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淮北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8-07-08 15:00:52 来源:淮北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4315次
2017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和“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运行态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发展动能加快转换,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提质提效、转型崛起的新阶段。
 
一、综合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1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80人,增长0.2%;常住人口222.8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增长0.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1.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3.43‰,比上年上升0.6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62‰,比上年上升0.1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8.81‰,比上年上升0.42个千分点。
 
表一:
 
201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及构成
 
指标
 
年末数(人)
 
比重(%)
 
全市户籍人口
 
2169466
 
——
 
其中:城镇人口
 
1125152
 
51.9
 
乡村人口
 
1044314
 
48.1
 
其中:男性
 
1113315
 
51.3
 
女性
 
1056151
 
48.7
 
其中:0-17岁
 
460165
 
21.2
 
18-34岁
 
573594
 
26.4
 
35-59岁
 
789220
 
36.4
 
60岁以上
 
346487
 
16.0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2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47.3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317.7亿元,增长6.9%。三次产业结构6.9:58.9:34.2,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1885元,比上年增加545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4%;按年均汇率折算为6204美元。
 
表二: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GDP)
 
指标
 
完成数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929.0
 
7.6
 
农林牧渔业
 
67.1
 
4.0
 
工业
 
503.4
 
8.8
 
建筑业
 
44.3
 
6.2
 
批发和零售业
 
55.3
 
5.5
 
批发业
 
31.9
 
4.8
 
零售业
 
23.5
 
6.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9.6
 
4.2
 
住宿和餐饮业
 
14.8
 
6.6
 
住宿业
 
3.3
 
6.0
 
餐饮业
 
11.5
 
6.8
 
金融业
 
40.7
 
6.6
 
房地产业
 
35.0
 
5.2
 
房地产业(K门类)
 
14.5
 
5.6
 
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
 
20.6
 
5.0
 
其他服务业
 
138.7
 
8.5
 
营利性服务业
 
64.1
 
13.7
 
非营利性服务业
 
74.6
 
4.1
 
第一产业
 
64.0
 
3.8
 
第二产业
 
547.3
 
8.6
 
第三产业
 
317.7
 
6.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六涨两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1.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1%,衣着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2.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3.2%,医疗保健类上涨3.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6.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9%,其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24.4%。
 
表三:
 
2017年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标名称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101.0
 
食品烟酒
 
98.7
 
#粮食
 
100.7
 
鲜菜
 
90.0
 
畜肉
 
90.2
 
水产品
 
101.2
 
 
96.1
 
鲜果
 
104.1
 
衣着
 
101.7
 
居住
 
102.3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2.3
 
交通和通信
 
99.9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3.2
 
医疗保健
 
103.4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1.2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1.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116.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109.9
 
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指数
 
124.4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8万个,1012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20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8万人,比上年减少0.1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7.5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4.5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全年新增私营企业4931户,新增注册资金376.6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16231户,新增个体从业人员36359人。年末全市实有个体工商户111262户,个体从业人员33.5万人;实有私营企业21599家,注册资金1387.1亿元。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11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总产值58.8亿元,增长5.2%;林业总产值4.6亿元,增长10.2%;牧业总产值37.7亿元,增长1.8%;渔业总产值4.7亿元,下降1.3%;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8亿元,增长5.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69.9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9.5万吨,其中夏粮95.1万吨,增长0.4%,秋粮34.4万吨,增长7.2%;小麦单产稳定在千斤以上,每亩产量达到505公斤。油料产量3748吨,下降14.2%;棉花产量213吨,下降68.7%;水果产量16.4万吨,增长9.3%,蔬菜产量49.8万吨,增长2.0%。全市增绿增效工程建设累计造林6.2万亩,完成森林长廊示范段33.9公里,折合面积2597亩。义务植树405.6万株。年末林木蓄积量3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5.7%。全年出栏肉猪70.1万头,增长1.5%;出栏牛12396头,增长6.7%;出栏羊41.1万只,下降4.4%;出栏家禽1967.3万只,下降6.3%;肉类总产量9.9万吨,增长1.7%;禽蛋产量62864吨,增长2.8%;奶类产量30997吨,增长2.6%。水产品产量28769吨,下降3.1%。年末全市生猪存栏42.5万头、牛存栏1.6万头、羊存栏20.2万只、家禽存栏806.4万只。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62.1万千瓦,比上年下降11.5%;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3404台,与上年基本持平;农用拖拉机11.8万台,下降0.8%。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99.5千公顷,机播面积236.2千公顷,机收面积227.8千公顷。全年农药使用量2609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106405吨,农村用电量34817万千瓦时。
 
表四:
 
201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完成数(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295476
 
2.1
 
#夏粮
 
951484
 
0.4
 
秋粮
 
343992
 
7.2
 
油料
 
3748
 
-14.2
 
#花生
 
1934
 
-14.7
 
油菜籽
 
1506
 
-9.3
 
棉花
 
213
 
-68.7
 
蔬菜
 
497536
 
2.0
 
水果
 
163527
 
9.3
 
肉类
 
99342
 
1.7
 
禽蛋
 
62864
 
2.8
 
水产品
 
28769
 
-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503.4亿元,比上年增长8.8%,工业占GDP的比重(工业化率)为54.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0.9%,拉动全市GDP增长4.6个百分点。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2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全市37个工业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长8.6%,电力行业增长5.4%,煤化工行业增长26.8%,机械制造、食品工业和纺织服装分别增长14.6%、9.1%、10.1%,建材行业增加值下降2.8%。非煤工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2%,比上年降低5.2个百分点。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0.8%,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1.1%,比上年降低3.5个百分点。
 
在重点统计的13种工业产品中,有10种产量实现增长。其中,洗精煤产量1532万吨,增长6.8%;焦炭339.2万吨,增长33.6%;发电量203.5亿千瓦时,增长3.2%;白酒40589升,增长1.1%;纱7.2万吨,增长22.5%;布12329.6万米,增长19.3%;日用玻璃制品81135吨,增长13.6%;小麦粉141万吨,增长8.3%;服装6365.7万件,增长8.2%;水泥1003.5万吨,增长7.9%;饲料86.8万吨,增长6.9%。原煤产量4316.3万吨,下降4.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实现利税202.0亿元,增长38.2%,其中利润100.6亿元,增长44.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3.9%,比上年提高42.1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98.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表五: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指标
 
比上年增长(%)
 
工业增加值
 
8.9
 
其中:轻工业
 
12.6
 
重工业
 
7.3
 
其中:煤炭行业
 
8.6
 
电力行业
 
5.4
 
煤化工业
 
26.8
 
机械制造
 
14.6
 
食品工业
 
9.1
 
纺织服装
 
10.1
 
建材行业
 
-2.8
 
表六:
 
2017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完成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4316.3
 
-4.6
 
洗精煤
 
万吨
 
1532.0
 
6.8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03.5
 
3.2
 
小麦粉
 
万吨
 
141.0
 
8.3
 
饲料
 
万吨
 
86.8
 
6.9
 
饮料酒
 
千升
 
131441
 
-7.4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千升
 
40589
 
1.1
 
啤酒
 
千升
 
89678
 
-11.4
 
 
 
72263
 
22.5
 
 
万米
 
12329.6
 
19.3
 
服装
 
万件
 
6365.7
 
8.2
 
焦炭
 
万吨
 
339.2
 
33.6
 
水泥
 
万吨
 
1003.5
 
7.9
 
瓷质砖
 
万平方米
 
585.3
 
-57.8
 
日用玻璃制品
 
 
81135
 
13.6
 
年末全市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6家,从业人员24518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0亿元,增长20.6%;竣工产值17.6亿元,下降29.3%;建筑业劳动生产率16.7万元/人。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1.6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49.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5.8亿元,增长10.1%。其中,房地产投资112.2亿元,增长21.8%;项目投资943.7亿元,增长8.9%。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2.3亿元,增长48.3%;第二产业投资548.1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投资475.4亿元,增长19.7%。从工业投资看,全市工业完成投资537.4亿元,增长10.4%。其中,采矿业投资17.2亿元,增长74.6%;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47.9亿元,增长62.5%;制造业投资472.3亿元,增长5.5%。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16.4亿元,增长13.1%,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0.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住宅投资78.8亿元,增长29.6%。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48.6万平方米,增长24.8%,其中住宅销售建筑面积135.3万平方米,增长20.6%;房屋施工面积1512.4万平方米,增长6.0%;房屋竣工面积120.3万平方米,下降31.8%。
 
全年安排537个市重点项目,金龙电子、卓泰化工、麦能电器等项目建成投产;东山口子产业园、文创科教城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平山电厂二期、年产100万吨碳基新材料、华孚绿尚小镇、市一中东校区、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开工建设。
 
表七:
 
2017年全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长速度
 
行业
 
投资额(万元)
 
比上年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10558355
 
10.1
 
第一产业
 
322916
 
48.3
 
第二产业
 
5481188
 
1.5
 
#工业投资
 
5373912
 
10.4
 
采矿业
 
172371
 
74.6
 
制造业
 
4722525
 
5.5
 
电力行业
 
479016
 
62.5
 
第三产业
 
4754251
 
19.7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9.3亿元,增长11.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3.8亿元,增长12.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37.5亿元,增长11.8%;餐饮收入15.7亿元,增长12.2%。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看,全市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24.4亿元,增长9.1%;饮料类商品零售额4.6亿元,增长2.9%;烟酒类商品零售额10.6亿元,增长12.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8.8亿元,增长4.8%;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7.9亿元,增长13.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7.7亿元,增长4.5%;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3.0亿元,增长26.5%;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17.7亿元,增长16.9%;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4.9亿元,增长11.3%。全市纳入统计的15家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2.6亿元,增长47.8%。传化智联城市物流中心、智汇电商产业园正式运营;中农批淮北大市场、青龙山现代物流基地加快建设;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4家;濉溪县电商产业园获评省级示范园区。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080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出口55761万美元,下降2.3%;进口5048万美元,增长17.9%。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81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全年引进并开工规模以上项目184个,其中,5000万-1亿元项目71个,1-3亿元项目71个,3-5亿元项目11个,5亿元以上项目31个。
 
全市有相山风景区、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龙脊山风景区、南湖风景区、双堆集烈士陵园、临涣文昌宫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及东湖风景区等12处A级景区,其中4A级景区3处,3A级景区6处,2A级景区3处。有口子国际大酒店及相王府宾馆等星级宾馆4家,其中五星级1家,3星级3家。旅行社32家,省级旅游农家乐18家,旅游商品定点企业13家,旅游从业人员5000多人。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19931人次,比上年增长10.4%;接待国内游客1477.4万人次,增长17.6%。旅游外汇收入937.0万美元,下降0.4%;国内旅游收入95.8亿元,增长19.9%。成功举办葡萄采摘节、黄里杏花节、石榴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
 
七、交通、邮电
 
全年公路客运量1507万人,旅客周转量133987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4130万吨,货运周转量2085749万吨公里。年末全市公路里程4244.3公里(包括村道)。其中高速公路95.0公里,国道155.0公里,省道123.5公里,县道545.9公里,乡道622.0公里,村道2715.3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4.2万辆,比上年增长17.5%,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1.5万辆,增长18.9%。淮萧客车联络线建成运营,我市正式进入高铁时代,融入京沪“四小时经济圈”。
 
全年邮政行业完成业务总量4.5亿元,比上年增长47.6%;实现业务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快递业务量达到1198.1万件,比上年增长51.9%;快递业务收入1.1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年末全市邮政营业网点56个,机要通信网点2个,村邮站13个,信箱(筒)59处。全市共有快递企业26家,其中邮政速递物流公司(EMS)1家,民营快递企业25家,快递网点160个,各类车辆561辆,从业人员1379人。
 
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2.4亿元,比上年下降1.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0.5万户,比上年减少1.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79.5万户,比上年增加17.6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92.2部/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1.8万户,比上年增加9.4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0.5亿元,比上年增收1.4亿元,增长2.3%;上划中央收入43.4亿元,比上年增收1.1亿元,增长33.7%;出口货物退增值税1.9亿元,增长22.9%。分级次看,市级财政收入74.0亿元,增长17.5%;濉溪县财政收入33.6亿元,增长10.8%。全市完成财政支出152.8亿元,增长7.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4亿元,下降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1亿元,增长30.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5.3亿元,增长21.4%;农林水事务支出14.8亿元,增长17.1%;教育支出25.3亿元,下降1.6%;节能环保支出5.1亿元,下降23.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亿元,下降46.3%;交通运输支出2.8亿元,下降76.2%。
 
表八:
 
2017年财政支出情况
 
项目
 
完成数(万元)
 
比上年增减(%)
 
财政总收入
 
1075851
 
15.3
 
上划中央收入
 
434037
 
33.7
 
#税收收入
 
429934
 
33.8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605395
 
2.3
 
#税收收入
 
491344
 
23.8
 
出口货物退增值税
 
18698
 
22.9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17721
 
1118.8
 
财政支出合计
 
1527736
 
7.1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23726
 
-2.5
 
公共安全支出
 
74053
 
9.2
 
教育支出
 
252501
 
-1.6
 
科学技术支出
 
15863
 
64.5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12315
 
-46.3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00615
 
30.2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
 
152631
 
21.4
 
节能环保支出
 
50740
 
-23.8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225100
 
55.3
 
农林水事务支出
 
147582
 
17.1
 
交通运输支出
 
27718
 
-76.2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00.6亿元,比年初增加78.8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18.8亿元,比年初增加63.9亿元,增长9.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68.3亿元,比年初增加72.8亿元,增长9.2%。金融存贷比62.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表九:
 
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及增长速度
 
指标
 
年末数(亿元)
 
比年初增加(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1400.6
 
78.8
 
6.0
 
住户存款
 
718.8
 
63.9
 
9.8
 
非金融企业存款
 
252.6
 
-0.3
 
-0.1
 
广义政府存款
 
368.8
 
31.6
 
9.4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868.3
 
72.8
 
9.2
 
住户贷款
 
195.9
 
31.4
 
19.1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672.4
 
41.4
 
6.6
 
短期贷款
 
307.5
 
-0.8
 
-0.3
 
中长期贷款
 
325.2
 
44.4
 
15.8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0.8亿元,增长23.0%;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1.8亿元,增长10.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4.0亿元,增长2.4%。其中人身保险业务给付8.8亿元,增长4.7%,综合赔付率42.4%;财产险业务赔款5.2亿元,下降1.4%,赔付率44.0%。
 
全市5家证券机构证券账户(沪深合计)数量14.1万户,比上年增长9.1%;证券代理交易额1791.0亿元,比上年增长22.4%。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31家企业在省区域四板挂牌。淮北矿业股份公司重组上市取得重大突破;全省首单市场化债转股资金落地淮北,累计投放债转股资金76.2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当年招生9131人,在校学生32974人,当年毕业学生8689人。全市共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所,其中普通中专学校4所,成人中专学校1所,职业高中3所;当年招生6676人,在校学生18013人,当年毕业学生7123人。普通中学121所,当年招生35951人,在校学生103811人。其中高中20所,当年招生13557人,在校学生39406人;初中101所,当年招生22394人,在校学生64405人。小学313所,当年招生27583人,在校学生150354人;幼儿园293所,入园儿童2935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6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7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26%。年末全市中小学共有教职工17865人,其中专任教师16545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不包括高校)校舍建筑总面积363.2万平方米;普通高中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18.0平方米,普通初中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17.2平方米,小学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5.7平方米,中职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31.6平方米。
 
表十:
 
2017年全市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指标
 
学校数(所)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普通高等教育
 
3
 
9131
 
32974
 
8689
 
中等职业教育
 
8
 
6676
 
18013
 
7123
 
高中
 
20
 
13557
 
39406
 
13925
 
初中
 
101
 
22394
 
64405
 
20709
 
小学
 
313
 
27583
 
150354
 
22459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六大工程,相山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上海交大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挂牌建设,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铝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1个,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2%;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产值550.1亿元,增长15.1%。获批省级科技项目19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53项,增长62.1%,完成技术交易额1.3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3181件和97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670件和192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94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1件。
 
全年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69家企业21类397种493个批次产品,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2473台(件、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6.0%。年末全市共有省名牌产品6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
 
全市有气象台站2个,开展96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的台站1个;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2个;防雹、增雨累计收益面积2220平方公里,增雨量5840万立方米。全市有天气预报服务网站3个,卫星云图接受站2个。全年降水量918.4毫米,年平均气温16.1摄氏度,无霜期228天。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档案馆6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5个,国家专门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资料47.5万卷,档案馆总建筑面积7810平方米。年末全市有广播电视台2座,广播电台1座,中波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台5座,有线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户数分别达到29.56万户和13.79万户;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5%。全市共有7家数字影院,51块影幕。全市有文艺表演团体39家,其中国有艺术院团2家。国有博物馆5家,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各5家;歌舞娱乐场所79家,网吧226家,电子游戏室134家。全年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4场,群众性文化活动120次,专业文艺团体演出760场,各类表演团体送文化下乡788场,创作剧(节)目12个。全年全市出版物发行单位142家,销售总额19831.5万元。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49个(含村卫生室),床位12521张,卫生技术人员11396人。其中医院69个,床位9241张,卫生技术人员7368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650人;乡镇及街道卫生院28个,床位1392张,卫生技术人员1324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652人;妇幼保健院(所、站)5所,床位220张,卫生技术人员323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6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所,卫生技术人员151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97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7个,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06人;村卫生室306所,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00人。
 
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50次,其中1000人以上活动16次,参加活动总人数30万人次。组织开展全市元旦长跑、淮北市纪念毛主席“6.10”题词暨百城千村健身气功展示活动、淮北市庆祝第九个全民健身日暨世界健身气功日活动等大型群体活动。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金牌40枚、银牌36枚、铜牌21枚。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28元,比上年增加1890元,增长9.3%。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78元,比上年增加2330元,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146元,增长8.4%。其中食品烟酒支出5335元,增长1.4%;衣着支出1286元,增长8.8%;居住支出3095元,增长4.3%;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883元,下降2.1%;交通通信支出4562元,增长103.9%;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609元,下降21.8%;医疗保健支出1075元,下降41.5%。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3部,电冰箱103台,洗衣机104台,热水器101台,空调142台,彩色电视机120台,计算机68台,移动电话224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11元,比上年增加958元,增长9.0%。全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29元,增长8.0%。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368元,增长44.2%;交通通信支出1068元,增长24.8%;居住支出1749元,增长7.5%;衣着支出535元,增长3.3%;医疗保健支出706元,下降2.9%;食品烟酒支出2340元,下降4.3%;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452元,下降8.2%。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8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平方米。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0部,电冰箱99台,洗衣机97台,热水器95台,空调92台,彩色电视机137台,计算机27台,移动电话269部。
 
表十一:
 
201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全体居民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指标值(元)
 
比上年增长(%)
 
指标值(元)
 
比上年增长(%)
 
指标值(元)
 
比上年增长(%)
 
可支配收入
 
22128
 
9.3
 
29578
 
8.6
 
11611
 
9.0
 
工资性收入
 
12240
 
8.9
 
17696
 
7.8
 
4539
 
8.8
 
经营净收入
 
4277
 
8.8
 
4182
 
9.1
 
4410
 
8.6
 
财产净收入
 
1282
 
11.3
 
2037
 
10.2
 
216
 
9.3
 
转移净收入
 
4329
 
10.5
 
5662
 
9.8
 
2446
 
10.1
 
消费支出
 
14075
 
8.9
 
18146
 
8.4
 
8329
 
8.0
 
食品烟酒支出
 
4093
 
0.5
 
5335
 
1.4
 
2340
 
-4.3
 
衣着支出
 
975
 
8.1
 
1286
 
8.8
 
535
 
3.3
 
居住支出
 
2537
 
5.6
 
3095
 
4.3
 
1749
 
7.5
 
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
 
704
 
-3.4
 
883
 
-2.1
 
452
 
-8.2
 
交通通信支出
 
3113
 
88.3
 
4562
 
103.9
 
1068
 
24.8
 
教育文化娱乐支出
 
1509
 
-5.0
 
1609
 
-21.8
 
1368
 
44.2
 
医疗保健支出
 
922
 
-32.6
 
1075
 
-41.5
 
706
 
-2.9
 
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
 
222
 
6.5
 
301
 
3.8
 
110
 
14.2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3.9万人,比上年增加1.3万人;因政策调整,市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不能重复参保和濉溪县城镇居民移交农合,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75.4万人,比上年减少17.7万人;参加失业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25.7万人和23.4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328人和461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1.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6万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75.2万人,其中农村居民参保人数63.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比上年末减少5235人。
 
全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4879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4215人。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金15万元。年末各类收养性单位2家,床位260张,收养各类人员104人。建立各种社会服务机构1675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65个,网点151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78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045万元。
 
推动棚户区改造与老旧小区整治、公共设施完善相结合,实施棚改项目67个、开工棚户区改造41300套,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基本建成27407套。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货币化安置39019套,货币化安置率94.5%,实物安置2281套。货币化安置率、基本建成率和开工建设率分别位列全省第三、第四和第五位。
 
全年培训残疾人1225人次,739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再就业。投入88万元,帮扶救助22734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和423名贫困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为残疾人免费配发辅助器具3571件;2000多人次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稳步推进《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修编工作。我市被列入国家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省级生态网络规划试点市。全年新建交通干线、城市道路23公里,创新大道、梧桐中路、龙山南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路相继建成通车;东部新城、高铁新区路网加快建设;符夹铁路扩能改造配套铁路立交桥基本建成;梅苑中路、桂苑中路等断头路顺利打通,迎宾路、梧桐路等交通路口渠化改造完成,道路拥堵有所缓解。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完善污水主干管网50公里。新增供水管网129公里,燃气管网186公里。建设公共自行车三期工程,首批新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首条旅游公交专线开通运行。新型智慧城市在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无线城市建设初见规模。我市以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的骄人成绩,成功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全年新增城建绿地251.41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地153.1万平方米,新增街头绿地(游园)18个,建成城市绿道39.5公里。年末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7.3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71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99.19%,燃气普及率98.62%。
 
全市PM10平均浓度104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90天,优良率52.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声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划标准,昼间年平均值51.1分贝,夜间平均值43.6分贝;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100%。全年二氧化碳减排3540吨、氮氧化物减排2970吨、化学需氧量减排1180吨、氨氮减排98吨,污染物排放削减率分别为二氧化硫7.52%、氮氧化物7%、化学需氧量4.43%,氨氮3.13%。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0起,死亡38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31起,下降34.1%;死亡人数减少43人,下降53.1%;没有发生3人以上较大事故。其中,工矿商贸行业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15起,死亡16人;建筑行业发生事故10起,死亡11人。道路交通发生事故39起,死亡16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30起,下降43.5%,死亡人数减少41人,下降71.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41人,下降59%。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