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宣城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5:54:33 来源:宣城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032次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继续坚持经济工作三条指导方针不动摇,进一步突出"4+2"工作重点,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机遇,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市经济在较高增长平台上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农业经济运行平稳,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对外贸易稳步发展,财政收支快速增长,金融运行良好,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4.1 %,经济总量跃上300亿元的新台阶。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5.5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4.4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6.8亿元,增长12.1%。人均生产总值继2005年突破1000美元后达到13051元(折合1716美元),比上年增长14.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5:38.5:41.0变化为19.5:39.9:40.6,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化建设进程有新的加快,保障和社会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和完善。

市场物价总水平较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9%,居住类价格上涨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0%,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上涨2.3%,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1.2%,衣着类价格下降1.0%。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2%。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900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300人,新增劳务输出24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5%。全市各级劳动部门免费再就业培训6312人,创业培训1125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仍然较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压力增大,城乡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总水平仍然不高,物价涨幅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等。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持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78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农业产值50.9亿元,林业产值15.96亿元,畜牧业产值33.79亿元,渔业产值12.4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0%、14.8%、6.8%、7.2%。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38.8万吨,增长7.7%。经济作物中,棉花产量16229吨,增长22.0%;油料总产量10.8万吨,下降20.5%;烟叶总产量7069吨,增长12.2%;茶叶产量20779吨,增长4.1%。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38.8 7.7

其中:夏粮 24.1 58.0

油料 10.8 -20.5

其中:花生 1.3 6.1

油菜籽 9.1 -23.6

棉花 1.6 22.0

烤烟 0.7 10.7

蚕茧 0.8 12.6

茶叶 2.1 4.1

蔬菜 65.4 -0.6

水果 23.3 6.9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050公顷,增长8%,森林覆盖率达54.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竹林丰产增效"636"工程全面启动。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23.2万吨, 比上年增长 9.3%;禽蛋产量44414吨,增长4.7%;奶类总产量766吨,下降4.1%。

渔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106835吨,比上年增长5.4%。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6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1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77.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 农用拖拉机达到5.8万台,增长2.4%,联合收割机达到2498台,增长12.7%;全年农村用电量51541万千瓦小时,增长2.0%;化肥施用量(折纯)11.42万吨,增长9.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0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6.2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分所有制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6亿元,增长20.4%;集体工业企业增加值5.9亿元,下降4.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1.7亿元,增长40.1%;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4.5亿元,增长31.4%。

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农副食品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等行业增长较快,与上年相比,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88.5%;本年新增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实现增加值3572万元,增长70.5%;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7亿元,增长1.3倍。全市有七成的工业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其中增长较好的有:大米791928吨,增长2.6倍;服装467万件,增长1.5倍;硫酸25万吨,增长2.3倍;塑料制品6.6万吨,增长1倍。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吨 329775 24.8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54779 62.1

白酒 千升 2680 41.2

啤酒 千升 50062 -1.8

纱 吨 10477 -0.5

布 万米 3367.6 21.5

丝 吨 1156.2 37.2

丝织品 万米 891.4 27.0

服装 万件 467 148.6

人造板 立方米 194262 -7.5

机制纸及纸板 吨 96711 15.9

硫酸 万吨 25.0 230.2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 吨 2653 -65.0

化学农药原药 吨 27054.6 118.0

中成药 吨 695 -22.1

塑料制品 吨 66157.8 106.1

水泥熟料 万吨 1082.7 25.0

水泥 万吨 400.1 10.3

生铁 吨 48795 56.8

钢材 万吨 266728 61.1

铜材 万吨 17.0 12.1

交流电动机 万千瓦 498.5 66.1

铝材 吨 32040 15.4

农业运输机械 辆 24452 -23.3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较好,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8.5亿元,比上年增长41.1%;产销率97.6 %,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7.7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利润13.3亿元,增长41.7%;亏损企业141家,比上年增长4.4%;亏损企业亏损额2.0亿元,增长13.2%;亏损面为20.3%,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20.0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9.7%,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3.63%,上升0.6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3.54%,上升0.0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3.92%,下降9.2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9.32%,提高5.8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96763元/人,增加15661元/人;流动资金周转率为3.09次/年,提高0.1次/年。但仍有部分企业效益不理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6.9亿元,比上年增长7.5%。 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独立核算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房屋建筑面积 48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3%;竣工面积2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结构渐趋合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2.7亿元,比上年增长52.2%,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56.7亿元, 增长48.0%。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41.8亿元,增长43.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4.7亿元,增长46.1%,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36.0亿元,增长91.1%。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大型项目支撑作用明显。2007年全市完成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 75 个,合计完成投资101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34.5%,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完善城镇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投入资金14.07亿元,完成了凤凰桥、九同路、宛溪路、方家冲路、西林路、府山广场、第三水厂、宣湖路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开工新建了鳌峰东路、水阳江大道、阳德路等13条市政道路及昭亭广场等项目,城镇化率达到39.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分城乡看,市的消费品零售额42.7亿元, 增长18.1%;县的消费品零售额25.3亿元,增长18.1%;县以下零售额46.4亿元,增长16.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6.1亿元,增长24.0%。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378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出口总值32974万美元,增长 34.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6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7%。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3家,投资总额22588万美元。

旅游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12890余人次,增长27%,接待国内旅游者438.7万人次,增长3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7亿元,增长41%。全市先后成功地主办了水墨绩溪油菜花旅游节、溪口茶文化旅游节、第二届月亮湾生态旅游文化节、绩溪安苗旅游节、首届中国水东蜜枣旅游节、宁国元竹文化节。全年新增3A级景区4家,2A级旅游景区2家,全市A级景区数达到20家。全年新增三星级饭店3家,四星级饭店2家,全市星级饭店总数达到38家。全年新增旅行社7家,旅行社总数达到40家。泾县、绩溪、广德成为省旅游经济强县。

七、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56.1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4.8%,公路客运周转量58.8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2.8%。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7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年末固定电话及小灵通用户77.5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0.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6.8 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7.3亿元,比上年增收10亿元,增长3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9亿元,比上年增收6亿元,增长37.5%;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 12.9亿元,增长46.6%。全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4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金融运行良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6.3亿元,比年初增加43.7亿元,增长18.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5.7亿元,比年初增加16.7亿元,增长10.5%。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92.4亿元,比年初增加41.7亿元,增长27.7%,其中工业贷款余额28.7亿元,增长 21.5%,商业贷款余额23.3亿元,增长1.8%,农业贷款余额42.9亿元,增长15.2%。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8.5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亿元,增长37.0%;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 5.5亿元,增长20.8%。赔款和给付2.8亿元,增长30.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942所,在校学生401438人;教职工25717人,其中专任教师22292人。普通高中26所,在校学生51319人;职业高中23所,在校学生32392人;初中138所,在校学生92968人;小学368所,在校学生160831人;幼儿园等其他学校387所,在校学生63928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保持了较高水平,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4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仅为0.95%,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5.0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9.34%。高中教育得到快速发展,高中毛入学率达74.32%,高考本科达线人数跃上7000人的大关,连续五年每年上一个千人台阶。

教育布局得到调整,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工程成效显著,各类学校平均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效益得到提高。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3所、绿色学校2所;省级示范学校17所、重点职业高中3所、绿色学校7所;市级示范学校71所、卫生学校310所。我市规模最大的教育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宣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进展顺利。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全年专利申请量222项,授权量101项,分别增长68%和44%。全年争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3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重点科技、平台建设等各类科技项目11项,省科技奖励项目7项,推荐上报2008年度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8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0项、火炬计划项目9项、星火计划项目6项、国家重点新生产品项目1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47项。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又上新台阶。新批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民营科技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品32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88.2亿元,比上年增长86.1%,目前全市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96项,高新技术企业72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0家,超10亿元的企业2家。宣州、郎溪、广德、宁国、绩溪、旌德相继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目标考核。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长足发展。2007年,全市文化事业繁荣活跃,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成功地主办了第三届宣城艺术节,举办和协办专场文艺演出10多场,积极参加了安徽省第八届艺术节。到2007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文艺表演团体为2 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 7个。《宣城日报》全年发行量 万份,成功地创办了《皖南晨刊》、《宣城日报宣州专刊》、《宣城日报今日广德》。到2007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7座,中波广播发射台1 座,电视台 7座,有线电视用户增加到25.4万户。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成功地申报“安徽省民间艺术之乡”2个、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各1名;广教寺重建工作稳步推进。档案事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提高,全市有国家综合档案馆8个,保藏档案55.76万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8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148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4 个。医院、卫生院床位549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806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2912人,注册护士191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良好,全市共有6县市区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共有191.77万农民参加。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扎实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年共派出180多名选手参加了田径、跆拳道等八个项目比赛,共夺得21枚金牌、30枚银牌、40枚铜牌。组队参加了全省青少年航模、体育舞蹈、武术馆校等活动,共夺得43枚金牌、46枚银牌、62枚铜牌。全年有100多名选手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成功地承办了全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围绕“群众体育与奥运同行”主题,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成功地举办了市(区)直机关第三届运动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全市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全年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30个,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1.7亿元。建成烟尘控制区8个,面积90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5个,面积20平方公里;全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0.64亿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398亿标立方米,工业粉尘排放量6.1万吨、回收5.3万吨。主要污染物COD实际排放量19610吨,二氧化硫绝对减排量564.44吨,分别比上年下降5.2%和4.4%。全年关闭违法排污小造纸企业17家,挂牌督办违法污染企业16家,对27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监控系统。

大力实施《宣城生态市建设规划》,继续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积极创建生态示范基地。2007年,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16个,省级生态示范户178个,生态省建设示范基地(项目)8个。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工作卓有成效。据计生部门统计,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3‰。到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275.2万人,城镇化率达39.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稳步提高。2007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36元,比上年增长15.4%; 人均消费性支出7949元,增长15.4%。 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362元,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4285元,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9.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2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全市已有14.1万名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5.3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了养老金,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发放管理人数达到4.7万人;全市已有12.3万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全年累计为失业人员4万多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截至2007年年末,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为18.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9.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7.3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有各类福利院133个,床位4946张,收养各类人员3834人。城乡低保制度稳步推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累计23万户共44.3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49.5万户共80.3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全年累计救助6.5万人次。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推进,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得到进一步贯彻实施。双拥和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落实,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稳步提高。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9388万元。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核算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 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