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宿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4:43:00 来源:宿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22次

宿州市统计局

2005年3月28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实施“6+3”工程,抢抓机遇,强攻招商引资;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优化发展环境,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国民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79.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为1998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5.01亿元,增长20.2%;第二产业增加值68.33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85.78亿元,增长8.8%。从全年经济运行态势看,整体经济增速逐季加快,一季度GDP增长6.1%,上半年增长13.1%,三季度增长13.8%,全年增长14%。从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看,三次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一产支撑强劲,二、三产业拉动力提高。一产拉动经济增长8.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4%;二产拉动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1.2%,其中,工业拉动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4.1%;三产拉动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1.4%。三次产业比例为44.8:24.5:30.7。人均国内生总值4796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909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8743元/人,比上年增加1842元。

劳动力结构继续调整。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20.8万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从业人员分产业看:第一产业208.3万人,比上年减少6.1万人;第二产业41.1万人,比上年增加4万人;第三产业71.4万人,比上年增加5.3万人。在岗职工23.32万人,比上年增加2.63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4.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经济增长的恢复性成分较多,主要经济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煤电油运供需矛盾以及土地、资金约束尚未缓解,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二是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较多。县域经济活力不强,县乡财政普遍困难;农民增收基础不稳,社会保障和就业任务较重。

二、农业

2004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在政策、气候等多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农业生产全面增长。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70.0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8.77千公顷,增长0.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9.9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7%。

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332.26万吨,比上年增长61.4%,创历史第二个高产年。其中,夏粮总产量176.86万吨,增长46.0%;秋粮总产量155.40万吨,增长83.4%。

主要经济作物总产量大幅提升。全年棉花产量8.2万吨,比上年增长105.4%;油料总产量34.98万吨,增长67.3%。水果产量91.72万吨,增长12.4%。蔬菜产量185.38万吨,瓜类产量166.1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4.2%、31.9%。

畜牧业稳步发展,渔业快速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44.05万吨,比上年增长7.2%;禽蛋产量22.28万吨,增长2.2%。全年水产品产量3.99万吨,增长14.4%

农业机械及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64.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9%;农用运输车17.59万辆,增长5.6%。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9.27万吨,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复合肥增长31.8%。农村用电量3.57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4.4%。全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5.58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达到21.49万公顷,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15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16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6.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7%,增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7.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3%,增幅高于上年9.1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快速增长,分别增长42.3%、78.1%。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8.2%、25.6%;主要行业生产增长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全市2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4个行业增长,对工业增长拉动较大的行业主要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七大行业全年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8.9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总量的68.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6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6.4%,比上年提高21.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3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实现利税6.53亿元,比上年增长39.0%,其中,利润总额2.71亿元,比上年增长73.0%。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建筑企业66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0万平方米,增长17.6%;房屋竣工面积1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6.14亿元,增长38.8%;更新改造投资16.75亿元,增长12.9%;房地产开发投资7.28亿元,增长62.6%。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国有及其它单位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34亿元,比上年下降40.0%;第二产业投资16.27亿元,比上年增长43.2%,其中,工业投资14.13亿元,增长41.0%,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1.7%,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在工业投资中,煤炭开采业和洗选业、食品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医药制造业五大行业快速增长,共完成投资7.16亿元,比上年增长33.2%。第三产业投资2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8%。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丰原生化环氧乙烷、砀山果蔬速冻罐头、明丽水泥、光明木材大市场等一批项目相继投产。引进了博洋集团、锦丰集团、三狮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汇源#4机组、中南钢铁、申博木业、界沟煤矿建设加快。宿州电厂一期工程、丰原小麦深加工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路网建设全面推进。新建、扩建城市道路11条,汴河中路和汴河路立交桥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淮河路、三八路、银河二路、纺织东路建成通车,外环路、宿怀路、张仙庙路中段、银河一路、汴河西路及雪枫广场改造正在紧张施工。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从销售地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41亿元,增长18.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0.97和32.82亿元,分别增长9.0%和7.1%。分行业看,餐饮业增速继续保持领先。餐饮业零售额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增长24.0%。

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6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进口总额443万美元,增长69.0%;出口总额2159万美元,增长6.3%。在出口总额中,三资企业出口809万美元,增长63.0%;生产企业自营出口766万美元,下降38.8%。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86万美元,下降22.7%;外商其它投资1382万美元,增长71.5%。

六、交通、邮政

交通运输和邮政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4.73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公路货物运输量4218万吨,比上年增长5.5%,货物周转量29.4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8%;公路客运量6456万人,比上年增长7.0%,旅客周转量27.2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2%。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0.4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数68.98万户,比上年增长7.8%,其中,农村电话用户数49.99万户,比上年增加7.7万户,增长18.3%;移动电话用户数46.08万户,比上年增加11.6万户,增长33.8%;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12万户,比上年增加4.1万户,增长82.0%。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2.59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上划中央收入4.44亿元,增长23.0%,地方财政收入7.95亿元,下降1.9%。从主体税种看,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21.2%、14.9%、12.2%。农业税受政策性影响降幅较大,下降30.4%。全年全市财政支出2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70.6%,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分别增长60.4%、20.3%、4.7%。

金融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7.9亿元,比年初增加39.5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80.8亿元,比年初增加32.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2.05亿元,比年初增加12.5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商业贷款50.30亿元、农业贷款27.5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3.81亿元、3.40亿元。中长期贷款中,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分别比年初增加0.82亿元、0.14亿元。

保险业迅速发展。全年全市保险机构保险费收入63760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329万元,增长15.1%;人寿险保费收入55431万元,增长19.2%。赔款和给付支出7300万元,比上年减少23.5%,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4250万元,减少18.6%;人寿险赔款和给付支出3050万元,比上年减少29.5%。

八、价格

物价总水平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4.3%。分类别看,食品、居住价格涨幅高,分别比上年增长11.1%、9.0%,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小幅上升,分别比上年增长1.7%、0.2%。

生产领域价格上涨明显。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7.1%。其中,轻工业产品上涨7.7%,重工业产品上涨6.8%;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6.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8.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在校学生1.5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3所,在校学生4.50万人,其中,成人中专在校学生0.63万人;普通中学399所,在校学生52.04万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0.39万人,初中在校学生41.65万人;普通小学2083所,在校学生70.4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9%;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1.48%和0.44%。技术培训、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重视。职业技术培训毕业人数28.50万人,幼儿园在校学生4.9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0.15万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53万人。大中型企业技术经费投入4743万元。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10家,市级5家,实施火炬计划项目3项,高新技术产品10项。申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2项。申报省“十五”一期科技攻关项目2项;省“十五”二期项目3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申报省农业产业化项目1项。科技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5个。拥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29%,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2.87%。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5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7个,卫生防疫机构6个,妇幼保健机构6个。全市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6856张。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951人,其中,医院、卫生院9343人,卫生防疫机构技术人员329人,妇幼保健机构技术人员180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我市运动员在国际、国内的各种比赛中,共获得50枚金牌,39枚银牌和31枚铜牌。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市成立单项体育运动协会84个,有89个乡镇已成立全民健身领导小组或农民体协。社会体育指导员618人,其中4人参加了国家级体育指导员的培训,9人被评为“安徽省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城镇群众健身活动晨晚练点近300个,其中35个被省体育局评为“安徽省示范晨晚练点”。全市共安装全民健身路径37套,有2个社区被评为省先进单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所,萧县龙城镇、埇桥区祁县镇被命名为“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乡镇”,灵璧县长集乡等13个单位被评为“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在雅典残奥会上获得4枚金牌。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抽样调查,2004年末,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46‰,死亡率为5.36‰,自然增长率7.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99.62万人,常住人口582.0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3元,比上年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852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2130元,比上年增长24.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92元,比上年增长12.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572元,比上年增长29.8%。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9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92.18%,社区服务率60.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0.11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17.01万人。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2876个,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年末全市有6.02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26个,床位3775张。全年销售电脑社会福利彩票2414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38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8%;饮用水水质达标率99.26%。大气环境质量除可吸入颗粒物外基本符合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优良天数达到300天,大气质量年日均主要指标达标率达到90%以上。

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总占地面积4.1万公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处,占地面积11.93万公顷。省级生态示范区1处,占地面积20.54万公顷;砀山县被省政府批准为“首批生态县建设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