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马鞍山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5-03-20 15:44:49 来源:马鞍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954次
马鞍山市统计局
 
(2015年2月27日)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全力推进“项目突破年”等活动,聚焦工业发展、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7.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6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859.59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414.16亿元,增长7.9%。
 
市场物价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6%。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七涨一跌”格局,其中,涨幅靠前的主要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食品类和衣着类,分别上涨3%、2.4%和1.5%;居住类价格上涨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家庭设备用品价格上涨0.4%,烟酒类价格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跌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下跌6.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体量不够大,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仍然存在。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5.82亿元,扣除价格变动因素,比上年增长11.9%。县区、开发园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其中,三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8%;三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开发区及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1%。
 
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为54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47.4%,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2.7%,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13.2%,新材料产业增长33.9%,生物产业增长5.6%,公共安全产业增长13.7%。
 
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见下表)。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52.5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70.28万平方米。
 
三、农业
 
粮食作物再获丰收。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38.6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15.51万公顷,比上年扩大1%,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比由上年的1.87:1上升到2:1。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达106.26万吨,增长4.4%;蔬菜产量67.98万吨,增长0.3%。油料、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因种植面积下降而有所减少;其中,油料产量下降6.7%,棉花产量下降18.1%。
 
养殖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市肉类总产量8.01万吨,比上年下降0.1%;蛋类产量2.1万吨,增长2.8%;牛奶产量4.02万吨,下降1.3%;水产品产量11.14万吨,增长1.9%。生猪生产平稳,全年生猪饲养量为56.17万头,增长3.8%。奶牛年末存栏8951头,增长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见图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45.58亿元,下降4%。
 
工业投资增幅较高。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5.19亿元,比上年增长7.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95.75亿元,增长20.7%;其中,工业投资完成792.72亿元,增长20.6%;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47.3%,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43.8亿元,增长14.1%(见图3)。
 
“项目突破年”活动成效显着。全年实施重点项目659个,完成投资854.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1.2%。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40亿元。山鹰80万吨造纸等123个重点项目基本建成,威博新能源等166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见图4)。分地区看,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同步发展,城镇和乡村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314.44亿元和25.9亿元,分别增长13.3%和13.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96.82亿元,增长13.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42.42亿元,增长1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3.52亿元,增长12.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6.07亿元,增长0.2%。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7.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7.61亿美元,增长19.1%。
 
中小企业进口增长较快。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9.7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8.1%。其中,进口总额17.26亿美元,下降23.1%;出口总额12.46亿美元,下降10.0%。中小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13.47亿美元,下降11.9%;其中,进口总额5.72亿美元,增长30.6%;出口总额7.75亿美元,下降2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提升。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109万人,铁路货运发送量297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8100万吨,比上年增长8.2%;集装箱吞吐量11.45万标箱,增长61.9%。郑蒲港一期工程开港运行;马鞍山港慈湖综合码头、天顺港集装箱堆场等项目开工建设。宁安城际铁路马鞍山段、合福铁路含山段加快建设。205国道改造南段、226省道改造一期建成。裕溪河大桥建成通车;马滁高速、206省道改造积极推进。
 
邮电通讯业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5.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2.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73.67万户,年末宽带用户38.35万户。
 
旅游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年旅游业总收入1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75亿美元,增长10%。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1.02万人次,增长8.6%。年末星级饭店20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9家。现有A级景区23处,其中,4A级景区3处。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质量提升。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02.72亿元,比上年下降10.3%(见图5)。税收收入174.74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为86.2%,比上年提升8.9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121.02亿元,下降17.2%。财政支出182.46亿元,下降9.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8亿元,下降2.4%;民生支出150.06亿元,下降9.6%。
 
中长期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75.62亿元,比年初增加27.77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635.18亿元,比年初减少20.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03.34亿元,比年初增加102.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68.85亿元,比年初减少64.44亿元。中长期贷款588.07亿元,比年初增加116.25亿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各类保险机构20家。全年保费总收入2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82亿元,增长20.1%;人身险保费收入16.66亿元,增长18.1%。
 
九、城市建设
 
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建成区面积9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3.9%。全市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124个,投放公共自行车2500辆。实现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保障性住房新开工2.4万套、竣工9436套。改造提升11个老旧小区;美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22个省级中心村、33个市级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
 
城市绿化水平提升。完成向山广场游园、二招游园改造,完成湖北路、天门大道等主干道绿化补植更新。新增城市绿道62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23公顷,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8%。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市成为首批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年专利申请量6231件,比上年增长17.1%。承担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4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6家。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达213家,高新技术产品1049个。民营科技企业达439家,技工贸总收入120亿元。
 
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全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26.65亿元。全面启动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新建农村标准化教学点43个,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所,市二中郑蒲港分校建成投入使用。全市高等院校6所;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647所,其中,幼儿园247所,小学274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普通中学104所。全市省一类幼儿园10所,省示范高中11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特色小学2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5所。全市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共有在校学生31.45万人、教职工2.32万人。全市高中阶段在校学生8.17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27.3%。
 
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全年引进中级职称以上人才811人,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个,引进国外专家24人,培训专业技术人才2.44万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4949人。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我市成为全国10个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之一。市图书馆总分馆模式全国领先,市文化馆数字化改造列入文化部试点。建成3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7个农民文化乐园。节俭举办第26届李白诗歌节,荣获“中国诗歌之城”称号。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109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0个,文化馆7个;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综合档案馆7个,档案资料139.5万卷(件),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
 
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全市共有卫生机构99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4家;标准化村卫生室392所。共有病床8532张,卫生技术人员1.18万人。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四苗、五苗接种率99%,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99.96%。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荣获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获得奖牌279枚,其中,金牌125.25枚、银牌66.75枚、铜牌87枚。位居金牌榜第四名,奖牌榜第二名。成功举办2014年苏浙皖三省十一市(县、区)“古漕运杯”象棋邀请赛、南京都市圈第四届城市龙舟邀请赛、首届马鞍山广场舞大赛、第四届长三角城市(马鞍山·博望)自行车越野邀请赛、市直机关全民健身活动成果展示暨第五届运动会。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36种矿种;其中,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25种,水汽矿产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4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19种。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20项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目标任务,全年PM10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21%。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含山光大生物质能发电等一批项目建成运行。建成21项污染减排重点工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5.5%,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70人,比上年下降6.7%。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平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6.1万人,非农业人口81.6万人。据抽样调查,全市常住人口222.9万人,人口出生率10.5‰,死亡率5.6‰,自然增长率4.9‰。
 
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据抽样调查,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48元,比上年增长10.3%,比同期GDP增速高0.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60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9元,增长11.9%。
 
个人存款余额增加。全市年末个人存款余额819.37亿元,比年初增加67.31亿元。其中,定期存款余额535.06亿元,比年初增加39.47亿元;活期存款余额217.53亿元,比年初减少0.66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事业持续推进。全年新增就业5.39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1万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45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完成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2.03万人,创业培训4595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0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6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0.5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7.55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1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9.74万人,参保率为94.88%。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现即征即保,参保人数为14.38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和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均提高10%,社会散居和集中供养的孤儿保障标准分别是每人每月不低于888元、1465元。全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11万人次,全年支付低保金3.21亿元。全市社会收养性福利床位数1.43万张;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5万人;接受社会捐赠612万元;拥有便民利民服务网点680个。全年福利彩票销售2.3亿元,比上年增长3.7%。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6675万元,增长3.7%;其中,市本级2503万元。
 
说明: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2015马鞍山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