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马鞍山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3-20 11:41:45 来源:马鞍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206次

马鞍山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马鞍山调查队

2010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着力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呈现经济发展较快、结构调整加快、综合实力增强、民生持续改善的可喜局面。

一、综  合

经济总量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下同)811.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4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63.55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 219亿元,增长10.9%。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10年,我市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4.64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出台加快发展服务业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第三产业投资为 363.76亿元,增长36.3%。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0%。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进一步加快。2010年,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为97.6%,比上年提升3.4个百分点。从42项建设全面小康监测指标看,有32项指标提前实现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比上年增加11项。

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对市直129家行政事业单位产权实施统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跻身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行列。组建市艺术剧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

稳定市场物价措施得到落实。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分类别来看,八大类商品呈“六涨二跌”格局。其中,食品类上涨5.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0%;衣着类上涨4.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5.1%。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4.4%;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5%。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2.5%。

企业信心提振且景气指数持续攀升。2010年,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持续攀升。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41.19,比三季度提升2.18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提升32.05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40.49,比三季度提升7.89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提升 11.38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企业数量偏少、体量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尚在培育,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城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县区和开发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县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9.86 亿元,增长36.3%;市开发区和慈湖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9.09亿元,增长32.4%。

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6%。适应市场需求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见下表)。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生铁 万吨 1469.72 4.1

粗钢 万吨 1545.13 4.9

钢材 万吨 1567.18 7.2

水泥 万吨 358.19 2.5

载货汽车 辆 29315 79.1

改装汽车 辆 10878 55.5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93.21 6.5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76.68 10.6

回转支承轴承 万套 7.84 86.7

金属成形机床 万台 1.79 40.0

啤酒 千升 82049 6.0

服装 万件 2294.36 -13.0

乳制品 万吨 29.25 45.5

工业经济效益得到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387.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实现利税93亿元,增长60.4%;其中,利润总额48.89亿元,增长1.2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7.2,比上年提升34.83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0.79亿元,比上年增长4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01.2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34.96万平方米。

三、农  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28.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68.9:31.1。50亩以上粮食规模种植户为589户。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66.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5%。全年粮食总产量为46.84万吨,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0%;棉花总产量0.47万吨,比上年下降0.9%;油料因种植面积减少总产量有所下降,油料产量为4.2万吨,比上年下降10.3%。

养殖业规模持续扩大。当涂县成为“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发展规模畜禽养殖601.7万头(只),规模养殖比重为53%,比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推广水产生态养殖面积28万亩,占总养殖面积82%,比上年提升6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为3.14万吨;奶牛存栏为0.79万头。

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区投资超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59家。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围绕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新建农村道路65公里,农村客运网络日趋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农家店”覆盖到所有乡镇和90%以上的行政村。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42家农家书屋和1个综合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740.34亿元,比上年增长36.2%(见图2),投资额居全省第4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5.05亿元,比上年增长35.5%。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50.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64.2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357.5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8.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3.76亿元,比上年增长36.3%(见图3),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23.33亿元,增长19.7%。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68.58亿元,占投资总量的49.8%。“861”项目完成投资312.13亿元。马鞍山发电厂“上大压小”扩建、格力电器等115个项目开工建设,马钢结构调整、方圆回转支承等项目加快实施,国星生物等52个项目竣工。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表现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见图4)。分地区看,城乡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全年城市和农村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113.15亿元和34.6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9.2%和 19.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52.62亿元,比上年增长3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61亿元,比上年增长20%。

消费需求保持旺盛势头。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可喜变化,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184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增长34.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消费支出增长12.8%,衣着消费支出增长22.8%。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339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衣着消费支出增长27.9%,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增长21.6%,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67.7%。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总额大幅上升。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8.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73.9%。其中,出口5.07亿美元,增长41.8%;进口23.71亿美元,增长82.8%。其中,马钢进出口为23.36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1.2%,增长93.2%,其中出口2.28亿美元,增长96.4%;进口21.08亿美元,增长92.8%。

利用内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外向型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实际利用内资398.17亿元,比上年增长48.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增加值19.1亿元,比上年增长2.4%。铁路旅客发送量112.23万人,铁路货运发送量481.86万吨。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825.6万吨,比上年增长15.1%。开展东环路原址高速化改造工作,完成南环、葛羊互通立交两个重要节点工程70%的工程量和收费站房的主体施工任务。做好濮塘至马鞍山一级公路改建工程。以迎接全国2010年公路大检查为契机,全面抓好管养路段的养护管理工作。重点开展了银环路大修工程、314省道1.89公里路段大修、丹阳东桥大修和1个桥梁改建项目。

邮电通讯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45.4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2.8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为109.52万户,比上年增加26.65万户。年末宽带用户为16.67万户,比上年增加4.35万户。

旅游业持续较快发展。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发挥旅游产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全年旅游业总收入36.31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59.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1%。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3.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3%。年末星级饭店为19家。其中,四星级5家,三星级8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4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见图5),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为17.3%。其中,中央财政收入7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地方财政收入69.88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全年累计财政支出86.53亿元,比上年增长8.1%。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惠及全市城乡居民。全年民生工程资金总投入为14.3亿元,比上年增长44.4%。

金融信贷投放增加。金融部门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灵活、有力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全市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08.16亿元,比年初增加102.28亿元。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241.04亿元,比年初增加23.5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5亿元,比年初增加49.1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54.53亿元,比年初增加101.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20.63亿元,比年初增加47.41亿元;中长期贷款277.35亿元,比年初增加58.41亿元。

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年末全市各类保险机构17家。全年保费总收入1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61亿元,比上年增长25.6%。人身险保费收入1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九、城市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加速完善。紧紧围绕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功能。城市建成区面积为78.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68%。有效改善道路功能,有力提升城市形象。完成太白大道、湖西路、艳阳路、益寿路等4条城区主干道“白加黑”综合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九华路立交桥、跃进路、湖北路、葛羊路等4处易涝点整治和王百滩水系截污整治工程,为城市安全度汛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态建设持续推进。进一步巩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成果。全年新增绿地面积140公顷,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4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2.6%。完成南湖公园东岸的游道改造、沿湖岸线的木栈道建设以及亮化建设。成功举办第十九届金秋花展,布置16大景区、60处景点。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年专利申请量1222件,比上年增长78.3%。全市12项科技成果通过2010年省科学技术奖专业组评审,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中钢矿院攻克特大采空区充填技术,为我国矿山特大采空区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华菱汽车、中钢矿院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45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市42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5个。16个项目被国家创新基金立项。5个项目列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项目计划。马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十区提升、百企示范、千企培育行动”重点提升园区,马钢等8家企业列入“百企示范”企业,国星生化等93家企业列入“千企培育”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03家,高新技术产品217个。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245家,技工贸总收入为57.05亿元。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为1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全市共有各类学校387所,其中,高等院校6所、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381所。在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中,幼儿园166所,小学142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普通中学57所。全市省一类幼儿园6所,省示范高中6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特色小学4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4所。全市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共有在校学生24.79万人、教职工2.23万人。全市高中阶段在校学生5.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2.1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人才建设继续推进。加快落实人才强市战略,突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向省申报9个高层次创新创业项目,开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选的选拔工作。引进国外智力取得实效,申报并获得国家批准立项的引进国外专家项目20个。全年通过人才市场举办人才集市92场,引进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人才76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57人,博士研究生49人,博士后4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成功举办第九届省艺术节暨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城市之光”群众大巡游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大剧院建成投入使用,先后承担了第三届音乐节等文艺演出活动50余场。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5个,藏书60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5个;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综合档案馆5个,档案资料36.1万卷、9.6万件、3万册,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卫生民生工程,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年共筹集资金8164.18万元,农村居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市农民,乡村覆盖率和参保率均为100%。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3家。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已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64所。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4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4个;共有病床4282张,卫生技术人员7639人。全市以乡镇为单位五苗接种率为97.5%,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为99.24%。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推动我市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共组织开展较大规模的群众体育活动30多次。积极实施“体教结合”,多渠道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举办了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中学生软式排球比赛、“金桥”杯全市少儿围棋、象棋锦标赛、全国中学生击剑比赛等。在安徽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获得了金牌第四、奖牌第五、总分第五的好成绩,所获金牌、总分、奖牌均超历届。在第五届全国特奥会上,我市10名特奥运动员共获4枚金牌、3枚银牌和2枚铜牌。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36种矿种。其中,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25种,水汽矿产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4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18种。

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建立节能减排推进机制,加大节能减排督察力度,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监察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依法关停15户高耗能企业,对全社会电力消费进行调控,东部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慈湖污水处理厂基本完工,污泥处置工程开工建设。马钢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5.1%,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与上年持平。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市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48,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12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55万人,非农业人口64.55万人。据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为9.8‰,死亡率为5.2‰,自然增长率为4.6‰。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59元,居全省首位,比上年增长13.6%(见图6)。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332元,居全省首位,比上年增长17.4%(见图7)。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据抽样调查,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空调167台,冰箱101台,移动电话178部,家用电脑72台,热水淋浴器100台。

居民储蓄持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355亿元,比年初增加49.18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231.58亿元,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21.54亿元,比年初增加均超过20亿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全年累计新增就业4.23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3万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48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2%。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调整、扩大再就业培训工种,完成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1.53万人,创业培训2282人。认真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举办“送岗位进校园”活动,推荐高校毕业生就业1319人。继续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民生工程。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2.0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06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0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5.0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99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55万人。扎实开展新农保全国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全市参保人数39.51万人,参保率为77.6%。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6.07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日臻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51647人,共支付低保金10630.5万元。农村五保供养和服务机构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市4726名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供养标准在全省处于前列。慈善事业在创新中蓬勃发展。全市社会收养性福利床位数5914张;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086人;接受社会捐赠1045万元。福彩销售量再上新台阶。全市福利彩票销售10044万元,比上年增长19.2%,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3276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市本级1228万元。

说明: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马鞍山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为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