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池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3-04-07 17:09:39 来源:池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434次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池州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凝心聚力,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41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2.2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204.2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151.1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1:49.6:35.3调整到14.9:48.9:36.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7.5%。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37362元/人,比上年增加3583元。人均生产总值达29471元(约合4678美元),比上年增加3025元。

全年财政收入7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8亿元,增长21.2%。在全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12.8亿元,增长21.1%;营业税13.9亿元,增长33.1%;消费税0.8亿元,增长4.3%;企业所得税7.5亿元,增长25.1%;个人所得税2.2亿元,增长18.9%。财政支出1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8.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6.6%,教育支出增长30.1%,节能环保支出增长26.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6.3%,农林水事务支出15.9%,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5.8%。全市33项民生工程和12件惠民实事共投入资金22.8亿元,惠及城乡居民150万余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3.9%、4.6%、2.8%、1.3%、0.7%和0.2%;交通和通信、居住类价格分别下降0.1%和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3%。

年末从业人员112.1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45.5万人,增加0.4万人;第二产业27.7万人,增加0.2万人;第三产业38.9万人,增加0.2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8万人。年末城镇失业登记率为3.9%。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5.4千公顷,比上年扩大1.3千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98.5千公顷,扩大0.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0.1千公顷,减少0.2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6.9千公顷,扩大0.6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4.9千公顷,扩大0.3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65.8万吨,比上年增长5.2%。油料产量9.5万吨,增长5.2%。棉花产量3.1万吨,增长1%。茶叶产量0.6万吨,增长9.6%。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41.5万头,比上年增长4.7%。全年生猪出栏70万头,增长4.8%。肉类总产量8.4万吨,比上年增长5%。其中,猪牛羊肉产量5.9万吨,增长4.8%;禽蛋产量3.4万吨,增长4.5%。水产品产量12.9万吨,增长12.9%。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14.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3%。农用拖拉机3.6万台。农用运输车0.3万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9万吨,下降1.5%。农村用电量33907万千瓦时,增长12.1%。有效灌溉面积83.6千公顷,新增1.2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74户,比上年净增86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分轻重工业看,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5.7%和19.2%,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9.7:80.3变化为21.1:78.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5.2%,集体企业下降43.9%,股份制企业增长1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4%,其他企业增长17%。

全市34个工业行业中,产值保持增长的有30个。其中,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8.1%,农副产品加工业增长38%,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15.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7.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0.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5.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6.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8%。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8.9亿元,增长23%。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6亿元,增长23.8%。

全市23个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保持增长的有16个。其中硫酸、水泥、化学农药原药、合成氨、铜材、民用钢质船舶、机制纸及纸板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46.2%、41.1%、38.1%、35.2%、32.8%、32.7%、30.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利税50.3亿元,增长18.5%,其中利润36.4亿元,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05.7%,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7.9亿元,比上年增长5.5%。资质内建筑企业达102个,比上年增加5个;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2亿元,下降3.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5.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76.4万平方米,增加26.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74.7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城镇投资201.3亿元,增长32.9%;农村投资81.2亿元,增长34.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及信息化产业技术改造投资110.9亿元,增长46.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第二产业投资187.8亿元,增长13.5%,其中工业投资187.8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投资183.7亿元,增长51.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3.3亿元,增长80.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5.8亿元,增长63.3%;教育投资1.5亿元,增长9.7%;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投资7.1亿元,下降27.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商品房销售面积213.8万平方米,增长1.1%;商品房销售额88.2亿元,下降3.2%。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2916套、竣工9681套,改造农村危房5492户、完工4456户。

全年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284个,完成投资200亿元。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68个,完成投资19.8亿元。海螺三期、铜冠铜箔一期1万吨高精度电子铜箔、贵航特钢二期、广信农化30万吨离子膜烧碱等项目竣工投产。柯力电器、富莱茵汽配年产100万套汽车配件等项目顺利推进。九华山机场即将通航,宁安城际池州段线下工程基本完成,九华河大桥、秋浦河大桥及东岸接线工程全面完工,望东长江公路大桥、东至-九江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6.4亿元,增长1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9亿元,增长15.4%。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4.1亿元,增长9.9%;零售业零售额93.7亿元,增长17.9%;住宿业零售额2.5亿元,增长15.6%,餐饮业零售额14亿元,增长12.9%。分单位规模看,全市204户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44.4亿元,增长28.6%;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79.9亿元,增长6.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9.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64.1%,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7.4%,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34.5%,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增长19.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9.6%,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20.6%,家具类零售额增长26.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56.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长12.4%。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344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出口21873万美元,增长33.7%;进口12595万美元,增长38.4%。从进出口主要商品看,铅精矿进口10278万美元,增长56.9%;纺织服装出口6959万美元,增长65.4%;化工产品出口2594万美元,增长7.8%。池州水运口岸扩大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准。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14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1017万美元,增长25.8%。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7个,比上年增加4个;合同利用外资6825万美元,增长129.9%。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8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6%,其中入境游客58.5万人次,增长33.8%。旅游总收入288亿元,比上年增长41%。年末全市共有A级景区28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安徽省星级农家乐142个,旅游乡镇22个。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饭店32家,旅行社78家,国家级导游1508人。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7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全年旅客运输量6645万人,比上年增长17%;货物运输量8679万吨,下降11.3%。旅客运输周转量366736万人公里,增长15.5%;货物运输周转量1643249万吨公里,下降18.9%。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488万吨,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8.4万吨,下降9.2%。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0500标准箱(TEU),增长25%。

年末机动车辆保有量25.6万辆,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汽车保有量6.3万辆,增长22.3%;个人小型及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3.8万辆,增长39.4%。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85313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9519万元,增长7.1%;电信业务收入75794万元,增长12%。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1.7万户,比上年下降10.5%;移动电话用户93.4万户,增长1.8%。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77部。年末互联网用户14.6万户,增长15.9%。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518.2亿元,比年初增加82.6亿元,余额比上年增长19%,其中储蓄存款余额314.1亿元,比年初增加62.9亿元,余额比上年增长25.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68.9亿元,比年初增加53.7亿元,余额比上年增长1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7.4亿元,增长37.7%;中长期贷款余额226.5亿元,增长8.6%。金融体系不断健全。光大银行池州支行、贵池民生村镇银行和3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运营。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1262万美元,比年初减少304万美元,余额比上年下降19.4%;全市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4903万美元,比年初增加2459万美元,余额增长100.6%。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99131万元,比上年下降1.7%。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5711万元,增长19.7%;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63420万元,下降10.7%。赔款和给付支出38684万元。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22097万元;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16586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数29796人,其中成人在校学生数279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所,在校学生数32240人。普通中学109所,在校学生数92635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数39345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8%;初中在校学生数53290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1%。小学377所,在校学生数92228人,小学入学率99.8%。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万人,比上年增长2.9%。从事研发活动人员3863人,其中工程师898人。

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43家。认定省、市级创新型企业及试点企业38家,其中省级创新型企业5家、试点企业3家。新建省级技术研发机构11家。其中,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年末全市省级以上技术研发机构达40家。开发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6个,省级重点新产品7个,国家重点新产品1个。1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评为省级创新型园区。成功举办科技创新产学研对接会,签定产学研合作协议35项。安徽省首家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成功落户。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团队1个。

全年申请专利1551件,比上年增长4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02件,增长65.9%。授权专利850件,增长63.1%,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9件,增长160%。全年技术市场成交项目13个,比上年增加3个;成交额1510万元,比上年增长16.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3个,其它文化事业机构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5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7项。广播电视台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8%,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1.3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7%。

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下同)38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8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所(中心)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9个,门诊部8个。各类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605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43人,注册护士2435人。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505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4818张。

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绿色运动健身大会、“茶溪小镇”杯安徽池州国际铁人三项赛等重大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健康安徽”系列主题活动,全年共举办或协办赛事活动58次,参加活动人数6.6万人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61.9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82.7万人,占51.1%;女性人口79.2万人,占48.9%。全年出生人口1.7万人,出生率10.38‰;死亡1.3万人,死亡率7.72‰;人口自然增长率2.66‰。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9.5万人。年末全市总户数55.4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2.9人。年末常住人口141.9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全市城镇化率47.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86元,比上年增长13%。人均消费性支出14432元,增长12.5%。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3.2%,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25.8%,衣着支出增长15.2%,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2.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86元,比上年增长15.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839元,增长26.8%。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6.3%,交通通讯支出增长21.8%,衣着支出增长44.6%,医疗保健支出增长34.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7%,比上年下降3.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9.9万人和13.4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4.5%和0.7%。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1.2万人,增长12.4%。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1万人,增长15.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8%。

年末全市共有2.1万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5万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年救助城市医疗困难群众0.2万人次,救助医疗困难群众0.8万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78个,床位9237张。其中,农村老年福利机构69个,城镇老年福利机构1个;国家办社会福利院2个;儿童福利机构2个;光荣院4个。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57468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6707公顷。全年荒山荒地造林面积6489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4819公顷。年末森林面积481.5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665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262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4%。

全年平均降水量1702毫米。全年平均气温为16.4℃。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18.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电力消费量增长21.9%。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02%,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5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4个。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5天,占99.7%。尧渡河、黄盆河、秋浦河、白洋河、九华河、青通河、长江池州段水质以Ⅱ类为主,总体水质优。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511起,死亡12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人,比上年下降13.1%。全年共发生工矿商贸事故17起,死亡人数20人;道路交通事故417起,死亡105人;火灾事故77起。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开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