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淮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4-09-29 14:37:19 来源:淮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822次
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精致淮北”建设总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转型发展成效显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0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73.2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73.5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为8.1:67.2:24.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32996元(折合5328美元),比上年增加3711元。
 
表一:
 
图1:
 
2012-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分别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0.5和0.3个百分点。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2%,烟酒类价格下降1.1%,衣着类价格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9%,居住类价格上涨1.5%。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8.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9%,其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6.7%。
 
图2:
 
2013年全市物价月度累计上涨幅度(%)
 
表二:
 
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6986个,810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209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14.1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8.8万人,比上年减少0.1万人;第二产业39.3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第三产业36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27.9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3351元,比上年减少3661元,下降6.4%。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3055户,新增从业人员45054人;新增私营企业2102家,新增注册资金42.95亿元。年末全市实有个体工商户66809户,从业人员232418人;实有私营企业9712家,注册资本331.16亿元。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总产值54.9亿元,增长2.6%;林业总产值3.3亿元,增长24.1%;牧业总产值31.2亿元,增长3.4%;渔业总产值4.2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5亿元,增长2.2%。
 
全年粮食播种总面积353.1万亩,粮食产量连续十年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120.1万吨,增长0.9%;其中夏粮88.6万吨,增长2.4%,秋粮31.5万吨,下降3.1%。油料产量4568吨,下降17.8%,棉花产量1517吨,下降3.9%,水果产量9万吨,下降11.6%,蔬菜产量50.2万吨,增长4.5%。全年新增造林面积5579公顷,新建完善农田林网6667公顷,新育苗244公顷;年末林木蓄积量279.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9.1%。全年出栏肉猪65.8万头,增长2.2%;出栏家禽1630.4万只,增长11.5%;出栏羊44.8万只,下降2.2%;年末猪存栏41.1万头,增长5.1%;家禽存栏994.7万只,增长8.6%;牛存栏13879头,增长14.2%;羊存栏27万只,增长5.2%。全年肉类总产量8.8万吨,增长2.8%;禽蛋产量5.3万吨,增长8.5%;奶类总产量1.1万吨,增长9.6%。水产品产量28230吨,增长3.2%。
 
表三:
 
年末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268.4万千瓦,增长4.4%,其中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总动力10.8万千瓦,排灌机械总动力10.2万千瓦。年末农用拖拉机12.1万台,农用运输车1.7万辆。年末全市常用耕地面积133993公顷。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8.1万公顷,机播面积28.5万公顷,机收面积24.8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15.4万公顷。农村用电量24983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折纯)使用量98750吨,地膜覆盖面积3873公顷。全年新增流转土地10.8万亩,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100家,家庭农场达到269家。新增高效规模化种养基地110个。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新认证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4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2.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3.1%,拉动全市GDP增长6.6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5家,总数达到71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7亿元,比上年增长33%;实现利税129.2亿元,下降15.8%,其中利润57.6亿元,下降27.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5.1%,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99.02%,比上年下降0.29个百分点。在重点统计的42种产品中,有31种产量实现增长。其中,原煤产量5356.7万吨,下降4.6%;洗煤3446.5万吨,下降8.4%;水泥904.3万吨,下降16.2%;纱6.3万吨,布8796.4万米,分别增长12.9%和19.0%。城市转型成效明显。非煤行业(煤电、煤化工以外的行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73.7%,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非煤行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21.6%,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1.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6.8%,比上年提高9.2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到98.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3个百分点。
 
图3:
 
2013年月度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表四:
 
年末全市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3家,从业人员38384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4.3亿元,下降10.5%;实现工程结算收入78亿元,下降4.7%,竣工产值56.8亿元,增长1.6%;建筑业劳动生产率20.7万元/人。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6.7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90.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在建施工项目85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86个,计划总投资1648.3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5亿元,增长21.4%。分城乡看,城镇投资664.1亿元,增长20.8%;农村非农户投资36.5亿元,增长3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2.4亿元,增长67.4%;第二产业投资402.4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投资285.8亿元,增长30.4%。全年工业完成投资402.4亿元,增长14.8%。其中采矿业投资26.5亿元,下降54.5%;制造业投资335.5亿元,增长23.5%;电力行业投资40.3亿元,增长95.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4亿元,增长22.6%;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58.2万平方米,增长34.7%;商品房屋销售额74亿元,增长50.6%。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施工套数47088套,其中本年新开工19047套,竣工8779套。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图4:
 
2013年月度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全市391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29.4亿元。省道235市开发区新区至泗许高速连接线、省道101平山口至徐楼段改建工程全面开工,省道202百善至涡阳段复工建设,南坪港一期工程主体完工。淮海东路等10条道路建成通车,沱河路等16条道路绿化工程全面完成。首座220千伏文昌宫智能变电站投运。总投资3.9亿元的火车站及广场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淮矿集团工程建设公司科技大厦1号楼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和乡村分别实现零售额155.9亿元和39.6亿元,分别增长14.2%和14.3%;按销售形态分,餐饮收入和商品零售分别实现零售额28.3亿元和167.2亿元,分别增长14.1%和14.2%。大润发二店、红星凯越广场开业运营,国购汽车文化产业园、口子文化博览园建设进展顺利。
 
图5:
 
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季度累计增长速度(%)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68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4%。累计完成出口43828万美元,增长42.2%。其中专业外贸公司出口5720万美元,增长9.0%;自营生产企业出口25300万美元,增长64.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2808万美元,增长26.0%。全年累计实现进口301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5.5%。
 
图6:
 
2013年外贸进、出口额月度累计增长速度(%)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9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6%。全市引进投资规模亿元以上新建项目104个,合同引资额417.8亿元,其中投资3-5亿元项目14个,合同引资额75.1亿元;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0个,合同引资额195.6亿元。
 
淮北经济开发区、濉溪经济开发区、临涣工业园等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已建成面积64.5平方公里,聚集各类企业80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9家。全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38.4亿元,增长18.6%;工业增加值225.2亿元,增长16.7%;实现税收23.3亿元。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1%;接待入境游客1.39万人次,增长14.9%,其中外国人0.3万人次。全年国内旅游收入27.1亿元,增长1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25.5万美元,增长14.8%。年末全市有星级饭店4家,星级饭店客房739间;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7个。温哥华城五星级酒店、观澜郡五星级酒店、洪庄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儿童梦幻王国、隋唐运河古镇、南湖景区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东湖景区、临涣古城开发、双堆红色旅游、卧云湖生态旅游等项目正在积极谋划。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93亿元,比上年减收8.1亿元,下降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0.7亿元,比上年减收1.2亿元,下降2.3%;上划中央收入41.1亿元,比上年减收7.1亿元,下降14.7%;出口货物退增值税1.3亿元,增长17%。分级次看,市级财政收入68.6亿元,比上年减收9.5亿元,下降12.1%;濉溪县财政收入24.4亿元,比上年增收1.4亿元,增长6.1%。全年完成财政支出108.7亿元,增长0.2%。其中教育支出16.4亿元,下降6.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1亿元,增长6.5%,医疗卫生支出9.8亿元,增长4.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3.4亿元,增长16.4%;农林水事务支出11.2亿元,增长7.0%。
 
表五: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63.9亿元,比年初增加76.2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0.8亿元,比年初增加46.3亿元,增长10.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12.1亿元,比年初增加103.5亿元,增长20.3%。金融存贷比达到70.9%,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交通银行、招商银行、英大泰和财险相继开业,濉溪湖商村镇银行筹建工作基本完成,浦发银行已将在淮设立分支机构列入计划,淮矿集团财务公司、濉溪县联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获银监会批准筹建。
 
表六:
 
全年全市保费总收入69449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3437万元,增长14.4%;人身保险保费收入117263万元,下降2.5%。全年赔付支出37059万元,增长24.8%,其中财险赔付支出2319万元,增长3.2倍;人身保险赔付支出7425万元,增长7.5%。
 
八、交通、邮电
 
全年公路客运量9235万人,旅客周转量312585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4.2%和15.7%;公路货运量7725万吨,货运周转量1374926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5%和14.8%。年末全市公路里程3615公里(包括村道)。其中高速公路92公里,国道7公里,省道196公里,县道576公里,乡道622公里,村道2040公里,专用公路83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34178辆,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11448辆,增长11.9%。全年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资5.2亿元,泗许高速公路淮北段提前半年建成通车。全年升级改造县乡道路76公里,改造危桥18座。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0878万元(全口径),比上年增长16.7%;电信业务收入120343万元,增长17.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7.2万户,比上年减少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6.4户,农村电话用户20.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66.4万户,比上年增加27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94.9部/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7.6万户,比上年增加5万户。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当年招生9370人,在校学生32610人,当年毕业学生8145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5所,在校学生31702人,当年毕业学生18547人。普通中学134所,在校学生126768人,其中高中24所,在校学生51146人;初中110所,在校学生75622人。小学350所,在校学生143820人;幼儿园231所,入园儿童6665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0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6.8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7.06%。年末全市中小学共有教职工23843人,其中专任教师20990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359.4万平方米;普通中学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14.65平方米,小学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5.81平方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有效落实,1.3万名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补助,1.28万名学生得到免学费资助,18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部完工。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表七:
 
全年全市新增科技型企业4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安徽山河矿业装备公司“EBZ260型掘进机”等10个产品获省重点新产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2个,55个产品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374.3亿元,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8位和第4位。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海聚科技园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完工。省级淮北龙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筹建,濉溪经济开发区被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创新型园区”,成功创建省级濉溪铝基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凤凰山农业科技园区,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全年共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3项,争取科技经费1860万元。其中,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立项7项,争取项目经费640万元。“高活性载体催化剂和廉价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及应用”等10项科研成果分获2013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全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13亿元,居全省第6位;完成专利申请量2588件,比上年增长1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86件,增长68%;完成专利授权1747件,增长1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00件,增长59%。
 
全年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563家企业8大类17种1645个批次产品和商品,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0080台件。全市有气象台站2个,开展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的台站1个;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个;防雹、增雨累计收益面积1600平方公里,增雨量8000万立方米。全市有天气预报服务网站2个,卫星云图接收站2个。全年降水量725.2毫米,年平均气温16.2摄氏度,无霜期219天。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94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6个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全部完工,34个公共文化场馆和516个农家书屋全部免费开放。市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城市数字电影院取得突破性进展,寰宇和万达两家影城先后建成开业。年末全市共有各级档案馆6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5个,专业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资料81.08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6805平方米。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1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分别达到29.58万户和11.09万户,分别比上年增加14.12万户和4.82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44.22%,比上年提高21.36个百分点;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2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1%。全年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2场,群众性文化活动203次,专业文艺团体演出465场,各类表演团体送文化下乡178场,创作剧(节)目6个。成功举办“淮北的歌”2013年音乐会、元旦戏曲晚会等活动;组织开展“精彩春天、精致淮北”淮北市优秀文化进万家等活动。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07个(含村卫生室),床位10905张,卫生技术人员10200人。其中医院74个,床位8339张,卫生技术人员6371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298人;乡镇及街道卫生院28个,床位1187张,卫生技术人员1282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606人;妇幼保健院(所、站)6所,床位220张,卫生技术人员290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12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所,卫生技术人员156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96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0个,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20人;村卫生室305所,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65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均实行零差率销售;市中医院病房大楼扩建一期建成使用,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市中医院跻身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00余次,其中1000人以上活动40次,参加活动总人数50万人次。组织开展全市元旦长跑、迎新春军民篮球友谊赛等大型群体活动。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金牌39.5枚,银牌27枚,铜牌22枚;其中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我市选手成绩突出,取得2金1铜。先后承办“李宁杯”全国青少年羽毛球赛暨全运会羽毛球预、决赛的抽签仪式、全国传统项目学校篮球赛、全国羽毛球业余俱乐部赛3项全国体育赛事,皖北片区全省围棋级位赛、段位赛,全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全省青少年射击锦标赛、全省青少年中国摔跤锦标赛、全省武术馆校比赛、全省县区级篮球锦标赛等7项高水平省级体育赛事。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人口出生率12.85‰,人口死亡率5.47‰,人口自然增长率7.3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1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2.2万人,农业人口122.3万人。年末常住人口214.2万人;城镇化率58.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表八: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60元,比上年增收2100元,增长10.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273元,增长0.4%,其中食品支出6967元,增长1.9%,衣着支出1558元,增长6.4%,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710元,增长6.8%。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汽车13辆、彩色电视机119台、电冰箱96台、空调128台、淋浴热水器94台、照相机17架、家用电脑60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40元,比上年增加954元,增长13.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266元,增长39.3%,其中食品支出2257元,增长31.3%,衣着支出423元,增长14.9%,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479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平方米。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9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2.8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6.8万人,比上年增加4.3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7万人;133.1万人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105.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万人,比上年增加335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0.6万人,增加7612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2.4万人,增加7024人。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调整“五保户”供养标准,分散供养标准提高至每年1880元,集中供养标准提高至每年4400元,分别比2012年增加180元和400元;全市供养五保对象7551人,其中分散供养3535人,集中供养4016人,发放五保供养资金2805万元。全年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70.1万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19837万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2.9万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7299万元。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新建3所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新增床位400张,72所社区养老机构和7所民办养老机构已全部完工。年末全市共有各种福利机构41个,社会福利院床位5369张,收养各类人员4152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77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71个,网点1058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7853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400万元。
 
全年培训残疾人1050人次,728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再就业。投入982万元,帮扶救助11988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和39名贫困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为残疾人免费配发辅助器具97件。273人次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大力推进“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启动实施荒山绿化工程、湖河贯通工程、淮水北调工程、塌陷地环境治理工程。持续加强城市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环境管理综合整治。全年完成水污染治理项目12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9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18个,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项目1个。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6天,优良率89.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声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划标准,昼间年平均值51.6分贝,夜间年平均值45.1分贝;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100%。全年COD减排694.7吨、氨氮减排147.5吨,二氧化硫减排1769吨、氮氧化物减排1318吨,污染物排放削减率分别为化学需氧量2.32%,氨氮3.74%,二氧化硫3.67%,氮氧化物2.45%。单位GDP能源消耗0.9754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5.1%。
 
实施城市道路、管网、桥梁、绿化等重点项目23个,完成投资11亿元。淮海东路等10条道路建成通车。梧桐大道、沱河东路等16条道路绿化工程完工,铺设供水管网71.59公里、污水管网二期12.58公里、天然气管网20.8公里。年末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2.8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6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6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99.03%,燃气普及率98.15%。全面启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淮北市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城市居民幸福感指数全省排名第6位。
 
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全市37个中心村规划实施各类建设项目610个,完成投资8.07亿元,榴园、南山、黄新庄成为全省亮点。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76起,死亡79人,事故起数与上年持平,死亡人数减少11人,下降12.2%。其中工矿商贸事故4起,比上年减少5起,死亡4人,比上年减少13人,下降76.5%。道路交通一次死亡一人及以上事故67起,与上年持平,死亡70人,比上年减少2人,下降2.8%;火灾事故1起,死亡1人,事故数与死亡人数均与上年持平。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1人,下降22.6%。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