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铜陵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4-09-29 14:38:36 来源:铜陵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308次
铜陵市统计局
 
2014年3月19日
 
201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铜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8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493.4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174.6亿元,增长7.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92599元(折合14952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47506元/人,比上年分别增加7780元和11732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2012年的1.9:73.4:24.7调整为1.8:72.5:25.7,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7.3%。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680.6
 
11.3
 
第一产业
 
12.6
 
3.6
 
第二产业
 
493.4
 
12.9
 
工业
 
457.9
 
13.2
 
建筑业
 
35.5
 
7.7
 
第三产业
 
174.6
 
7.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4
 
9.0
 
批发和零售业
 
33.9
 
9.0
 
住宿和餐饮业
 
13.3
 
6.5
 
金融业
 
26.0
 
13.5
 
房地产业
 
15.5
 
6.2
 
营业性服务业
 
20.7
 
5.7
 
非营业性服务业
 
41.8
 
3.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分类看,食品类价格上涨4.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2%,衣着类价格下降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3%,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3%,居住类价格上涨0.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9.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0.7%。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6.32万人,增加0.3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25万人,减少0.14万人;第二产业17.09万人,增加0.24万人;第三产业19.98万人,增加0.26万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12.71万人,增加0.76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4.58万人,增加0.6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6%。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20.56亿元,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10.29亿元,增长1.5%;林业产值1.78亿元,增长3.5%;牧业产值3.82亿元,增长8.7%;渔业产值3.48亿元,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9亿元,增长3.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579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984公顷,增长0.6%;棉花播种面积为3737公顷,下降0.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833公顷,下降5.3%;蔬菜播种面积4468公顷,增长3.3%。
 
全年粮食产量15.25万吨,下降0.3%;油料产量1.87万吨,下降1.2%;棉花产量0.41万吨,下降4.1%;蔬菜产量10.86万吨,增长3.0%。
 
全年肉类总产量1.80万吨,增长7.7%;禽蛋总产量0.98万吨,增长18.7%;全年水产品产量2.32万吨,增长4.7%。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8.0万千瓦,增长0.8%。化肥施用量(折纯)2.46万吨,增长0.8%。农村用电量1.99亿千瓦时,增长21.7%。全年有效灌溉面积23.25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780.5亿元,增长9.3%;实现工业增加值455.9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4.4%。工业经济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1%,拉动GDP增长9.1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7.9%;集体企业增长33.7%;股份制企业增长12.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0.8%。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5.2%;轻工业下降10.5%。从主导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4.4%,其中常用有色金属冶炼增长29.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7.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4%。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2.7亿元,增长20.6%。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规模以上工业
 
455.9
 
14.4
 
其中:轻工业
 
12.4
 
-10.5
 
重工业
 
443.5
 
15.2
 
其中:国有企业
 
23.8
 
7.9
 
集体企业
 
0.1
 
33.7
 
股份合作企业
 
0.5
 
1.6
 
股份制企业
 
352.7
 
12.1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72.0
 
30.8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288.6
 
16.0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398.2
 
17.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精炼铜(电解铜)120.1万吨,增长32.8%;铜材79.7万吨,增长27.3%;硫酸(折100%)458.7万吨,增长22.6%;化学肥料总计(折纯)88.0万吨,增长10.5%;水泥熟料1793.0万吨,增长1.1%;火力发电量175.8亿千瓦时,增长6.4%。
 
201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电解铜
 
万吨
 
120.1
 
32.8
 
铜材
 
万吨
 
79.7
 
27.3
 
硫铁矿石(折含硫35%)
 
万吨
 
232.5
 
-3.0
 
水泥熟料
 
万吨
 
1793.0
 
1.1
 
硫酸(折100%)
 
万吨
 
458.7
 
22.6
 
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万吨
 
88.0
 
10.5
 
钢材
 
万吨
 
98.7
 
21.1
 
 
万米
 
1088.9
 
-13.4
 
服装
 
万件
 
915.4
 
-4.5
 
模具
 
 
3073
 
40.5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75.8
 
6.4
 
水泥
 
万吨
 
732.5
 
3.5
 
电子元件
 
亿只
 
44.9
 
14.8
 
焦炭
 
万吨
 
111.0
 
49.7
 
电力电缆
 
万米
 
2439.0
 
58.3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9.3亿元,增长11.5%;实现利税总额65.6亿元,增长10%,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3.3亿元,增长5.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18.1,上升35.9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7%,下降0.1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20.5%,上升3.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54.7万元/人,增长8.3%。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5.48亿元,增长8.0%。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8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1.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0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50.2亿元,增长21.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97.4亿元,增长27.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7.3亿元,增长0.2%。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46.9亿元,同比下降6.9%;民间投资502.3亿元,增长3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7.0亿元,增长71.7%;第二产业投资307.6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投资325.6亿元,增长18.9%。分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300.6亿元,增长24.9%,其中制造业投资257.9亿元,增长27.1%。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5.5亿元,增长7.4%;商品房销售面积126.2万平方米,增长10.9%;商品房销售额70.1亿元,增长28.9%。
 
全年全市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1288个,比上年增加210个,增长19.5%,在建项目平均规模15605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168万元。其中,新开工项目673个,增加234个,增长53.3%。京福高铁铜陵段、宁安城际铁路、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旋力产业基地、焦化二期、江南文化园、井湖·北斗星城、联合强生商业综合体、朱家咀至永丰公路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和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安徽省铜陵市长三角区域性汽车产品回收再制造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智能电缆、核电缆项目、年产50万公里通信及塑料光纤项目、合福铁路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公路接线、大型无氟制冰机生产制造、铜陵大市场五期新时代家居生活广场项目、7.5万千瓦焦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项目、6万吨电子铜板带生产系统技术改造等101个重点项目顺利开工;20kt/年精制磷酸及磷酸盐项目、铜冶炼炉渣利用项目、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等417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6亿元,增长13.7%。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139.7亿元,增长13.6%;乡村零售额15.9亿元,增长14.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8.1亿元,增长13.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7.4亿元,增长13.8%。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下降7.8%,化妆品类下降5.9%,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2.6%,金银珠宝类增长38.0%,日用品类下降10.3%,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下降18.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5%,石油及制品类下降3.9%,汽车类增长18.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家。合同外资额1.6亿美元,增长155.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增长2.2%;实际利用市外内资682.5亿元,增长18.1%。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8.2亿美元,增长63.1%。其中,出口6.2亿美元,增长76.1%;进口52.0亿美元,增长61.7%。
 
全年旅游总收入53.42亿元,增长13.78%。接待海外游客2.91万人次,增长7.45%;接待国内游客850.4万人次,增长7.57%。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宾馆)17个,房间数1415间;共有旅行社2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单位20个,旅游线路6条,旅游景区(点)14个。全市旅游饭店客房住宿出租率为63.5%。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3.4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全年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51.3万人,增长6.5%,货物发送量122.4万吨,下降13.1%。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78.2亿吨公里,增长16.1%;地方交通旅客周转量30.07亿人公里,增长16.2%。港口货物吞吐量5904.9万吨,增长7.2%。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11.99万辆,增长11.0%,其中汽车拥有量6.98万辆,增长19.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68亿元,增长15.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72亿元,增长7.5%;电信(含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业务收入6.96亿元,增长16.8%。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19.74万户,比上年减少0.9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2.41万户,新增3.32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8.6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130.1亿元,增长2.2%。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65.9亿元,增长3.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4.2亿元,增长0.9%。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个人所得税、契税和营业税分别增长30.3%、26.0%和7.2%。全年财政支出100.6亿元,增长4.4%,其中节能环保支出增长53.3%,交通运输支出增长21.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4.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0.8%,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3.0%。全年民生类累计支出81.1亿元,增长6.1%,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80.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638.2亿元,比年初增加72.0亿元,增长12.7%。其中,单位存款305.0亿元,增长6.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09.6亿元,增长16.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575.0亿元,比年初增加60.2亿元,增长11.7%。其中,短期贷款274.6亿元,增长12.6%;中长期贷款273.9亿元,增长12.1%。
 
年末,我市直接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的上市公司有6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257.04亿元。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9.99亿元,增长8.2%。全年保险已决赔款和满期给付5.06亿元,增长52.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32559人,比上年增加221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2014人,增加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7437人,减少1041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5914人,增加239人;小学在校学生38503人,比上年增加352人。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8343人,比上年增加131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4822人,增加132人;普通中学毕业生12649人,减少1135人;小学毕业生6665人,减少613人。2013年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分别为8119人和2422人。全年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819人次,其中本科1822人次;全年自学考试毕业生数为76人,其中本科56人。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72.6亿元、总产值753.7亿元。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1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8家,拥有2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4个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3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全年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4项),获得上级资助资金3665万元。全年有5项科技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2013年,全市申请专利3026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423件、实用新型1532件、外观设计71件;授权专利197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38件、实用新型1753件、外观设计81件。
 
十、文化、卫生、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站)19个;公共图书馆5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67.1万册;档案馆6个,馆藏档案31.9万卷册,馆藏资料2.83万册。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67.9%。市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现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市文化馆新馆建设工程正在全力推进。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97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4448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5237人,其中,执业医师2023人,注册护师、护士2324人。全年免费婚检率达97%以上,农村孕产妇补助率、住院分娩率达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5.67%。201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市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铜陵县被国家卫计委列入首批全国乡村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联系县,铜官山区被省卫生厅、民政厅命名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共建成1个国家级全民健身广场、4个省级全民健身广场、22条全民健身苑,共命名13个社区体育俱乐部、142个省级示范晨晚练点,网上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2064人。全年组队参加15项省常规赛,夺得金牌32.5枚。2013年我市输送国青队手球运动员1名、解放军队举重运动员1名,省各训练中心试训运动员17名,省体院3名。我市输送的橄榄球运动员李娟在全运会上夺得第三名。全年参加全国高水平举重基地赛,夺得金牌20枚。全年新增体育彩票专营店42个,销售体育彩票10073万元,获得体彩公益金686.7万元。成功举办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和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74.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7人。2013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19‰,下降0.1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6.18‰,下降0.5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1‰,上升0.38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54元,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047元,增长16.0%,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4.4%,衣着支出增长21.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4.4%,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5.1%,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下降17.8%,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41.8%,居住类支出增长22.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186元,比上年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232元,增长2.7%,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1.2%,衣着支出增长8.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1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20.7%,交通和通讯支出下降24.4%,居住类支出增长4.2%。
 
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5.19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4.9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2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7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5.9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7.3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7.91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9.42万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1.8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4.30万人;2013年末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6.96万人。
 
全年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3306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564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891人。全市共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7408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4355人,当年为各类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5亿元,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小额贷款2.58亿元。
 
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99万人。2013年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单位28个,拥有床位总数达2968张,在院人数1155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0275.5万元。年末,全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84个,社区从业人员1814人。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3年,城区空气平均污染指数75,优于和达到二级的天数325天,全年一级天数18天,比上年少26天。一、二水厂和三水厂两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年监测结果全部达标,水质达标率100%。天井湖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好转。城市区域昼间、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4.3、44.0分贝;17条主要交通干道昼间、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66.6分贝、51.9分贝。各类噪声监测值均低于相应的标准值。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化学需氧量削减0.43%、氨氮削减0.5%、二氧化硫削减4.86%、氮氧化物削减3.82%,完成年度削减目标任务。2013年度全市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514人;全年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3985起,火灾事故158起。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
 
[4]工业增加值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5]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