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巢湖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5:16:05 来源:巢湖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03次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积极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努力增加投资,扩大消费,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五”开局势头良好。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05.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4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9.85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8亿元,增长10.2%。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8.7:38.6:32.7调整为27.5:38.9:33.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58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5%。

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182户工业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占国有工业企业数的83%。市直三矿一厂(化建矿、东风矿、矾矿和化肥厂)改革脱困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国合流通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启动行政审批制度和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经济结构层次低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少数灾民和下岗职工生活困难,民间投资不够活跃,经济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面积减少6.1%,棉花面积增加10557公顷,总体呈现粮食面积不断调减、经济作物面积持续增加、优质品种比重上升趋势,粮经作物比由上年50:50调整到47.6:52.4。

粮食产量在所减少。200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164.21万吨,比上年减少5.8%。其中,夏粮14.67万吨,减少9.2%;早稻24.21万吨,减少2.1%;秋粮125.33万吨,减少6.1%。

经济作物产量全面增加。全年油料总产量299139吨,增长3.8%;棉花产量62728吨,增长30.1%;蔬菜产量110.90万吨,增长5.9%;水果产量32.67万吨,增长16倍。

林业生产平稳。植树造林取得新成绩,当年全市植树造林面积5697公顷,比上年增长4.1%,四旁植树2363万株,比上年减少0.5%。

牧业、渔业生产发展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19.68万吨,比上年增长8.8%;水产品产量17.68万吨,增长1.8%。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户数增加,精养、细养比重上升。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81.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9%。2001年末,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948台,增长24.6%;小型拖拉机57791台,增长10.3%。全年化肥施用量25.64万吨,比上年减少3.2%。农村用电量43815万千瓦,比上年下降10.3%,有效浇灌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稳步增加。

乡镇经济稳步增长。全年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91.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实现营业收入193亿元,增长9.4%;利润总额16.1亿元,实交税金4.6亿元,分别增长16%和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全年工业增加值63.97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全市国有及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总产值(90不变价)69.38亿元,增长12.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3.6%,农村工业增长7.7%。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重工业增长22.3%。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改善。随着国企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通过积极实施企业兼并、重组,一大批中小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企业扭亏脱困工作成效显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8.16,比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7.43%,提高2.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8.22亿元,增长14.8%;利税总额7.04亿元,增长47.4%。其中:利润3亿元,增长121.3%,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9.1%。

建筑企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5.88亿元,比上年增长9.1%。资质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9.66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实现利润6224万元,增长59.6%;工程施工个数2234个,其中,实行投标承包工程1157个,分别增加356个和43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21.9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41.01万平方米,分别增长52%和27.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73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33.51亿元,比上年增长0.9%;城乡集体完成投资20.05亿元,增长21.1%;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5.85亿元,农村个人投资10.32亿元,分别增长7.4%和8.9%。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8.49亿元,下降15.3%;更新改造投资9.65亿元,增长22%;房地产投资5.06亿元,增长47.1%。水利、交通、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行业投资增长较快。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市争取国债及国家、省补助资金3.7亿元,列入省、市重点考核的20个国债项目,共完成投资5.3亿元。无为县通江大道、含山古塔路竣工通车。完成了农电网一期改造、市污水处理厂一级水处理和巢湖底泥疏挖一期工程。市区“十大”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了巢湖铁路新额站、世纪广场、世纪大道北段等工程,巢湖大市场、一中新校区和市急救中心工程进展顺利,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邮电通讯业发展加快。全市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市地方公路货物运输量1621万吨,比上年增长4.6%;货物周转量164045万吨公里,增长5.6%;旅客运输量6730万人,增长0.1%;旅客周转量379275万人公里,增长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4185万元,比上年增长41%。年末城镇电话用户147550户,农村电话用户275620户,分别增长24.9%和56.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80565户,增长74.9%;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发展迅速,年末已达25743户,比上年增长153.9%。

六、商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有所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83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县区城镇零售额39.62亿元,增长7.2%;县以下农村零售额28.21亿元,增长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7.3%,饮食业增长8.1%,制造业增长9.7%,其他行业增长4.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40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出口3540万美元,增长7%;进口487万美元,增长19%;出口收汇2230万美元,收汇率为91.1%。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3242万美元,增长18.7%;加工贸易出品98万美元,下降48.4%。

利用外贸取得新成效。当年新批三资企业14家,比上年增加7家,合同外资金额1158万美元,增长48.8%;全年实际使用外资4835万美元,增长21.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015万美元,增长48.7%。

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5.8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外汇收入283万美元,增长7.6%;接待旅游总人数165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人数5400人次,分别增长8%和7.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金融运行平衡。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1.74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地方收入8.88亿元,增长10.1%;全市财政支出14.57亿元,增长23.6%。其中,基建支出1925万元,增长105.1%;教育事业费支出3.99亿元,增长19.6%。200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6.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3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25.57亿元,增加1.2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103.94亿元,增加17.3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3.1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3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7.58亿元,增加8.44亿元;中长期贷款12.96亿元,增加1.79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系统(中保、平保)承包总额18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各项保费收入1.91亿元,增长17.3%。其中,财险收入0.86亿元,寿险收入1.05亿元,分别增长9.9%和24%。各项理赔支出7127万元,比上年增长9.4%。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技队伍不断扩大。2001年末,全市已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5万人。当年新登记科技成果19项,专利申请公开量37项,比上年都有明显增加。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县区党政领导班子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含山县、和县获得全市科技进步先进县,居巢区科委获得了全省科委系统先进单位。

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末,全市有高等学校1所,当年招生1650人,在校生453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21.4%;中等专业学校8所,招生1187人,在校生6732人,比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普通中学237所,减少1所,招生9.33万人,在校生26.39万人,分别增长1.7%和3.8%;小学1415所,减少26所,招生8万人,在校生42.94万元,分别增长7.7%和2.2%;幼儿园109所,减少46所,入园幼儿5.31万人,离园幼儿4.81万人,分别减少21.4%和17.8%。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6%。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取得成效。2001年末,全市有职业中学29所,招生1627人,在校生4282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7所,招生683人,在校生1931人;成人中小学校72所,招生1.76万人,在校生1.83万人;参加成人技术培训39.43万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1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各5个,全市藏书总量达到45.5万册。文化市场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扫黄打非成效显著,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县县都有广播、电视台,乡乡都有广播站,村通播率和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近100%。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2001年,全市有卫生机构数328个。其中:县级医院18个,卫生院262个。病床床位数8126张,其中,医院病床数3217张,卫生院病床数3246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281人,其中,医师2626人,医士1086人,护师1223人,护士910人。

体育事业蒸蒸日上。2001年,我市运动员在全国性比赛中2人获第一名,1人获第2名,有2名动动员入选安徽省代表队参加了全国九动会。在全省青少年锦标赛中,我市共获金牌13枚。成功举办了2001年中国滑水明显巡回赛,开创了我市举办全国性比赛之先河。全市共有二级运动员170人,一级裁判员71人,二级裁判员206人。全民健身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各级各类学校认真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适龄学生达标率稳定在85%以上。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合理控制,人口素质稳步提高。据公安部门统计,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51.37万人,比上年增加2.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5万人,增加1.72万人。当年出生人口41687人,出生率为9.24%;死亡人口23053人,死亡率为5.11%。人口自然增长率4.13%。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人民生活进步改善。2001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15.26亿元,比上年增长9.6%;职工平均工资为6584元,增长16.2%。据抽样调查显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9元,分别增长9.2%和4.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309元,比上年增加374元。电话、空调日益普及,电脑、汽车已进入百姓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精神生活的多姿多彩,群众业余生产丰富多样,假日旅游人数越来越多,人民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

城乡居民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建房档次逐年提高,城镇居民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住宅。当年全市农民建房252万平方米,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117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快步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事业和环境保护工作大大加强,社会秩序好转,社会治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