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淮南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3-13 17:19:06 来源:淮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079次

淮南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南调查队

2012年3月12日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两型城市”建设为着力点,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461.4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9:64.3:27.8变化为7.9:65.0:27.1。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7.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人均GDP达30400元(折合4825美元),比上年增加4113元。

201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2%,涨幅比上年高2.9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9%,比上年高3.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5%,分别比上年低2.9个和4.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9.4%,比上年高6.8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不含私营个体)36.7万人,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0.3万人,第二产业22.9万人,第三产业13.5万人;在岗职工31.6万人,增长10.9%。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8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2.4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1%。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12357公顷,比上年增长0.1%;棉花种植面积927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058公顷,分别减少1.4%,5.3%;蔬菜种植面积25502公顷,增长4.8%。

全年粮食总产量141.6万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夏粮产量62.0万吨,增长0.2%;秋粮产量79.6万吨,增长3.0%。

全年主要肉类总产量8.2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全年生猪出栏45.3万头,增长0.9%;出栏牛4.4万头,增长4.2%;出栏羊24.6万只,增长1.0%;出栏家禽2006万只,增长0.7%。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73.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各式拖拉机118385台,下降0.2%;联合收割机3906台,增长13.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4276吨,增长1.2%;农村用电量72359万千瓦时,增长5.1%。有效灌溉面积104.5千公顷,新增0.7千公顷。2010年冬至2011年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土石方1078.0万立方米,完成市级重点水利工程38项,整修圩堤12.4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0.5%和14.9%。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4.0:96.0变化为4.1:95.9。

全市27个工业行业增加值中26个行业增长,其中煤炭行业增加值318.0亿元,增长14.1%;电力行业66.0亿元,增长8.8%;化学原料制造业15.0亿元,增长30.0%;装备制造业18.7亿元,增长42.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增长4.5%,发电量增长10.4%,化肥增长30.3%,水泥增长98.5%,合成氨增长21.0%,矿山专用设备增长24.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5.8,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4.8亿元,增长21.3%;实现利税116.0亿元,增长7.6%;实现利润45.6亿元,增长0.1%;其中煤电两行业利润34.3亿元,占利润总额75.2%。

全市70家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83.2亿元,增长31.6%;实现利税总额15.8亿元,增长1.2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0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4%。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94.3亿元,增长29.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4.4亿元,增长37.2%;第二产业投资200.2亿元,增长34.6%;第三产业投资179.7亿元,增长23.6%。从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195.1亿元,增长34.8%。在工业投资中:煤炭采选业完成投资81.6亿元,下降6.6%;电力行业完成投资32.0亿元,增长65.8%;制造业完成投资78.9亿元,增长77%。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陕汽新能源汽车一期、舜立机械、凯盛重工、北新建材、国瑞药业等项目开工建设。朱集矿、顾桥煤矸石电厂等基本建成。高新区开发全面启动,日芯光伏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煤化工产业园功能加快完善,煤化一体化项目推进有力,煤制天然气项目获国家批准。煤机装备制造业集聚效应凸显,比塞洛斯煤机、长壁煤机达产增效。山南新区路网、东西部第二通道、淮蚌高铁、淮蚌高速等项目快速推进。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龙湖路地下商业街、淮矿物流园、安成鑫海物流园等建成投用。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7.0亿元,比上年增长35.5%。房屋施工面积1272万平方米,增长17.5%;其中住宅1049.8万平方米,增长14.7%。房屋竣工面积84.4万平方米,下降38.9%;其中住宅72.3万平方米,下降37.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6.5万平方米,下降17.5%;其中住宅销售166.0万平方米,下降17.5%。商品房销售额73.8亿元,下降10.4%,其中住宅销售额65.6亿元,下降10.7%。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02.2亿元,增长18.8%;农村实现零售额19.8亿元,增长17.8%。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68.4亿元,增长40.5%,分行业看,批发业2.4亿元,增长74.0%;零售业62.1亿元,增长41.3%;住宿业1.6亿元,增长15.2%;餐饮业2.3亿元,增长19.6%。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类值看,食品、饮料和烟酒类增长36.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1.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8.5%,日用品类增长26.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倍,汽车类增长25.7%。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38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6.3%。其中出口9142万美元,增长27.6%;进口14735万美元,增长1.9倍。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2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2876万美元,增长29.9%。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家,比上年增长80%;合同利用外资5089万美元。引进内资实际到位市外资金总额为440亿元,增长69.2%。全年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区项目30个,其中外资项目3个。

全年旅游总收入42.4亿元,比上年增长62.9%。其中,国际旅游收入923万美元,增长1.9%。接待国内外游客836.4万人次,增长39%。其中:接待入境国际游客2.0万人次,增长21.6%;外国人0.8万人次,增长1.3%。全市星级饭店25家,星级饭店客房1810间,分别增长25%、21%。年末全市共有4个4A级旅游景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全年旅客运输量6502.7万人,货物运输量12911.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0.2%和11.6%。公路客运周转量575185万人公里,增长24%;公路货运周转量1427728万吨公里,增长26.6%;水路货运周转量646360万吨公里,下降1.7%;港口吞吐量1243.7万吨,增长13.5%。

年末全市拥有民用汽车103514辆,增长15.2%。载客车70903辆,载货车30184辆,分别增长24.1%、0.6%。其中私人汽车59465辆,增长29.8%。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43642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年末电话交换机容量341.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51.3万户,增长8.6%;移动电话用户144.2万户,增长16.7%。城市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68部,移动电话218部;农村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59部,移动电话186部;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1.6万户,增长25.7%。

八、财政、金融、保险、证券

全年财政收入138.9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4亿元,增长37.8%。全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增长13.8%,营业税增长12.2%,企业所得税增长1.1倍。财政支出108.4亿元,增长36.5%。其中教育支出19.5亿元,增长63.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0亿元,增长17.2%;医疗卫生支出8.3亿元,增长28.2%;科学技术支出增长47.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7.3%;交通运输支出增长72.7%。全市42项民生工程实际拨付资金15.4亿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9.5亿元,比年初增加107.4亿元。其中,单位存款455.8亿元,增加46.0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80.0亿元,增加58.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716.9亿元,比年初增加88.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54.1亿元,增加84.7亿元;中长期贷款445.3亿元,增加6.6亿元。

全年保费总收入23.2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财险保费收入5.9亿元,增长0.7%;寿险保费收入17.3亿元,增长0.3%。全年赔付支出6.8亿元,增长0.5%,其中财险赔付支出2.8亿元,增长0.5%;寿险赔付支出4.0亿元,增长0.5%。

证券市场累计开户127867户,增长16.5%。其中当年新开户19698户,全年证券交易额648.6亿元,下降2.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5所,在校学生64087人,招收学生18464人,毕业生15513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39423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4922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34862人,其中初中88284人,小学146578人;幼儿园在校学生27598人。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82%和99.89%;高考录取13246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15794人。

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6家,高新技术产品157个,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102.7亿元。科研机构38个,科技开发人员14700人。全年专利申请量1956件,专利授权量870件,比上年分别增长43.9%、26.1%。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62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

目前拥有国家级工程中心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实验室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省、市创新型(试点)企业30家。

年末共有检验、检测机构22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8.4万台件;制定修订国家标准2项,省级地方标准11项;新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备选企业产品标准223项;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企业共5家,其中AAA级2家、AA级3家;查处食品、建材、农资、特种设备、计量等案件125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1年末全市共有文艺表演团体3个(不含民间组织),文化馆8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4个,图书馆藏书32.3万册。各级综合档案馆7个,档案馆藏档案、资料65.98万卷(册),增长8%。广播、电视覆盖率均为100%。《淮南日报》、《淮河早报》全年共发行1311.4万份,增长0.5%。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178个,其中医院59个,卫生院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卫生技术人员1167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506人,注册护士5044人。医院、卫生院床位11649张。

全年在省级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获金牌64枚,银牌48枚,铜牌63枚。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承办了安徽省首届风筝大赛、举行了安徽省体育舞蹈公开赛暨淮南市首届体育舞蹈锦标赛、淮南市航模比赛、“林业杯”群众登山比赛、“平电杯”企业家羽毛球赛、淮南市青少年轮滑比赛等40余次重大活动,影响人数达百万人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24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1.9万人,非农业人口113.7万人。据抽样调查,常住人口233万人,比上年减少0.6万人;全市城镇化率63.7%,比上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据市计生部门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11.3‰,死亡率3.8‰,自然增长率7.5‰。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19元,比上年增长18.5%;人均消费性支出12782元,增长19.6%,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1.0%,居住增长18.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795元,增长18.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90元,增长2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2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年末全市30.01万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28.8万名职工参加市级基本养老保险,49.05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构发放失业金760.98万元,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404.59万元,当年职业介绍2.69万人。全年累计保障城市低保对象75.14万人次,发放低保资金16078.63万元,增长36.6%;累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58万人次,发放资金6718.53万元,增长38%。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7500张,收养各类人员6800人。

年末全市有律师事务所22个,职业律师189人;全年民事诉讼代理2016件;拥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036个,全年调解民间纠纷15785件,办理公证文书22000件。法院民事案件立案10453件,结案10603件。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65.7亿千瓦时,增长9.9%。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9.0亿千瓦时,增长5.4%。自来水供水总量11888万立方米,天然气9156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2.4万吨。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环境空气达到或优于Ⅱ级的天数占总监测天数的92%;地表水环境在Ⅲ类水质及其以上水质达到338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93%,与上年相比上升了8.1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量较上年削减3.3%;COD较上年削减1.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2%;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1.3%。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6。全年发生火灾事故460起,比上年增长38.5%,直接经济损失110.7万元,增长39.1%。全年发生交通事故632起,增长1.7倍,直接经济损失200.1万元,增长65.2%。

注:1、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