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安徽

阜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8 14:27:30 来源:阜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08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落实省委“把风气搞正、把作风搞实、按规矩办事”的三句话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手抓生产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努力消除禽流感和劣质奶粉事件的负面影响,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6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增幅较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1亿元,增长18.8%;第二产业增加值68.6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88.7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比例为40.3∶26.0∶33.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087元,比上年增加475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5660元/人,比上年增加927元。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64万人,比上年增加5.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77.8万人,减少18.2万人;第二产业103.6万人,增加11.1万人;第三产业82.6万人,增加12.9万人。年末在岗职工25.3万人,比上年减少0.8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29.7万人,增加6.1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2.9%。

企业景气指数高位运行。据对全市180多家企业景气调查,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0.6,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3.1。从全年走势看,各季度景气指数均运行在较好景气区间,表明微观主体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自身发展趋势持续看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城乡差距较大;产业结构老化,资源约束趋紧;增长方式粗放,开放度偏低;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业

200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一系列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粮食价格上扬、气候条件有利,农业生产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64.9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9.0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2.8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01.8千公顷。

粮食大幅度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421.5万吨,比上年增长93.6%,总产为历史上第四个高产年。其中,夏粮230.9万吨,增长57.7%;秋粮190.6万吨,增长167.3%。全年油料产量16.2万吨,比上年增长107.9%。棉花产量3.1万吨,增长162.0%。蔬菜产量333.5万吨,与上年持平。水果产量4.8万吨,增长23.1%。

畜牧业、渔业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48.3万吨,比上年下降3.6%。禽蛋产量10.2万吨,下降1.8%。水产品产量9.1万吨,增长7.1%。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24.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1%;农用拖拉机14.1万台;农用运输车8.1万辆,增长16.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1.7万吨,与上年持平。农村用电量6.1亿千瓦小时,增长2.8%。有效灌溉面积349.5千公顷,新增3.3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稳定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7.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5亿元,增长6.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12.7%。集体企业2.0亿元,下降23.6%;股份制企业12.3亿元,增长10.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1亿元,下降2.9%。重工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9.2%;轻工业增加值18.4亿元,增长4.4%。全市新产品产值7.2亿元,增长48.3%。

重点行业增长较快。全年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9%,烟草制品业增长10.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8.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81.6%,饮料制造业增长15.5%,纺织业增长4.3%,医药制造业增长4.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饮料酒增长4.1%,布增长18.1%,发电量增长5.1%,合成氨增长9.9%。

企业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0.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创近年最好水平。实现销售收入96.2亿元,增长18.3%;实现利税10.2亿元,增长17.0%,其中利润1.9亿元,增长7.5%。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0.7亿元,比上年增长7.9%。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5亿元,增长35.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3.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96.7万平方米,增加32.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9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城镇投资60.5亿元,增长30.7%;农村非农户投资3.7亿元,下降2.2%;城乡居民投资27.7亿元,增长12.6%。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农业、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投资得到加强。全年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中,第一产业投资0.7亿元,比上年下降32.9%;第二产业投资35.9亿元,增长51.5%;第三产业投资27.6亿元,增长8.9%。在二产投资中,工业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24.9亿元,增长37.4%。其中,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投资12.9亿元,增长198.9%。房地产开发投资14.0亿元,增长68.5%。交通运输、水利和环境管理等基础设施投资4.7亿元,增长37.4%。

“6611”行动计划成效显著。全年共安排“6611”工程续建、新开工项目261项,总投资规模597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8.3亿元,其中市政府直接调度的47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7亿元。汾泉河治理、王家坝闸除险加固、S328线改建、太和污水处理厂、疾控中心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46个项目已建成或基本建成。

小城镇建设继续加强。到2004年底,全市小城镇数量322个,其中建制镇120个,农村集镇202个。当年小城镇建设总投入达6亿元。镇区道路铺装率提高到83.1%。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8亿元,增长12.1%,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为近6年最好水平。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5.8亿元,增长12.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5.0亿元,增长1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08.3亿元,增长12.0%;餐饮业零售额18.8亿元,增长14.5%;其他行业零售额3.7亿元,增长2.9%。住宅、通讯、汽车、文化教育、旅游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中,家俱类比上年下降9.7%,通讯器材类增长7.4倍,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0.8%,日用品类增长9.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实现利润总额1.4亿元,增长98.1%;毛利率4.8%,下降0.5%;费用率3.4%,下降1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进出口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78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出口6317万美元,增长16.0%;进口1563万美元,增长2.8%。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4769万美元,增长26.1%,占全部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69.5%提高为75.5%;加工贸易出口1548万美元,下降6.9%,占全部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30.5%下降到28.4%。

外商直接投资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家,实际利用外资2769万美元,增长3.2倍,占省下达任务的120.4%;引进境内省外项目393个,实际到位资金21.5亿元,增长61%,占省下达任务的143%。

旅游业快速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64.3万美元,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1.8亿元,增长26.4%。接待海外游客4367人次,增长89.7%;接待国内游客203.7万人次,增长18.8%。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增长。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4.4亿元,比上年增长0.9%。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公路23.3亿吨公里,下降31.1%;水运9.6亿吨公里,增长12.1%。全年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公路31.2亿人公里,增长14.3%;民航493.5万人公里,增长32倍。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6.5万辆,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2万辆,增长117.6%。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6.7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2亿元,增长16.9%;邮政业务总量1.9亿元,增长3.4%。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03万户,增长18.3%;移动电话用户69.7万户,增长26.7%。电话普及率43.3%,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3.5万户。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9亿元,增长13.5%,其中营业税增长37.1%,企业所得税增长36.6%。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财政支出35.8亿元,增长26.0%,其中农业支出增长31.2%,教育支出增长36.2%,医疗卫生支出下降16.0%。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35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8.8亿元,增长19.5%。其中,企业存款45.8亿元,增长8.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82.4亿元,增长21.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10.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9亿元,增长11.0%。其中,短期贷款157.6亿元,增长10.1%;中长期贷款48.9亿元,增长33.2%。

保险业加快发展。全市保险系统保费收入92602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9698万元,增长52.4%;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72915万元,增长9.9%。赔款和给付14585万元,增长23.0%。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9235万元,下降0.1%;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5360万元,增长105.8%。

九、价格

价格总水平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2%。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9.1%,其中,粮食及油脂分别上涨18.7%和26.9%;居住类上涨8.8%;烟酒及用品与上年持平;医疗保健用品上涨4.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微升;交通和通讯价格微降;衣着、家庭设备用品等价格仍为下降趋势。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

生产领域价格上涨明显。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轻工业产品上涨4.1%,重工业产品上涨9.1%;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8.3%,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3.0%。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4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所,当年招生3703人,在校生12538人,毕业生3205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含技工学校)12所,在校生9600人。普通中学583所,在校生68.8万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0.2万人,初中在校生58.6万人。普通小学3208所,在校生122.8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5.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3%;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6.3%和0.6%。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16.2万人次。全年共扫除文盲2.8万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科技机构8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09人,其中,工程师55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563.8万元。其中,用于研究与发展经费63.5万元。共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12项。主要科技成果有:阜阳市医院完成的《拱形钢板椎弓根固定器设计与临床应用》,阜阳白云山板蓝根技术开发公司完成的《板蓝根GAP栽培与指纹图谱质量控制研究》等。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8项,成交金额3200万元;其中流向本省的技术24项,金额2500万元。全年全市专利申请公开量122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49件,外观设计69件。

质量检验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4个,其中系统内4个,国家检测中心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7.9万台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2004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60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6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电视台6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08705户。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8.6%。全年出版报纸4种,总印数1889.7万份;期刊(杂志)3种,总印数8200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开业)1093个,比上年增加26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12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069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7500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10976人,注册护士5481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4年我市输送运动员在第28届奥运会上获女子自由跤55公斤级第5名。在世界和全国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6

枚金牌、2枚银牌和4枚铜牌。其中,世界冠军1个,季军1个。在全省锦标赛中我市运动员共获得64枚金牌、47枚银牌、51枚铜牌。发展二级运动员80名,二级裁判员36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9名。举办综合性运动会18次,单项比赛110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73次,参加活动共32万人次。体育标准场地1043个,非标准场地869个,体育场地占地面积425.6万平方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2004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7‰,比上年降低0.15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9‰,降低0.1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7.79‰,上升0.01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18.7万人,常住人口869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6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593元,增长8.9%,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2.2%,交通与通迅支出增长9.8%,衣着支出增长1.9%,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1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4%,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86元,比上年增长1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22元,增长18.2%,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7.2%,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0.7%,居住支出增长27.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3%,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7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2.2万人,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3.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4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2.8万人,

比上年增加2.6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顺利完成向失业保险并轨。年末共有8.6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5.3万张,收养各类人员5.3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7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6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5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200万元。

十三、资源与环境

矿产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全市已发现矿种6种。查明能源资源储量矿种1种。全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1项,地质勘查投资0.7亿元,完成机械岩芯钻探工作量9.2万米,完成1∶5万国土资源调查60平方公里,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处。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2004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6个,其中市级站1个,县级站5个。阜阳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42.2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7.0平方公里。全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项目实施取得新进展,截至2004年底,建成和在建项目累计达到11个,完成投资56248万元。

全年全市发生火灾事故897起,发生交通事故1058起。

注:1、本公报数据为最新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