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蚌埠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8-04-05 15:40:30 来源:蚌埠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4501次
蚌埠市统计局
 
2018年3月24日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1550.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5.3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81.3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664.03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2:44.3:41.5调整为13.2:43.9:42.9。人均GDP46233元(折合6847美元),比上年增加4378元。
 
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1550.66
 
9.1
 
其中:第一产业
 
205.33
 
4.2
 
第二产业
 
681.30
 
9.6
 
第三产业
 
664.03
 
10.1
 
其中:农林牧渔业[3]
 
211.39
 
4.4
 
工业
 
581.87
 
9.7
 
建筑业
 
99.43
 
9.2
 
批发和零售业
 
98.19
 
5.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3.98
 
6.6
 
住宿和餐饮业
 
37.91
 
7.2
 
金融业
 
66.16
 
6.5
 
房地产业
 
90.55
 
6.0
 
营利性服务业
 
182.35
 
20.1
 
非营利性服务业
 
128.83
 
6.7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涨幅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1%。
 
201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类别
 
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1.0
 
一、食品烟酒
 
-0.9
 
#粮食
 
0.8
 
食用油
 
-4.1
 
菜类
 
-10.7
 
畜肉类
 
-4.1
 
禽肉类
 
-2.1
 
水产品
 
2.5
 
蛋类
 
-9.8
 
烟酒
 
1.7
 
二、衣着
 
1.3
 
三、居住
 
2.5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1.0
 
五、交通和通信
 
-0.1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2.0
 
七、医疗保健
 
4.6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0.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1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0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9.05万公顷,其中,小麦面积24.8万公顷,稻谷面积11.1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94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18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7.12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85.86万吨,增长1.9%。油料产量38.25万吨,增长0.1%。棉花产量0.27万吨,下降57.5%。蔬菜产量300.42万吨,增长3.9%。水果产量105.94万吨,下降2.6%。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02.83万头,比上年增长2.3%;全年生猪出栏207.86万头,增长1.1%。肉类总产量37.24万吨,增长1.8%。禽蛋产量8.76万吨,下降0.2%。水产品产量13.13万吨,增长2.7%。
 
2017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285.86
 
1.9
 
夏粮
 
158.52
 
3.3
 
#小麦
 
158.52
 
3.3
 
秋粮
 
127.33
 
0.3
 
油料
 
38.25
 
0.1
 
棉花
 
0.27
 
-57.5
 
蔬菜
 
300.42
 
3.9
 
水果
 
105.94
 
-2.6
 
肉类
 
37.24
 
1.8
 
禽蛋
 
8.76
 
-0.2
 
水产品
 
13.13
 
2.7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0.52万吨,下降0.6%。农用薄膜使用量0.94万吨,增长2.6%。农药使用量0.6万吨,下降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达1215户,比上年净增117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8.7%和10.6%。
 
全市多数工业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2%,食品制造业增长7.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9.8%,烟草制品业增长6.8%,医药制造业增长2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5%,汽车制造业增长17.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3%。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单位:%
 
指标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9.8
 
其中:轻工业
 
8.7
 
重工业
 
10.6
 
其中:国有企业
 
-4.6
 
集体企业
 
-8.8
 
股份合作企业
 
5.4
 
股份制企业
 
11.1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2.2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2.7
 
大中型工业企业
 
14.8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7.2
 
食品制造业
 
7.9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9.8
 
烟草制品业
 
6.8
 
纺织业
 
-12.4
 
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
 
-0.3
 
医药制造业
 
25.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1.5
 
汽车制造业
 
17.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罐头、卷烟、日用玻璃制品、气体压缩机分别增长11.9%、2.4%、3.4%、17.4%,水泥、钢材分别下降19.6%和37.8%。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39.15
 
13.6
 
饲料
 
万吨
 
40.71
 
-11.6
 
鲜冷藏冻肉
 
万吨
 
4.81
 
1.2
 
罐头
 
万吨
 
0.34
 
11.9
 
发酵酒精(折96度、商品量)
 
亿升
 
0.34
 
1.3
 
饮料酒
 
亿升
 
2.75
 
0.1
 
卷烟
 
亿支
 
275.81
 
2.4
 
 
万米
 
4904.15
 
-35.9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2.78
 
-35.1
 
盐酸(氯化氢含31%)
 
万吨
 
4.91
 
25.0
 
烧碱(折100%)
 
万吨
 
12.15
 
-3.1
 
水泥
 
万吨
 
290.33
 
-19.6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962.12
 
-0.1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293.33
 
-15.0
 
日用玻璃制品
 
万吨
 
8.18
 
3.4
 
钢材
 
万吨
 
19.15
 
-37.8
 
气体压缩机
 
 
4322
 
17.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01.5%,比上年提高19.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22.63亿元,增长12.1%;实现利税总额164.12亿元,下降2.7%,其中利润总额77.85亿元,下降6%。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数值
 
比上年增减百分点
 
综合效益指数
 
%
 
401.5
 
19.4
 
总资产贡献率
 
%
 
12.0
 
-1.5
 
资本保值增值率
 
%
 
98.2
 
-21.3
 
资产负债率
 
%
 
56.9
 
3.4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3.4
 
-4.3
 
成本费用利润率
 
%
 
3.0
 
-0.5
 
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
 
元/人
 
488874
 
10.5
 
产品销售率
 
%
 
96.7
 
0.7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9.4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完成产值497.8亿元,增长1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10.4万平方米,增长11.2%;房屋竣工面积543.38万平方米,增长28.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91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技术改造投资480.3亿元、增长36.5%,民间投资1164.3亿元、增长9.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0.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8%。分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7.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9%。三产中的教育业增长46.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增长22.8%,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15.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36.88亿元,比上年增长38.2%;房屋销售面积829.89万平方米,增长22.7%;房屋销售额425.61亿元,增长32.8%。
 
全年完成省亿元以上项目投资1100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完成率居全省第1位。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一期、G206蚌埠南段等77个项目建成投用,比亚迪安徽云轨制造中心、安徽日丰科技电气电缆工业园等162个项目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65.13亿元,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亿元,增长13.4%。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641.95亿元,增长12.6%;餐饮收入83.18亿元,增长12.9%。按单位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293.6亿元,增长15.7%;限额以下企业(单位)零售额431.53亿元,增长11%。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10.5%、16.9%、4.3%、13.3%。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3.2%、43.8%和49.8%。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5.9%和18.7%。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分别增长42.8%和22.4%。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进出口总额17.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出口9.4亿美元,下降21.1%;进口8.32亿美元,增长45.7%。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16.1亿美元,增长7%。实际到位内资909.79亿元,增长10.9%,其中省外资金877.98亿元,增长16.1%。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49.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接待国内游客3800.52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8.35万人次。全市星级饭店(宾馆)13个。旅行社58家,其中分社7家。A级旅游景区28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5个,3A级旅游景区10个,2A级旅游景区13个。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3.98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全年公路客运量2343万人,比上年下降21.3%;公路货运量23559万吨,增长13.3%。
 
年末全市汽车拥有量33.27万辆,比上年增长20.4%,其中个人汽车26.56万辆,增长23.9%。小型、微型载客汽车拥有量25.69万辆,增长23.5%,其中个人小型、微型载客汽车24.16万辆,增长25.5%。
 
全年邮政营业收入3.44亿元,增长36.5%。电信业务总量(收入)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30.65万户,比上年下降13.5%;移动电话用户数270.86万户,比上年增长10.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274.51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1.07亿元,增长5.4%。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增长29.2%,营业税下降98.7%,企业所得税增长28.8%。财政支出298.32亿元,增长11.3%。全年3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65亿元,惠及100%城乡居民。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1952.95亿元,比年初增加97.82亿元,增长5.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934.55亿元,增长7.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65.59亿元,比年初增加165.45亿元,增长11.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37.41亿元,增长2.9%;中长期贷款余额982.47亿元,增长20%。
 
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标
 
年末数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1952.95
 
5.3
 
其中:住户存款
 
934.55
 
7.8
 
非金融企业存款
 
622.04
 
-5.2
 
各项贷款余额
 
1565.59
 
11.8
 
其中:短期贷款
 
537.41
 
2.9
 
中长期贷款
 
982.47
 
20.0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9.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1.20亿元,增长16.8%;寿险保费收入27.94亿元,下降6.5%。年末,全市保险公司已达43家。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6所[6];全市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4所,其中普通中专11所,职业高中10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教育学校1266所,其中,普通中学171所(高中38所,初中133所),小学653所,幼儿园436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工读学校1所。
 
全市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3741人,在校学生6.48万人,招生学生数1.75万人,毕业生数1.63万人。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801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2363人,其中,高中3974人,初中8389人。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5.37万人;普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58.41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22万人(高中在校学生5.68万人,初中在校学生10.55万人);小学在校学生28.81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32万人,特殊教育学生1631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548人,普通中小学送教上门159人,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924人)。
 
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79%。
 
2017年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指标
 
单位
 
招生数
 
在校学生数
 
毕业生数
 
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16037
 
53722
 
17633
 
普通中学
 
 
55777
 
162216
 
52777
 
高中
 
 
17739
 
56755
 
20332
 
初中
 
 
38038
 
105461
 
32445
 
小学
 
 
53809
 
288083
 
38148
 
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1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36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59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6.6%。全市有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15个。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家,其中国家级2家。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
 
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4671件,发明专利授权量548件。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40项。技术市场合同交易20.8亿元,比上年增长7.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5件/万人。全年共新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2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大禹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启动。五河县博物馆新馆、固镇县图书馆新馆、淮上区文化馆新馆建成开放。1个乡镇、4个社区省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全面完成。7500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全部完成。数字农家书屋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1231场,吸引观众达161万人次。农家书屋共接待农民群众742万人次,借阅书籍达158万余册次。举办优秀书目推荐、名家文化讲堂、经典名篇诵读、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30余场次,深受广大读者喜爱。送戏下乡1000余场次、开展“温馨蚌埠·欢乐珠城”群众文化展演70余场次。举办“喜迎党的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核心价值观·共建文明家园”“我们的节日”“文艺扶贫·携手小康”等主题演出300余场次,组织文化志愿者、辅导员“进社区、进校园、进基层”演出近20场次,惠及群众300余万人次。
 
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386个,其中医院7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3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1个,其他卫生机构4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481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839人,注册护士905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83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54万张。每万人拥有床位数48.11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65.24人。
 
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市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等重点工程即将全面建成。举办大规模唱响省运惠民主题系列健身活动17场(次)。体育社团举办各类比赛200多场次。以“全民健身·拥抱省运”为主题,组织中国·蚌埠国际龙舟邀请赛、中美篮球争霸赛、全国乒乓球甲A联赛、全国健身气功展演活动安徽省闭幕式、全国中等城市广场舞邀请赛、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等省级以上赛事12次。成功承办全国中等城市体育协作会第三十届年会。新建5个街头体育公园。全面提升淮滨体育公园、浍河体育公园、涡河体育公园。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384人,注册运动员2413人。全员全项参加23项全省青少年比赛,取得了130块金牌。承办全省青少年拳击、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锦标赛。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6.94‰,死亡率10.69‰,自然增长率为6.2‰。年末户籍人口381.25万人,比上年增加1.73万人;其中男性197.54万人,占总人口的51.8%,女性183.71万人,占总人口的48.2%。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为100:107.5。常住人口337.67万人,比上年增加4.57万人。城镇化率55.31%,比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
 
2017年末全市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万人
 
指标
 
年末数
 
比重%
 
年末常住人口
 
337.67
 
年末户籍人口
 
381.25
 
其中:城镇
 
133.42
 
35.0
 
乡村
 
247.83
 
65.0
 
其中:0-17岁
 
87.16
 
22.8
 
18-34岁
 
99.79
 
26.2
 
35-59岁
 
133.31
 
35.0
 
60岁及以上
 
60.99
 
16.0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60元,比上年增长8.8%。人均消费支出16891元,增长8.3%。其中,食品支出增长6.1%,医疗保健支出下降9.5%,交通和通信支出下降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1.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7]为3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平方米。
 
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69元,比上年增长9.4%。农民人均消费支出7254元,增长9.5%。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2%,居住支出增长11%,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
 
年末全市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9.5万人、22.94万人、47.85万人、25.13万人、25.77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8.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11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金100%按时足额发放。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实施大建设项目218项,完成投资346亿元。《淮河流域和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等编制完成。G206蚌埠南段、S306淮上区段建成通车,城市云轨制造工程试验段等项目开工建设。蚌埠民用机场、水蚌线外迁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新建智能立体停车场2个。新建街头绿地、游园24个,新增园林绿化39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万套。回迁安置棚改居民1.5万户。成功入选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以上天数62.2%,区域噪声平均值小于58分贝。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4起,死亡97人。其中:道路运输事故100起、死亡82人(包括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工矿商贸事故12起、死亡13人,水上交通事故2起、死亡2人。发生较大交通事故1起,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农机、铁路等领域没有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文中合计数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5]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6]统计数据不包括军事院校。
 
[7]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