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六安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5:24:24 来源:六安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29次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和城乡统筹,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和招商引资主战略,以适度超前的城镇化,带动相对滞后的工业化,促进农业化,加速信息化,克服多种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前三年打基础,后两年快发展”的预期目标,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21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03.93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125.68亿元,增长12.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054元(折合61l美元)。“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lO.1%,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6.1:29.4:34.5变化为2005年的26.7:33.5:39.8。

从业人员稳定增加。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81.1万元,比上年增加1.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32.8万人,减少2万人;第二产业66.1万人,增加1.6万人;第三产业82.2万人,增加1.8万人。年末在岗职工20.99万人,比上年增加0.23万人;城乡私营企业4236户,从业人员达5.83万人;个体工商户11.78万户,从业人员达29.86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不优,工业、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外向度不高;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足,支柱产业不壮;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农业基础仍然脆弱,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尚未形成;财政增收压力较大,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农业

2005年,全市各地认真贯彻中央1号和省委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继续提高,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3.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万公顷。

受多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农产品有所减产。全年粮食产量333.50万吨,比上年减产10.01万吨,下降2.9%,但仍保持常年偏好水平;油料产量27.3万吨,增长2.3%;棉花产量6732吨,下降21.4%;蔬菜、水果在扩大优质品种的基础上平稳发展。

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当年营造林面积4924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42.6万吨,比上年增长6.0%,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9.7万吨,增长4.8%;禽蛋产量13.8万吨,增长2.7%;水产品产量19.9万吨,增长5.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06.2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1.01万吨,增长4.9%。农村用电量4.34千瓦小时,增长13.3%。有效灌溉面积377.79千公顷,新增0.73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6.8亿元,增长28.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25.1%。集体企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25.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5亿元,增长3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25.1%。重工业增加值21.5亿元,增长32.1%;轻工业增加值25.3亿元,增长25.2%。

全市27个工业大行业中,有22个行业生产保持增长。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8%,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增长62.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6•7%,金属制品业增长51.7%,工业品及其他制造业74.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4.8亿元,增长54.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白酒增长20.7%,纱增长15.9%,机制纸增长17.8%,中成药增长104.9%,小型拖拉机增长26.2%。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人122.4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实现利税9.3亿元,增长12.6%,其中利润4.5亿元,增长4.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9.3,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创历年最好水平。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1亿元,增长1.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7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3.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50.5万平方米,增加18.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城镇项目投资72.0亿元,增长44.7%;农村投资25.6亿元,增长45.0%。‘‘十五,,时期,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8亿元,年均增长20.1%。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投资得到加强。

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7.4%;第二产业投资34.9亿元,增长2.9%,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9.2%,采矿业投资下降4.1%;第三产业投资46.8亿元,增长119.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4.8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97.4%。

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9亿元,比上年下降4.2%;全年施工房屋面积194.0万平方米,增长15.0%。,其中,新开工房屋面积132.7万平方米,增长46.1%。竣工房屋面积89.6万平方米,下降6.9%;商品房屋销售面积85.9万平方米,增长5.1%;实现销售额11亿元,下降6.4%。

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加强。新建续建“568'’计划项目225个,投资62亿元。30个重点工业项目当年投资14.6亿元。华电一期机组并网发电,江淮齿轮系列汽车变速器、应流集团2万吨铸钢一期工程、世林新型高效节能灯等项目竣工投产;霍邱铁矿开发和金安钢铁、江淮电机、星星轻纺等扩建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济广、宁西、合阜高速公路六安段施工加快,沪汉蓉铁路和六武高速公路六安段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2亿元,增长17.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1.2亿元,增长10.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5亿元,增长92.0%;餐饮业零售额12.8亿元,增长11.5%。“十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1.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7%。其中,出口1.79亿美元,增长63.1%;进口701万美元,下降14.5%。“十五”时期,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达5.73亿美元,其中出口5.44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1.2%和21.4%。

利用外资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2家;利用外资5375万美元,增长22%;实际到位1497万美元,增长26%。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63万人次,增长24.6%。旅游总收入12亿元,增长33.5%。其中,旅游外汇收人192万美元,增长6.7%;国内旅游收入11.8亿元,增长34.0%。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7.88亿元,以上年增长15.4%。

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44.77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9%。客运周转量47.86万人公里,增长4.0%;水运客运量31万人次,货运量60万吨。电信部门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5.4亿元,比上年增长38.7%。邮政部门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17亿元,增长8.3%;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90.28万户,增长10.1%;移动电话用户86.8万户,增长36.3%。国际互联网用户5.9万户,比上年增加0.1万户。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6亿元,增长5.4%,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增值税增长65.6%,营业税增长23.9%,企业所得税增长14.1%。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全年财政支出39.2亿元,增长20.9%,其中基建支出增长19.3%,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14.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4.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增长25.9%。“十五”时期,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2%。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8.1亿元,增长20.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1,4亿元,增长1.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8.1亿元,增长20.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2亿元,增长9.0%。其中,短期贷款147。6亿元,增长9.7%;中长期贷款43.4亿元,增长7.7%。

保险市场稳步扩大。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人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72亿元,增长19.1%;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4.99亿元,增长12.1%。赔款和给付1.25亿元,增长28.6%。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0.92亿元,增长22.8%;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O.33亿元,增长46.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当年招生5904.人,在校生l7626人,毕业生4820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25所,在校生5.3万人。普通中学347所,招生24.9万人,在校生39.1万人,毕业生13.9万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3万人,初中在校学生2.6万人。小学2456所,招生7.1万人,在校生51.3万人,毕业生8.7万人。学龄儿童人学率为99.5%;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7%和2.5%。各级各类成人学校在校生数1.4万人。全年共扫除文盲9222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通过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4个。通过省级认定制造信息化示范企业5家。普及推广各类新成果、新技术84项,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多项,立项8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1个。有线电视台6座,有线电视用户20,2万户。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5.95%,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3.44%。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医院、卫生院床位9177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587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4844人,注册护士2688人。

体育事业取得较好成绩。2005年,我市参加15项省竞技体育常规赛,共获金牌26枚,银牌27枚,铜牌18枚。有3人参加全国十运会,获冠军1人,亚军1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2005年,全市户籍人口68l万人,其中男性358.93万人;女性322.0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70%,比上年下降0.04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71‰,下降1.3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7.999(00,上升1.33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5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535元,增长12.9%。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7810元,增长28.0%,按可比口径,实际增长13.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1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76平方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55元,增长6.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7%,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十五”时期,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年平均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5年末,全市有15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21万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有21.3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6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为4.17%。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市级环境监测站8个,自然保护区4个。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9802万吨,工业废水处理排达标率99.36%,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队98.72%。

全年全市发生火灾事故385起,直接经济损失147.8万元;发生交通事故1418起,造成39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468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为初步校算数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按可比口径计算。

5、2000—2004年生产总值及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已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作了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