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阜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4:27:58 来源:阜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027次

阜阳市统计局

2006年3月25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二届八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深入推进“6611”工程,努力克服多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2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7亿元,下降2.3%;第二产业增加值95.4亿元,增长25.1%;第三产业增加值124.5亿元,增长11.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761元,比上年增加344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6942元/人。“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0.6∶25.7∶33.7变化为2005年的32.3∶29.4∶38.3。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71.2万人,比上年增加7.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70.3万人,减少7.5万人;第二产业115.4万人,增加11.8万人;第三产业85.5万人,增加2.9万人。年末在岗职工25.8万人,比上年略有减少。全年劳务输出190万人,其中有序输出162万人,新增劳务输出10.1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4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0.3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2.7%。

企业景气指数高位运行。据对全市180多家企业景气调查,四季度全市企业景气指数为124.0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3.5点。从全年指数走势看,各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均在较好区间内运行,表明微观主体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自身发展趋势持续看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较快增收的难度加大,城乡差距较大;经济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发展环境仍需优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小,结构不尽合理;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业

2005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1号、省委3号文件精神,落实“一免三补”等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1313”龙头进位工程,虽然农业生产受灾较重,但农业和农村经济依然稳定发展。农民种粮积极性依然较高,播种面积持续回升,种植结构有所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99.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0%,粮食播种面积创1999年以来新高。棉花种植面积25.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6.6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02.7千公顷。粮经面积比由上年的75∶25调整为77∶23。

主要农产品因灾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374.1万吨,减产11.2%。其中,夏粮220.9万吨,减产4.3%;秋粮153.2万吨,减产19.6%。全年油料产量12.4万吨,减产23.2%。棉花产量1.8万吨,减产40.3%。蔬菜产量300.8万吨,减产9.8%。水果产量5.3万吨,增长10.0%。

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当年造林面积3013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51.1万吨,比上年增长6.2%。禽蛋产量10.9万吨,增长2.0%。水产品产量9.5万吨,增长4.5%。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39.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6%;农用拖拉机14.2万台,增长0.7%;农用运输车8.3万辆,增长2.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3.3万吨,增长5.2。农村用电量6.6亿千瓦小时,增长7.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0.9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9.2亿元,增长27.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5.5亿元,增长21.6%。国有企业15.2亿元,增长8.0%;集体企业1.0亿元,增长35.1%;股份制企业26.6亿元,增长37.8%。重工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30.9%;轻工业增加值23.5亿元,增长24.7%。

重点行业增势强劲。全年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4.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76.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7.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67.5%,农副产品加工业增长121.1%,饮料制造业增长16.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6.7%,医药制造业增长38.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卷烟增长19.9%,饮料酒增长9.0%,原煤增长98.1%,合成氨增长24.8%。

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2.6,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创历年最好水平。实现销售收入143.6亿元,增长36.0%;实现利税22.3亿元,增长51.9%,其中利润10.2亿元,增长92.1%。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31.6%。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5亿元,增长41.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07万平方米,增加12.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城镇投资87.6亿元,增长44.8%;农村非农户投资7.1亿元,增长94%。“十五”时期,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4亿元,年均增长14.2%。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中,第一产业投资1.1亿元,比上年增长64.1%;第二产业投资60.2亿元,增长67.7%;第三产业投资34.7亿元,增长25.7%。在二产投资中,工业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49.9亿元,增长100.8%。其中,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投资36.4亿元,增长168.4%。房地产开发投资17.9亿元,增长3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点项目工程顺利推进。列入市“6611”工程安排工程项目287个,总投资759亿元。全年完成投资91.1亿元。县乡道路、年加工50万只优质肉羊技术改造等一批项目进度加快;口孜煤矿、合淮阜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阜阳电厂二期、阜蔡高速公路、阜阳市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前期工作有效推进。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37项,总投资278亿元,全年完成投资53.5亿元。开乐汽车改装、瑞丰鞋业、昊源合成氨技能改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亳阜高速公路、阜阳电厂、刘庄煤矿、漯阜铁路改建等一批项目进度加快。

小城镇建设继续加强。2005年底,全市有小城镇322个,其中建制镇120个,农村集镇202个。当年小城镇建设总投入达5.4亿元。新建改建城镇道路58公里,镇区道路铺装率达到72%。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1亿元,增长13.0%,增幅为近7年最好水平。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0.1亿元,增长14.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6.0亿元,增长12.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25.4亿元,增长13.2%;餐饮业零售额17.0亿元,增长13.1%;其他行业零售额3.7亿元,增长7.2%。“十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3%。

住宅、通讯、文化教育、旅游等消费热点继续升温。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和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均比上年增长3.2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6.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8.3%,中西药品类增长18.3%,服装类增长14.8%,日用品类增长21.8%。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实现利润总额4.8亿元,增长235.1%;各种税金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3%。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进出口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25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8%。其中,出口6672万美元,增长5.6%;进口5842万美元,增长273.7%。一般贸易出口5145万美元,增长7.9%,加工贸易出口1527万美元,下降1.33%。

外商直接投资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7家,实际利用外资4392万美元,增长58.6%。引进境内省外项目690个,实际到位资金28.98亿元,增长45%。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30万美元,增长40.2%。国内旅游收入13.3亿元,增长13.2%。接待海外游客3724人次,下降14.7%;接待国内游客328万人次,增长60.8%。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年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27.6亿吨公里,增长18.5%;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9.9亿吨公里,增长3.1%。全年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34.3亿人公里,增长9.9%。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1.5万辆,比上年增长22.2%。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1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9亿元,增长35.8%;邮政业务总量1.7亿元,下降2.8%。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16.4万户,增长13.0%;移动电话用户88.9万户,增长27.5%。电话普及率47.0%,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1.8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4亿元,下降4.2%。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增值税增长42.0%,营业税增长45.7%,企业所得税增长14.8%。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全年财政支出40.1亿元,增长12.7%,其中基建支出增长17.8%,支农支出增长17.8%,教育支出增长21.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7.8%。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422.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1.3亿元,增长17.5%。其中,企业存款47.1亿元,增长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30.0亿元,增长16.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17.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7亿元,增长3.2%。其中,短期贷款146.9亿元,下降6.8%;中长期贷款68.0亿元,增长39.2%。

保险业稳定发展。全市保险系统保费收入7.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0亿元,增长15.7%;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5.5亿元,增长4.3%。赔款和给付2.2亿元,增长54.2%。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1亿元,增长23.8%;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1.1亿元,增长102.1%。

九、价格

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涨幅回落2.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2.6%,其中,粮食上涨1.2%;油脂下降10.6%;居住类上涨7.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3.5%;交通和通讯工具下降2.1%。衣着、医疗保健用品价格微涨,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等价格略降。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1%。

生产领域价格有所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3.1%。其中,轻工业产品上涨1.7%,重工业产品上涨5.6%;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3.6%,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2.6%。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所,当年招生4751人,在校生14098人,毕业生2222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4所,在校生5.5万人。普通中学582所,在校生68.6万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1.3万人,初中在校生57.2万人。普通小学3147所,在校生106.8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6.6%,小学学龄入学率为99.2%;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5.7%和0.9%。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毕业生10.6万人,成人中小学校毕业生6.1万人,其中扫盲6.1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独立科技研究机构8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07人,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59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936.6万元,其中研究与开发经费72万元。全年共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18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8项,成交金额3600万元;其中流向本市的技术31项,金额284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2.8亿元,比上年增长35.7%。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壮大,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3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年全市专利申请公开量104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实用新型专利41件,外观设计38件。

质量检验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35个,其中系统内3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32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3万台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35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6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22座,电视台6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9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2.0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9.7%。全年报纸出版量2518.3万份;期刊出版量1.0万份。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85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12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0548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556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5965人,注册护士3161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5年我市在全国的重大比赛中,有12人次获得全国冠军,4人次获得亚军与季军。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获1枚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在全省青少年锦标赛中,获得金牌57枚、银牌42枚、铜牌49枚,奖牌总数列全省第二位。成功举办市十运会和市第一届公务员运动会。发展二级运动员122名,二级裁判员26名。举办综合性运动会17次,单项比赛72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92次,参加活动8.5万人次。销售体育彩票8100万元。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7‰,比上年降低1.3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2‰,降低1.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8.5‰,上升0.1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32.8万人,常住人口857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50元,比上年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274元,增长12.2%,其中,食品支出增长9.6%,交通与通讯支出增长8.3%,衣着支出增长12.3%,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20.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4%,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85元,比上年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62元,增长9.9%,其中,食品支出增长6.5%,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2.9%,居住支出增长10.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0.7%,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6.5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4.1万人,比上年增加1.3万人。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4.6万人,发放养老金3.7亿元,0.3万人领取了失业金,发放失业金0.2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5.6万张,收养各类人员4.8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06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2亿元。

十三、资源与环境

矿产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全市已发现矿种6种。查明能源资源储量的矿种共5种。全年地质勘察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3项,完成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37.8平方公里,新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1处。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6个,其中市级站1个,县级站5个。阜阳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42.2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7.0平方公里。截至2005年底,全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项目共完成投资6亿元。

全年全市发生火灾事故799起,直接经济损失125.5万元,发生交通事故880起,直接经济损失173.9万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5、2000-2004年生产总值及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已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作了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