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巢湖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5:17:12 来源:巢湖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39次

巢湖市统计局

2006年3月20日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五年大变化”的总体要求,积极创新破难,在国家宏观调控中抢抓机遇,在机构改革调整中开拓进取,在战胜各种灾害中奋力前进,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全市经济保持稳健发展,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画上了圆满句号。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健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01.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08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11.91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114.88亿元,增长1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136元,比去年增加916元。“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0.1∶32.8∶37.1变化为2005年的24.9∶37.1∶38.0。

市场物价涨幅回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9%,涨幅回落4.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0%,消费品价格上涨1.4%。分大类看,食品类价格上涨3.2%,其中粮食下降3.6%;烟酒及用品类下降2.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4.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5%,居住类上涨9.9%;衣着类、交通和通讯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业人员稳定增加。年末在岗职工16.65万人,比上年增加0.36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552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6.2%。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5万个,下岗人员再就业1734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6.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村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农民增收空间有限;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等。

二、农业

2005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1号和省委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继续提高,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0.79万公顷,比上年扩大715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33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44万公顷。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建立了市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新创12个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志农产品,农产品进超市新增22个品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扩大50万亩,成立了粮食、渔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协会,新增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6%。“大平”牌菜籽色拉油被评为“中国名牌”,“皖江”牌蔬菜荣获全国“三绿”工程畅销品牌。

受多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农产品有所减产。全年粮食产量195.54万吨,比上年减产4.32万吨,下降2.2%,为“十五”以来的第二个高产年;油料产量31.21万吨,下降3.2%;棉花产量6.06万吨,下降12.5%;蔬菜、水产品在扩大优质品种的基础上平稳发展分别增长4.4%和1.0%。

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林业产值4.24亿元,营造林面积6.1万亩。全年肉类总产量21.93万吨,比上年增长1.7%;水产品产量18.52万吨,增长1.0%。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25.5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4%。农用拖拉机9.33万台,增长9.3%;农用运输车1.18万辆,增长3.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1.82万吨,比上年增长2.2%。农业用电量30611万千瓦小时,增长7.1%。有效灌溉面积280.73千公顷,新增0.33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37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28.13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6.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6.33亿元,增长20.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5.75亿元,增长18.5%。集体企业增加值0.39亿元,下降2.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2.87亿元,增长19.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24亿元,增长47.3%。重工业增加值41.98亿元,增长19.3%;轻工业增加值14.35亿元,增长25.6%。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38%,比上年高0.56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中,增加较多的有:纱增长95.1%,中成药增长69.5%,化学药品原药增长53.8%,电力电缆增长36.2%,化学农药原药增长23.6%,化学纤维增长23.1%。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实现利税16.41亿元,增长11.8%,其中利润8.25亿元,增长8.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6.6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产值26.99亿元,增长6.7%;实现利税总额1.51亿元,增长4.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9万平方米;当年新开工264.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1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城镇投资91.63亿元,增长27.2%;农村投资45.48亿元,增长26.4%。“十五”时期,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3.95亿元,年均增长16.2%。

“十五”时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比重上升,农业投资增长较快,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投资得到加强。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9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倍;第二产业投资43.88亿元,增长29.4%;第三产业投资45.80亿元,增长21.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31亿元,增长17.6%;商品房销售额14.00亿元,增长65.0%。

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加强。全年施工项目605个,比上年增长26.5%。建立了50个、总投资1500亿元的重大项目库;投资44亿元的上海华谊集团安徽化工园已奠基,投资37亿元的巢湖电厂一期项目开始征地拆迁,皖维、铁鹏、大江、润基等4个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嘉泰化工一期、娃哈哈茶饮料生产线建成投产,华星苯氧菌酯、富煌重钢结构和大平米糠油项目土建工程基本完成,海螺集团民生水泥项目完成了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90亿元大关,达9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分城乡看,市、县消费品零售额51.80亿元,增长13.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8.82亿元,增长10.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75.82亿元,增长12.0%;餐饮业零售额12.16亿元,增长14.4%。住宅、通讯、汽车、文化教育等消费继续升温,吃、穿、用全面增长。“十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5%。

“十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135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5%。其中,出口11615万美元,增长47.4%。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农产品增长较快,两者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达30.4%。“十五”时期,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达36285万美元,其中出口32375万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9.6%和28.5%。

“十五”时期全市进出口额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年实际利用内资69.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1%,其中利用省外资金47.61亿元,增长34.6%。全年新设境外投资企业19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82万美元。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接待海外游客5970人次,比上年增长1.9%;接待国内游客208.4万人次,增长15.8%。旅游总收入8.1亿元,增长15.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40万美元,增长9%。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相继起动,香港地中海集团姥山岛开发项目正在积极推进,甘肃国芳集团烔炀国际度假村开工建设;汤池温泉度假区景观公园等5个项目建成开业,金孔雀温泉度假村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香泉温泉度假区香泉湖大酒店建成营业;半汤温泉项目成功引进新加坡诚毅集团投资开发;2家四星级旅游饭店相继挂牌。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650406万吨公里,其中,公路200046万吨公里;水运450360万吨公里。全年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299040万人公里;水运旅客运输周转量2010万人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37亿元,增长14.5%;邮政业务总量1.32亿元,增长21.8%。年末本地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4.3万门,比上年增加11万门。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88.92万户,增加9.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6.28万户,增加8.53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快速发展,年末已达4.6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收入19.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43亿元,增长6.7%。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增值税增长63.0%,营业税增长22.0%,企业所得税增长10.0%。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全年财政支出26.74亿元,增长14.9%,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18.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5.2%,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增长49.5%,基建支出下降17.7%,。“十五”时期,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2%。

“十五”时期全市财政收入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271.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1.0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4.14亿元,减少2.90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0.57亿元,增加31.6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8.1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35.04亿元,增加8.29亿元;中长期贷款41.13亿元,增加10.42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12.20亿元,现金支出702.26亿元,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9.94亿元,同比多回笼4.74亿元。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80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35亿元,增长8.9%;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4.45亿元,增长1.1%。赔款和给付1.21亿元,增长42.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0.70亿元,增长10.8%;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0.51亿元,增长129.3%。多家保险公司相继登陆巢湖。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末,全市有高等学校2所,当年招生4924人,比上年下降2.3%,在校生13864人,比上年增长9.9%;中等专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2所,当年招生895人,在校生2629人;职业高中21所,当年招生13330人,在校学生24296人;普通高中60所,招生29321人,在校生81830人,毕业生21097人。普通初中178所,招生75839人,在校生224181人,毕业生74052人。小学1318所,招生47839人,在校生352370人,毕业生76326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5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8%;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1.51%和0.58%。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数3613人。全年共扫除文盲2639人。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9家,高新技术产品达36项,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新的跨越。全市新增民营科技企业36家,新增2个市级民营科技园,省级民营科技园1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园6家。全年全市专利申请公开量70件,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外观设计专利18项。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9177人,其中:高级职称1929人,中级职称14633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5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台5座。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3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国家档案馆6个,馆藏档案资料433416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12643平方米。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开业)71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医院、卫生院床位670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535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4010人,注册护士2630人。乡村卫生室1368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751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86.3%。全市共有151个村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在国内的重大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22枚金牌、14枚银牌和14枚铜牌,其中,亚洲武术锦标赛冠军2个,全国武术锦标赛冠军1个,全国田径锦标赛(青少年)冠军1个,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划艇一千米双人划亚军1个。2005年末,全市共有二级运动员331人,新增52人,二级裁判员260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8.5‰,比上年下降0.7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1‰,比上年下降1.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4.4‰,上升0.25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53.06万人。城镇化率为3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8元,比上年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128元,增长13.1%,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3.2%,交通与通讯支出增长13.6%,医疗保健支出增长63.5%,衣着支出增长21.3%,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10.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2%,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19元,比上年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86元,下降1.7%,其中食品支出下降2.5%,衣着支出增长18.6%,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增长16.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7%,比上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十五”时期,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6%。

“十五”时期全市城乡居民收入

城乡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3.2平方米,其中,市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3.4平方米。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建房档次也逐年提高,住房面积和配套功能不断增强,年末农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为25.6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16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1%。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7.21万人,全年为3.20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全年救助各类困难人群39.8万人,发放救助资金1.01亿元。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6.29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0%。

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推进。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4065张,收养各类人员3520人。全市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81处。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13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66.9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除劳动工资、农业、建筑业外,其他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5、2001-2004年生产总值及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已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作了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