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淮北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3-04-27 19:58:04 来源:淮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236次

2012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开展“转型发展攻坚年”活动,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打基础增后劲、惠民生促和谐,全市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4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410.3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158.8亿元,增长11.3%。三次产业结构为8.3:66.1:25.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29278元(折合4638美元),比上年增加3053元。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分别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0.1和0.4个百分点。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全面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9%,烟酒类和衣着类价格均上涨2.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6%,居住类价格上涨1.2%。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4%,其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4.2%。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6965个,1064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196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我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13.5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8.9万人,比上年减少0.6万人;第二产业39.2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第三产业35.4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5382户,新增从业人员58659人;新增私营企业1777家,新增注册资金46.6亿元。年末全市实有个体工商户54823户,从业人员18.2万人;实有私营企业7903家,注册资本218.4亿元。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加快城市转型发展的任务艰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农业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总产值49.1亿元,增长3.6%;林业总产值2.5亿元,增长62.6%;牧业总产值29.1亿元,增长5.7%;渔业总产值3.7亿元,增长4.2%。全年粮食播种总面积352万亩,粮食产量连续第九年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119万吨,增长4.8%;其中夏粮86.5万吨,增长6.5%,秋粮32.5万吨,增长0.5%。油料产量5554吨,增长26%,棉花产量1578吨,比上年减少1.2%,水果产量17.3万吨,增长6.1%,蔬菜产量48.1万吨,增长10%。全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021公顷,新建完善农田林网6667公顷,新育苗113公顷;年末林木蓄积量2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7.15%。全年出栏肉猪64.4万头,增长6.1%;出栏家禽1462万只,增长5.9%;出栏羊45.8万只,比上年下降4.7%;全年肉类总产量8.5万吨,增长4.8%。禽蛋产量4.9万吨,增长2.7%;奶类总产量1万吨,增长2.3%;水产品产量2.7万吨,增长4.1%。年末猪存栏39.1万头,增长7%;家禽存栏915.9万只,增长6.5%;牛存栏12156头,增长0.2%;羊存栏25.6万只,下降6.6%。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8亿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1万公顷,除涝面积1.2万公顷。年末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257.1万千瓦,增长2.6%,其中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总动力10.8万千瓦,排灌机械总动力10.2万千瓦。年末农用拖拉机12.1万台,农用运输车1.7万辆。全年机耕面积136.4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16万公顷。农村用电量19745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折纯)使用量99620吨,地膜覆盖面积3522公顷。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加快发展,全市新增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万亩。“塔山石榴”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成功举办。扶持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3家、市级龙头企业85家。思朗、松源食品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新三和、永益等食品加工项目开工建设。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重点支持24个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开工建设新农村示范点7个、居民集中居住区14个。全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加快编制37个中心村规划,榴园村成为全省亮点。积极落实扩权强镇各项政策,濉溪县临涣镇获批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支撑地位突出。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工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0.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0.2%,拉动全市GDP增长9.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5家,总数达到63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实现利税147.8亿元,增长5.9%,其中利润75.2亿元,增长1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9.4%,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99.4%,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在重点统计的41种产品产量中,有24个品种实现增长。其中,原煤产量5835.3万吨,增长9%;洗煤2075.9万吨,增长12.2%;水泥1079.1万吨,增长84.2%;纱5.6万吨,布7355.6万米,分别增长45%和4.1%。城市转型成效明显。非煤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66.2%,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非煤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38.7%,高于全市增速21.3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47.1%,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到8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5家,从业人员50580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3.4亿元,增长32.5%;实现工程结算收入81.7亿元,增长23.4%,竣工产值55.9亿元,增长43.4%;建筑业劳动生产率21.6万元/人。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7.2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14.5万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在建施工项目78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98个,计划总投资1334.5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77.2亿元,增长28.2%。其中城镇投资549.9亿元,增长27.6%,农村非农户投资27.3亿元,增长4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4亿元,下降19.1%;第二产业投资350.7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投资219.1亿元,增长39.7%。全年工业完成投资350.5亿元,增长28.6%。其中采矿业投资58.3亿元,下降16.7%;制造业投资271.6亿元,增长38%;电力行业投资20.6亿元,增长17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9.3亿元,增长64%;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17.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商品房屋销售额49.2亿元,下降2.8%。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施工套数35343套,其中本年新开工14205套,竣工7363套。

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全市325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87.4亿元。邹庄煤矿竣工,安徽矿机、百特电机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泗许高速淮北段建成通车;大唐虎山发电厂、大润发二期、职教中心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天裕高端铸件循环经济产业园、平山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已具备开工条件。市新政务中心通过省级立项审批;符夹线扩能改造和客车联络线项目已进入可研编制阶段。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0.3亿元,增长16.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4亿元,增长15.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12.9亿元和133.6亿元,分别增长14.7%和15.7%;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1.2亿元和24亿元,分别增长12.9%和18.7%。商贸服务设施加快建设。红星美凯龙、国购广场等项目开工建设,乐天玛特、淮海建材大市场、城市广场二期、韩国商贸城等项目建成或即将建成投入运营;皖北煤电翔宇物流建成并投入运营,淮矿物流园、段园物流园区、淮北义乌小商品城等正规划建设;新建凤凰新城、李洼等2个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建设东岗楼、温哥华2家公益性菜市场。

会展取得丰硕成果。成功举办首届食品工业博览会、第七届煤矿机械博览会和第三届塔山石榴文化节。其中食品工业博览会达成签约投资类项目35个,投资总额71.9亿元;煤矿机械博览会共签约投资类项目64个,投资总额153.2亿元,签约贸易类项目5个,贸易总额13亿元。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48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3%。累计完成出口30812万美元,增长79.6%。其中专业外贸公司出口524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6.8%;自营生产企业出口15407万美元,增长158.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0164万美元,增长107.6%。全年累计实现进口4042万美元,增长35%。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资379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786万美元,增长25.4%。实际利用市外资金501.5亿元,增长33.4%;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新建项目105个,合同引资额330亿元,其中50个亿元以上项目合同引资额208.7亿元。

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淮北经济开发区、濉溪经济开发区、临涣工业园等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已建成面积57.5平方公里,聚集各类企业68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6家。全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90亿元,增长39.2%;工业增加值192.6亿元,增长29.2%;实现税收33.8亿元,增长28.4%。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市开发区新区,一期5.2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成,二期14.7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中;濉芜现代产业园获省政府批准和重点支持;临涣工业园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7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3%;接待入境游客1.95万人次,增长37.3%,其中外国人5245人次,增长84.7%。全年旅游总收入41.1亿元,增长30.8%;其中国际旅游收入996万美元,增长35.3%。年末全市有星级饭店4家,星级饭店客房728间;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7个。洪庄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进展迅速,儿童梦幻王国项目已初步完成设计方案,南湖光影传播基地项目已完成项目评审,正在进行规划设计;烈山区榴园村作为我市重点乡村旅游发展示范点由财政投资8千余万元已改造一新。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整体平稳。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1.1亿元,比上年增收10.7亿元,增长11.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1.9亿元,比上年增收13.8亿元,增长36.2%;上划中央收入完成48.2亿元,比上年减收2.9亿元,下降5.7%;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完成1.1亿元,下降12.2%。分级次看,市级财政收入78.1亿元,比上年增收7.8亿元,增长11.1%;濉溪县财政收入23亿元,比上年增收2.9亿元,增长14.7%。全年完成财政支出10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教育支出17.5亿元,增长4.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4亿元,增长35.5%,医疗卫生支出9.3亿元,增长17.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0.1亿元,增长47.2%;农林水事务支出10.4亿元,增长53.1%。

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7.7亿元,比年初增加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4.6亿元,比年初增加74.6亿元,增长20.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08.6亿元,比年初增加102.9亿元,增长25.4%。金融存贷比达到64.6%,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市交通投资公司挂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分支机构在淮设立;市建投公司18亿元企业债券成功发行。

保险业发展平稳。全年保费总收入18.3亿元,比上年下降4.8%,其中财险保费收入5.9亿元,增长1.6%;人寿险保费收入12.4亿元,下降7.6%。全年赔付支出2.4亿元,增长4.1%,其中财险赔付支出2.2亿元,增长3.3%;人寿险赔付支出0.2亿元,增长13.6%。

八、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客运量8090万人,旅客周转量27020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5.8%;公路货运量6630万吨,货运周转量119790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8.2%和18.7%。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18公里(包括村道)。其中高速公路94公里,国道7公里,省道196公里,县道576公里,乡道622公里,村道2040公里,专用公路83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21010辆,比上年增长48.2%,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99561辆,增长57.6%。全年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资18.1亿元,增长290%,泗许高速公路淮北段提前半年建成通车。全年升级改造县乡道路66.8公里,改造危桥30座。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9320万元(全口径),比上年下降3.8%;电信业务收入102523万元,增长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9.2万户,比上年减少1.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8.6户,农村电话用户10.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9.4万户,比上年增加14.4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82.2部/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2.6万户,比上年增加4.5万户。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在校学生32147人;当年毕业学生8603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所,在校学生36634人,当年毕业学生13475人。普通中学137所,在校学生135089人,其中高中25所,在校学生50789人;初中112所,在校学生84300人。小学368所,在校学生145924人;幼儿园172所,入园儿童6124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0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6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6.15%。全年完成校舍建筑面积339.6万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学完成校舍建筑面积161.2万平方米。76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淮师大新校区一期建成使用,市委党校新校区主体封顶。

科学研究成果显着。全年共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66项,其中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及先进水平33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市级以上奖励50项。年末全市共有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科研单位3家,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总数29人;科教兴市战略扎实推进,全年科技计划共安排项目77项,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000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品54个;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10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量2251件,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09件,增长96%。专利授权1504件,增长247%。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9家,高新技术产品87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95.5亿元,增加值38.1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级档案馆7个,馆藏档案资料60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6805平方米;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5个;广播电台2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2座;有线电视用户15.46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59%。全年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0场,群众性文化活动26次,专业文艺团体演出430场,各类表演团体送文化下乡115场,创作剧(节)目3个。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81个(含村卫生室),床位10279张,卫生技术人员10043人。其中医院76个,床位7598张,卫生技术人员6301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266人;乡镇及街道卫生院28个,床位1218张,卫生技术人员1258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583人;妇幼保健院6所,床位200张,卫生技术人员282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06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所,卫生技术人员175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11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04个,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27人;村卫生室305所,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90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59次,其中1000人以上活动5次,参加活动总人数3万人次。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金牌24枚,银牌8枚,铜牌11枚。成功举办淮北市第九届运动会暨第三届职工运动会,全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国购杯”华东地区汽车场地越野赛,淮海经济区足球经营邀请赛等。市羽毛球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授予2012年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先进集体三等奖。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12.38‰,人口死亡率5.47‰,人口自然增长率6.9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18.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9万人,农业人口123.4万人。年末常住人口212.3万人;城镇化率57.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60元,比上年增收2484元,增长13.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207元,增长18.8%,其中食品支出6039元,增长8.5%,衣着支出1665元,增长24.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151元,增长69.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7%。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汽车11辆、彩色电视机122台、电冰箱97台、空调124台、淋浴热水器90台、照相机22架、家用电脑72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86元,比上年增加973元,增长15.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97元,增长6.5%,其中食品支出1719元,增长10.7%,衣着支出368元,增长15.0%,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457元,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投入资金21亿元,全面完成34项民生工程,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年末全市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1万人,比上年增加3.1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5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7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52.2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1.5万人,比上年增加25.6万人。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全年累计保障城市低保对象56059人,保障农村低保人数39938人。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福利院56个,比上年增加8个,社会福利院床位5457张,比上年增加291张,收养各类人员4698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77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32个,网点1058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395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133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成绩显着。全年实施道路、管网、桥梁、绿化等城建重点项目43个,完成投资24.9亿元。淮海东路、沱河路等6条改造或新建道路具备通车条件。改造提升城区主干道及老城区功能,人民路、南黎路、孟山路、相山路、鹰山路、建安路等路巷累计安装缘石44公里,铺设人行道5.6万平方米,铺设沥青路面14.4万平方米。实施宿丁路、梧桐北路等17条道路绿化重点工程建设,新增绿地面积38.6万平方米。新铺设供水管网50余公里,天然气管网16.5公里,杜集、烈山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年末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5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99%,燃气普及率97.99%。在2012年城市文明程度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中,我市名列全国地级提名城市第2名和地级城市第37名。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环境保护成效突出。全年共完成水污染治理项目6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4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11个,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项目1个。市辖区内城镇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达95%,声学环境按功能区全部达标,危废、放射源和辐射装置按国家规范管理。开展地下水、地面水、大气、噪声质量监测,获取有效数据1.6万个,争取水污染防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国家、省级项目资金2800万元。

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0人,比上年下降1.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5人,下降11.6%;全年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7人;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54起,其中一次死亡一人以上事故67起,造成72人死亡,比上年下降4%,直接经济损失29万元,下降31.1%。全年全市无特大、重大火灾事故,共发生一般火灾事故386起,经济损失311.9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