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宿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4:38:05 来源:宿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21次

宿州市统计局

2001年5月8日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等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整体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上升,运行质量继续提高。200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7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2亿元,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57.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5.6:22.3:32.1。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5581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6%。

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九五”期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克服了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五年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年增长5.7%,第二产业年均增长8.0%,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81亿元,年均增长11.6%;能源、交通、邮电通讯和城市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消费市场稳中有升,五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14亿元,年均增长7.7%。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五年间,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3%。200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1995年末增长83.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的矛盾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缓;就业矛盾较为突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得到调整,受严重旱灾和种植面积调减的影响,粮食产量有所下降。2000年粮食总量275.9万吨,比上年减产13.6%。其中,夏粮总产量121.56万吨,比上年减产25.9%;秋粮总产量154.04万吨,比上年减产0.6%。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油料播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2000年棉花市场价格回升,农民种棉积极性提高,棉花种植面积5.29公顷,比上年增长10.9%,总产量5.69万吨,比上年增长34.1%,创“九五”时期新高。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6%,总产量达40.50万吨,比上年增长26.8%,创历史新高。其中,花生播种面积8.9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1.3%,总产量36.20万吨,比上年增长34.3%。蔬菜瓜果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增长较快。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4.9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0%。蔬菜生产的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名优、新特、精细品种增加。水果产量又上新台阶,达到79.31万吨,比上年增长15.4%。

林业生产有较快发展。当年全市造林面积4243公顷;育苗面积899公顷;四旁植树2574万株;幼林抚育面积46219公顷。

畜牧水产养殖业稳步发展。由于饲料价格较大幅度下降,而生猪价格自1999年下半年开始回升,农民养猪效益提高,生猪生产得到稳定发展。牛、羊和家禽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30.71万吨,比上年增长8.6%,禽蛋产量18.76万吨,比上年增长1.4%;水产品产量3.82万吨,比上年增长3.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0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29.0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5.2%;大中型拖拉机1861台,比上年末增长18.5%;农用运输车12.5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375.3%;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69万台,比上年末下降2.6%。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4.67万吨,比上年增长6.2%;农村用电量2.44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8.0%。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2.97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3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200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6.72亿元,比上年增长9.0%,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8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29亿元,比上年增长4.4%;集体企业3.21亿元,比上年下降5.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0.3亿元,比上年增长76.6%。

工业结构调整有所加快。全市发电量、机制纸、耐火材料用品、啤酒、化学原药、中成药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小煤矿、小水泥、小化肥、等落后企业的生产能力有一定幅度的压缩。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市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0.9%,比上年提高27.17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为96.68%,比上年提高0.82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0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实现利润0.45亿元,扭亏为赢,比上年增加利润1.02亿元;利税总额2.8亿元,比上年增长70.3%。

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2000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资质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施工工程个数1456个,其中,投资承包工程703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5.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03万平方米,其中,投标承包的房屋施工面积123.1万平方米,增加5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1.8万平方米,减少8.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2000年,全市继续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03亿元,比上年5.9%。其中:国有经济单位投资2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7.23亿元,比上年增长5.6%;更新改造投资9.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更改增幅高于基建17.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3847万吨,比上年增长7.3%,货物周转量23816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6%;水路货物运输量30万吨,比上年下降6.3%。货物周转量982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5.4%;公路客运量5568万人,比上年增长3.6%,旅客周转量21695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9%。

邮电通信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38亿元(不含联通),比上年增长38.7%。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数达28.06万户,比上年增长53.3%;其中,农村电话户数15.21万户,比上年增长81.2%。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98.8%,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年末移动电话到达户数8.34万户(不含联通),比上年增长56.5%,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9909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市场销售稳中趋升。在国家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和延长节假日等刺激消费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53.44亿元,比上年增长4.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5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县及县以下为15.69亿元和2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4.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消费品零售额12.89亿元,比上年下降1.4%;集体企业9.31亿元、私营企业1.80亿元、个体经济19.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8.2%、7.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9.57亿元,比上年增长3.5%,餐饮业3.84亿元、其他行业1.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6%。制造业8.27亿元,下降0.1%。

市场价格总水平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扭转了连续两年多下降的局面,比上年上升4.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达到158.2%;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5%,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上升1.2%。

七、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持续高速增长。随着国家各项鼓励出口政策措施效应的显现,外贸进出口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据海关统计,200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7.4%,其中:外贸出口总额6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2.1%;进口总额3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8.5%。我市加大治理投资环境力度,利用外资取得一定进展。2000年末,全市拥有“三资”企业164家,当年实际利用外资652.58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金融运行基本正常。2000年,全市财政收入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21亿元,上划中央收入3.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6%、12.0%。全市财政支出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200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4.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6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7.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9.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6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8.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8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0.4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72亿元;中长期货款11.2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35亿元。金融机构全年累计现金收入336.31亿元,累计现金支出331.62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净回笼4.69亿元,比上年多回笼4.57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00年,全市国内财产、人寿保险费收入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教兴市”战略稳步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开发取得新进展。2000年,市科委组织认定2家高新技术企业,2项高新技术产品,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项。全年通过市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5项。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项目7项,其中省级7项。甬桥工区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区)。

教育事业获得较大发展,素质教育得到重视。2000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2947所,在校学生122.16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3437人;普通中学407所,在校学生38.66万人;中等专业学校7所,在校学生0.96万人;小学2181所,在校学生69.5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也得到重视和发展。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拥有市级电视台1座,市级有线电视台1座,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覆盖率81.9%,广播覆盖率89.3%。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0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66个,各级各类医院、卫生院135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6831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962人,比上年增加233人,其中,医生4268人,比上年增加230人。

体育事业取得好成绩。2000年,我市运动员在全省第九届运动会上共获得金牌52.5枚,银牌43.25枚,铜牌39枚,取得了金牌总数与团体总分均名列第四的历史最好成绩。全年共举办了形式多样、项目繁多的全民健身活动及群体竞赛活动共达60余次。我市萧县残疾人运动员刘美丽、任桂香在悉尼举行的第11备残届奥会上,勇夺2枚金牌、2枚银牌,为国家和我市争得了荣誉。

十、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2000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6个。列入我市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的共有308家,已治理达标182家,依法关停124家。全年累计投入环境保护治理资金2.44亿元。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进展顺利。宿州市市区环境功能区域划分已经市政府批准。城区小锅炉治理和城市交通禁鸣工作正在深入开展。砀山县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砀山酥梨种质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已获省人民政府批准。砀山县葛集镇张马吴村、甬桥区夹沟镇大五柳村被评为“百佳生态村”泗县大庄镇被评为全省环保先进城镇。

十一、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据抽样调查,200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77元,比上年增长7.5%。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空调34台,每百户拥有电冰箱60台,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4台。2000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54亿元,比上年增长4.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478元,比上年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1801元,比上年增长3.2%。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发展。2000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10.07万人,占全省下达覆盖人数的70.3%。其中,国有企业覆盖率达到100%,集体企业达90%以上。养老金社会化发放面达92%,失业保险覆盖面积达98%,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9万人。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2000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32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万人,其中,全部在岗职工人数23.0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6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1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万人。全年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0.63万人。按劳动部门统计,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