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亳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5:33:48 来源:亳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96次

2007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实施“1468”战略布局,加快“一都一城一基地”建设,着力推进“125”行动计划,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343.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32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96.91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138.04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6:27.4:40.0调整为31.6:28.2:40.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718元(折合884美元),比上年增加910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6%,涨幅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消费品价格上涨5.6%。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的八大类商品项目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3.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在食品类中,猪肉、油脂和鲜蛋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分别上涨58.8%、23%和15.6%,粮食价格上涨11.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5.5%。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7%。原燃材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2%,比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高7.7个百分点。

初步测算,2007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169.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9.5%。年末实有私营企业5183家,从业人员6.98万人,注册资金40.04亿元。年内新增私营企业868家,从业人员1.05万人,注册资金9.84亿元。年内新增个体经营户16944户,从业人员3.07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速度偏慢,人均水平不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等。

二、农  业

200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07.1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6%。油料种植面积32.16千公顷,下降20.8%。棉花种植面积39.87千公顷,下降11.4%。药材种植面积29.2千公顷,增长2.7%。全年复种指数达到206.3%,比上年提升4.1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粮食产量405.77万吨,比上年增产42.17万吨,增长11.6%。其中,夏粮262.56万吨,增长12%;秋粮143.21万吨,增长10.8%。油料产量9.42万吨,下降23.4%。棉花产量4.4万吨,下降21.2%。畜牧业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38.3万吨,增长2.6%;禽蛋产量7.66万吨,增长5.9%。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36.6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6%。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44千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287.1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98千公顷,年末节水灌溉面积达28.87千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0.07万吨,增长0.4%。农村用电量4.44亿千瓦小时,增长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7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5%,比去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11亿元,增长31.1%,增幅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为建市以来最好成绩。

全市2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保持增长,生产增幅在30%以上的行业有11个。其中,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及食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6个行业实现增加值38.5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4.3%。

规模以上工业中,原煤、小麦粉、白酒、人造板、合成氨、水泥、石墨及碳素制品分别增长115.2%、65.6%、6.6%、72.6%、16.4%、29%和106.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3.62%,比上年提高29.8个百分点,创建市以来新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4.35亿元,增长37.9%;利税13.72亿元,增长58.9%;净利润6.29亿元,增长101.7%。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1.7%。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85725万元,增长21.3%;实现利税总额3914万元,下降18.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3.25万平方米,其中投标承包的房屋施工面积98.6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4.89亿元,比上年增长30.5%。50万元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1.46亿元,增长31.7%。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68亿元,增长30.9%;第二产业投资40.15亿元,增长55.8%;第三产业投资49.64亿元,增长17%。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7.66亿元,增长3.1%,其中住宅增长30.7%,商业用房投资下降46.2%。土地开发投资增长10.7倍,土地开发面积下降46.2%。商品房销售面积38.7万平方米,增长5.8%。商品房空置面积0.83万平方米,下降68.9%,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0.56万平方米,下降69.9%。

2007年我市列入全省“861”行动计划的11个项目完成投资16.42亿元。其中,计划竣工项目2项已全部竣工,即古井集团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浓缩蛋白粉及沼气发电项目和亳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另外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基地、板集矿井及选煤厂、亳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1.24亿元,增长16.1%,增幅创建市以来新高。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1.53亿元,增长17.3%;农村(县及县以下)市场99.7亿元,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7.79亿元,增长15.7%,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1.53亿元,增长22.9%;餐饮业零售额20.47亿元,增长19.3%;其他行业零售额2.97亿元,增长9%。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6%,金银珠宝类增长43.3%,日用品类增长29.4%,汽车增长115.9%。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70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1.2%。其中,出口5321万美元,增长57.3%;进口1729万美元,增长135.3%。支柱产业主导地位突出,中药材实现进出口3843万美元,增长92.9%,农产品进出口2238万美元,增长56.5%。骨干企业作用显著,实绩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达15家,实现进出口6507万美元,占全市总量的92.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家,合同1558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1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364万美元,增长329.1%;外商其它投资553万美元,下降83.8%;对外借款189万美元。利用境内市外资金51.5亿元,增长43.7%,其中省外资金37.35亿元,增长40.3%。

全年旅游总收入9.1亿元, 比上年增长29.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55.29万美元,增长106.6%;国内旅游收入8.98亿元,增长28.7%。全年接待境外游客4272人次,增长51.8%;接待国内游客188.68万人次,增长24%。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2130万吨,比上年增长9.9%;货物周转量19.55亿吨公里,增长15.9%。公路客运量2993万人,增长9.4%;客运周转量20.88亿人公里,增长 8.2%。水运货运量269万吨,增长80.5%;水运货物周转量14.39亿吨公里,增长80.5%。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078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2公里,村道5712公里。

邮电部门全年邮电业务量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0.62亿元,增长32.3%;邮政业务总量1.52亿元,增长24%。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3.6万户,比上年末净增2.9万户。其中,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4.78万户,减少5.3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8.78万户,净增8.13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4.7户/百人,比上年减少1.3户/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3.7户/百人,分别比上年提高1.1户/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5.56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9.08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中央收入8.95亿元,增长26.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91亿元,增长26.1%。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等主体税种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40.5%、41.4%和62.2%。财政支出大幅增长,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建设支出力度加大。全年财政支出42.39亿元,增长37.9%,其中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28.4%、49.2%、160.1%和54%。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3.2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01亿元,同比多增12.79亿元,其中居民存款余额219.0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75亿元,同比多增7.4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0.0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8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比上年末增加11.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1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39.63亿元,增长16.4%;现金支出1013.83亿元,增长16%;货币净回笼25.8亿元。

年末全市保险公司达到12家。全年保险系统保费收入97749万元,比上年增长64.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151万元,增长60.8%;寿险保费收入67625万元,增长70.9%;健康险保费收入1973万元,增长19.1%。全年保险系统赔款和给付21137万元 ,增长118.6%。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3943万元,增长102.3%;寿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7193万元,增长1.59倍。

九、科学和教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82万人,其中国有单位5.13万人。县以上国有独立研发机构6个。全市民营科技企业142家,从业人员8084人,技工贸总收入11.6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品15项。

全年财政用于科学技术支出1373万元,比上年增长185.4%。全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0.95亿元。

2007年全市6个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领域课题、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科技计划,14个项目列入省科技攻关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软科学计划、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工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等科技计划。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31件,授权专利77件。

全市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个,全年监督抽查产品76种。完成3C认证的企业1家,通过测量管理体系企业3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4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60790台件。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年末全市有1个国家免检产品、20个安徽名牌产品。2007年魏王牌白酒、瑞福祥牌小麦粉、富源牌小麦粉、金阳牌复合肥、占元牌小麦粉等5个产品被评为“安徽省名牌产品”。

2007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2所,在校生6067人,当年招生2666人,毕业学生112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9所,比上年增加3所,在校生4.68万人,较上年增长25.5%。普通中学339所,比上年减少1所。其中,高中42所,增加1所;初中297所,减少2所。普通中学在校生40.65万人,下降5%。其中,高中9.83万人,增长16.7%;初中30.82万人,下降10.3%。小学1735 所,比上年减少41所。小学在校学生57.78万人,比上年增加0.8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66%,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7.83%。小学学生和初中学生辍学率分别为0.53%和2.92%;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98.7%和50.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3.69%。全年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培训学员9.98万人次。同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81.1万名学生受益。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7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影剧院4个,广播电台4座,中短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4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 ;有线电视用户数9.08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0.82万户;全年出版报纸770万份。

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7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5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个,妇幼保健机构4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数583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5778张。全市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513人,其中医生2762人,护师(士)1781人。乡镇卫生院108个, 床位数2912张,卫生技术人员3216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100%;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798人。谯城、蒙城、利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人口363.76万人,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315.07万人,农村人口参合率达到86.6%。

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在全省青少年锦标赛上我市运动员奋力拼搏,共获得奖牌73枚,其中金牌26枚,银牌24枚,铜牌23枚。在省级群众体育运动会上共获得金牌6枚,银牌7枚,铜牌7枚,一等奖两个,并多次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全民健身扎实开展,积极开展华佗五禽戏进企业、进乡镇、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活动,共举办华佗五禽戏暨四种健身气功培训班10期,参加培训人员近4000人。成立了“传统华佗五禽戏俱乐部”和“华佗五禽戏健身俱乐部”,申报华佗五禽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通过省文化厅专家组认定,报国家文化部待批。成功举办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华佗五禽戏暨全国百城健身气功展示活动。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城市建设

城区年末公交营运车辆80辆,出租车营运车辆1000辆。城市日供水综合能力10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72%。液化气年家庭用量5500吨,用气人口10.3万人,城市气化率达到30.5%。年末园林绿地面积43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4平方米。

全年全市调整完善小城镇规划9个,小城镇规划区内新铺装道路70公里,新修排水管道38公里,新增供水管道16公里,新增住宅面积150万平方米,新增各类专业市场10个。小城镇规划区绿化覆盖率和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28.9%和29%。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耕地保有量59.93万公顷,基本农田54.3万公顷。

全市水资源总量29.15亿立方米,年降水量971.5毫米。

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职工350人;环境监测站5个;建成烟尘控制区3个,面积达34.22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3个,面积23.84平方公里;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6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达到1.35亿元。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51.04%;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354天,达到三级标准的天数11天。“一控双达标”成果继续巩固。工业烟尘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9.4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94%以上。

编制了《亳州生态市建设规划》,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1个。全市拥有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21个。全年造林面积796.2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7.3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83人,比上年下降4.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82,下降16.7%。发生火灾事故327起,比上年下降66.9%;死伤10人,与上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359.17万元,增长40.7%。发生交通事故858起,增长11.3%;死亡237人,下降11.9%;直接经济损失173.97万元,下降8.9%。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576.38万人,比上年增加14.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1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3‰;死亡人口2.7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5‰。常住人口510万人,比上年减少2万人。城镇化率29.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88元,比上年增长24.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650元,增长27.4%。其中,食品支出下降2.6%,衣着支出增长14.1%,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45.9%,居住支出增长67.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4%,比上年降低10个百分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增长16.8%;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85元,增长13.6%;农民恩格尔系数为45.3%,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0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8平方米。

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全部启动实施。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5万人,其中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2.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5.03万人,增加2.47万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6.04万人和3.05万人。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66亿元、失业人员失业金769.4万元,社会化发放面和足额发放率均为100%。城镇3.78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低保金409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6%和39.6%。启动了农村低保,4.16万户、10.09万人农村居民得到保障,保障覆盖面超过2%。全市各类福利院床位数180张,收养人员158人。

注:1、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行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