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滁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4-15 14:23:49 来源:滁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948次

2010年,全市人民面对极为复杂的宏观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省一系列政策措施,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力推进“三大战略”、“双超”和“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巩固了国民经济良好发展势头,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提升。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95.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增幅为“十一五”时期最高年增长水平,同时也是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十一五”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比“十五”时期年均增幅高6.6个百分点。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4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42.01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增加值205.22亿元,增长10.0%。三次产业比为21.3︰49.2︰29.5。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65.5万人,比上年增加12.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23.2万人,减少0.5万人;第二产业73.5万人,增加7.0万人;第三产业68.8万人,增加6.2万人。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不包括个体、私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6.7万人,比上年减少0.5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47.2万人,比上年增加1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上升0.37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完成了省“十一五”企业改革规划中我市最后105户企业改革。新组建滁州广播电视台和市演艺公司。基层医改全面推开,实行了药品销售零差率。探索园区合作共建,达成20多个共建协议,宁滁高新园等13个合作园已开工建设。

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运行在141.8~152.7之间,处于较为景气和较强景气状态;企业景气指数运行在145.6~152.5之间,处于较强景气状态;工业企业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景气指数全年呈现前高后低处于较为景气和较重不景气区间。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3%。在居民消费类别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2%,在食品类中,粮食价格上涨15.2%,食用植物油价格下降2.8%,猪肉价格上涨4.6%。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2%,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3.3%,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9.1%;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9.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1.9%。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3%。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2.7%。房屋租赁价格上涨0.4%,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化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不高并存,县域经济实力不平衡;体量大、创新能力强的工业企业不多;农业大而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并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民生工程、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支出压力较大;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6.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990公顷,增长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2%;油料播种面积9.1万公顷,比上年减少3.9%;蔬菜播种面积4.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7%。

全年粮食总产量430.8万吨,比上年增长1.7%,刷新历史最好记录。全年油料产量22.9万吨,比上年减产2.2%。其他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其中棉花产量9930吨,比上年减少7.3%;蔬菜产量131.4万吨,比上年增长2.8%。

全年肉类总产量34.8万吨,比上年增长3.5%;禽蛋产量9.8万吨,比上年增长0.9%;牛奶产量9404吨,比上年减少7.2%;水产品产量27.8万吨,比上年增长7.3%。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76.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2%;农用拖拉机48.4万台,比上年增长2.2%;排灌动力机械8.3万台,比上年增长3.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2.1万吨,比上年增长1.8%。农村用电量7.7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3.5%。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55.5千公顷,比上年净增670公顷。全年完成重点水利工程45项,完成投资6.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32项、减少2.33亿元。

三、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98.5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比上年增长29.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股份合作及股份制企业增长较快。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86.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1%,比重比上年提升4.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19.8亿元,比上年增长57.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9.7%,比重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4个行业实现了增长。其中: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增长98.3%,金属制品业增长94.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2.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7.2%,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增长71.0%,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增长68.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多保持增长,其中,房间空调器93万台,比上年增长82.6%;家用电冰箱317.7万台,比上年增长27.3%;水泥539.8万吨,比上年增长9.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6.9%,比上年提高23.8个百分点,为近5年最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4.9亿元,比上年增长46.7%;利税总额77.7亿元,比上年增长42.0%,其中实现利润42.5亿元,比上年增长63.9%。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24户,全年共完成总产值9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实现利润总额3.3亿元,比上年增长63.4%,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0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7%,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568.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4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3.5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十一五”年均增长44.7%比“十五”期间年均增速高26.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投资中,城镇项目投资528.7亿元,增长28.9%;农村项目投资42.9亿元,增长41.3%。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7.0亿元,增长20.6%;第二产业投资407.9亿元,增长35.9%;第三产业投资278.6亿元,增长44.7%。从部门行业看,工业投资374.2亿元,增长43.0%,其中制造业投资334.3亿元,增长36.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2.3亿元,增长746.3%;第三产业中,城市基础设施投入33.2亿元,增长21.6%;文化、体育与娱乐业投资增长7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30.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投资下降37.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下降7.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下降1.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施工项目3425个,当年新开工项目2874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2589个,已投产项目1975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1.8亿元,比上年增长98.5%;新开发面积62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6.0%;竣工面积18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4%。商品房销售额97.3亿元,比上年增长54.2%,商品房销售面积28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8%。

大型及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全年全市共安排“861”行动计划项目306项,当年完成投资286.8亿元。总投资143亿元的年产100万吨PVC定远盐化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7.2亿元,累计完成38.6亿元;总投资8.1亿元的安徽天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石油油井管技术改造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0亿元,累计完成8.1亿元。总投资9.0亿元的海螺水泥2条日产4500吨干法水泥项目,当年完成投资7.9亿元,累计完成9.0亿元;总投资8.0亿元的安徽盼盼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深加工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25亿元,累计完成3.25亿元;总投资4.79亿元的安徽全柴集团有限公司天和新建铸造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1亿元。累计完成2.6亿元。

一批新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市承接产业园基地2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计划总投资2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0亿元;天长年产20亿安时标准纳米锂电池计划总投资26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2亿元;来安码头港风电项目计划总投资22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0亿元;明光大港风力发电厂计划总投资8.6亿元,当年完成投资0.4亿元;凤阳凤祥钢材物流有限公司仓储物流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0.38亿元;南谯瑶海农机大市场计划总投资1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0.2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0%。分实现区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6亿元,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6%、2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5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22.8%。

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完成情况看,销售保持领军地位,实现零售额22.8亿元,比上年增长51.1%。分销售类别看,在25个大类中有12个类别增速超过50%,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55倍、汽车类增长1.69倍、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7倍、家具类增长1.15倍,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增长70%以上。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经济走出经济危机阴影。全年商品进出口总额912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出口总额70765万美元,增长32.0%;进口总额20520万美元,增长35.2%。从出口经营主体看,内资生产企业完成36482万美元,增长45.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1477万美元,增长9.2%。出口国别及地区达154个。

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25.46亿元,比上年增长46.1%,其中省外境内资金520.44亿元,增长69.5%,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313.36亿元;实际利用国外资金17072万美元,比上年增加41.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1745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5.9%。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19.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3%,其中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48500人次,比上年增长26.9%。全年旅游总收入39.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352万美元。年末,全市共有星级旅游饭店21个,星级饭店客房数1734间(套)。年末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19个,其中名胜风景区2个,旅游业从业人员4万人。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274.0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256.75亿吨公里,增长34.03%;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583万吨公里,下降1.9%。全年旅客周转量53.8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3%。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3.46万辆,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9.14万辆,增长19.6%。民用轿车拥有量4.42万辆,增长19.8%,其中私人轿车拥有量3.49万辆,增长23.8%。

电信、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全年业务总量42.67亿元,比上年增长9.7%。邮政部门业务总量1.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年末,全市拥有电话272.1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0.5%,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75.69万户,下降2.5%;移动电话用户数196.49万户,增长32.5%。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20.5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1.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90.46亿元,比上年增长32.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53亿元,增长36.3%。从收入来源结构看,实体经济发展贡献的税收快速增长,各项税收完成76.91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85.0%,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35.2%。从实现主体看,市本级财政收入33.86亿元,增长33.5%;县级财政收入56.61亿元,增长31.8%。全年财政支出127.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科学技术支出1.29亿元,增长93.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5.60亿元,增长67.1%;环境保护支出3.22亿元,增长49.3%;交通运输支出3.86亿元,增长46.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49亿元,增长42.2%;医疗卫生支出12.09亿元,增长49.3%;住房保障支出4.23亿元,比上年增长31.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90亿元,占总支出的10.9%。35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23.5亿元。

金融保险业务发展迅猛。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76.44亿元,比年初增加161.96亿元,增长26.4%。其中,企业存款150.09亿元,比年初增加24.6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18.21亿元,比年初增加65.5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5.06亿元,比年初增加94.17亿元,增长24.7%。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余额267.42亿元,比年初增加29.83亿元;中长期消费贷款197.00亿元,比年初增加64.91亿元。从贷款对象看,单位贷款余额292.58亿元,比年初增加48.01亿元;个人贷款余额171.83亿元,比年初增加46.73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保险公司24户,比上年增加2户。其中寿险12户,财产险12户。全年保费收入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7.93亿元,增长32.9%;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4.24亿元,增长15.2%。其中机动车险保费收入6.29亿元,增长35.1%;农业险保费收入1.16亿元,增长31.5%;寿险保费收入12.68亿元,增长16.2%;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29亿元,增长1.34倍。全年保险赔款和给付4.07亿元,比上年下降19.4%。其中,农业险业务赔款支出0.67亿元,增长60.3%;机动车险业务赔款支出3.01亿元,下降23.4%;人寿险业务赔款支出0.23亿元,增长2.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14万人。民营科技企业410家,比上年末增加21家。全年专利申请数1641件,比上年增加84.4%。全年授权专利数1039件,比上年增加1.37倍。全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6项,比上年减少6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比上年增加17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达到32家,国家级1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中心102个,比上年增加45个。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1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7%。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幼儿园314所,比上年末增加38所,入园儿童7.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2%;小学613所,比上年末减少108所,专任教师1.58万人,增加111人,在校生29.32万人,减少4.7%;普通中学校285所,专任教师1.61万人,增加259人,在校生26.83万人,减少1.4%;高等学校5所,专任教师1927人,在校学生4.83万人,比上年增长8.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55.6万册,影剧院5个,广播、电视台7个,有线电视台7个。全市广播覆盖率95.26%,电视覆盖率97.42%,有线电视入户率20.64%。广播全年播放时间3.52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1.80万小时;电视全年播放时间4.28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1.34万小时。有线电视用户28.87万户,比上年增加14.1%。滁州日报全年发行3.3万份。成功承办第三届中国农民歌会。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5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7个,疾病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603张,比上年增长1.4%,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9724张,比上年增加63张。卫生机构人员数1.41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9999人,执业医生4006人,注册护士3752人,卫生防疫人员331人。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334.8万人,参合率96.1%。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7所。全年举办县以上运动会3次,百人以上群众性体育活动118次。全年获得国际级比赛金牌1枚,国家级比赛金牌4枚,省级比赛金牌76枚。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大滁城”建设初见成效,主城区功能布局定位确定,调整扩大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谋划设立了示范园区、高铁站区、科教园区、琅琊新区、市开发区、琅琊开发区,并完成了各区规划。主城区实施政府投资性项目146个,新建续建道路40条103公里。政务中心、新滁州中学等三所学校建成使用,龙蟠小区、天逸华府、发能国际城、同乐苑等小区数十幢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城南新区初见雏形;高铁站区路网、站前广场、公交枢纽开工建设;科教园区农机校、交通技校、滁州学院和滁州职业学院续建工程开工建设。老城改造密集展开。完成拆迁17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项目12个、233万平方米,明光路跨线桥建设进展顺利。琅琊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南谯新区完成投资30亿元;全椒城北新城完成规划;来安新区加速与滁城对接,滁来路完成高标准改造。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4539公里。全市建成区面积170.04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0.75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60.1平方公里,增加9.8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面积35.83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8.36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21.78平方公里,增加4.63平方公里;新建、改造、扩建道路141.26公里,比上年增加21.42公里,其中市辖区57.9公里,增加16.5公里;年末道路铺装面积205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402万平方米,其中市辖区792万平方米,增加145.6万平方米;年末城市排水管总长度1548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95公里,其中市辖区589公里,增加117公里。年末自来水日生产能力达54.62万立方米,用水人口98.77万人;全年天然气及煤气供气总量1288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785万立方米,用气人口39.12万人,比上年增加11.87万人,其中市辖区用气人口26.60万人,增加7.69万人。年末,全市公交营运线路46条,比上年增加35条;实有公交车辆590辆,比上年增加284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93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3倍。年末,全市出租车2628辆,比上年增加33辆。

年末,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18300公顷。当年人工造林面积4487公顷。年末森林面积33.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40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5.33%。全市环境监测与监察支队16个。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1.34亿元,比上年减少11.5%。年末,污水处理厂7座,比上年末增加2座。全年化学需氧(COD)排放量3.54万吨,比上年减少3.2%;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5万吨,比上年下降11.1%;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8.7%;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83.7%,比上年提高26.5个百分点。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农村自来水到户率上升到4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5%,年单位生产总值耗能比上年下降5.1%。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50.80万人,比上年增加0.5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9.61万人,农业人口351.19万人。

2010年政府投入资金23.5亿元用于解决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农民健身工程点、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农村五保供养机构、资助中职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向贫困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特别救助等36项民生工程,改善了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3.62元,比上年增长13.0%;人均消费性支出11499.44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食品支出4255.59元,增长16.2%,衣着支出1269.77元,增长19.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994.95元,增长31.1%,医疗保健支出681.09元,减少8.0%,娱乐教育文化支出1431.81元,增长31.0%,居住支出1169.89元,增长26.5%。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0%。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31台,电冰箱94台,洗衣机100台,空调器99台,照相机22架,摩托车30辆,电动自行车32辆,固定电话86部,移动电话152部,家用电脑44台,家用汽车2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6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758元,比上年增长17.7%。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15元,比上年增长17.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27元,增长13.8%,其中食品支出1680元,增长9.2%;衣着支出246元,增长32.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372元,增长30.5%,医疗保健支出219元,增长37.5%,娱乐教育文化支出334元,增长14.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7%,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5台,家用电冰箱86台,洗衣机82台,摩托车70辆,移动电话158部,家用电脑7台,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3.1%、14.5%、7.5%、8.8%、21.6%、45.0%。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平方米。

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24.83万人和33.97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8.1%、2.7%。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1.09万人,比上年增加4.9%。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0.7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9.2%。生育保险人数为17.9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3.2%。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8.3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3.9%。参加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9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9%。参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9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0%。

年末,基层工会总数4173个,比上年增加6.2%。全年送温暖工程筹集资金1206万元,发放824万元。年末县乡两级妇联组织119个,县级以下春蕾工程全年筹资33.82万元,救济失学女童658人。

年末,全市各类福利收养性单位数189个,床位数17483张,分别比上年末增长8.0%、14.7%。农村五保供养人数2.84万人。年末,城镇社区各种服务设施852个,比上年减少3.0%。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44亿元,募集公益金1730万元,比上年增加35.8%。

全年发生火灾事故316起,比上年增加81起,火灾直接经济损失835万元,比上年增加36.4%;发生交通事故244起,比上年减少48起。

注:

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0年人口及相关数据将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中公布。

4.信心指数、景气指数均以上年为100计算。

5.恩格尔系数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