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合肥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0-04-09 20:48:59 来源:合肥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11223次
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
 
2020年3月31日
 
201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年末户籍人口770.44万人,比上年增加12.49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90.82万人,增加9.56万人。全市常住人口818.9万人,比上年增加10.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65‰,比上年下降0.55个千分点;死亡率4.38‰,下降0.0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8.27‰,下降0.52个千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6.33%,比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
 
2019年末全市人口及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年末户籍人口
 
770.44
 
年末常住人口
 
818.9
 
其中:城镇
 
625.1
 
76.33
 
乡村
 
193.8
 
23.67
 
其中:0-14岁
 
127.8
 
15.60
 
15-64岁
 
585.5
 
71.50
 
65周岁及以上
 
105.6
 
12.90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9409.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86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3415.32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5702.22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36.9:59.9调整为3.1:36.3:60.6。全员劳动生产率[3]172887元/人,比上年增加13666元/人。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15623元(折合16761美元),比上年增加8407元。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45.7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60.5万人,减少9.9万人;第二产业194.9万人,增加5.5万人;第三产业290.3万人,增加7.3万人。
 
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27.7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7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7.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1%。
 
201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标
 
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2.9
 
其中:食品烟酒
 
7.3
 
衣着
 
2.6
 
居住
 
1.2
 
生活用品及服务
 
1.2
 
交通和通信
 
-4.0
 
教育文化和娱乐
 
4.1
 
医疗保健
 
2.2
 
其他用品和服务
 
4.0
 
新动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规模以上工业[4]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9.5%,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2%,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生物产业分别增长22.9%、15.9%、14.3%和11.4%。规模以上服务业[5]中,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7%,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1%。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6]实现网上零售额276.56亿元,增长27.4%。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3.74万户,增长18.7%;年末实有市场主体总数突破百万户,达100.2万户。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68.2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其中,粮食作物52.33万公顷,下降0.4%;棉花1.19万公顷,增长6.8%;蔬菜8.44万公顷,增长3.9%;瓜果0.93万公顷,增长6.7%;油料5.09万公顷,增长2.7%。
 
全年粮食总产量301.19万吨,稳定在300万吨以上;其中稻谷234.05万吨,下降1.7%。油料产量15.09万吨,增长1.4%。棉花产量0.9万吨,增长8.3%。蔬菜产量217.22万吨,增长4.2%。瓜果产量24.45万吨,增长7.5%。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量50.35万头,比上年下降57.5%;出栏量203.63万头,下降24.1%。肉类总产量38.35万吨,下降12.0%,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8.08万吨,下降23.4%。禽蛋产量19.42万吨,增长1.1%。牛奶产量9.47万吨,增长26.9%。
 
2019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绝对数(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01.19
 
-0.1
 
油料
 
15.09
 
1.4
 
其中:油菜籽
 
10.29
 
1.6
 
棉花
 
0.9
 
8.3
 
蔬菜
 
217.22
 
4.2
 
瓜果
 
24.45
 
7.5
 
肉类
 
38.35
 
-12.0
 
其中:猪牛羊肉
 
18.08
 
-23.4
 
牛奶
 
9.47
 
26.9
 
蛋类
 
19.42
 
1.1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95.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农用拖拉机21.13万台,下降1.8%,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55万台,增长4.2%;联合收割机1.44万台,增长2.2%;排灌动力机械17.88万台,增长1.9%。全市水稻、油菜、小麦等八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化肥施用量(折纯)23.37万吨,下降3.9%。农村用电量18.06亿千瓦时,增长5.5%。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4.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65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736户,比上年减少1户;超50亿元企业24户,增加5户;超百亿元企业9户,增加3户,联宝电子成为我市首个年产值超700亿元企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6%,其中国有企业增长9.8%、股份制企业增长7.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1%。
 
规模以上工业中,37个工业大类行业有21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1%,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3.4%、家用电器制造业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4.5%。
 
2019年全市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速
 
指标
 
比上年增长%
 
六大主导产业
 
12.0
 
汽车及零部件
 
0.0
 
装备制造
 
2.7
 
家用电器
 
9.4
 
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
 
3.9
 
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
 
23.4
 
光伏及新能源
 
16.7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房间空气调节器、家用洗衣机比上年分别增长15.2%和10.0%,太阳能电池增长34.1%,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11.5%,集成电路增长14.6%,智能手环增长57.3%。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卷烟
 
亿支
 
286.68
 
5.4
 
农用化肥(折纯)
 
万吨
 
28.74
 
-5.8
 
合成洗涤剂
 
万吨
 
50.23
 
1.1
 
橡胶轮胎外胎
 
万条
 
2551.53
 
-11.2
 
塑料制品
 
万吨
 
87.15
 
7.9
 
钢材
 
万吨
 
152.43
 
-6.5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43.29
 
34.1
 
水泥
 
万吨
 
1650.24
 
5.2
 
汽车
 
万辆
 
44.94
 
0.9
 
其中:轿车
 
万辆
 
15.95
 
26.1
 
SUV
 
万辆
 
5.27
 
-44.2
 
其中:新能源汽车
 
万辆
 
6.21
 
-10.8
 
叉车
 
万辆
 
10.24
 
0.1
 
挖掘机
 
万台
 
0.43
 
-53.4
 
变压器
 
万千伏安
 
1763.71
 
16.5
 
太阳能电池
 
万千瓦
 
1018.63
 
34.1
 
彩色电视机
 
万台
 
1376.74
 
-21.6
 
家用洗衣机
 
万台
 
2121.73
 
10.0
 
家用电冰箱
 
万台
 
1949.98
 
4.2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万台
 
1215.46
 
15.2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2253.84
 
11.5
 
液晶显示屏
 
万片
 
24087.88
 
-4.5
 
工业机器人
 
 
1476
 
-8.5
 
集成电路
 
万块
 
581989.58
 
14.6
 
智能手环
 
万台
 
3547.64
 
57.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14.58亿元,比上年增长4.7%;实现税金285.45亿元,增长1.0%。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10元,较上年减少0.55元。资产负债率为58.9%,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45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纳入统计范围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1423户,比上年净增60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468.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房屋竣工面积6253.04万平方米,增长2.1%。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84.31万人,比上年增长8.7%。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69.70亿元,比上年增长4.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04.67亿元,增长6.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96.21亿元,增长8.7%;金融业增加值869.07亿元,增长7.3%;房地产业增加值878.0亿元,增长4.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274.89亿元,增长
 
10.7%。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新兴行业为代表的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2%,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文化艺术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2.4%、13.6%、13.1%和33.5%。
 
全年旅客运输量1.2亿人,下降3.1%;货物运输量4.23亿吨,增长7.0%。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292.04万吨,增长10.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0.89万吨,增长19.8%。合肥新桥机场旅客吞吐量1228.2万人次,增长10.5%。
 
2019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旅客和货物运输量及增速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量
 
万人
 
11983.0
 
-3.1
 
其中:公路
 
万人
 
6652.0
 
-10.5
 
铁路
 
万人
 
4630.0
 
7.7
 
民航(含过港)
 
万人
 
662.0
 
9.0
 
水运
 
万人
 
39.0
 
30.0
 
货物运输量
 
万吨
 
42326.3
 
7.0
 
其中:公路
 
万吨
 
35858.0
 
5.0
 
铁路
 
万吨
 
230.6
 
67.3
 
民航
 
万吨
 
8.7
 
24.8
 
水运
 
万吨
 
6229.0
 
18.0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17.57万辆,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私人汽车186.86万辆,增长12.6%。民用轿车拥有量138.72万辆,增长11.8%,其中私人轿车128.33万辆,增长11.4%。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803.04亿元,比上年增长63.1%;邮政业务总量149.80亿元,增长44.8%。快递业务量6.52亿件,增长37.9%,实现快递业务收入59.70亿元,增长28.4%。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27.78万户,比上年增加9.86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1045.0万户,增加38.5万户。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接入用户348.49万户,增加33.43万户。
 
全年国内游客14606.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国内旅游收入2036.43亿元,增长18.3%。年末全市有星级饭店46家,其中五星级10家、四星级18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61处。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3.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0%、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10.3%。
 
全年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施工项目数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635个,投资额比上年增长14.9%,占全部投资的55.2%,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十亿元以上项目219个,投资额增长12.0%,总量占全部投资的28.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地铁3号线投入运行,引江济淮合肥段施工加快,长鑫存储设备购置集中到位,维信诺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带动百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增长17.9%。视涯全球最大的硅基OLED微显示器、长安二期等391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投资额增长28.7%,为全市工业经济注入了新动力。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55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住宅投资1242.88亿元,增长6.6%。新建商品房销售面
 
积1321.87万平方米,下降4.9%;商品房销售额1766.62亿元,增长4.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26.29万平方米,增长18.3%。
 
2019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投资额
 
亿元
 
1556.08
 
1.9
 
其中:住宅
 
亿元
 
1242.88
 
6.6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7874.20
 
-4.4
 
其中:新开工
 
万平方米
 
1619.72
 
-9.5
 
房屋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1481.60
 
4.4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1321.87
 
-4.9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1155.72
 
4.7
 
商品房待售面积
 
万平方米
 
226.29
 
18.3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47.18
 
18.0
 
商品房销售额
 
亿元
 
1766.62
 
4.7
 
其中:住宅
 
亿元
 
1628.00
 
12.9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4.51亿元,比上年增长8.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41.82亿元,增长8.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2.69亿元,增长11.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809.74亿元,增长7.6%;餐饮收入424.76亿元,增长16.5%。
 
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7]3563户,比上年增加805户,其中累计零售额超亿元企业(单位)285户。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8.7%,日用品类增长15.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9.3%,通讯器材类增长14.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6.3%,化妆品类增长10.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8.7%。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322.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出口201.99亿美元,增长10.7%;进口120.11亿美元,下降4.3%。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额145.36亿美元,增长10.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88.41亿美元,增长9.7%。
 
全年新备案外商投资企业123户。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3.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服务业投资21.8亿美元,增长12.4%。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8134人,增长21.9%。年末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共48家,在合肥投资设立66家外资企业,新增2家。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财政收入1432.3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45.99亿元,增长4.7%。财政支出112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民生支出960.82亿元,占全部支出的85.6%,增长11.8%。从重点支出项目看,科学技术支出增长41.7%,教育支出增长18.7%,住房保障支出60.8%。
 
全年社会融资规模[8]增量累计2040.3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417.2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39.98亿元,增长4.7%。其中,住户存款4712.40亿元,增长16.4%;非金融企业存款6412.38亿元,下降0.2%;机关团体存款4079.21亿元,增长3.6%;财政性存款603.61亿元,增长0.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854.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58.29亿元,增长11.7%。其中,住户贷款5792.59亿元,增长12.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9823.53亿元,增长11.9%。
 
201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速
 
指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16417.25
 
4.7
 
其中:住户存款
 
4712.40
 
16.4
 
非金融企业存款
 
6412.38
 
-0.2
 
机关团体存款
 
财政性存款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4079.21
 
3.6
 
0.3
 
-8.9
 
603.61
 
596.20
 
各项贷款余额
 
15854.83
 
11.7
 
其中:住户贷款
 
5792.59
 
12.3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9823.53
 
11.9
 
全年新增上市公司3家,融资44.66亿元,至年末全市
 
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51家(其中境外上市5家)。全年债券融资3086.75亿元。科大国盾通过上交所审核,即将登陆科创板;新东方教育香港上市融资,创我市民营企业首发上市募资额新高。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0.9亿元,增长23.6%;人身险保费收入220.6亿元,增长11.1%。赔款和给付95.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财产险赔款与给付65.3亿元,增长13.6%;人身险赔款与给付30.6亿元,下降15.3%。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06元,比上年增长10.3%;人均消费支出23433元,比上年增长8.7%。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04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消费支出27319元,增长7.8%,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4.4%、衣着增长2.0%、居住增长8.0%、生活用品及服务增长8.2%、医疗保健增长2.0%、交通通信增长12.8%、教育文化娱乐增长15.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9]为28.9%,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7平方米。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62元,比上年增长10.2%;人均消费支出13804元,增长9.0%,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6.6%、衣着增长4.7%、居住增长8.5%、生活用品及服务增长14.1%、医疗保健增长16.3%、交通通信增长
 
5.3%、教育文化娱乐增长17.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9%,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5.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平方米。
 
市区最低月工资标准为1550元。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265.8万人、216.03万人、174.64万人、182.3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人数301.1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63.49万人,参保率达99.8%。
 
全年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224.69万人次,其中城市33.44万人次、农村191.25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10.28亿元,其中城市1.8亿元、农村8.48亿元。全市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率达61.61%,城市“三无”人员全部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全年临时救助9592人次,支出救助金2945.5万元。全年实施城乡医疗救助资助参保34.41万人,直接救助50.54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4亿元,其中资助参保支出0.67亿元、直接救助支出3.32亿元。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全市各类高等院校61所,在校学生70.13万人(学生数未含部队院校)。其中,普通高校55所,在校学生68.48万人;成人高校4所,在校学生1.6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53所,在校生11.3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1727人。普通高中102所,在校生16.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36.25%。普通初中238所,在校生25.74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11.48%。小学510所,在校生54.87万人,小学毛入学率108.32%。幼儿园1195所,在园幼儿30.26万人。各类专任教师11.04万人,其中普通高校2.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0.39万人、普通中学3.2万人、小学3.04万人、幼儿园1.59万人。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惠及学生80.96万人,其中城市32.15万人、农村48.81万人。
 
2019年全市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指标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研究生
 
18287
 
51594
 
13300
 
普通高等教育
 
238334
 
633160
 
171388
 
成人高等教育
 
7037
 
16503
 
3927
 
中等职业教育
 
48105
 
113405
 
38248
 
普通高中
 
55084
 
161000
 
50271
 
普通初中
 
94829
 
257363
 
76843
 
小学
 
100913
 
548744
 
89689
 
学前教育
 
125523
 
302552
 
101500
 
特殊教育
 
290
 
1727
 
223
 
全市有院士工作站59个,两院院士127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部属(重点)实验室3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30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9个,其中国家级(含分中心)7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61个,其中
 
国家级17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52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47个,其中国家级50个。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68个,其中国家级16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90个,其中国家级18个。
 
全年有8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1205件,其中发明专利25453件;授权专利30245件,其中发明专利5981件、比上年增长6.9%。全年签订输出技术合同14962项,成交金额222.4亿元,增长15.9%;签订吸纳技术合同9581项,成交金额252.56亿元,增长52.5%。
 
年末全市有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36个(其中国有博物馆15个、非国有博物馆21个),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10个,专业档案馆(城建馆)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9项。图书馆总藏量721.74万册(件)(不含电子图书),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图书634.82万册,比上年增长15.0%。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543.87万卷(件、册),专业档案馆(城建馆)馆藏档案31.5万卷。电影院108家,比上年增加17家;全年票房收入6.55亿元,增长6.7%。全年共举办各类展览活动102场。年末广
 
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6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74%。
 
十一、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
 
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3232个,其中医院200个、卫生院10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疾控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7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90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5.6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7.19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7万人、注册护士3.47万人。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床位数7.2张,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6.91张;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77人,拥有医生3.27人,拥有注册护士4.24人。婴儿死亡率2.41‰,孕产妇死亡率7.62/10万。
 
全年成功组织9项大型赛事和108项市级体育赛事。成功举办2019合肥国际马拉松赛,吸引来自21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3万名选手参赛。成功举办2019环巢湖全国自行车公开赛,吸引了国内外近千名自行车运动好手参加。全市完成2个体育特色小镇、3个体育公园、150个全民健身苑工程、16个笼式多功能健身场和7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10个三人制篮球场和一个篮球体育公园建设。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534次,参加活动总人数70.33万人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5.47亿元。
 
年末全市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77个,床位3.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5万人;不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873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11个,社区服务站557个。
 
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8.96亿元,筹集公益金5.33亿元,全市共接收社会捐款5732.05万元、捐赠物资价值18.69万元。
 
十二、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
 
2019年末,全市共有市、县(区)级环境监测站21个。区域噪声等效声级54.6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68.1分贝,保持稳定。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67.6微克/立方米和43.8微克/立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0.6%和4.3%,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6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日均浓度0.8毫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值100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优的天数为47天,良好207天,优良率70.4%。巢湖湖区整体水质保持稳定。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辐射环境质量良好。
 
新增城区绿化面积44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6%。建成区绿地率达40.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能源消费量2409.39万吨标煤,比上年增长4.3%,电力消费增长8.9%,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01%。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39人,比上年下降17.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1.83人,下降8.1%;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143人,上升5.5%。全年发生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1826
 
起,造成471人死亡,1808人受伤。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与年平均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
 
[6][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单位)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单位)。
 
[8]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
 
[9]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