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铜陵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6-04-05 16:21:32 来源:铜陵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994次
铜陵市统计局
 
2016年3月22日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顶住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趋好,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民生事业持续进步,各项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21.3(GDP)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93.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214.9亿元,增长11.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97471元(折合15649美元),比上年增加279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50333元/人,比上年增加197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2014年的1.8:71.2:27调整为1.8:68.4:29.8,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3.3%。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721.3
 
10.1
 
第一产业
 
13.2
 
4.2
 
第二产业
 
493.2
 
9.9
 
第三产业
 
214.9
 
11.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6.7
 
4.1
 
批发和零售业
 
39.6
 
7.2
 
住宿和餐饮业
 
16.1
 
7.4
 
金融业
 
30.8
 
22.2
 
房地产业
 
19.2
 
3.8
 
其他服务业
 
79.6
 
14.7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2%。从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情况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6%;烟酒类上涨2.2%;衣着类上涨3.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9%;居住类下降0.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1%。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7.98万人,增加0.2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05万人,减少0.15万人;第二产业18.35万人,增加0.27万人;第三产业20.58万人,增加0.15万人。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5.00万人,减少0.58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8.11万人,增加2.0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1%。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22.43亿元,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11.06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1.92亿元,增长3.0%;牧业产值4.33亿元,增长5.7%;渔业产值3.74亿元,增长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8亿元,增长6.2%。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7150公顷,增长1.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045公顷,增长1.5%;棉花播种面积3658公顷,下降1.0%;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009公顷,下降0.2%;蔬菜播种面积4633公顷,增长2.3%。
 
全年粮食产量16.54万吨,增长3.6%;油料产量1.92万吨,增长2.1%;棉花产量0.38万吨,增长2.2%;蔬菜产量11.4万吨,增长2.6%。
 
全年肉类总产量1.92万吨,增长4.3%;禽蛋总产量1.12万吨,增长9.7%;全年水产品产量2.46万吨,增长2.6%。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8.64万千瓦,增长1.4%。化肥施用量(折纯)2.46万吨,下降0.5%。农村用电量2.17亿千瓦时,增长1.8%。全年有效灌溉面积23.9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98.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32.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0.4%。工业经济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8%,拉动GDP增长7.1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2.8%;股份制企业增长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2.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0.8%;轻工业下降3.4%。从主导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6.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1%;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0.9%。
 
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总产值625.2亿元,增长8.3%,总量居全省第4位。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432.4
 
10.4
 
其中:轻工业
 
12.2
 
-3.4
 
重工业
 
420.2
 
10.8
 
其中:国有企业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6.5
 
2.8
 
股份合作企业
 
0.2
 
-6.5
 
股份制企业
 
333.4
 
7.6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92.2
 
22.7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264.1
 
8.9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366.8
 
11.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精炼铜(电解铜)131.1万吨,增长0.1%;铜材158.1万吨,增长18.3%;硫酸(折100%)468.7万吨,下降5.4%;化学肥料总计(折纯)104.1万吨,增长2.2%;水泥熟料1895.3万吨,增长3.2%;火力发电量151.7亿千瓦时,下降5.3%。
 
2015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电解铜
 
万吨
 
131.1
 
0.1
 
铜材
 
万吨
 
158.1
 
18.3
 
硫铁矿石(折含硫35%)
 
万吨
 
231.1
 
2.8
 
水泥熟料
 
万吨
 
1895.3
 
3.2
 
硫酸(折100%)
 
万吨
 
468.7
 
-5.4
 
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万吨
 
104.1
 
2.2
 
钢材
 
万吨
 
147.8
 
1.6
 
 
万米
 
921.2
 
5.0
 
服装
 
万件
 
975.7
 
-33.3
 
模具
 
 
2654
 
-3.5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51.7
 
-5.3
 
水泥
 
万吨
 
701.0
 
-4.5
 
电子元件
 
亿只
 
48.3
 
3.6
 
焦炭
 
万吨
 
222.7
 
30.4
 
电力电缆
 
万米
 
3115.3
 
14.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26.1亿元,增长1.4%。实现利税总额37.9亿元,下降34.6%。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5.4亿元,下降52.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02.8,下降27.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6.9%,下降1.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34.4%,上升9.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53.8万元/人,增长1.3%。
 
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9.1亿元,增长8.1%。全年房屋施工面积770.6万平方米,下降15%;房屋竣工面积303万平方米,增长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1亿元,增长13.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74.1亿元,增长22.8%。其中,政府性投资129.5亿元,增长34.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44.6亿元,增长22.9%。民间企业投资680亿元,增长11.3%。外商投资17亿元,增长12.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4亿元,下降31.6%;第二产业投资424.4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投资432.2亿元,增长9.3%。分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413.9亿元,增长20.4%。其中制造业投资347.4亿元,增长16.8%;交通运输业、公共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7.9亿元,增长32.8%。房地产开发投资97.3亿元,下降26.7%;商品房销售面积128.6万平方米,增长6.4%;商品房销售额70.4亿元,下降24.0%。
 
全市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1666个,比上年增加162个,增长10.8%。在建项目平均规模8309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673万元。其中,新开工项目933个,增加210个,增长29%。皖能铜陵发电有限公司六期扩建第二台百万机组工程、铜陵有色集团控股公司冬瓜山铜矿床开采续建工程、铜陵化工集团新桥矿业有限公司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全威(铜陵)铜业科技有限公司资源配置中心、京福高铁前站区及永丰至钟呜公路二期工程、坝白路改建二期工程、铜陵万达广场、龙湖城等36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顺利开工;铜陵有色集团金神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耐磨材料建设项目、铜都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生产基地项目、京福高铁、宁安城际、S320沿江公路铜陵段改建工程、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铜都大道三期等973个项目竣工投产或交付使用。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8亿元,增长10.5%。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187.4亿元,增长10.4%;乡村零售额21.4亿元,增长10.6%。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类实现零售额170.4亿元,增长10.4%;餐费收入实现零售额38.4亿元,增长10.2%。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3.5%,饮料类增长4.1%,烟酒类下降18.1%,服装鞋帽、针织纺织品类下降2.5%,日用品类下降1.0%,金银珠宝类下降7.8%,家用电器及音像制品类下降6.7%,中西药品类增长5.9%,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5.1%,汽车类增长8.9%。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2.2亿美元,增长14.0%;实际到位1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内资412.9亿元,增长10.5%,在建1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287家,下降2%。
 
实现进出口总额45.8亿美元,下降11.4%。其中,出口6.4亿美元,下降24.9%;进口39.4亿美元,下降8.7%。
 
全年旅游总收入72.63亿元,增长19.19%。接待海外游客2.84万人次,增长0.62%;接待国内游客1084.85万人次,增长17.77%。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2家、国家级五星农家乐2个,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宾馆)13个,房间数1121间;共有旅行社2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单位29个,旅游线路6条,旅游景区(点)16个。全市旅游饭店客房住宿出租率为56.8%。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6.71亿元,增长4.1%。
 
全年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94.98万人,增长59.9%,货物发送量68.7万吨,下降20.2%。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26.0亿吨公里,下降2.5%;公路旅客周转量7.6亿人公里,下降2.2%。港口货物吞吐量8011.4万吨,增长13.7%。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14.2万辆,增长11.2%,其中汽车拥有量9.32万辆,增长19.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69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78亿元,增长15.0%%;电信(含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业务收入6.9亿元,下降1.3%。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14.12万户,比上年减少2.7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4.1万户,比上年增加3.3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34.1万户,新增4.5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135.0亿元,增长2.1%。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66.3亿元,增长1.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6.8亿元,增长0.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契税、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0.2%、3.9%、7.2%、-14.0%。全年财政支出110.8亿元,增长5.3%,其中节能环保支出增长47.5%,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24.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9.8%,公共安全支出增长6.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6.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3%,教育支出增长5.2%。民生类支出93.2亿元,增长7.4%,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84.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809.9亿元,比年初增加133.4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住户存款376.7亿元,比年初增加31.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233亿元,比年初增加15.3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66.7亿元,比年初增加128.5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住户贷款113亿元,比年初增加6.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653.8亿元,比年初增加122亿元。
 
年末,我市直接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的上市公司有6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603.2亿元。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4.2亿元,增长20.7%。全年保险赔款与给付6.6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35658人,比上年增加257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1580人,减少2492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4980人,减少437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5284人,增加274人;小学在校学生38271人,比上年减少437人。全年普通高校毕业生8963人,比上年增加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7114人,增加4223人;普通中学毕业生12146人,减少1368人;小学毕业生6327人,减少20人。2015年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分别为6470人和2378人。全年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98人次,其中本科1756人次;全年自学考试毕业生数为55人,其中本科39人。
 
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家,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比重为52.0%,全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2家,拥有2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实验室、3个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8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全年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7项,获得上级资助资金4618.3万元。全年有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项科技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全市申请专利3037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766件、实用新型1228件、外观设计43件;授权专利1409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49件、实用新型1117件、外观设计43件。
 
十、文化、卫生、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登记注册的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站)19个;公共图书馆5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74.95万册;档案馆6个,馆藏档案33.4万卷册,馆藏资料2.88万册。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63%。成功获得2016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举办权。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606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5197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5870人,其中,执业医师2218人,注册护师、护士2674人。荣获首批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称号。
 
建成1个省级全民健身广场、21条全民健身苑,命名3个社区体育俱乐部、18个省级示范晨晚练点。网上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304人,历年来注册总数达2800人。组队参加省年度11项青少年锦标赛,夺得金牌32枚、银牌27枚、铜牌37枚。铜陵输送运动员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夺得举重金牌1枚、田径银牌2枚、1个第五、1个第七。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33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户籍人口738015人,比上年末增加223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38‰,上升1.7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5.97‰,下降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2‰,上升1.76个千分点。
 
全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51元,增长9.1%,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675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48元,增长8.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936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0%,上升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8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41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7%,上升1.6个百分点。
 
全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4.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1.2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2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2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19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6.7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7.84万人;2015年末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7.23万人。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398人,全市共开展各类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人数8363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4419人,当年为各类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金额9673万元,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小额贷款金额8505万元。
 
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3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6万人。2015年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单位29个,拥有床位总数达3020张,在院人数1387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0519.8万元。年末,全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79个,社区从业人员2028人。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城区空气平均污染指数为80,优于和达到二级的天数287天,全年一级天数51天。一、二水厂和三水厂两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年监测结果全部达标,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天井湖水质类别为Ⅲ类,湖水富营养化程度减轻。环境噪声监测平均值55.0dB(A),17条主要交通干道昼间为66.9分贝。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削减1.72%、氨氮削减4.82%、二氧化硫削减11.46%、氮氧化物削减6.99%,超额完成年度削减目标任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2、36、87.8和58微克/立方米。全年节能“双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3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52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事故死亡人数4.15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8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
 
[5]工业增加值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6]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