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滁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5-24 15:47:44 来源:滁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883次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省一系列政策措施,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打造“五个滁州”,加快“双超”和“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进程,保持了国民经济良好发展态势,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850.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增幅连续六年超过10%,比“十一五”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快1.5个百分点。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2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39.65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237.55亿元,增长10.0%。三次产业比为20.4:51.7:27.9,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3%,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人均GDP达21607元(折合3345美元),比上年增加3914元。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70.4万人,比上年增加4.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07.5万人,减少15.6万人;第二产业87.6万人,增加14.1万人;第三产业75.3万人,增加6.0万人。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不包括个体、私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6.7万人,与上年持平;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47.6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

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3]运行在136.9~156.2之间,处于较为景气和较强景气状态;企业景气指数运行在140.4~147.3之间,处于较强景气状态;工业企业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景气指数全年处于较为景气和较重不景气区间。从趋势看,前两项景气有所走弱,后一项景气有所走好。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2%。八大类消费价格中6涨、2降,其中涨幅较大的为食品、居住。在食品类中,粮食价格上涨17.1%,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20.2%,猪肉价格上涨37.5%。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4.6%。全年工业生产者价格上涨9.0%,其中轻工业价格上涨8.7%,重工业价格上涨9.3%;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8.6%。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7%。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2.9%。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8%,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3%。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6.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935公顷,增长0.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9.3%;蔬菜播种面积4.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4%。

全年粮食总产量440.5万吨,比上年增长2.3%,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油料产量20.7万吨,比上年减产9.7%。其他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其中棉花产量10148吨,比上年增长2.2%;蔬菜产量133.1万吨,比上年增长1.4%。

全年肉类总产量35.1万吨,比上年增长1.1%;禽蛋产量10.3万吨,比上年增长2.5%;牛奶产量9451吨,比上年增长0.5%;水产品产量29.1万吨,比上年增长4.5%。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0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农用拖拉机49.1万台,比上年增长1.5%;排灌动力机械8.8万台,比上年增长6.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3.4万吨,比上年增长3.9%。农村用电量8.3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7.5%。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55.73千公顷,比上年净增190公顷。全年完成重点水利工程28项,完成投资9.89亿元,分别比上年减少17项、增加3.31亿元。

三、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85.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4]比上年增长24.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股份合作及股份制企业增长较快。

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全部实现了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18.1%、食品制造业增长88.7%、金属制品业增长87.6%、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增长86.0%、家具制造业增长85.2%、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增长84.7%、通用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7.7%、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77.5%、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增长76.3%、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70.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多保持增长,其中,房间空调器230.0万台,比上年增长280.1%;家用电冰箱331.3万台,比上年增长4.3%;水泥594.9万吨,比上年增长8.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28.9%,比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为近6年最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3.4亿元,比上年增长63.0%;实现利税总额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1%,其中利润1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3%。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27户,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实现利润总额3.5亿元,比上年下降28.6%;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6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9%,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706.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0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90.1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城镇项目投资519.7亿元,增长43.4%;农村项目投资4.8亿元,下降83.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8.7亿元,下降41.6%;第二产业投资369.3亿元,增长39.8%;第三产业投资312.1亿元,增长39.8%。从行业看,工业投资344.3亿元,增长32.5%,其中制造业投资319.5亿元,增长37.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2.8亿元,下降0.1%;第三产业中,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投资7.3亿元,增长128.1%;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完成投资3.1亿元,增长103.4%;教育完成投资12.3亿元,增长7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14.7亿元,增长49.2%;住宿和餐饮业完成投资4.1亿元,增长45.5%。

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694个,当年新开工项目121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31个,比上年增加76个,当年已投产项目797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5.7亿元,比上年增长25.8%;新开发面积79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7%;竣工面积31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1.2%。商品房销售额117.8亿元,其中住宅9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20.9%,商品房销售面积295.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59.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0%、2.0%。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全市共安排“861”行动计划项目226项,当年完成投资320亿元。总投资160亿元的年产100万吨PVC项目,当年完成投资33.5亿元,累计完成72.1亿元;总投资26亿元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亿安时标准纳米锂电池项目,当年完成投资5.5亿元,累计完成6.7亿元;总投资20亿元市承接产业园基地2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3亿元,累计完成2.3亿元;总投资16亿元安徽大雄华东农贸食品城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8亿元,累计完成4.6亿元;总投资15亿元凤阳奋祥钢材仓储物流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2亿元,累计完成2.8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一批新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天长吉阳新能源年产1920M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36.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5亿元;全椒君鸿年产10万吨软磁非晶材料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6亿元;安徽泉盛化工年产100万吨联碱项目计划总投资19.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1亿元;银鹭食品工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8亿元;琅琊山国际旅游度假中心一期工程项目休闲部分计划总投资1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0.3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4%。分实现区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9.9亿元,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18.4%。分构成看,商品零售额218.2亿元,增长18.4%;餐饮消费额36.3亿元,增长19.1%。分经营规模看,限上单位零售额90.3亿元,增长46.5;限下单位零售额164.2亿元,增长5.6%。

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类值完成情况看,吃、穿、用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1.2%、40.4%、44.3%。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32.5%、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07.4%、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61.2%、家具类增长61.1%、中西药品类增长53.4%。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商品进出口总额1131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出口总额88129万美元,增长24.5%;进口总额25023万美元,增长21.9%。从出口经营主体看,内资生产企业完成67666万美元,增长28.1%;外商投资企业完成45486万美元,增长18.3%。出口国别及地区达159个。

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69.9%,其中省外境内资金341.6亿元,增长71.9%,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195.4亿元;实际利用国外资金3628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12.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2297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75.0%。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868.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1%,其中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66488人次,比上年增长37.1%。全年旅游总收入62.85亿元,比上年增长59.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894万美元。年末,全市共有星级旅游饭店20个,星级饭店客房数1923间(套)。年末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21个,名胜风景区23个,旅游业从业人员4.3万人。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365.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3.4%。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39.6亿吨公里,增长32.3%;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25.99亿吨公里,增长50.0%。全年旅客周转量69.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9.6%。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5.7万辆,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0.9万辆,增长17.4%。民用轿车拥有量5.7万辆,增长27.0%,其中私人轿车拥有量4.74万辆,增长29.1%。

电信、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全年业务总量[6]2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邮政部门业务总量1.1亿元,比上年下降1.8%。年末,全市拥有电话307.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2.8%,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77.9万户,增长2.9%;移动电话用户数229.2万户,增长16.6%。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26.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7.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25.8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3.9亿元,增长46.2%。从收入来源结构看,各项税收完成105.9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占财政总收入的84.2%,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从实现主体看,市本级财政收入41.1亿元,增长21.5%;县级财政收入84.7亿元,增长49.6%。全年财政支出183.0亿元,比上年增长44.0%。其中,教育支出29.29亿元,增长44.8%;农林水事务支出34.89亿元,增长74.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55亿元,增长40.7%;医疗卫生支出17.00亿元,增长40.6%;交通运输支出8.30亿元,增长1.15倍;住房保障支出10.45亿元,增长1.47倍。用于民生方面支出149.2亿元,占总支出的81.6%,其中33项省级民生工程投入38亿元,比上年增加14.5亿元。

金融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14.43亿元,比年初增加135.01亿元,增长17.3%。其中,企业存款379.67亿元,比年初增加55.2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91.82亿元,比年初增加73.6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76.42亿元,比年初增加109.86亿元,增长23.5%。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余额318.09亿元,比年初增加59.10亿元;中长期消费贷款247.81亿元,比年初增加50.83亿元。从贷款对象看,单位贷款余额354.94亿元,比年初增加70.79亿元;个人贷款余额210.96亿元,比年初增加39.14亿元。

年末,全市保险公司26户,比上年增加2户。其中寿险13户,财产险13户。全年保费收入22.11亿元,比上年下降2.7%,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8.29亿元,增长4.5%;人身保险保费收入13.82亿元,下降2.9%。财产险中机动车险保费收入6.45亿元,增长11.2%;农业险保费收入1.11亿元,下降4.3%。人身保险中健康险保费收入0.62亿元,增长67.1%;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24亿元,增长1.5%。全年保险赔款和给付8.21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5.42亿元,减少14.9%;人身险业务赔款支出2.79亿元,增长90.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29万人。民营科技企业430家,比上年末增加20家。全年专利申请数3640件,比上年增加121.8%。全年授权专利数2111件,比上年增加1.04倍,其中发明46件,增加21件。全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6项,比上年增加20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比上年增加2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中心137个,比上年增加36个。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0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0%。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4%。幼儿园360所,比上年末增加46所,入园儿童4.64万人,比上年下降39.3%;小学599所,比上年末减少14所,专任教师1.55万人,减少276人,在校生27.71万人,减少5.5%;普通中学287所,专任教师1.59万人,减少139人,在校生25.68万人,减少4.3%;高等学校5所,专任教师2052人,在校学生4.57万人,比上年增长4.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59.1万册,广播、电视台7个,有线电视台7个。全市广播覆盖率95.7%,电视覆盖率97.6%,有线电视入户率21.1%。广播全年播放时间3.51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1.74万小时;电视全年播放时间4.64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1.27万小时。有线电视用户29.96万户,比上年增加3.8%。滁州日报全年发行3.1万份。成功承办第四届中国农民歌会。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0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5个,疾病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2009张,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11683张,比上年增加1959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1.90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2430人,执业医生3931人,注册护士4311人,卫生防疫人员309人。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339.62万人,参合率96.14%。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2个。全年举办县以上运动会8次,百人以上群众性体育活动81次。全年获得国家级比赛金牌1枚,省级比赛金牌27枚。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大滁城”建设积极推进。重点完善布局市本级、琅琊、南谯三大政务区,科教园、高铁站、琅琊山旅游区三大功能区,琅琊开发区、市集中示范园和苏滁现代产业园三大工业区。丰乐亭文化公园一期、清流河景观带一期、南湖三期基本建成,南湖四期开工建设,南谯路等五条主干道完成“白改黑”,环境进一步得到美化。南谯路、丰乐路和扬子大市场等“两路一场”征迁;高杆灯、水泥厂、定远路、老滁州剧院等地块加快建设;二纺机地块改造基本完成;建成明光路跨铁路大桥,建设清流路跨铁路高架;基本建成北撇洪沟,城市内涝明显减少。第二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管网和供应新区的三、四水厂开工建设;城南新区市民文化广场投入使用,市规划馆、美术馆对外开放;高铁站区建成两站一广场;科教园区城市职业学院开工建设,交通驾校和农机校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南谯新城百万平方米商业和安置小区、公用设施加快建设。新来城和汊河新城双城同建,房屋征收和安置房建设面积创新高,滁来路来安段高标准改造。全椒城南新区、襄河景观带和太平文化街区高水准建设。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4540公里。全市建成区面积195.12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5.08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70.38平方公里,增加10.2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面积4531公顷,比上年末增加1260公顷,其中市辖区2538公顷,增加360平方公里;新建、改造、扩建道路260.78公里,比上年增加118.99公里,其中市辖区124.08公里,增加66.18公里;年末道路铺装面积2739.8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735.63万平方米,其中市辖区1055.41万平方米,增加263.21万平方米;年末城市排水管总长度2094.54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46.54公里,其中市辖区836公里,增加247公里。年末自来水日生产能力达56.22万立方米,用水人口111.22万人;全年天然气及煤气供气总量14214.3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537.85万立方米,用气人口55.16万人,比上年增加15.74万人,其中市辖区用气人口27.9万人,增加1.3万人。年末,全市公交营运线路54条,比上年增加8条;实有公交车辆717辆,比上年增加127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14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5%。年末,全市出租车2692辆,比上年增加64辆。年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3.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8300公顷。当年人工造林面积7459公顷。年末森林面积34.5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486.0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5.99%。全市环境监测与监察支队16个。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1.60亿元,比上年增加19.6%。年末,共有污水处理厂7座。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72万吨,比上年下降1.9%;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84.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农村自来水到户率上升到42%。年单位生产总值耗能比上年下降4.01%。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及其它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82‰,死亡率为5.75‰,自然增长率3.0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52.9万人,比上年增加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0.2万人,农业人口352.7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18元,比上年增长18.6%;人均消费性支出13344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食品支出5280元,增长24.1%,衣着支出1444元,增长13.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771元,减少22.5%,医疗保健支出815元,增长19.7%,娱乐教育文化支出1664元,增长16.2%,居住支出1397元,增长19.4%。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7]为39.6%。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46台,电冰箱97台,洗衣机108台,空调器129台,照相机37架,摩托车24辆,电动自行车57辆,固定电话72部,移动电话185部,家用电脑57台,家用汽车3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平方米。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4075元,比上年增长18.5%。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017元,比上年增长18.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96元,增长21.6%。其中食品支出2026元,增长20.5%;衣着支出342元,增长39.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390元,增长4.7%;医疗保健支出265元,增长21.2%;娱乐教育文化支出393元,增长17.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25.6台,家用电冰箱89.9台,洗衣机84.6台,摩托车72.9辆,移动电话185.5部,家用电脑12.5台,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9.2%、4.7%、2.8%、3.6%、17.0%、85.6%。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2.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

保障房建设快速推进。全年保障房建设完成投资43.14亿元,比上年增长95.8%,其中廉租房完成投资1.78亿元,增长85.9%;全年保障房施工面积34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2.6%,其中廉租房施工面积17.8万平方米,增长3.3%;全年保障房竣工面积154.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6.8%,其中廉租房竣工面积14.60万平方米,增长29.4%。

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扩面提标。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37.92万人和104.10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52.2%、60.9%。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2.0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4.7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8.9%。生育保险人数为20.3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3.4%。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20.2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04.1%。参加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9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1%。参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2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0%。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提高28%和25%,最低工资和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进一步提高。

年末,基层工会总数5773个,比上年增加38.3%。全年送温暖工程筹集资金1921.82万元,发放1666.29万元。年末县乡两级妇联组织9个,县级以下春蕾工程全年筹资87.94万元,救济失学女童1537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各类福利收养性单位数190个,床位数18375张,分别比上年末增长0.5%、5.1%。农村五保供养人数2.77万人。年末,城镇社区各种服务设施887个,比上年增加35%。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95亿元,募集公益金2088万元,比上年增加20.7%。

全年发生火灾事故296起,比上年减少20起,直接经济损失352万元,比上年减少57.8%;发生交通事故218起,比上年减少16起。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信心指数、景气指数均以上年为100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自2011年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提高到2000万以上。

5、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口径为500万元以上项目和房地产投资。

6、电信业务总量按2010年价格计算。

7、恩格尔系数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