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铜陵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3-08 01:18:51 来源:铜陵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754次

铜陵市统计局

2011年3月3日

2010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幸福铜陵的宏伟目标,紧紧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凝心聚力,奋勇拼搏,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全年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加快、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46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9.5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117.5亿元,增长9.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63054元(折合9318 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03585元/人,比上年分别增加16605元和26664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2009年的2.6:67.9:29.5变化为2.0:72.8:25.2,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7.6%。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466.6 17.1

第一产业 9.6 3.9

第二产业 339.5 20.8

工业 315.3 21.9

建筑业 24.2 8.1

第三产业 117.5 9.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7.4 13.7

批发和零售业 21.2 14.9

住宿和餐饮业 9.0 12.2

金融业 17.3 10.1

房地产业 9.9 2.5

营业性服务业 14.3 4.3

非营业性服务业 28.5 8.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9年上涨3.0%。分类看,食品类价格上涨7.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3.0%,衣着类价格下降4.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与上年持平,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8%,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居住类价格上涨5.3%。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0.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7.8%。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45.22万人,比上年增加0.3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75万人,减少0.02万人;第二产业16.4 万人,增加0.22万人;第三产业19.07万人,增加0.14万人。单位在岗职工10.54万人,增加0.03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2.36万人,增加0.9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92 %。

据对全市80家企业景气调查,2010年一、二、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40.51、166.18和163.32;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1.02、130.84和132.13。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74.58,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3.58。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6.1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8.62亿元,增长3.3%;林业产值1.31亿元,增长9.8%;牧业产值2.69亿元,增长2.3%;渔业产值2.49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9亿元,增长8.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7262公顷,比上年增长1.0%。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525公顷,增长0.6%;棉花播种面积为4663公顷,增长0.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9898公顷,增长1.5%;蔬菜、瓜果播种面积5512公顷,增长3.6%。

全年粮食产量15.69万吨,比上年增长0.4%;油料产量1.92 万吨,下降10.5%;棉花产量0.53万吨,增长2.8%;蔬菜、瓜果总产量13.56万吨,增长5.5%。

全年肉类总产量1.59万吨,比上年增长3.3%;禽蛋总产量0.58万吨,比上年增长3.0%;全年水产品产量2.11万吨,增长3.5%。

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7.26万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2.17万吨,增长6.0%。农村用电量1.59亿千瓦时,增长13.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4%,拉动GDP增长13.6个百分点。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04.0亿元,同比增长73.7%;实现工业增加值3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1%。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300.9 25.1

其中: 轻工业 13.0 15.5

重工业 287.9 25.6

其中: 国有企业 4.8 10.6

集体企业 0.2 -17.5

股份合作企业 0.2 -0.3

股份制企业 270.8 22.7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24.6 70.4

其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207.2 19.3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237.5 22.1

2010年,全市2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铜产量为81.3万吨,增长12.8%;化肥产量(折纯)为59.7万吨,下降3.7%;水泥产量为670.7万吨,增长1.8 %;硫酸产量为358.4万吨,增长16.2%;发电量94.6亿千瓦时,增长21.2%。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铜 万吨 81.3 12.8

铜加工材 万吨 27.4 57.0

硫铁矿(%) 万吨 212.1 5.9

水泥熟料 万吨 1445.6 0.1

硫酸(100%) 万吨 358.4 16.2

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万吨 59.7 -3.7

钢材 万吨 102.8 61.3

布 万米 1323.9 4.8

服装 万件 873.4 -17.1

模具 套 1498.0 53.3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94.6 21.2

水泥 万吨 670.7 1.8

电子元件 万只 39.8 43.0

黄金 千克 11080.3 31.7

圆铜漆包线 万吨 16.6 46.9

白银 千克 384871.0 77.5

光膜 吨 12563.0 28.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65.1%;产品销售率99.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55.9亿元,比上年增长46.9%,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8亿元,增长76.1%。2010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8.3,比上年提高88.7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指  标 计量单位 2010年实绩 比上年增减百分点

工业产品销售率 % 99.7 0.5

资本保值增值率 % 125.2 11.4

资产负债率 % 70.6 0.6

总资产贡献率 % 7.5 0.9

成本费用利润率 % 2.7 0.2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 358592 57.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次 2.8 0.6(次)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3.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1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城镇投资280.1亿元,增长26.7%;农村非农户投资8.8亿元,下降6.5%。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2亿元,增长41.9%;第二产业投资149.2亿元,增长31.4%;第三产业投资207.9亿元,增长30.1%。从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141.9亿元,增长25.1%,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07.4亿元,增长35.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3.3亿元,比上年增长57.7%。商品房屋销售额39.7亿元,增长44.6%。

2010年全市投资项目114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19个,增长23.7%;在建项目投资规模1177亿元,增长14.6%。其中,新开工项目57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71个,增长14%。重点项目推进力度不断加大,铜冶炼工艺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日产1000吨合成氨项目、海亮4.8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生产线(一期)项目、宁安城际铁路铜陵段、京福高铁铜陵段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进展顺利;精制磷酸、铜都铜业电子铜带、安徽莱德高亮大功率LED等28个重点项目顺利开工;锐展汽车发动机、铜陵车辆厂技改项目、超远高密度印刷线路板、华纳万吨电解铜箔项目、铜陵汽贸城(一期)、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期)等23个重大项目建成。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89.12亿元,增长19.0%;乡村零售额10.04亿元,增长20.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0.72亿元,增长19.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8.43亿元,增长17.8%。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3.7%,化妆品类增长8.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75.1%,金银珠宝类增长34.4%,日用品类增长7.1%,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5.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1.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5.4%,汽车类增长39.0%。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合同外资额0.5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3.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3%;实际利用市外内资260.7亿元,比上年增长32.8%。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4.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6%。其中,出口2.97亿美元,增长67.7%;进口31.14亿美元,增长51.4%。

全年旅游总收入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占GDP比重为4.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94万美元,增长21.2%;接待海外游客14130人次,增长17.1%;接待国内游客410万人次,增长15.4%。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宾馆)17个,房间数1286间;共有旅行社2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单位10个,旅游线路6条,旅游区(点)13个。全市旅游饭店客房住宿出租率为59.2%。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全年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67.2万人,比上年下降2.1%,货物发送量161.1吨,下降10.9 %。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47.15亿吨公里,增长24.8%;地方交通旅客周转量19.46亿人公里,增长11.9%。港口货物吞吐量3914万吨,增长24.2%。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8.97万辆,比上年增长17.5%,其中汽车拥有量4.1万辆,增长21.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38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53亿元,增长16.3%;电信(含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业务收入4.85亿元,增长5.0%。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2.2万户,比上年增加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 55.68万户,新增0.59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0.35万户,新增 0.74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88.64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53.91亿元,增长45.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4.73亿元,增长5.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4.1%、24.6%和11.8%。分级次看,市直组织收入59.7亿元,增长23.1%;区级共组织收入16.42亿元,增长29.0%;铜陵县组织收入12.52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全年财政支出57.63亿元,增长22.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8.5%,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32.8%,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0.4%,教育支出增长28.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406.51亿元,比年初增加58.86亿元,增长16.9%。其中,企业存款139.88亿元,增长2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92.89亿元,增长14.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88.49亿元,比年初增加75.6亿元,增长24.2%。其中,短期贷款160.86亿元,增长34.5%;中长期贷款212.22亿元,增长29.4%。

年末,我市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的上市公司有 6 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561.92亿元。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全年保险已决赔款和满期给付2.28亿元,比上年下降0.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深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强化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校安工程,提前实现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2010年末,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 25925人,比上年增加124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3198人,增加173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1916人,减少313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4691人,增加155人;小学在校学生41231人,比上年减少998人。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7287人,比上年增加12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3781人,增加370人;普通中学毕业生14716人,增加436人;小学毕业生7995人,减少723人。2010年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分别为6526人和1129人。全年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6080人次,其中,本科3826人次;全年自学考试毕业生数为 175人,其中,本科121人。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0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62项(含国家级项目28项),获得上级资助资金4629万元。全年安排用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科技计划项目和政策兑现、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活动的资金2500万元。2010年,全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支出98567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 (R&D)经费支出占当年生产总值(GDP)比重2.87%。全市专利申请数达到114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286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700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162件。全市专利授权数74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12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588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149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177家。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成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6个农家书屋;社区文化家园项目得到进一步巩固。2010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8个;公共图书馆 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55万册;档案馆 6个,馆藏档案29万卷册,馆藏资料3.05万册。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 2座,卫星收转站115 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34%和100 %,有线电视入户率51.5%。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1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5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3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923 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3622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669人,其中,执业医师1834人,注册护师、护士1959人。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扎实推进。成功承办全国女子排球联赛南部主场赛事。2010年在省十二届运动会上,我市体育健儿夺得金牌45.5枚,列比赛金牌榜和总分榜第八位。组队参加中日韩举重邀请赛夺得1金2银,参加全国举重基地赛夺得6个冠军,铜陵籍运动员汪光磊参加2010年全国击剑冠军赛总决赛获第一名。全年销售体育彩票4640万元,获得体彩公益金377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全市年末总人口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6 人。2010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59‰,比上年下降0.2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5.59‰,上升0.3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下降0.55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0元,比上年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877元,增长27.3%,其中,食品支出增长5.6%,衣着支出增长20.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32.2%,医疗保健支出下降7.9%,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4.5%,交通和通讯支出下降134.9%,居住类支出增长51.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3%,比上年下降7.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66元,比上年增长17.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387元,增长13.2%,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2.9%,衣着支出增长7.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2.2%,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18.6%,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1.0%,居住类支出增长19.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4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2010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6616元,增长18.0 %。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6066元,比上年末增加 3197 元。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3.1万人。2010年末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 5.5 万人,城镇居民医疗参保人数达19.1万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9.5万人。

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2.4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1.05万人。2010年全市各社会福利机构拥有床位总数达2200张,超额完成我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17张”的目标。全年销售福利彩票6521万元。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年末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37个,社区工作者808人。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污染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全市环境质量稳中趋好。2010年,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353 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7%,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经省环保局初步核定,全年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为9194 吨和40300吨,完成省控制指标。初步核算,全市单位GDP能耗为1.4305吨标煤/万元,比上年下降6.52%。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4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3.5人。全年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775   起,火灾事故 44起。

注:

1、公报中部分数字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