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3-18 17:15:36 来源:合肥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171次

合肥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2011年3月18日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发展机遇,奋力争先进位,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总体呈现:规模迅速扩张、质量明显提升、动力显着增强、结构趋强趋优,在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7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57.6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1112.3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5.2:52.6:42.2调整为4.9:53.9:41.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5%,居住价格上涨6.1%。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7%。

2010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年末在岗职工65.18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累计帮扶“零就业家庭”3849户,共5158人,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3%,比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26万公顷,比上年扩大1.5%;油料种植面积12.46万公顷,减少10.1%;棉花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减少1.5%;蔬菜种植面积5.06万公顷,增长5.3%;瓜果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增长15.8%。

粮食产量193.52万吨,比上年增长1.6%,连续七年增产。其中,稻谷产量149.81万吨,下降0.5%;小麦产量30.91万吨,增长11.8%。油料产量25.85万吨,下降18.5%;蔬菜产量109.25万吨,增长9.4%;瓜果产量42.14万吨,增长18.0%。

年末生猪存栏113.96万头,比上年增长2.0%;全年生猪出栏229.97万头,增长2.5%。主要肉类产量38.02万吨,增长3.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9.62万吨,增长3.3%。禽蛋产量13.61万吨,增长5.7%;牛奶产量9. 20万吨,增长47.2%;水产品产量12.29万吨,增长9.0%。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88.3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农用拖拉机14.11万台,增长7.3%;农用运输车1.10万辆,减少0.9%;排灌动力机械2.69万台,减少0.4%。化肥施用量(折纯)19.70万吨,增长2.8%。农村用电量5.45亿千瓦时,增长7.7%。有效灌溉面积244.9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2091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768.94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轻工业增长26.8%,重工业增长23.7%,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41:59调整为40.2:59.8。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659.39亿元,增长26.2%。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700.10亿元,增长22.4%。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十一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幅

全市34个工业行业中生产实现增长的有33个。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完成产值2728.74亿元,八大产业增加值762.06亿元,增长28.5%,创下2005年确立八大产业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三大产业分别增长35.4%、31.2%和29.7%。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产业增加值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房间空调器分别增长29.1%、35.9%和65.9%,叉车、挖掘机增长66.7%和60.7%,汽车增长34.0%,发电量增长8.5%。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2.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3208.93亿元,同比增长39.4%;实现利税273.10亿元,增长33.1%,其中利润165.46亿元,增长47.7%;亏损面为12.5%,比上年收窄1.6个百分点。

全市资质等级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701户,完成产值1369.69亿元,比上年增长29%。建筑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22.73万元,增长18.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160.70万平方米,增长25.1%,其中新开工面积5102.73万平方米,增长35.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45.34万平方米,增长7.7%。建筑业从业人员53.54万人,增长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6.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103.58亿元,增长11.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152.36亿元,下降6.6%;民间投资1811.03亿元,增长37.3%。市区投资2410.40亿元,增长23.2%;县域投资656.58亿元,增长28.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7.95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投资1038.14亿元,增长34.6%;第三产业投资2000.88亿元,增长19.8%。工业投资1010.17亿元,增长34.3%,其中八大产业投资620.75亿元,增长54.9%。

全年房地产投资81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住宅投资561.36亿元,增长19.9%。商品房销售面积1004.91万平方米,下降22.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63.86万平方米,下降26.8%。商品房待售面积128.01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65.72万平方米,减少15.07万平方米。

全年新开工项目33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2个,比上年增加29个。竣工项目322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8个,增加60个。“1346”项目投资944.45亿元。“861”项目投资758.07亿元。全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31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按区域分,市区消费品零售额744.70亿元,增长19.6%;县域消费品零售额94.32亿元,增长21.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68.21亿元,增长19.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0.81亿元,增长17.6%。

%

“十一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增幅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1.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6.6%,汽车类增长34.9%,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2.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7%。全年新建万村千乡农村连锁店523家。备案家电下乡销售网点879个。举办各类会展153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99.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9%。其中,出口56.26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3.32亿美元,增长118.9%。从出口经营主体看,生产型企业、贸易型企业出口分别增长31.1%和14.4%。全年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14.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9%,完成营业额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外派劳务人员8168人。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2户,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增长1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0.96亿美元,增长27.8%。工业实际利用外资7.91亿美元,增长34.9%。新增3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来我市投资。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94.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6%和42.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5亿美元,增长39.4%;国内旅游收入237亿元,增长43.2%。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点(区)29处。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旅客运输量2亿人,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公路1.8亿人,增长19.7%;铁路1588万人,增长15.0%;民航416万人,增长19.2%。全年货物运输量1.97亿吨,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公路1.74亿吨,增长27.3%;铁路150.80万吨,增长11.6%;民航3.34万吨,增长14.8%;水运2183.56万吨,增长86.7%。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9.32万辆,比上年增长29.7%,其中私人汽车25.05万辆,增长42.2%。民用轿车拥有量20.48万辆,增长37.9%,其中私人轿车16.51万辆,增长44.6%。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5.29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2.81亿元,邮政业务总量2.48亿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60.7万户,比上年增加1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04.9万户,增加105.6万户;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接入用户数53.7万户,增加12.2万户。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财政收入476.2亿元,比上年增长39.3%。地方财政收入259.43亿元,增长43.4%,其中税收收入221.43亿元,非税收入38亿元,分别增长43.5%和43.1%。财政支出317.72亿元,增长29.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8亿元,增长30.1%;教育支出37.01亿元,增长23.2%;城乡社区服务支出102.56亿元,增长61.5%。

“十一五”财政收入及增幅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41.78亿元,比年初增长21.6%。其中,企业存款2180.87亿元,增长18.3%;储蓄存款1233.73亿元,增长19.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214.08亿元,比年初增长20.7%。其中,短期贷款1028.29亿元,增长8.1%;中长期贷款3161.67亿元,增长28.8%。

2010年全市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筹资43.1亿元。其中,首次公开发行A股3只,筹资21.46亿元;3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融资规模21.65亿元。到2010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22家。

全年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65.6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63亿元,增长45.4%;人身险保费收入42.06亿元,增长12.2%。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6.45亿元,比上年下降16.5%。其中,财产险赔款与给付9.98亿元,下降14.9%;人寿险赔款与给付6.47亿元,下降18.9%。

九、教育和科技

年末全市共有高等院校56所,其中普通高校44所,普通高校在校生37.26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13.93万人。普通高中77所,在校生10.9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11.72%。普通初中169所,在校生22.08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20.75%。小学663所,在校生32.7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3.36%。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3.22万人。全市专任教师数6.62万人,比上年增长4.9%。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万人,普通中学1.96万人,小学1.69万人。全年义务教育经费机制改革惠及学生50.34万人,其中市区21.53万人,农村28.81万人。

2010年全市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6户,全市438户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2021亿元。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9万人,比上年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407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机构207个,从事研发活动人员19354人。全社会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64亿元,增长31.9%。全市产学研战略联盟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1家。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4459件,授权专利4007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08.9%和73.9%。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096项,成交金额29.78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2个,各级国家档案馆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4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项。各类动漫企业81家,具有原创能力和代表作品的企业30多家。电影院10家,票房收入8073万元,比上年增长79.8%。年末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82.81万卷(件、册)。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79个(含村卫生室、科研院校和计生服务站),其中医院、卫生院21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7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54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49万张。全市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9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9490人、注册护士12367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5.0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93人。婴儿死亡率6.92‰,产妇住院分娩率99.96%,新农合参合率为100%。

全年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4枚金牌、3枚银牌和5枚铜牌。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上,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和3枚铜牌。成功承办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获得6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全年举办百人以上群众体育活动19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总人口494.95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14.37万人,增长2.8%;非农业人口215.84万人,增长1.0%。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51元,增长11.0%;人均消费性支出14012元,增长10.4%,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7.4%,衣着支出增长21.4%,食品支出增长6.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26.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

“十一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增幅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118元,增长17.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88元,增长12.8%,其中食品支出增长5.6%,交通通讯支出增长13.4%,居住支出增长17.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6%,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3.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4平方米。

“十一五”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幅

全年58.42万人次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城市低保金1.22亿元;43.05万人次享受农村低保,发放农村低保金1.11亿元。年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9.68万人、65.32万人、121.88万人、67.51万人和60.92万人。城乡20.49万人次享受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5184.85万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万人,覆盖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参保人数54.5万人。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48%,发放五保供养资金5958.43万元。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床位2.09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4565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中心(站)557个,其中乡镇、街道及县(市、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49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62亿元,筹集公益金6456.5万元。

十二、生态环保和安全生产

全年累计完成城市绿化投资5.97亿元,完成人工造林4.56万亩,新增城市园林绿地1.1万亩,城市绿地率达40.2%,人均公园绿地12.5平方米。“清洁家园、绿化乡村”启动行政村234个,成片造林4.56亩。

2010年末,全市共有市县(区)级环境监测站4个,已建成31个环境噪声达标区、23个烟尘控制区。全年有55天空气质量级别Ⅰ级(优),255天的空气质量级别Ⅱ级(良),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优良率85%,基本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Ⅱ级标准。重点排污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6.26%,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9.14%。水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127,比上年下降23.5%;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1.65,比上年下降10.8%。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77起,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4.24,下降15.4%。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0年最终人口数据将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中公布。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