网23公里。新增供水管网107公里,燃气管网269.8公里。
 
年末全市PM10平均浓度降至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微克/立方米,完成省控目标。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新建污水管网86.2公里。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4天,优良率58.6%;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声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划标准,昼间年平均值53.8分贝;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100%。全年COD减排753.3吨、氨氮减排121.6吨、氮氧化物减排2679.8吨,污染物排放削减率分别为化学需氧量2.91%,氨氮4.01%,氮氧化物6.99%。年末全市拥有环境空气监测点9个。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1、29、54微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第90百分位数为18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为1.3毫克/立方米。
 
全年新增城建绿地45.6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地1.6平方米,新增街头绿地(游园)3个,建成城市绿道18公里。年末城市人均道路面积20.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1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99.24%,燃气普及率98.70%。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3起,死亡35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9起,下降37%,死亡人数减少7人,下降17%,发生3人以上较大事故1起。其中,工矿商贸共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20起,死亡20人。建筑行业发生事故10起,死亡10人,工商贸其它行业发生事故3起,死亡3人。道路交通共发生死亡事故12起,死亡14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7起,下降59%,死亡人数减少3人,下降17.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33人,下降23.3%。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9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8985元人民币。
 
4、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