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马鞍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2-29 11:02:36 来源:马鞍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055次

马鞍山市统计局

(2012年2月29日)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我市行政区划调整之年。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行政区划调整的历史机遇,奋力推进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平稳较快、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总体健康”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144.18亿元,首度突破千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见图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90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79.04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298.24亿元,增长8.7%。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加快推进。2011年,全域马鞍山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为94.5%,比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从42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监测指标看,有26项指标提前实现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比上年增加5项。

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完善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重组成立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完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组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国资委议事制度;完善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协税护税工作机制。

市场物价涨幅得到控制。201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涨幅在6月份达到高点后稳步回落。分类别来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七涨一平”格局,除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与上年持平外,其余七大类商品价格均上涨。其中,食品类上涨10.5%,居住类上涨5.1%,衣着类上涨3.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5%。

企业家信心指数和景气指数有所回落。2011年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8.72,比三季度回落11.71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回落32.47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6.65,比三季度回落2.39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回落13.84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加快城市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9.30亿元(500万元以上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15.0%。县区、开发区和新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三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9.38亿元,增长46.5%;三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0.30亿元,增长20.6%;开发区和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4.61亿元,增长24.2%。

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6%(500万元以上口径,下同)。适应市场需求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见右表)。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4.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18.1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71.18万平方米。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6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1.59:1。50亩以上粮食规模种植户为1122户。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146.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8%。全年粮食总产量107.4万吨,比上年增长2.0%;棉花总产量1.67万吨,比上年增长3.5%;油料总产量10.2万吨,比上年下降4.9%。

农副产品生产稳中有增。全市肉类总产量7.86万吨,比上年下降0.6%;家禽出栏2861万只,比上年增长0.2%;禽蛋总产量1.6万吨,比上年增长5.0%;牛奶总产量4.04万吨,比上年增长2.1%;水产品总产量10.6万吨,比上年增长0.5%;蔬菜总产量64.72万吨,比上年增长1.7%;水果总产量26.95万吨,比上年增长23.3%。

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市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当涂农业示范区晋升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市开发区食品加工园区晋升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328家,其中4家被评为2011年度省级示范合作社。

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围绕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姑孰副城区凌云大桥、年陡镇龙山大道等重点工程建成通车,博望新区南环路改造、向山镇南市路、石桥镇中心大道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博望新城安置小区、示范园区年陡集中居住区、霍里秀山新村等集中居住小区建设步伐加快。2700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311.00亿元(计划总投资50万元以上口径),比上年增长47.4%(见图二),投资总额居全省第3位,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3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9.2%。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3.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95.12亿元,比上年增长55.2%;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687.5亿元,增长56.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2.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9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8.8%(见图三)。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05.31亿元,比上年增长55.2%。

三、农业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559.84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2.7%。“861”项目完成投资330.4亿元。冷轧硅钢、圆融光电、美格尔电器等140个项目开工建设,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和宁安城际铁路等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华菱重卡、中宏一期等67个项目竣工。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见图四)。分地区看,城乡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全年城镇和乡村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207.79亿元和1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17.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9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73.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5.14亿元,比上年增长32.5%。

消费需求保持旺盛势头。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815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3.1%,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增长24.1%,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22.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消费支出增长21.8%。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80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2.0%,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30.6%,衣着消费支出增长21.9%,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增长24.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总额大幅上升。全年进出口总额41.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3%。其中,出口7.93亿美元,增长16.9%;进口34.04亿美元,增长44.4%。

利用内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外向型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实际利用内资830.16亿元,比上年增长69.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升。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105.8万人,铁路货运发送量494.8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6351.7万吨,比上年增长10.3%。集装箱吞吐量8.0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94.1%。马濮一级公路正式通车,成为连接江苏的重要通道。人头矶港区主体工程竣工,太平府航道开通。205国道升级改造工程开工,105省道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裕溪河大桥项目顺利推进。升级改造县乡道路91.3公里、通村道路53.6公里。

邮电通讯业日趋完善。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64.9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2.4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为153.08万户,比上年增加41.46万户。年末宽带用户为24.83万户,比上年增加4.62万户。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以区划调整为契机,一批重点旅游景点、旅游通道和旅游项目相继建成。全年旅游业总收入81.99亿元,比上年增长66.5%;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204.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8%。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5.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3%。年末星级饭店为24家;其中,四星级6家,三星级8家。现有A级景区13处,其中4A级景区1处。年营业额在亿元以上的旅游企业6个。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8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0%(见图五)。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年累计财政支出13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98亿元,比上年增长32.3%。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18.88亿元,比上年增长57.5%。

信贷规模稳步扩张。招商银行、光大银行马鞍山分行开业运营,民生银行马鞍山分行获准筹建,银行业金融机构增至18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94.03亿元,比年初增加115.82亿元;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511.02亿元,比年初增加38.7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06.25亿元,比年初增加174.7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67.19亿元,比年初增加107.42亿元;中长期贷款363.99亿元,比年初增加52.34亿元。

保险事业有序发展。全市各类保险机构18家。全年保费总收入22.24亿元,比上年下降1.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人身险保费收入15.33亿元,比上年下降8.8%。

九、城市建设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加快推进全市大建设、大发展步伐,城市综合承载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为8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9.42%。钟山路、泰山路续建工程建成通车,为“三馆”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采石三元洞陈列改造竣工开放,牧子藏馆正式对外开放。山河村泵站完成主体封顶,将为城市安全度汛发挥作用。

城市绿化展现新貌。完成天门大道、九华路、印山路等近20条市管道路两侧22万平方米空地绿化。全年植树2.5万株,草坪及地被20.17万平方米,种植花卉211万株。新增绿地面积193公顷,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3.2%。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成效显着。全年专利申请量2449件,比上年增长80.6%。55个项目被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8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火炬计划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3项。开展2011年度省科技奖励推荐申报工作,11项科技成果通过网络评审。

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高新技术企业128家,高新技术产品354个。民营科技企业373家,技工贸总收入为85.6亿元。华骐环保等5家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评审。新认定民营科技企业16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7家,马钢被列为国家创新型企业。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为25.01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全市高等院校6所;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671所,其中,幼儿园196所,小学343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普通中学103所。全市省一类幼儿园7所,省示范高中11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特色小学2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5所。全市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共有在校学生34.39万人、教职工2.24万人。全市高中阶段在校学生8.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4.79%。

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继续深化马芜铜及长三角等区域性高层次人才开发合作,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共引进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以上人才850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29人、硕士126人。建立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出10名第二届首席技师。实施引智项目13个,引进国外专家21人次。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我市成功申报并跻身全国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举办第23届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市十运会开幕式演出、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晚会和外包大会等文化活动。举办公益性文物展等各类展览53次,接待观众近40万人次。《伊人如画》在第九届全国舞蹈比赛上荣获优秀创作奖。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54.3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7个;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综合档案馆7个,档案资料114.21万卷(件),总建筑面积1.61万平方米。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8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7家。共有病床6165张,卫生技术人员9027人。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四苗、五苗接种率为99%,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为99.9%。

体育事业欣欣向荣。成功举办“甑山生态园”杯李白国际户外铁人三项赛、南京都市圈城市龙舟邀请赛、第一届中国联通杯乒乓球挑战赛、第37届“燕之屋”杯迎新年万人环湖长跑等活动。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篮球、乒乓球、软式排球、游泳比赛等。参加省常规比赛获得奖牌189枚,其中,金牌62枚、银牌57枚、铜牌70枚。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38种矿种。其中,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26种,水汽矿产2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19种。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共安排减排重点工程36项,实施了43项污染减排措施。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将禁燃区面积从原来的17平方公里扩大到约150平方公里。推动乡镇农村环保工作,为博望新区5个水源地开展水质监测。全市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4.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以内,在全国城市环境管理和综合整治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1%,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9%。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市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3人。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稳定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228.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7.08万人,非农业人口81.53万人。据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为10.51‰,死亡率为5.30‰,自然增长率为5.21‰。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29元,居全省首位,比上年增长18.0%(见图六)。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505元,居全省首位,比上年增长18.5%(见图七)。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据抽样调查,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空调162台,冰箱100台,移动电话175部,家用电脑75台,热水淋浴器101台。

居民储蓄持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562.92亿元,比年初增加81.35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366.53亿元,比年初增加53.84亿元;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80.17亿元,比年初增加21.04亿元。

社会保障成效显着。全年累计新增就业9.03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1万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69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完成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2.39万人,创业培训2970人。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9.4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79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4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9.3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4.32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51万人。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9.06万人,参保率为81.6%。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现即征即保,参保人数为10.12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日臻完善。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16.87万人次,全年支付低保金22891.3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稳步提高,当涂县、博望新区、示范园区农村低保标准由原190元提高至260元。全市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集中供养率达50%。全市社会收养性福利床位数1.12万张;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9万人;接受社会捐赠523万元。全市拥有便民利民服务网点680个,比上年增加22个。全市福利彩票销售13586.2万元,比上年增长24.9%;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4310.2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市本级1616.3万元。

说明: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马鞍山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