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铜陵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3-03-16 13:42:10 来源:铜陵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711次

铜陵市统计局

2013年3月16日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挑战,凝心聚力,务实进取,实现了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为“四个之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2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56.3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153.2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84877元(折合13449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35774元/人,比上年分别增加5233元和8123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2011年的1.9:74.7:23.4调整为1.9:73.4:24.7,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8.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分类看,食品类价格上涨3.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4.3%,衣着类价格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3%,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3%,居住类价格上涨2.8%。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0.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8.1%。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5.96万人,增加0.4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40万人,减少0.15万人;第二产业16.84万人,增加0.26万人;第三产业19.72万人,增加0.29万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11.95万人,增加0.79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3.92万人,增加0.6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6%。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9.3亿元,增长6.0%,其中农业产值9.75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1.69亿元,增长8.3%;牧业产值3.53亿元,增长9.4%;渔业产值3.19亿元,增长7.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4亿元,增长8.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5922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17公顷,下降0.7%;棉花播种面积为3739公顷,下降20.9%;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269公顷,下降15.0%;蔬菜播种面积4324公顷,增长1.4%。

全年粮食产量15.3万吨,增长5.6%;油料产量1.89万吨,下降13.4%;棉花产量5385万吨,下降20.4%;蔬菜产量10.54万吨,增长2.9%。

全年肉类总产量1.67万吨,增长3.6%;禽蛋总产量0.83万吨,增长33.8%;全年水产品产量2.22万吨,增长5.1%。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7.71万千瓦,增长1.2%。化肥施用量(折纯)24363万吨,增长4.9%。农村用电量1.63亿千瓦时,增长7.3%。全年有效灌溉面积24.98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22.4亿元,增长7.4%;实现工业增加值408.7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1.2%。工业经济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7%,拉动GDP增长7.7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0%;集体企业下降6.9%;股份制企业增长6.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7.8%。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9%;轻工业增长10.9%。从主导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3%,其中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下降3.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2%;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8.7%。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2.1亿元,增长34.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精炼铜(电解铜)90.4万吨,增长5.8%;铜材62.6万吨,增长47.2%;硫酸(折100%)374.3万吨,下降2.2%;化学肥料总计(折纯)79.7万吨,增长39.6%;水泥熟料1774.0万吨,增长15.1%;火力发电量158.9亿千瓦时,增长13.2%。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99.2亿元,增长14.5%;实现利税总额59.1亿元,下降26.1%,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0.7亿元,下降17.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82.2,下降28.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8%,上升0.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16.1%,下降4.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48.6万元/人,下降0.7%。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2.85亿元,增长11.7%。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51.3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58.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9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34.3亿元,增长29.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90.2亿元,增长26.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7.3亿元,增长3.7倍。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02.8亿元,增长9.6%;民间投资331.5亿元,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9亿元,增长47.5%;第二产业投资250.6亿元,增长32.9%;第三产业投资273.8亿元,增长25.9%。分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246.3亿元,增长31.1%,其中制造业投资202.9亿元,增长30.8%。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6.8亿元,增长18.3%;商品房销售面积113.8万平方米,增长11.9%;商品房销售额54.4亿元,增长9.2%。全年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36492套,基本建成14259套。

全年全市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1468个,比上年增加227个,增长18.3%,在建项目平均规模16773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中,新开工项目628个,增加112个,增长21.7%。京福高铁铜陵段、宁安城际铁路、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旋力产业基地、焦化二期、江南文化园、井湖·北斗星城、联合强生商业综合体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和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年产6000吨聚酰亚胺薄膜、年产120吨钙化物、年产22.5万吨高导铜材料、台湾风情文化商贸城、铜陵国际文化城和S320沿江公路铜陵段等60个重点项目顺利开工;铜冶炼工艺升级改造(有色“双闪”)、铜化28万吨合成氨等380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2亿元,增长16.8%。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123.3亿元,增长16.8%;乡村零售额14.0亿元,增长16.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3.3亿元,增长17.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3.9亿元,增长13.5%。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1%,化妆品类增长18.2%,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9.2%,金银珠宝类增长11.9%,日用品类增长26.0%,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下降25.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4.3%,汽车类增长29.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家。合同外资额0.63亿美元,下降24.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增长23.0%;实际利用市外内资577.8亿元,增长55.5%。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5.7亿美元,下降13.5%。其中,出口3.5亿美元,下降32%;进口32.2亿美元,下降10.9%。

全年旅游总收入45.95亿元,增长35.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541.8万美元,增长19.0%;接待海外游客2.7万人次,增长28.1%;接待国内游客790.56万人次,增长35.8%。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宾馆)18个,房间数1485间;共有旅行社3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单位20个,旅游线路6条,旅游景区(点)14个。全市旅游饭店客房住宿出租率为63.14%。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1.1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全年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48.2万人,下降3.2%,货物发送量140.9万吨,下降5.1%。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67.3亿吨公里,增长18.4%;地方交通旅客周转量25.88亿人公里,增长15.6%。港口货物吞吐量5507万吨,增长16.5%。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10.8万辆,增长9.7%,其中汽车拥有量5.85万辆,增长18.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63亿元,增长16.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67亿元,增长7.0%;电信(含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业务收入5.96亿元,增长17.3%。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0.69万户,比上年减少0.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9.09万户,新增10.48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3.7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127.3亿元,增长10.1%。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63.7亿元,下降9.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3.6亿元,增长40.2%。在地方财政收入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1.5%、39.4%和4.3%。全年财政支出92.9亿元,增长31.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2%,城乡社区服务支出增长44.8%,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41.9%,教育支出增长66.4%。全年民生类累计支出74.3亿元,增长46.3%,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80.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566亿元,比年初增加84.4亿元,增长17.5%。其中,单位存款287.5亿元,增长14.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65.7亿元,增长20.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514.8亿元,比年初增加57.6亿元,增长12.6%。其中,短期贷款243.8亿元,增长23.8%;中长期贷款244.5亿元,增长7.3%。

年末,我市直接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的上市公司有6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404.23亿元。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9.24亿元,增长7.5%。全年保险已决赔款和满期给付3.47亿元,增长22.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2年末,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30348人,比上年增加196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2009人,减少26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8478人,减少2188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5675人,增加138人;小学在校学生38151人,比上年减少1660人。201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7031人,比上年减少16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4690人,增加445人;普通中学毕业生13784人,减少357人;小学毕业生7278人,减少204人。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分别为8413人和2022人。全年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4224人次,其中本科2260人次;全年自学考试毕业生数为115人,其中本科72人。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5.3亿元,增长11%。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3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90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拥有24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3个生产力促进中心、3个设计院、3个试验检测站、1个科技馆。全年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6项),获得上级资助资金3807万元。全年有10项科技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12年,全市专利申请数达到281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684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1742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385件。全市专利授权数165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72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1345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241件。

十、文化、卫生、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站)19个;公共图书馆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61.1万册;档案馆6个,馆藏档案30.8万卷册,馆藏资料2.81万册。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65.8%。全年建成了25个公共电子阅览室、76个社区书屋,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总任务数296个。我市首家民营博物馆安徽国盛民俗文化博物馆开馆。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6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67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4137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4855人,其中,执业医师1913人,注册护师、护士2046人。全年全市批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6家,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7家。制定了安徽省首个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铜陵腌渍白姜标准。铜陵县成为全国首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

全年建成了1个国家级全民健身广场、22条全民健身苑,命名5个社区体育俱乐部、42个省级示范晨晚练点。全年组队参加12项常规赛,夺得金牌25枚。由我市输送的举重运动员汤飞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举重冠军赛,一举夺得抓、挺举和总成绩三个第一。全年新增体育彩票专营店42个,销售体育彩票5698万元,获得体彩公益金578万元。成功承办安徽省第三届体育大会、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铜陵站)。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74.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4人。2012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34%。,比上年上升1.7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6.71%。,上升1.1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3%。,上升0.58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85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144元,增长16.1%,其中,食品支出增长0.9%,衣着支出增长36.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4.6%,医疗保健支出增长33%,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54.9%,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34.2%,居住类支出下降28.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7%,比上年下降5.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12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7800元,增长11.6%。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5815元,比上年末增加5985元。

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5.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2.14万人。2012年末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6.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参保人数达19.3万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1.5万人。

全年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3006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793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616人。全市共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7484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4250人,当年为各类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218万元,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小额贷款19937万元。

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95万人。2012年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单位28个,拥有床位总数达2740张,在院人数1112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8398.4万元。年末,全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76个,社区从业人员805人。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2年,城区空气平均污染指数62,优于和达到二级的天数365天,全年一级天数44天,比上年多21天。一、二水厂和三水厂两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年12次监测结果全部达标,水质达标率100%。天井湖水质全年保持为四类。市区160个网格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平均值53.4分贝;17条主要交通干道平均等效声级为67.6分贝。各类噪声监测值均低于相应的标准值。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完成年度削减目标任务。初步核算,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9995吨标煤/万元,下降4.05%。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756人;全年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2192起,火灾事故104起。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47元,比上年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41元,增长14.1%,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4%,衣着支出增长11.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6.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2.6%,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18.0%,居住类支出下降7.0%。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

[4]工业增加值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5]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