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池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5:43:47 来源:池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560次

池州市统计局

(2008年3月11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追赶,奋力崛起,实现跨越”为主题,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克服了“7·10”特大洪灾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呈现增长加快、活力增强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5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为1997年以来最高增幅。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1515元,比上年增加1508元。

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3.7亿元,增长9.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9.6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3.3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1.5:38.1:4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9%、47.6%和38.4%,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2.2、7.2、5.8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人均指标较低;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外向度水平不高,县域经济活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较为突出;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43亿元,按90年价格计算,增长9.7%。其中:农业产值26.6亿元,增长6.6%;林业产值4.97亿元,增长16.5%;牧业产值12.51亿元,增长7.5%;渔业产值7.75亿元,增长13.3%。全年粮食总产达67.8万吨,增长0.5%;棉花生产喜获丰收,产量达3.2万吨,增长21%,粮食、棉花产量均创历史纪录。油料产量为6.91万吨,增长10.1%;肉类总产量为6.8万吨,增长5.4%;水产品产量为9.61万吨,增长7.2%。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63家省、市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10.2%、14%,6个合作经济组织被授予首批“安徽省示范合作经济组织”称号,7个村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特色专业示范村”,上海农产品展销会取得丰硕成果。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年完成水利设施投资1.57亿元;新增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846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9000口,沼气入户率居全省第一。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6.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7%;农用拖拉机58124台,农用运输车5314辆。全年农业化肥施用量(折纯)53893吨,下降6.4%;农村用电量20261万千瓦小时,增长35.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83.43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3.46千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千公顷。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677568         0.5

棉  花   31956         21.0

油  料   69122         10.1

油菜籽   63807         11.0

花  生   2302         -11.0

芝  麻   2947         9.5

苎  麻   2011         7.1

蔬  菜   276452         6.5

茶  叶   5107         6.4

瓜  果   49246         2.4

肉  类   68006         5.4

禽  蛋   22723         4.3

蚕  茧   3170         -4.1

水产品   96070         7.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稳定。全部工业增加值42.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8%。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4户,规上工业总数达236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1.05亿元,增长25.2%。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4.14亿元,增长4.8%;集体企业0.44亿元,增长11.5%;股份合作企业0.12亿元,增长23.8%;股份制企业23.19亿元,增长3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39亿元,增长8.5%;其他企业0.77亿元,增长61.9%。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24.9%;重工业增加值25.65亿元,增长25.3%。从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2.27亿元,小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8.78亿元。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1.54亿元,增长30.7%;实现利税8.69亿元,实现利润4.27亿元。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168.1。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吨      74959        43.9

硫铁矿(折含S35%) 吨  68213        -19.8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359449        16.8

企业用电量  万千瓦小时  117035        14.0

白酒(折65度,商品量)千升2566        15.3

精制茶        吨       6651        44.4

纱            吨      15532       -11.6

布            万米      2609        35.9

人造板     立方米      33659          5.1

硫酸(折100% ) 吨      14565        -44.4

浓硝酸(折100%)吨      177845         51.3

合成氨          吨      37177        1.3

农用化肥(折纯)吨      36999        70.2

化学农药      吨      208           -62.1

水泥熟料     万吨  639.91        6.4

水泥         万吨  76.48        33.3

轴承         万套  669            2.9

煤气仪表     万台(套)27.78        -78.8

建筑业生产发展较快。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7.67亿元,增长30.8%;实现利润3829万元,增长10.2%。施工房屋面积211万平方米,增长46.5%;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63.5万平方米,增长60.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85亿元,增长53.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4亿元,增长24.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1.1亿元,同比增长122.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7.3亿元,增长30.5%。三次产业的投资比重分别为:1.0:36.5:62.4。投资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工业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全年工业投资完成50.21亿元,同比增长122.2%。工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达35.9%,比上年同期扩大11.1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市房地产投资首次突破10亿元,全年达13.07亿元,同比增长37%,同比加快14.3个百分点。三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40.06亿元,同比增加4.69亿元,拉动全市投资增长9.6个百分点。合铜黄高速池州段正式通车,铜九铁路池州段完成全线铺轨,改造国省道及重要县道162公里。四是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增园区框架面积10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化厂房56万平方米。五是主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实施了54项市政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12亿元,初步形成“三环、四横、五纵”的城市道路骨干网络,东部经济园区、站前区、教育园区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主城区框架面积由26平方公里拓展到80平方公里,“滨江环湖、一城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4亿元,增长17.8%,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乡镇连锁店覆盖率达100%、村覆盖率达40%以上。农村(县以下)实现零售额20.82亿元,增长17.2%;城市(县及县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2亿元,增长18.2%。城乡市场全面旺销。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与住宿餐饮业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4.24亿元,增长16.8%;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59亿元,增长25.9%。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低迷不振。全市进出口共完成663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出口5504万美元,下降3.9%;进口1128万美元,下降31.2%。但全市新的经营主体不断增加,有32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外贸结构也得到优化,机电产品、农副产品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40.7%,高于上年16.5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成效明显。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131万美元,同比增长4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787万美元,对外借款完成344万美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数9个,合同外资金额达12584万美元。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33.15万人次,同比增长91.4%,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63万人次,同比增长69%;实现旅游总收入58.16亿元,同比增长232%。全市拥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安徽省农家乐示范户5个,各类星级宾馆27家,旅行社51家,导游884人。旅游景区创建步伐加快。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9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1个, 4A级旅游景区1个, 3A级旅游景区7个,2A级景区10个。

七、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能力提高。全社会公路客运量5275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35148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7.1%。全社会货物运输量4922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2822万吨,水路货运量2100万吨。全社会货物运输周转量849000万吨公里,其中,公路114000万吨公里,水运735000万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2100.6万吨。客运车辆特别是私人车辆增长迅速。年末机动车辆保有量14.3万辆,比上年增长18.0%。年末个人小型及微型汽车保有量7674辆,比上年增长33.7%。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41573万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139万元,电信业务收入35434万元,分别增长19.4%和7.4%。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34.6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6.9万户,增长3.4%。移动电话用户37.75万户,增长16.5%。年末互联网用户4.36万户,其中宽带用户达到3.93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20.08亿元,增长3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77亿元,增长39.8%。全年共完成各种税收收入14.66亿元,其中地税完成收入6.88亿元,增长43.8%;国税完成收入7.78亿元,增长21.2%。2007年,全市财政支出28.87亿元,增长31.5%。其中,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均是去年的一倍以上,分别增长3.7倍、1.2倍、1倍。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2.13亿元,比年初增加25.33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114.73亿元,比年初增加10.1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08.97亿元,比年初增加12.6亿元,同比增长13.1%。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有所增强,全市各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23.59亿元,较年初新增3.02亿元。同时个人消费贷款增加较多,全市各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0.12亿元,比年初增加3.28亿元,同比多增3.16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全年7.72亿元,比年初增加2.94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43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财产险收入10231万元,增长26.5%;寿险收入34043万元,增长34.7%。各类赔款支出6657万元,同比增长19.0%。其中:财险赔款支出5807万元,寿险赔款支出850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继续扩大,池州学院正式挂牌。全市高校在校学生数14118人,其中成人在校生4659人;当年招生5952人,其中成人招生1716人;毕业生3213人,比上年增加195人。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发展。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有11所,年末共有在校学生数18976人,当年招生9094人,毕业3436人。城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顺利推进。全年新建校舍8.1万平方米,改造D级危房7.4万平方米。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全市普通中学116所,招生39514人,在校学生110810人,毕业生35911人。其中高中在校生35333人,初中在校生75477人。全市小学477所,小学当年招生17947人,在校学生114395人,当年毕业26152人。小学入学率99.5%,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9%。幼儿园在园幼儿22310人。

科技研究硕果喜人。全市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品2项。全市现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个,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项,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5个,省级火炬计划项目4个。全年共申请专利17项。通过省科技厅组织鉴定的科技成果有4项,其中“天然牡丹酚生产工艺研究及产业化开发”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龙头企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富硒有机茶综合生产加工技术示范”和“出口果糖山芋加工技术中心试转化及产业化” 实施成功。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事业健康发展。大型黄梅戏《商女春秋》在省第八届艺术节上首演获得成功。贵池区被命名为“中国傩文化之乡”。 全年文化下基层进社区活动专场送戏127场、电影1500场。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试点成功,开通市交通旅游广播电台,启动实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3.85%和95.82%。年末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3.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3159户。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诊所、卫生室)11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9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3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5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44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3270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920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760人,注册护士1320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0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50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885人。全市各类诊所6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村卫生室680个。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扎实开展了“迎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全民健身展示等系列活动。在省农运会上,农民健身秧歌项目喜获金牌,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编制全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矿产资源开采秩序。2007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7427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6667公顷。全年荒山荒地造林面积5629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682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8299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7.5%。全市地表水水质基本满足功能区规划要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共361天,占全年的98.9%。工业废水排放总量4129万吨,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6%;工业烟尘排放量23278吨,工业粉尘排放量24424吨。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6%、5.7%。

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安全生产事故560起,比上年下降2.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18,比上年下降29%。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35 起,下降12.0%,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52人,下降5%。全年发生火灾事故187起。

十二、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低水平。公安年报统计资料显示,全市人口出生率10%。,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长率4.7%。。年末全市总户数505304户,总人口为1580238人,比上年增加936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4505人。男性人口810196人,占51.3%;女性人口770042人,占48.7%。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13人。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城镇化率达38.5%。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增强。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096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70291人,比上年增加3847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16636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100767人,比上年增加7601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69064人。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参保人员分别达7.53万人、3.4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3.9%。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一体的困难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初步建立,农村五保户供养和城镇居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率先在全省实施农村孤儿救助制度。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300万元。竣工安置房85万平方米,1059户实现住房保障。年末全市各类福利院、敬老院拥有床位1193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5923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3830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2093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1017元,同比增长22.2%,是“十五”以来最好水平;人均消费性支出7929元,增长25.2%。全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1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65元,同比增长19.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74元,增长12.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为26.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7.1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0.5%和45.5%。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池州统计年鉴―2008》刊发之数据为准。

(2)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