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六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4-23 15:59:54 来源:六安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128次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转型、跨越崛起、强市富民为主线,推进经济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全市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升的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8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72.1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266.8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3.5:42.3:34.2调整为22.2:45.3:32.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591元(折合2259美元),比上年增加2544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34980元/人,增长46.2%。

2011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2,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0%,居住类价格上涨7.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0.5%。

截止2011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99.5万人,比上年增加4.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18.5万人,增加0.5万人;第二产业79.7万人,增加1.7万人;第三产业101.3万人,增加2.3万人。年末在岗职工19.9万人,与上年持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74万人,实现再就业1.88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6%以内。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53万亩,比上年扩大19.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31.6万亩,比上年下降24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8.4万亩,比上年扩大1.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4.5万亩,下降3.8万亩。全年粮食产量475.1万吨,增长3.5%;油料产量15.6万吨,下降23.5%;棉花产量16380吨,增长5.0%。蔬菜、水果在品种优化的基础上平稳发展。

全年肉类总产量49.3万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4.02万吨,增长0.5%。禽蛋产量13.5万吨,增长4.8%;牛奶产量21730吨,增长16.9%。水产品产量27.6万吨,增长5.0%。

当年人工造林面积15.02万亩,退耕还林专项规划造林面积1.4万亩。年末森林面积614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682.7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2341.2万立方米。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22.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农用拖拉机28.26万台,增长0.4%;农用运输车27379辆,增长1.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7.13万吨,增长1.6%。农村用电量113257万千瓦小时,增长16.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5.7亿元,增长23.3%。在规模工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76.6亿元,增长28.3%;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7.1%和9.1%。

全市30个行业增加值均实现增长,重点行业拉动明显,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0.4%、35.2%和21.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13.8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1.8%。

全市规模工业672户,比上年增加60户;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0.7%,比上年提高5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91.2亿元,增长43.2%;实现利税86.7亿元,增长45.7%,其中利润59.7亿元,比上年下降53.1%。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3.7亿元,比上年增长9.1%,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9亿元,同比增长6.8%;上缴税金总额达4.8亿元,同比增长23.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8%;房屋竣工面积9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8.1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城镇投资443.1亿元,增长3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3亿元,增长21.0%;第二产业投资296.1亿元,增长42.8%;第三产业投资251.7亿元,增长27.1%。从行业看,全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78.9亿元,增长40.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8.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5.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5.3%,居民服务业投资增长30.2%。全年完成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额86.4亿元,增长37.4%;商品房屋施工面积695.3万平方米,增长19.1%;商品房屋竣工面积84.2万平方米,增长1.5%;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63.0万平方米,增长21.0%;商品房屋销售额105.0亿元,增长37.7%。

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加强。全年施工项目811个,比上年净增15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13个,比上年净增122个。2011年安排“861”行动计划项目242项,当年完成投资161.8亿元,实现年初计划的110.8%,全年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6.1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3亿元,增长18.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4.3亿元,增长1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7亿元,增17.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92.8亿元,增长17.2%;住宿餐饮业零售38.5亿元,增长28.4%。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8.6%,家用电器类增长26.3%,日用品类增长29.1%,通讯器材类增长32.5%,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7.3%,建筑装潢材料类增长45.9%。按企业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122.0亿元,增长40%;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209.3亿元,增长8.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625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9%。其中,出口58004万美元,增长33.3%;进口4562万美元,增长146%。从出口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出口48801万美元,增长35.6%,民营企业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为84.1%。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家;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246万美元,增长10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504万美元,增长49.6%。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3个,减少1个。

全年接待海外游客39710人次,增长164.56%;接待国内游客974.46万人次,增长49.88%。旅游总收入65.46亿元,增长73.3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996.84万美元,增长128.98%;国内旅游收入64.16亿元,增长72.52%。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点(区)48处,4A旅游景点17家。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35.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4718万吨,增长20.9%,货运周转量976.6亿吨公里,增长20.9%;客运周转量147.5亿人公里,增长20.7%;水上货运量4900万吨,同比增长5.8%,水运客运量13万人次,增长7.6%,水上客运周转量201万人公里,增长14.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拥有各种机动车辆68.9万辆,比上年增长12.6%(同口径)。汽车拥有量24.5万辆,增长15.0%。其中:载客汽车14.6万辆,增长24.8%,其中小微型载客汽车13.7万辆,增长26.9%;载货汽车8.9万辆,比上年增长6.0%。

邮政电信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7亿元;其中:邮政部门完成邮政业务量1.76亿元,电信部门完成业务量23.9亿元。电信部门年末拥有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02.1万户,增加4.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01.6万户,增加26.0万户。互联网用户24.4万户,比上年增加6.3万户。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93.6亿元,增长3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6.8亿元,增长32.9%;完成中央级收入32.4亿元,增长42.5%。在地方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增长28.7%,营业税增长31.5%,企业所得税增长91.4%。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财政支出209.7亿元,增长41.3%。其中,教育支出增长51.5%,科学技术增长67.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57.9%,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55.8%。全年3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47.8亿元,比上年增加8.8亿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1054.9亿元,比年初增加209.9亿元,增长25.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1.1亿元,比年初增加108.8亿元,增长23.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78.6亿元,比年初增加99.6亿元,增长19.2%;其中,短期贷款273.0亿元,增长16.5%;中长期贷款299.8亿元,增长23.0%。年末全市有证券公司分支机构4家,累计开户数53948户,当年新增6363户;全年累计代理证券交易额267.6亿元,比上年下降37.3%;市辖上市公司1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47.14亿元,比上年下降25.7%。

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有保险公司分支机构24家,其中经营财产保险业务12家,经营人寿保险业务12家;全年保险业保费总收入30.37亿元,比上年下降7.91%;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9.51亿元,增长16.06%;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20.86亿元,下降16.02%。赔款和给付5.46亿元,增长1.87%。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5.1亿元,增长3.4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普通高校5所,当年招生12458人,下降5.2%;在校生37429人,下降2.5%;毕业生7349人,下降21.1%。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1所(不含技工学校),当年招生33427人。普通高中53所,招生4403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95%,比上年上升5.91个百分点。普通初中209所,招生58786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8.73%。小学1420所,招生5447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67%。

全市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取得市级科技成果18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1项,其中获省级科技奖1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660件,比上年增长100%,授权专利1098件,比上年增长15%。科技兴农力度加大,全年选派科技特派员570名,创建专家大院70家。全市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8个。全年完成强制认证企业17户,食品认证企业664户,体系认证企业300余户;法定计量技术机构7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8.2万台件;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个,安徽名牌产品73个,六安市名牌产品62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1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4个,公共图书馆6个,年末馆藏档案资料51.96万卷(件、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7个,博物馆(纪念馆)7个,年末馆藏文物8265件,大遗址2处。广播电台6座,中波发射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2座,电视台6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2座,有线电视用户37.44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29%。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251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3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3个。卫生机构年末床位数14842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56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313人,注册护士5203人。

2011年,我市运动员在全省锦标赛上共获得金牌43枚、银牌31枚和铜牌38枚,亚洲十五人制橄榄球锦标赛取得金牌1枚,参加全国锦标赛、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取得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1枚。成功申办2013年亚洲赛艇锦标赛。相继举办了以全国沙滩手球锦标赛、全国赛艇锦标赛为代表的10项省级以上大赛。全年共举办千人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13次,参加活动人数30万人次。全年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点建设80个,市体育局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截止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09.6万人,比上年增加4.8万人。据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统计,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56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比上年下降0.69个千分点;死亡率为7.29‰,下降0.6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12‰,下降1.32个千分点。城镇化率37.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95元,比上年增长17.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993元,增长21.3%,其中食品支出5350元,增长22.3%,衣着支出增长33.7%,交通与通讯支出下降10.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29.9%;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2%,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1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43元,比上年增长19.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43元,增长16.7%,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3.8%,交通和通讯支出下降2.6%,居住支出增长1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0.6%,比上年上升2.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深入开展,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0.2万人、医疗保险91.4万人、失业保险22.9万人、生育保险19万人,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19.5万人;合计征缴五项保险基金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发放失业保险金人数4589人。全市所有县区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际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口571.24万人。全年开展创业培训2520人,农民工技能培训33257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8203万元,比上年增长57%,筹集社会福利资金7900万元;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2674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市、县级环境监测站8个。监测的城区和9个县城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排污单位废水综合达标率9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总数累计3个。已建成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个。

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37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2010年减少0.08人,比上年下降17.78%。全年共发生火灾事故793起,同比上升60.85%,直接经济损失423.09万元,同比上升31.85%;火灾死亡5人,同比增加5人。道路交通事故726起,同比上升5.22%,直接经济损失179.99万元,同比下降4.77%;死亡269人,同比上升1.13%。工矿商贸及其他类事故28起,同比上升12%,直接经济损失1440.1万元,同比上升90.23%,死亡30人,同比上升7.14%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为初步核算数,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从2011年开始,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标准为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标准为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