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淮南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6-04-05 16:12:41 来源:淮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399次
淮南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淮南调查队
 
2015年3月18日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运行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综合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37.5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全市城镇化率67.9%,比上年末提高1.25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11.7‰,比上年上升0.5个千分点;死亡率5.1‰,提高1.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6‰,下降0.8个千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7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453.2亿元,下降4.0%;第三产业增加值266.6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1:62.0:29.9调整为8.8:57.4:33.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9.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57134元/人。人均GDP达33361元(折合5431美元)。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37.5万人,比上年减少1.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8.5万人,增加0.3万人;第二产业54.3万人,减少2.8万人;第三产业54.7万人,增加1.2万人。
 
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4.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商品零售价格同比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8.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6%。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0.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棉花种植面积912公顷,下降0.1%;油料种植面积4900公顷,增长1.8%;蔬菜种植面积2.8万公顷,增长3.8%。
 
全年粮食总产量139.4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其中夏粮产量63.8万吨,增长4.7%;秋粮产量75.6万吨,增长3.6%。油料产量1.6万吨,增长3.3%;棉花产量1829.3吨,下降0.9%。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29.0万头,比上年增长2.6%;全年生猪出栏50.7万头,增长3.5%。肉类总产量9.1万吨,增长2.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5.6万吨,增长2.2%。禽蛋产量6.8万吨,增长3.9%。牛奶产量5.3万吨,增长5.4%。水产品产量7.8万吨,增长3.8%。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8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各式拖拉机10.8万台,下降3.7%;联合收割机5805台,增长15.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5.1万吨,增长7.5%;农村用电量8.9亿千瓦时,增长6.2%。有效灌溉面积122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65.6千公顷。
 
年末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1家,新增33家。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37户。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3.0亿元,比上年下降5.8%,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7.1:92.9变化为8.5:91.5。
 
全市35个工业行业中10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在35个行业中,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216.9亿元,下降5.9%;电力行业89.0亿元,增长6.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2.3亿元,下降17.0%;装备制造业26亿元,下降31%。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31.7亿元,下降25.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76.6亿元,下降3.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下降10.7%,洗煤增长33.6%,发电量增长6.6%,合成氨增长2.8%,化肥下降2.2%,水泥下降6.8%,矿山专用设备下降17.1%。
 
年末全市发电装机容量1219.2万千瓦,其中,当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68.4万千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8.7亿元,下降14.0%;实现税收57.3亿元,下降9.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4.0亿元,比上年增长3.8%。年末资质内建筑企业106户。其中大型企业1户,与上年末相比持平;中型企业16户,比上年增加1户;小型企业41户,比上年增加3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0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51.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45.7万平方米,增加51.6万平方米。全年实现税收2.7亿元,增长18.7%;利润2.5亿元,下降12.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755.3亿元,比上年下降5.7%。其中:民间投资357.1亿元,下降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4.0亿元,增长23.2%;第二产业投资314.7亿元,下降6.2%;第三产业投资386.6亿元,下降8.3%。分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302.3亿元,下降9.5%。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投资49.5亿元,下降27.0%;电力行业完成投资66.1亿元,下降15.3%;制造业完成投资179.7亿元,下降0.8%。
 
全年共安排“861”行动计划项目405个,当年完成投资427.2亿元。济祁高速公路淮南段开工建设;田集电厂二期竣工投产;省道S308凤利路改造工程、淮潘路道路改造工程、朝阳路改造工程等完成。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0.5亿元,比上年下降13.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9.7万平方米,下降21.0%。商品房销售额87.0亿元,下降19.8%。全年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9185套(户),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3395套。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3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73.5亿元,增长9.4%;乡村实现零售额42.8亿元,增长7.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1.2亿元,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5.1亿元,增长8.0%。
 
全市纳入统计的6家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的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3512.7万元,增长5.2倍。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0.2亿元,增长1.6%,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看,食品、饮料和烟酒类下降0.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1%,日用品类下降4.0%,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1%,汽车类增长1.0%。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469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1.5%。其中出口35662万美元,下降12.2%;进口9032万美元,下降8.3%。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09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7.9%,其中:全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0095万美元,下降16.0%。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比上年增长66.7%;合同利用外资5179万美元,下降49.7%。全年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18836万美元,增长13.3%。全市外派劳务人员3600人,增长24%。引进内资实际到位市外资金总额为600亿元,下降14.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旅客运输量[5]4647.9万人,货物运输量2104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1%和14.7%。公路客运周转量22.6亿人公里,增长14.8%;公路货运周转量261.9亿吨公里,增长12.9%;水路货运周转量198亿吨公里,增长260%;港口吞吐量2034万吨,增长25.9%。
 
年末全市拥有民用汽车15.5万辆,增长8.9%;其中:载客车12.4万辆,增长13.7%;载货车3.0万辆,下降5.4%;私人汽车11.5万辆,增长17.9%。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86亿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4亿元,增长3.3%;电信业务总量15.62亿元,增长0.3%。全市获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有13家,全年完成快递业务量365.2万件;快递业务收入5462.2万元,同比增长67.1%。年末电话交换机容量277.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3.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0.8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52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10.6万户。城市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49部,同比减少7%;拥有移动电话229部,同比增长10.5%;农村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34部,同比减少7.6%;拥有移动电话196部,同比增长7.4%。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6.6万户,增长13%。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300万人次,增长9.2%。其中:接待入境国际游客3.5万人次,增长5.6%。旅游总收入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国际旅游收入2030.4万美元,增长5.9%。全市星级饭店32家,星级饭店客房2665间。年末全市共有6个4A级旅游景区。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125.8亿元,比上年下降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5.4亿元,下降31.9%。全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下降13.8%,营业税下降18.5%,企业所得税下降8%。财政支出146亿元,下降13.4%。其中教育支出19.5亿元,下降13.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5亿元,下降57.3%;医疗卫生支出12.3亿元,下降5.2%;科学技术支出下降29.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5.8%;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4.6%。全市33项民生工程实际拨付资金32.03亿元,同比增长58.5%。
 
全年社会融资规模145.2亿元,比上年减少58.2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28.7亿元,比年初增加18.9亿元,增长1.6%。其中,单位存款500.5亿元,比年初减少24亿元,下降4.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91亿元,比年初增加39.4亿元,增长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896.2亿元,比年初增加16.2亿元,增长1.8%。其中,短期贷款306亿元,比年初减少74.3亿元,下降19.5%;中长期贷款517.4亿元,比年初增加64.4亿元,增长14.2%。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财险保费收入9.1亿元,增长19.0%;人身险保费收入21亿元,增长16.1%。全年赔付支出10.3亿元,下降27.1%,其中财险赔付支出4.8亿元,增长14.2%;人身险赔付支出5.5亿元,下降44.4%。
 
年末债券市场融资余额479.8亿元,同比增长59.5%,其中中期票据余额212亿元,短期融资券余额203亿元,企业债余额62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2.8亿元。
 
年末证券市场共有资金账户13.6万户,比上年增长4.1%。全年证券交易额1160.1亿元,比上年增长81.8%。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7元,比上年增长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人均消费性支出15219元,增长9.3%。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7.3%,居住支出增长5.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0%。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5平方米。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47元,比上年增长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238元,增长7.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9平方米。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45.96万人和112.5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9.2万人,全年为2.32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全市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32.4万人和24.0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6.2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126.5万人,参合率为101.15%。
 
年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5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7万人,农村五保供养1.5万人。全年医疗救助6.9万人次,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0.9万人。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5所,在校学生79193人,招收学生24255人,毕业生28978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31759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3376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18664人,其中初中69347人,小学149317人;幼儿园在校学生65227人。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93%和99.79%;高考录取14030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12854人。
 
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80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25.3亿元。高新技术产品293个。科研机构72个。科技人员17600人。全年专利申请量3062件,比上年下降14.6%;专利授权量2072件,增长19.4%。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33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拥有国家级研究院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省级实验室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省、市创新型(试点)企业51家。
 
年末全市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28个,其中系统内5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9.9万台(件)。累计制定、修订地方标准7项。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
 
年末全市有文化馆7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4个,图书馆藏书41万册。各级综合档案馆7个,档案馆藏档案、资料59.3万卷(册),增长2.8%。广播、电视覆盖率均为100%。《淮南日报》、《淮河早报》全年共发行1263.8万份。
 
十一、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208个,其中医院6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5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2个,其他卫生机构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4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3个,村卫生室57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卫生监督所(中心)7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787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991人,注册护士6118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454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3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1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1112.5万人次。
 
全年在省级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获金牌77.25枚,银牌37枚,铜牌56枚。举办了“淮南市全民健身自愿服务社区行”等系列重大活动,影响人数达百万人次。
 
年末全市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6个,床位张,收养各类人员536人。不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288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42个,社区服务站239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400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8245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385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494.8公顷,比上年增长0.4%。其中,工矿仓储用地35.1公顷,下降51.9%;房地产用地43.4公顷,下降70.3%;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416.3公顷,增长51.9%。
 
全年全市供水总量16.3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5.1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1.2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16.3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比上年下降11.5%;工业用水量下降16.5%,生活用水增长4.5%。
 
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22.5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3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07%。
 
当年全市人工造林面积6702公顷。年末全市森林面积52.7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341.3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291.2万立方米。
 
年末全市有市、县级环境监测站2个。全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3.4%,比上年上升4.7个百分点;全市PM10年均浓度为10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
 
全市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较上年削减2.38%、0.89%、3.3%和31.12%。初步核算,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59%。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65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事故死亡人数为2.93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46人;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人数为2.52人。全年发生火灾事故784起。全年发生交通事故918起。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4]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
 
[5]交通运输部根据交通运输行业专项调查,对我省2013年公路与水路的客、货运量数据进行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